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虹塔

飛虹塔

飛虹塔,矗立在山西洪洞縣東北17公里的霍山之巔。廣勝寺,始建於公元147年;唐代宗大曆四年(769年),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修,始改現名。廣勝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許,共有殿堂11座。現存建築為元、明兩代興修重建。整個佛寺,以琉璃寶塔最為著稱.上寺的琉璃寶塔為飛虹塔,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該塔始建於漢,屢經重修,現存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的。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京師大慧和尚又于飛虹塔的底層加建了一圈迴廊,遂成今日之規模。

基本信息

內部景觀

飛虹塔飛虹塔

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檐的樓閣式佛塔,全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塔身用黃、綠、藍、紫琉璃裝飾,一、二、三層最為精緻,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塑制精細,彩繪鮮明。內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從底層圍廊頂上的琉璃瓦,到二層以上8個主面的琉璃浮雕懸塑的千百個構件,技藝超凡,國內罕見,嘆為觀止。整座佛塔輪廓清晰,形象生動,制工精緻,氣勢雄偉。塔身五彩紛呈,神奇異妙如雨後彩虹,“飛虹塔”因而得名。它與河南開封的祐國寺塔齊名,被譽為“中國第二塔”。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廣勝上寺。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始建於,屢經重修,現存為明嘉靖六年(1527年)重建,天啟二年(1622年)底層增建圍廊塔平面八角形,十三級,高47.31米。塔身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全身用綠藍三彩琉璃裝飾,一二三層最為精緻,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捏制精巧,彩繪鮮麗,至今色澤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設計十分巧妙,為我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臨汾盆地八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飛虹塔平面為八角形,13層,全塔高47米,屹立於太岳山麓。塔身是用磚砌的,外面鑲有屋宇、神龕、斗拱蓮瓣、角柱及盤龍、人物鳥獸和各種花卉圖案,每一層都是一個完整的圖案,毫無雷同之處。美麗的佛塔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斑斕,狀若飛天彩虹,因此把它命名為飛虹塔。更為湊巧的是,當年募資修塔的達連大師,法號就叫飛虹。1962年有人又在九層的蓮瓣上發現了:“匠人尚延祿、張連文、王述章造”,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古代琉璃塔中唯一留有工匠題款的建築精品。飛虹塔的內部構造也別具一格,正中是一尊高達5米左右的釋伽牟尼銅像像,四周用琉璃構件組合成了美麗的勾欄、樓閣盤龍人物,頂部還有絢爛多姿的藻井,整個布局宛若西天勝境,曲曲折折的雲梯可以一直攀緣到寶塔的十層的內部構造也別具一格,正中是一尊高達5米左右的釋伽牟尼銅像像,四周用琉璃構件組合成了美麗的勾欄、樓閣、盤龍、人物,頂部還有絢爛多姿的藻井,整個布局宛若西天勝境,曲曲折折的雲梯可以一直攀緣到寶塔的十層。

