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七佛塔

北海七佛塔

北海七佛塔和塔亭位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大琉璃寶殿”前面,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呈八角形的七佛塔建在塔亭內。塔亭的八角形琉璃屋脊承托著一座覆缽式鎏金小塔,它由琉璃磚砌成八角形須彌座,座上為覆缽式塔身,塔身兩側設有垂珥,塔身上部為塔剎,塔剎由華蓋和寶珠構成。七佛塔和塔亭暫未對外開放。

北海七佛塔和塔亭位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大琉璃寶殿”前面,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呈八角形的

北海七佛塔北海七佛塔
七佛塔建在塔亭內。塔亭的八角形琉璃屋脊承托著一座覆缽式鎏金小塔,它由琉璃磚砌成八角形須彌座,座上為覆缽式塔身,塔身兩側設有垂珥,塔身上部為塔剎,塔剎由華蓋和寶珠構成。七佛塔和塔亭暫未對外開放。

簡介

北海七佛塔苑座東朝西,玉帶山環抱,面對日月湖,藏風聚水。建築群在風格上採用寺觀建築與園林建築相結合的手法,莊嚴肅穆中蘊含勃發生氣,主要建築有七佛塔、習習山莊、中天花園、名人苑等。七佛塔踞於華岩寺最高處,塔高31

北海七佛塔北海七佛塔
米,共七層,神聖而壯觀,每層供奉莊嚴佛像一尊,塔平台下為往生殿。習習山莊位於七佛塔、華岩寺大雄寶殿的後方,為四樓一底的仿明清建築,灰色青瓦屋頂,褚紅的檐柱與仿漢白玉的圍欄相映襯,掩映在湖光山色、碧波萬頃的楠木林中,恰似一座典雅的豪華別墅。塔亭的八角形琉璃屋脊承托著一座覆缽式鎏金小塔,它由琉璃磚砌成八角形須彌座,座上為覆缽式塔身,塔身兩側設有垂珥,塔身上部為塔剎,塔剎由華蓋和寶珠構成。北海七佛塔對映著湍流的河水,七佛似乎在微微起伏。那形態逼真的佛頭佛身佛足,分別由烏尤山、凌雲山和龜城山三山聯襟構成。仔細觀察佛頭,就是整座烏龍山,其山石、翠竹、亭閣、寺廟,加上山徑與綠蔭,分別呈現為七佛的卷捲髮鬢、飽滿的前額、長長的睫毛、平直的鼻樑、微啟的雙唇、剛毅的下頜,看上去栩栩如生。詳視佛身,那是巍巍的凌雲山,有九峰相連,宛如巨佛寬厚的胸脯,渾圓的腰脊,健美的腿胯。遠眺佛足,實際上是蒼茫的龜城山的一部分,其山峰恰似巨佛翹起的腳板,好似頂天立地的擎天柱,顯示著七佛的無窮神力。總觀全佛和諧自然,勻稱壯碩的身體,凝重肅穆的神態,眉目傳神,慈祥安然,令人驚詫不已。七佛長達4000餘米,堪稱奇絕。

設計結構

北海七佛塔由石灰石石塊砌成,作單層造。塔體外方內圓,造型簡潔,比例適度,堅固樸實。它既不同於漢族傳統的樓閣式寶塔,也不同於元代盛行的由印度傳入我國的喇嘛塔(瓶型塔),可謂自成一體,別具一格。塔原坐落在江南名剎秀峰附近,坐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剎三大部分。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門,

北海七佛塔北海七佛塔
門高2.1米,闊0.72米,正面額上刻有“古塔重興”四個大字,東西兩面均刻有“阿彌陀佛”四字。北海七佛塔,塔門兩側鐫有楹聯一副,上聯是“造塔功德願眾生”,下聯為“發菩提心同成佛道”。塔室似圓形井壁,上小下寬。底部直徑2.14米,頂部直徑1.65米,壁高3.75米,下部設有0.74米高的須彌座。須彌座正中束腰處有修塔題記:“澄覺精舍記”字樣,為考證建造年代提供了線索,左側刻有“吳門石匠吳德謙昆仲造”,右側刻“院道者志園同共斡緣”,上梟部飾有
北海七佛塔北海七佛塔
“惹草如意頭飾”。須彌座上環築十層武康石塊,並刻滿一排排浮雕小佛像。佛像高4.5厘米,寬3.5厘米,僅雞蛋大小,一個個衣冠清晰,五官可辨,結跏趺坐在蓮座上。這些小佛像每排平均有180尊,共60排,計10800尊,“七佛塔”名稱由此而來。正對塔門有一尊高約30厘米,寬20厘米的佛像,它雖不算在,但在這裡卻是群龍之首,此像為佛祖釋迦牟尼,以示萬佛端坐恭聽佛祖在講經說法。塔剎是一個石雕葫蘆狀花瓶,寶珠結頂,下設覆蓮、相輪和四角起翹的佛龕,佛龕四周的壼門各鐫刻一尊坐佛,安放在由八層寬窄不等的石塊所組成的剎台上。據說,元代大書法家湖州刺史趙孟頫見了這些佛像後讚不絕口,欣然揮筆題寫“七佛塔”。

