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濱鎮

湖濱鎮

湖濱鎮位於博興縣城南5公里處,全鎮總面積101.1平方公里,轄43行政村,8.1萬人口。湖濱鎮交通條件、地理位置優越,鎮區橫跨205國道兩側,濰高路、博臨路與205國道在鎮中部交匯,濟東鐵路縱穿全鎮南北與膠濟鐵路相連。鎮域內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且與縣城、周邊縣市多處相通,通車裡程達16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自然資源

鎮內水資源豐富,小清河、預備河、幸福河、支脈河縱貫全鎮。地下水源豐富、水質優良,可充分滿足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湖濱鎮位於秀麗的麻大湖畔,境內萬畝湖面,盛產各種淡水魚類,優質蒲葦白蓮藕、金絲鴨蛋等名特產。湖區景點與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丈八佛、博昌城遺址等構成了濃厚的人文景觀,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

工業發展

湖濱鎮湖濱鎮
湖濱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鄉鎮企業民營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現擁有各類企業3600餘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全鎮形成了造紙、石油化工、肉雞生產加工、製革、家紡、木器加工、草柳編工藝品、釀造、建築建材、運輸、機器加工鑄造等民營經濟主導產業。鎮內有博昌工業園、柳橋環島商貿區、五魯民營經濟帶,還有十一個村級工貿、商貿小區,帶動了鎮域經濟的繁榮發展。湖濱鎮先後被評為全省“齊魯鄉鎮之星”、“創安工作先進鎮”、“體育先進鎮”、“文化先進鎮”、全市“農村小康鄉鎮”、“發展鄉鎮企業明星鎮”、“村鎮建設新型鎮”、“安全文明鎮”、2005年又被評為全市“十佳明星鄉鎮”。2004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638萬元。基礎設施得到加強,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公益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全鎮社會總產值29億元,財政收入3139.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3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460元。

湖濱鎮是全國著名的草柳編工藝品產地,從業人員11000人,產品有23大系列1500多個品種,草、柳編系列工藝品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產銷基地,產品遠銷歐、亞、美40多個國家和地區。環宇紙業集團擁有固定資產1億元,占地14.5萬平方米,年產各類紙張5萬噸以上,產值1.6億元。投資1500萬元,年產各類糧食酒、葡萄酒萬噸以上,“中國佛酒”、“董溝特曲”雙獲1993年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金獎。博大肉雞集團擁有總資產1億元,集養殖、孵化、飼料加工、屠宰冷藏於一體,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體系。

經濟發展特點

湖濱鎮湖濱鎮
一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發展環境日趨優越。先後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用於博昌工業園、寨郝新興工業園、五魯經濟帶的水、電、路、訊、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了以博昌工業園、寨郝新興工業園和五魯經濟園區為龍頭的三大工業園區。二是主導產業突出,工業企業數量多。截至2008年6月底,全鎮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到2228家,從業人員達到23600餘人,逐漸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造紙及紙製品、石油化工、紡織、皮革製品、木器加工、食品加工及釀造、建築建材、畜禽養殖及加工等支柱產業。三是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今年以來,突出抓好了投資1.2億元的木塑材料項目、投資1.8億元的歐華紙業二期工程項目的落實工作。對投資2.5億元的環宇熱電項目、1.1億元的永鑫化工三期工程、投資1.5億元的隆泰食品有限公司等正在建設中的重點項目,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包保重點項目責任制,確保按期投產。全鎮共引進項目15個,契約投資總額5.1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1億元,同比增長30%。四是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在突出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不斷膨脹畜牧、良種、林果、蔬菜四大農產品基地的產業規模,特別是養殖業方面實現了新突破,上半年全鎮新增養殖專業村2個,養殖大戶40戶,全鎮生豬存欄量7700多頭,雞、鴨、鵝存欄量60多萬隻。五是服務業發展迅速。加大服務業培植力度,正確引導貿易、交通運輸、倉儲、餐飲等產業加快發展。上半年,服務業產值和利稅增幅均達30%以上。

特色村屯

湖濱鎮柳童村
柳童村

柳童村隸屬博興縣湖濱鎮,位於博興縣城東南八公里處,東靠寨郝村,西臨柳橋村,南至預備河,北臨寨卞村。全村現有住戶380戶,1350人,耕地面積1597畝,現有中共黨員47名,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0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105元。

黨的十一屆全會以後,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制,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領全體村民艱苦創業,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畜牧養殖、草編手工業、木器製作、建築業,特別是養豬業迅猛發展,年出欄3000頭左右,年存欄量1500頭左右,年創經濟效益200萬元以上。村內道路基本硬化,農田設施配套齊全,達到旱能灌、澇能排,確保農業豐產豐收,本村先後被縣命名為文明單位,受過各級黨政部門多項表彰獎勵。

資源優勢

湖濱鎮湖濱鎮
湖濱鎮依託1·8萬畝麻大湖資源優勢,引導農民突出特色求發展,做大做活了“湖”經濟。全鎮有4·8萬農民參與麻大湖開發,總收入9600萬元,人均純收入2000元。草編工藝品出口創匯。麻大湖內蘆葦、蒲草是編織草鞋、座墊、提籃、鍋蓋、床蓆的好原料。目前,全鎮43個村子中,有30多個村子的2萬多農民從事草編工藝品生產,蒲草產品暢銷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1億多元;蘆葦製品產值也在1·8億元以上。

