博興縣

博興縣

博興縣是山東省濱州市的一個下轄縣,位於山東省濱州市東南部,總面積900.7平方公里。全縣共轄9個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有48.9萬人口。 博興是董永故里、呂劇之鄉、中國廚都。博興縣是中國優質西紅柿之鄉、中國草柳編之鄉,也是膠東調水工程渠首所在地和勝利油田原油主產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博興縣歷史悠久。在利城、村高、曹家等村莊發掘的龍山文化遺址證明,遠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是父系氏族社會,是比較稠密的人煙聚居區。

縣境遠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前少昊時,屬爽鳩氏國(以爽鳩鳥為圖騰的氏族);唐堯、虞舜、禹夏時屬季則氏國;殷商時,初屬逄伯陵國,後屬蒲姑氏國。周代,為齊國地。

春秋時期為博昌邑(故址在今寨郝鄉寨郝村南)與樂安邑(故址即今老縣城)。戰國時期置博昌縣、樂安縣與千乘縣。秦朝因之,皆屬齊郡。

西漢時期,境內置六縣一國:縣境東部為利縣,包括廣饒縣西部,治所在今店子鎮利城村;利縣以西為博昌縣,治所在今湖濱鎮寨郝村南;縣境南部為延鄉侯國,其域包括桓台、高青部分縣地,治所在今錦秋街道辦事處安柴村西;縣境西南為高昌縣,包括高青縣東南部,治所在今錦秋街道辦事處灣頭村南;縣境中部為樂安縣,治所即今博興老縣城;樂安以北為千乘縣,其域橫跨今博興、高青兩縣部分地區,其治所,一說在高青縣東境,一說在今博興縣陳戶鎮馮吳村;縣境北部沿黃地區為濕沃縣,其域大部在今濱州市,治所蒲城。諸縣中,利縣屬齊郡,濕沃縣屬渤海郡,其餘皆屬千乘郡。新莽時期,改千乘郡為建信郡。東漢初年襲西漢建制。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為樂安郡(後改“國”,復改郡)境內為五縣地:博昌縣、樂安縣、千乘縣、利縣、沿黃地區仍為濕沃縣地。俱屬樂安國,各縣治所未變。三國曹魏因之。

晉代,千乘縣地併入濕沃縣,境內為博昌縣、樂安縣、利縣與濕沃縣,屬青州樂安郡。

南北朝北魏時期,博昌縣移置今壽光縣,境內置樂陵縣、陽信縣與般縣。前二縣屬樂陵郡。樂陵縣治所始在蒲姑城舊址,北齊時移樂安故城。陽信縣治所在原博昌城。樂陵郡城在今陳戶鎮馮吳村。般縣治所在今店子鎮般若村。北齊沿襲北魏制,後周又因之。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撤樂陵縣、陽信縣及般縣復置博昌縣,治所仍在博昌故城。開皇二十年置新河縣,大業初年,廢,併入博昌縣。濕沃縣改為蒲台縣。俱屬青州北海郡。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樂安縣、新河縣,連同原博昌縣俱屬乘州(武德二年置,領五縣,另有千乘、壽光二縣)。武德八年(625年)廢乘州,新河縣、樂安縣併入博昌縣。境內北部沿黃地區為蒲台縣地,仍屬青北海郡。總章二年(669年)博昌治所移于樂安故城即今縣城,再未遷址。

五代時期,梁朝沿襲唐代建置,後唐避獻祖李國昌諱,改博昌縣為博興縣。

宋代屬京東東路青州北海郡。金代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元朝初年,升博興縣為博興州,屬益都路總管府。

博城鳥瞰 博城鳥瞰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博興州為博興縣,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清朝沿襲明制。

民國初年,廢府設道,博興縣屬岱北道;民國4年(1915年),改屬濟南道;民國14年(1925年)改屬淄青道;民國17年(1928年)道制廢,博興縣直屬省政府;民國27年(1938年)全省先後設魯西、魯北、膠東3個行署轄17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博興縣屬魯北行署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4年(1945年)改設魯北、魯西北、魯西、魯南、魯中、魯東6個政府辦事處,仍轄17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博興縣屬魯北辦事處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直至1948年9月24日,中華民國在山東的政權消亡。