歷史由來

飛虹塔飛虹塔
廣勝寺是一處典型的唐代以前建造的寺廟,這一點是從飛虹塔所處的位置上反映出來的。唐代以前的寺廟布局一般是飛虹塔在前,而大雄寶殿在後。 飛虹塔只是用來保存舍利,供信徒膜拜;而唐代以後的寺廟一般是大雄寶殿在前,而飛虹塔在後。飛虹塔除了供奉舍利之外,還有點綴風景,平衡地運的作用。廣勝寺里的布局,進了山門,一眼望見的便是寶塔。而大雄寶殿坐落在寶塔的後邊。從歷史記載中,我們也驗證了自己的看法。廣勝寺是佛教東傳中國最早的寺廟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這裡就成了釋家名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就有僧侶奉敕在霍山建寺造塔,當時的廣勝寺名為盧舍寺,因寺內有塔,所以也叫阿育王塔院。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東漢時期,就有佛舍利被迎到這裡,所以建造了供奉佛舍利的阿育王塔,佛寺因此命名為阿育王塔院。隨後,阿育王塔院隨著佛教的興衰而幾度興廢。到了唐代宗大曆四年,即公元769年,汾陽王郭子儀發現寶塔出現了嚴重的裂痕,於是奏請重修塔院,改名廣勝寺。“廣”的含義指佛法無邊,廣大於天;“勝”指風景絕妙優美。所以,廣勝寺義為廣大於天,名勝於世的寺院,而存放佛舍利的寶塔更是其中的鎮寺之寶。唐代高僧道宣在《法苑珠林》中記載的震旦(即中國)的十九座佛祖真身舍利塔中,提到了“周晉州霍山南塔”,這毫無疑問就是指洪洞廣勝寺塔。因為洪洞所屬的臨汾市,在北周時期稱為“晉州”,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崇尚佛教的晉州守吏,重新修葺了當時瀕臨坍塌的廣勝寺以及存放佛舍利的寶塔,因此受到了後世高僧的讚許,以至於把這一盛況寫進了他的作品中。而我們今天看到的琉璃寶塔,是在明代嘉靖年間重修的。它的時代特徵主要表現在琉璃瓦的運用上。
琉璃瓦,是明代開始才被廣泛運用於屋頂裝飾的建築材料。這一點也從碑碣中得到了驗證。古往今來,讚美廣勝寺和琉璃塔的名詩數不勝數。唐太宗李世民曾經率兵在廣勝寺附近打過一次大勝仗,所以在他存世不多的作品中,就有一首讚美塔院的傑作“鶴立蛇行勢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龍蟠梵質層峰峭,鳳展翎儀已卷收。正覺應同真聖道,邪魔交閉絕蹤由。儒門弟子應難識,穿耳胡僧笑點頭。”在太宗的眼裡,霍山連綿起伏,鐫刻在山上的佛國文字艱澀難懂。整個佛寺如同天龍盤踞在峻峭的層巒之下,又如鳳凰展翅翱翔後輕輕地落在了地上。正覺得到驗證後便成了真正的聖道,而邪氣則永遠被拋擲到了遠處。儒家弟子不了解其中的奧秘,但戴著耳環的胡僧卻望見人們頻頻點頭。閱讀這首詩,我們除了感受到唐太宗作為一代英才出眾的才華和氣度之外,同時也感受到唐代初年的廣勝寺香火極為鼎盛,而且裡面還駐有戴著耳環的胡僧,笑容可掬地站在門口頻頻點頭。明代詩人林中猷,嘉靖年間曾經做過當時趙城縣的典史,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剛剛修葺一新的琉璃寶塔的蹤影:“寺古前朝建,山靈歷代傳。插天千尺塔,涌地萬尋泉。松老棲雲鶴,僧閒種水田。簿書忙裡度,暫得祈譚元。”整日忙碌的詩人,有一天偶然來到了廣勝寺,面對靈氣盎然的前朝古寺,插入雲霄的琉璃寶塔,噴薄而出的股股清泉,閒雲野鶴的種田僧侶,詩人林中猷也受到了感染,思緒終於從繁忙的公務中解脫出來,一身輕鬆,萬般悠閒……從以上兩首詩我們可以感覺到,歷史上的廣盛寺和琉璃塔,從來都是帝王才子眼中的人間聖境和建築精品。山是靈山,水是秀水,身處其間的廣勝寺飛虹塔更多了幾分魅力。作為五座佛祖舍利塔之一的飛虹塔和曾在這裡珍藏的《趙城金藏》,元代壁畫並稱為“廣勝三絕”。

中國四大名塔

名稱 簡介
嵩岳寺塔 位於河南登封嵩岳寺內,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砌佛塔。
千尋塔 位於雲南大理崇聖寺內,是大理三塔的主塔,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
釋迦塔 位於山西應縣佛宮寺內,又名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建築。
飛虹塔 位於山西洪洞廣勝寺內,因塔身五彩紛呈如雨後彩虹而得名,為十三檐樓閣式磚砌佛塔。

中國古塔大全1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臨汾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