湖區旅遊業異軍突起。該鎮成立麻大湖旅遊資源開發機構,投入數百萬元資金,在萬畝蘆葦盪里建起3條不同特色的旅遊專線,縣裡還專門舉辦了“董永文化旅遊節”。千年古槐下一家開照相館的農民說:如今外地遊客多起來,生意忙不過來了,每天的收入少說也得100元吧。

飲食服務業紅火。麻大湖內魚類繁多,全鎮43個村村村建有特色的酒家飯店,從業人員達到3000多人。灣頭村上規模的飯店有16家,400多名農民圍繞餐飲做生意,人年均收入在1萬元以上。

藝術之鄉

湖濱鎮草柳編
湖濱鎮草柳編技藝歷史悠久,據《博興縣誌》記載,“明代境內編織的防寒蒲鞋即暢銷京城”,民國時期,開始通過洋行、郵局出口國外。湖濱鎮草柳編工藝具有歷史悠久、編制人數多、品種全、生產數量大、銷路廣、收益高六大特點。湖濱鎮從事草柳品編制的民眾達2.1萬人,年編制200萬件,出口歐美及東南亞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4月,湖濱鎮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民間草柳編藝術之鄉”稱號。2007年4月份,該縣積極組織湖濱鎮申報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從國家文化部獲悉,博興縣湖濱鎮榮獲“中國民間草柳編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提起草編、柳編,人們自然而然想起心靈手巧的大姑娘、小媳婦。但是在山東博興縣湖濱鎮,昔日專挑粗活重活乾的大老爺們兒,如今也投入到了編織的隊伍中,爭做編織的好手。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他們乾起這精細的活兒也得心應手,每天純收入在60元左右。一個冬季僅編織一項,可使一個家庭增收近2萬元。

湖濱鎮是遠近聞名的草柳工藝品編織集散地,“老爺們兒”外出賺錢,女人在家搞編織,其工藝品出口創匯,遠銷日本、美國等十多個國家。該鎮婦女常年在家忙編織,在他們的手下,那些不起眼的蒲草玉米皮“搖身一變”成了精美的工藝品。時下,正值農閒季節,外出打工的“大老爺們兒”也陸續回家,一時難以找到賺錢的門路,乾脆幫媳婦搞編織。於是媳婦編織他們就在一旁幫忙,逐漸地由“門外漢”成了編織的“行家裡手”。灣頭村現年42歲的村民安丙殿,與媳婦一起搞編織,年純收入可達2萬餘元。該村現年70歲的周同席,幫老伴忙編織,每天純收入40元左右,既鍛鍊了身體又掙了錢。據了解,2004年冬季該鎮有30%的男勞力加入到編織行列中,與婦女們試比高低,成了編織能手。

風景名勝

湖濱鎮興國寺
興國寺

興國寺座落於湖濱鎮丈八佛村(原寨高村),歷史悠久,飽經滄桑,自隋代以來重修多次。1984年,深圳全盾集團經理歐通國先生投資410萬元,重建興國寺,現有丈八佛大殿、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山門等建築群。丈八佛大殿左方有三通碑,分別是明成化元年、明萬曆年間、清道光六年重修興國寺的碑刻。其中,清道光六年重修興國寺碑上刻有傳說中“丈八佛”的來歷。興國寺因“丈八佛”而名揚天下。“丈八佛”雕造於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系青石、單體立體圓雕,通高7.1米,佛像高5.6米,比人們常說的一丈八尺高出0.2米。因古時以“一丈八”雄偉、高大,故名“丈八佛”。

湖濱鎮佛像
丈八佛石造像

座落於博興縣湖濱鎮寨高村。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積7.29平方米,為單身立式圓雕青石造像。佛像面方圓,微笑,豐面碩耳,法相莊嚴,身披“褒衣博帶式”通肩袈裟,內著僧支祗,胸前打結,手施“無為”與“願印”,赤足立於蓮花座上。公元534年,這裡建有“興國寺”,此像就座落在寺中正殿之內。後來,興國寺寺毀殿塌,僅存丈八石佛。199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重修興國寺,新建了兩座大殿和一座山門。

湖區景點與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丈八佛、博昌城遺址等構成了濃厚的人文景觀,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湖濱鎮境內萬畝湖面,盛產各種淡水魚類,優質蒲葦、白蓮藕、金絲鴨蛋等名特產。麻大湖位於博興縣城西南,博興與桓台交界處,湖色迷人,物產豐富,素有“北國江南”之譽。麻大湖的毛蟹、黃鱔、金絲鴨蛋、白蓮藕素負盛名,為其四大名產。當年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泛舟麻大湖,流連忘返,也寫下了不休的歷史名句。鄉村風情,如歌、如詩、如畫,給人們獨特的感受。旅遊勝地麻大湖蘆葦叢叢,魚躍鳥鳴,使人流連忘返,素有“北國江南”之美稱。漢孝子董永故里,美麗傳說“天仙配”的發生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