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及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是年秋,共產黨領導的博興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1941年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劃全省為膠東、清河、冀魯邊區、魯中、魯南、魯西6個行政區,博興縣屬清河行政區。1943年9月省戰工委改為省戰時行政委員會,領膠東、魯中、魯南、清河、冀魯邊5個主任公署及濱海直屬專員公署,博興縣屬清河主任公署。1945年8月13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山東省政府成立,劃全省為膠東、魯中、魯南、渤海、濱海5個行政公署,領21個專員公署。9月,博興縣抗日民主政府更名博興縣政府,屬渤海行政公署清河專員公署。1949年3月山東省政府更名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博興縣政府更名為博興縣人民政府,仍屬渤海行署清河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博興縣屬惠民專員公署。1956年3月撤蒲台縣,其地域併入博興縣。1958年撤桓台縣、齊東縣,其大部地域併入博興縣。同時,撤惠民地區,博興縣改屬淄博專員公署。1961年復置惠民地區,博興縣改屬惠民地區專員公署。1978年惠民專員公署更名惠民行政公署,博興縣仍屬之。1992年3月惠民地區行政公署改為濱州地區行政公署,博興縣仍屬之。2000年6月,濱州地區行政公署改為濱州市,博興屬之。

行政區劃

博興縣轄興福鎮、曹王鎮、陳戶鎮、湖濱鎮、店子鎮、龐家鎮、呂藝鎮、純化鎮、喬莊鎮9個鎮,城東街道、錦秋街道、博昌街道3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48個行政村,總面積900.7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

博興縣位於東經118°03′~118°23′,北緯36°58′~37°23′。地處山東省濱州市東南部,東鄰東營市的東營區與廣饒縣,南接淄博市臨淄區與桓台縣,西與淄博市的高青縣接壤,北與濱城區相連,並隔黃河與東營市利津縣向望。縣境南北長45.8公里,東西寬29.5公里。

地質

博興縣縣境地處燕山運動斷裂帶,渤海凹陷西南邊緣與泰沂山區山前衝擊平原的交接地帶,齊河至廣饒大斷裂帶從中部穿過,今小清河基本上處斷裂層裂痕處。從而將博興縣分成兩個南北不同的地質構造單位。小清河以南屬泰沂山區山前沖積平原。形成全境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間窪的簸箕狀地形特點。

水文

博興縣平均海拔8米,最高21.6米,最低5.4米。境內有黃河、小清河、支脈河三大水系,與其支系預備河、北支新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興福河、溢洪河、漁溝子、小河子、三號溝、蒲窪溝、工農河、打漁張河8條河流為季節性河流。勝利河縱觀南北,對北水南調起重要作用。全境河網縱橫,排灌暢通。麻大湖位於博興、桓台交界處,入湖河流有烏河、孝婦河等,是小清河水量的調蓄區。

氣候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光照充足,水源豐盈,年平均氣溫12.5℃,全年日照時數2595小時,年降水量601毫米,無霜期180天。

自然資源

農產品

博興縣盛產小麥、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種農副產品,是山東省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博興縣是“中國優質西紅柿之鄉”。

礦產

博興縣礦藏豐富——境內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和沙礫等礦產資源。其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前線基地就設在博興縣陳戶鎮、純化鎮。縣內油井林立,輸油、氣管道縱橫,有油井1600多口。

人口

2012年底博興縣總戶數為151259戶,總人口為48901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1894人。據計生部門統計資料顯示,博興縣2012統計年度共出生4281人,出生率為8.8‰,死亡2739人,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3.2‰。博興縣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14.4。

經濟發展

綜述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259.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17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40.72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98.49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比例為7.78:54.25:37.97,與2011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0.2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與2011年持平,第三產業提高0.28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3039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8402美元,增長9.9%。財政總收入占博興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7%,地方財政收入占博興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1%,分別比2011年增長0.4和0.5個百分點。

截至2012年底,民營經濟總戶數達到1.37萬戶,比2011年增加17.8%;從業人員9.91萬人,增長6.4%;註冊資金169.06億元,增長42.2%;實繳稅金17.38億元,增長11.6%。