七佛的形成

北海七佛塔中的七佛景觀是怎么形成的呢?這是留給世人的一謎。現在有一種推斷:據《史記·河渠書》記載:

北海七佛塔北海七佛塔
“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冰”即李冰,都江堰的創建者,“離堆”就是烏尤山。北海七佛塔,那么,在2100多年前古人就鑿開麻浩河,造就了七佛的頭。唐代僧人惠淨為烏尤寺立下法規:任何人不得隨意挪動和砍伐烏尤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樹,代代僧眾都視此為神聖不可違犯之法規。因而才保證烏尤山林木繁茂,四季常青,使“佛頭”千年完美無損。但據研究七佛塔文化和文物部門的專家們介紹,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和聽說關於萬佛的文字記載和民間傳說。那么,七佛是純屬山形地貌的巧合嗎?為何佛體全身,人工的刀跡斧痕比比皆是呢?為什麼1200多年前,唐代開元年間的海通法師劈山雕鑿七佛,偏偏選中了凌雲山西壁的棲鸞峰,並雕在巨佛心胸處呢?再有“福全門”之謎也費人心思,要看到楚楚動人的萬佛身影,其最佳位置只有“福全門”。其他任何一處觀賞的效果都不是最好,或者看上去身首異處;或是佛頭不清;或是佛身不全。是不是先人故隱玄機,以“福”喻“佛”,其寓意指唯在此處,才可觀賞到七佛全身。

旅遊價值

北海七佛塔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觀光者,對北京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這裡學修佛法或旅遊觀光者川流不息,已經接待了亞洲美洲、歐洲諸多國家和來自全國各省市、地

北海七佛塔北海七佛塔
區學法者不計其數,旅遊觀光者更是不計其數。宋公長老塔,這裡山青水秀,勝跡如林。唐宋詩人王勃、杜甫、范成大及清代文家李調元等皆留戀此地,為後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銅山遺址、南北古塔遠近聞名,萬柳逵龍、西江夜調等八大勝景。如今處處顯出迷人神韻;龍華山莊繼光水庫、兩眉平湖、桃花仙境、更是景色醉人。古塔依山傍水:腳下,婉蜒綿長的凱江水滔滔不絕地繞寺奔騰而去;背後,巍峨的山頂上,一座片石砌成的十四級宋代古塔直插雲霄。沿著186級兩米寬的石梯登上山頂,富饒遼闊的田野和繁華美麗盡收眼底,更兼山上涼風習習,足以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進入山門,寺內乳白色的露天大佛。一條寬18米,長400米的仿古大街直達白塔寺的彩色照壁。照壁正面,浮雕是由四條騰飛的金色巨龍守住大海四角。大海中,兩頭威猛的金色麒麟保護著巨大的金色法輪。法輪上方是斗大的“南無阿彌陀佛”八個紅色大字;法輪下方是釋海空上師篆寫的“如意輪金剛法祖庭”;法輪的左右各有兩個大字,一邊是“顯密”,一邊是“圓通”,標誌著該寺是一個顯密兼修的道場。照壁背面,中央有個特大的“福”字,到這裡的男女老少,總忘不了閉著眼去觸摸“福”字,都希望從此五福臨門。

保護狀況

北海七佛塔歷900多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結構謹嚴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

北海七佛塔北海七佛塔
重要原因,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系統的修繕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國家撥大量專款,調撥優質木材對塔進行全面搶修,使這座當今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結構最奇巧,外形最壯觀的古代高層塔建築煥然一新,巍然屹立。並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建築技術,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成為北海公園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北海七佛塔與現代建築藝術融合在一起,虛懷若谷,將北京千百萬年來的文明展示於世界人面前。

相關詞條

北京北海公園佛塔文明

中國古塔大全1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