2012年博興縣實現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64.97億元,增長24.6%。新開工項目161個,計畫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3個,比2011年增加21個。

2012年博興縣完成財政總收入35.47億元,比2011年增長13.6%,其中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89億元,增長16.0%。完成財政支出27.50億元,增長12.9%。兩稅收入31.03億元,增長22.8%,其中國稅收入15.20億元,增長8.6%;地稅各項收入15.82億元,增長32.5%。

2013年,博興縣經濟運行穩中有升。財政總收入實現36.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46億元;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85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13%。工業持續最佳化。實施101個投資過千萬元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5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3家,京博控股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6位,華興機械躍居中國機械工業百強第33位,4家企業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預計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265億元,增長16%。農業保持優勢。編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成立農業產業化協會,出台家庭農場管理暫行辦法,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2家,新建標準化基地5150畝,新增土地流轉5.1萬畝、“三品”認證24個,肉禽加工能力躍居全省首位,我縣成為山東南美白對蝦養殖第一縣。服務業特色發展。舉辦第八屆廚具節、首屆天然纖維編織及工藝品創新博覽會,實現會展收入1200萬元。喬莊漁業景觀獲齊魯最美田園銀獎,打漁張灌區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冷鏈、液體運輸能力分別達到260萬噸、1500萬噸,服務業增加值增幅全市第二。

第一產業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4.8%,其中農、林、牧、漁、農林牧漁服務業分別為21.64億元、0.40億元、9.65億元、4.63億元、0.82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17億元,可比價增速4.7%,其中:農、林、牧、漁、農林牧漁服務業分別為14.30億元、0.22億元、3.19億元、2.04億元、0.42億元,結構比為70.89:1.07:15.82:10.14:2.08。

第二產業

人民公園夜景 人民公園夜景

2012年,博興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達到190家,比2011年增加24家,實現總產值936.91億元,增長25.4%。增加值增長15.0%。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99.27億元,增長37.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1.3%,比年初提高2.5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89.11億元,比2011年增長26.6%;實現利潤26.05億元,增長11.8%;利稅36.63億元,增長3.0%。

博興縣資質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34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6.22億元,比2011年增長1.9%;竣工產值17.4億元,同比增長43.5%,工程結算收入22.71億元,同比增長7.9%,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257.30萬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增長26.7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06.4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為63.74萬平方米,占房屋竣工面積的59.9%。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3.65億元,增長78.8%。其中,住宅投資13.65億元,增長89.9%,商品房銷售面積41.52萬平方米,增長115.2%,其中,現房銷售面積9000平方米,增長5.9%,期房銷售面積40.62萬平方米,增長120.3%;商品房銷售額13.78億元,增長102.7%。

第三產業

2012年,博興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88億元,比2011年增長14.8%。其中,餐飲收入8.05億元,增長13.7%;商品零售62.82億元,增長14.9%。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62家,實現零售額27.41億元,增長13.1%,占零售總額的38.7%。

行政中心夜景 行政中心夜景

2012年共實現自營進出口總額18.13億美元,增長34.2%,總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二,其中自營出口7億美元,增長21.1%;進口11.13億美元。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占全市總額的28.8%、24.7%、32.2%,增幅分別高出全市40.3、21.7、54.2個百分點。

2012年實際利用境外資金3842萬美元。

2012年,完成郵政業務量1643.17萬元,國內函件171.31萬件,國內包件0.84萬件,特快專遞信件2.88萬件,國內匯票6.6萬筆,報紙訂閱658.63萬份,郵政儲蓄月平均餘額達到9億元。

2012年實現旅遊總人次15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11億元。

2012年底,博興縣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餘額305.16億元,較年初增加82.50億元,比2011年增長37.1%。

社會事業

科學

2012年共有9大項目列入市以上科技發展計畫,截至年底已到位無償資金1609.5萬元,項目等次和資金總量均創歷史新高。

2012年,博興縣榮獲全省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先進單位稱號,2個項目分獲市專利一、二等獎。2012年申請專利545件,其中發明專利121件,占專利申請量的22.2%,同比增長36.0%。專利授權398件,2家企業分獲省技術市場金橋獎先進集體和省優秀項目一等獎,5個項目獲市科技進步獎。

教育

2012年底,博興縣各類學校總計144所,在校學生總數85345人,教職工人數6791人,其中專任教師5358人,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總人數的比例為78.9%。教育設施和辦學條件逐年改善,到2012年底,博興縣學校占地面積282.03萬平方米,其中:學校建築面積77.90萬平方米,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31.07萬平方米,體育場館面積93.40萬平方米。學校計算機擁有量達到10748台,圖書藏量達到230.13萬冊。

2013年,幼稚園改擴建完成率全市第一,省教育工作示範縣通過初驗。

文化事業

文化廣場夜景 文化廣場夜景

2012年投入資金567萬元,為博興縣12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64個村(社區)文化大院更新設施器材,文化大院總量增至358個;為249個村農家書屋配備e農影庫219個,書籍60萬冊,農家書屋總量增至252個,服務終端總數增至306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率100%,居全市各縣區之首,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全省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與服務示範縣”稱號。

2013年舉辦小戲節、六運會,丈八佛石造像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醫療衛生

2012年博興縣擁有衛生機構34處,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9處,診所、衛生所、醫務室9處。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574張,衛生技術人員3393人,其中,執業醫師910人,執業助理醫師293人,註冊護士694人。

居民生活

全民健身中心 全民健身中心

2012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6783元,比2011年增長2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000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246元,增長14.1%。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均6837元,增長30.0%;家庭經營性純收入人均2997元,降低9.5%。

2013年,博興縣民生事業協調發展。堅持民生優先,累計民生支出20.6億元,占預算支出的71.6%。各項計生指標控制在責任範圍以內。

社會保障

基層醫療機構債務化解全面完成,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被國家衛計委確認為省唯一工作聯繫縣,民眾就醫負擔降低13%以上。穩步提高優撫及弱勢群體保障標準,基本實現社會保險制度全覆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以內。建成公租房360套,改造農村危房320戶,千名老人擁有社會養老床位數提前兩年達到省定標準。

交通

2012年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1797.90公里(含國、省道及縣、鄉鎮、村級公路),人均擁有公路量36.92公里/萬人。國、省道橋樑3014.1米/35座,公鐵交叉道口3處。

2012年實現客運量560萬人,比2011年增長10.5%,客運周轉量7680萬人公里,增長7.7%;貨運量1560萬噸,增長30.8%,貨運周轉量342000萬噸公里,增長25.3%。

基礎設施

2013年,博興縣強化城鎮拉動、城鄉聯動,一體化進程加快。城市配套更加完善。編制各類規劃32項,濱南客運中心正式運營,開通C905城際公交,改造雨污管網12公里、城市人行道9.4公里、鐵路平交道口6處。“三河兩水一湖”生態文化區土方工程、支脈河治理及“兩橋”主體完工,新建改建5條道路,完成6處節點及8條道路綠化。鎮域建設整體推進。突出公共設施市場化運作,8家企業參與“122”工程,16個項目完成投資16.2億元,9個增減掛鈎項目預計產生節餘指標1320畝。編制鎮控規6個,呂藝、喬莊成為省苗木花卉百強鎮,曹王成為省良種繁育示範鎮,陳戶入選第二批全省百鎮建設示範鎮。村居建設全面提升。投資1.8億元,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93個村155公里“三通”工程,綠化率達到42%,亮化率、城鄉環衛一體化覆蓋率均達到100%,新創市級生態文明村45個,灣頭村成為省十大非遺保護工作特色村,柳橋村試點創建全國美麗鄉村,博興被命名為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作先進縣區。

生態環境

按照全域花園化思路,持續最佳化人居環境,國家級生態鎮達到5個,省級生態縣上報覆核,麻大湖通過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單位資格審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拒批項目16個,整改企業17家,取締“土小”企業101家,重點點源達標率98.8%,主要河流斷面全部達標。加強節能減排,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6萬平方米,新增清潔生產企業5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2家,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萬元GDP能耗下降3.4%。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空前的力度整治違法違規占地,拆除治理項目196個2486畝,全面遏制了違法違規用地勢頭,依法依規、節約集約用地意識顯著增強。深入實施林水會戰,完成合格造林4.4萬畝,發展林下經濟3100畝,建成萬畝生態林場2個,新增蓄水能力788萬立方米。

旅遊景點

興國寺

博興縣 博興縣

位於博興縣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丈八佛村(原寨高村),省級柏油路直通寺門,地處平原地區,交通便捷,環境幽雅,真乃學佛參禪殊勝之聖地。興國寺始建於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左右,寺內供奉一尊千年古佛——丈八佛。據考證:唐天寶;金天眷;元貞;明成化、萬曆、崇偵;清道光均重修過。毀於清末年間,未有修復。1998年復建天王殿,丈八佛殿,大雄寶殿和東西廂房。使興國寺重新恢復展現於世。佛力加持,龍天護佑。公元2004年中旬,由安徽省大九華山百歲宮出家僧人釋常固師傅接管興國寺。

博興縣 博興縣

丈八佛造像位於山東省博興縣湖濱鎮丈八佛村北興國寺遺址上,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明保護單位。該造像雕造於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為一青石立式圓雕造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高肉髻、方面、大耳。著褒衣博帶式通肩袈裟,內著僧祗支,胸前結帶。雙手作施無畏與願印,赤足立於覆蓮座上。蓮座正面中間浮雕力士、博山爐、迦婁羅。正面兩側及左、右刻四組26個供養人。興國寺始建於東魏天平元年(534年),佛像高2.3米,面積不清。北齊天保年間(550年~559年)有丈八佛大殿,隋、唐、宋皇統及天眷、明成化及萬曆都重修過。清道光年間寺院布局有正殿(丈八佛殿)、三佛殿、關聖帝君殿,三殿呈扇面形布局。清末寺廢,僅存正殿。民國初年殿祀,造像露立於天。

博興縣博物館

位於博城五路,前有文化廣場,後有董永公園,地處城區文化娛樂中心。博物館於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投資近300萬元,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正門內有200多平方米的大廳,裡邊為展區,共設七個展室,分別為兩個佛教藝術展室、兩個石刻藝術展室、一個歷史陳列展室、一個革命文物展室和一個呂劇藝術展室。展出文物400餘件。

麻大湖景區

博興縣 博興縣

位於博興縣城南3公里處,處在魯中泰沂山脈山前沖積平原和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的交迭地帶,是又烏河、朱龍河、孝婦河等7條河流匯聚而成的內陸淡水湖泊。全湖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3.5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現有水面積1.5萬畝,最大水深2.3米,平均水深1.2米,湖泊呈東西方向,西窄東寬,湖盆淺平,三面高北面低,湖底高程在5.8-6.2米之間。

湖區風景秀麗多姿,魚類資源豐富,水生植物繁多,水域廣闊,葦蒲叢生,芙蓉似錦,湖中有河,河中有渠,船道縱橫,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美稱。湖區是歷代文人名相聚會地,有齊桓公會盟諸侯的"會城遺址"、晏子使楚歸來接風洗塵的"飲酒廳"等。每年一度的"中國博興國際小戲藝術暨董永文化旅遊節"在這裡舉辦,更為湖區增添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風采。麻大湖物類豐瞻,經調查,湖區共有浮游植物133種,浮遊動物103種,底棲軟體動物19種,經濟魚類40種,水生及濕地植物173種,還時常有野鴨、大雁、天鵝在此出沒。這裡的特產九孔白蓮藕、金絲鴨蛋、四鼻鯉魚聞名遐邇。

著名人物

王博昌蔣少游
劉之沂衛融
曹直正熊佑
孫武孫中新
董永張靜源
孫炎

名優特產

麻大湖白蓮藕:博興縣麻大湖特產。

益都紅鮮椒:博興縣是魯西最大辣椒交易市場,年產5000噸以上。

千張粉皮:千張粉皮盛產於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的張侯、九台等村莊。

繡球干貝、 手工棉布、鹹鴨蛋。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