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道者塔

秀道者塔

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又稱聰道人塔。在上海市松江區佘山山腰間。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山上有潮音庵,庵內有道者名為“秀”,親自參與建築此塔,此塔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七層,樓閣式,有腰檐、平座、欄桿。

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又稱聰道人塔。在上海市松江區佘山山腰間。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山上有潮音庵,庵內有道者名為“秀”,親自參與建築此塔,此塔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七層,樓閣

秀道者塔秀道者塔
式,有腰檐、平座、欄桿。

簡介

原屬普照教,一說為潮音庵。當時有道人名透參與築塔,建成後引火自焚,故

秀道者塔秀道者塔
名。塔高29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造型秀美,修長俏拔,歷千年風雨仍不偏不倚聳而尊嚴,為余山最著名的古蹟之一。佘山為雲間九峰之翹楚,列為第三峰。山上原多寺和塔。還有少林僧余山殺敵的傳說。明嘉靖年間,有一股倭寇騷擾沿海,松江府各縣均受其害,半山腰有座廟宇叫“佘寺”,方丈水清,原是河南少林寺嫡派之後,為人正直,又樂善好施,深得附近百姓的愛戴。為了抵禦海盜的襲擊,保護寺院佛地。那年,他特地從山東請來目空、智囊、天池、玉田等率僧眾百餘,抗敵屢次獲捷,有次乘勝追擊倭寇,因無後援接應而戰死多人。當地百姓為紀念他們的功德,將他們的屍骨,集中掩埋在佘山山頂,並在上面建造了一座石塔,取名為“秀道者塔”。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法國天主教會購買佘山,拆毀寺廟亭閣,改建聖堂。這樣,佘山的古建築已無蹤跡,獨存此塔。

設計結構

秀道者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磚塔,高五十餘米,塔基為雙層須彌座,上面有許多小龕,龕內刻有佛禮故事,及山川、流水、松柏、祥雲、佛塔、寺廟、神獸、人物等等,栩栩如生。尤其是須彌座上部的笙、簫、琴、瑟、雲

秀道者塔秀道者塔
板、銅鑼、鼓、笛等全行樂器及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等吉祥八寶圖案精美絕倫,惟妙惟肖,那雲板上繫著的絲帶形如浪逐,似隨風飄動,令人讚嘆,假如靜心側聽,可以感到那玄音妙律或佛號經聲,如在耳際,絲絲縈繞。須彌座之上為三層仰蓮花瓣拱托塔身,塔身比較高大,四面有磚雕的拱券門和半圓形雕窗。門上有匾額,因年代久遠,匾額上的字跡雖已模糊,仍可見“秀道者塔”四個字。但其他三面匾額上的字已不能看清。門窗兩側都有木胎金剛力士像和菩薩像,金剛力士體態威武雄渾,菩薩像儀態端莊秀麗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這些塑像歷經雨,均已嚴重風化,有些泥塑都露出了木芯,儘管如此,仍可領略當年威武雄渾和俊美生動的風采。塔身每層還有佛龕24個,曾經供奉鎦金銅佛312尊。在上個世紀80年代,銅佛還在,但是今天已經一個都看不到了。塔身四面雕券門,四面設券窗,門窗兩邊塑金剛神像,塔身八角雕盤鏇飛龍。神像神形各異,威武雄渾;飛龍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只是經年的風吹雨浞,現已殘蝕不堪。佛塔層層密檐上懸掛著的風鍾,與天際邊的那抹白雲,相應相喚,微風中“叮咚”聲聲,分明是遙遙的心儀之音。塔下,有一老者,面善目慈,白髮蒼髯,長須輕飄,懷揣“阿彌佗佛”誦經音樂盒,圍繞佛塔緩緩轉走,每至佛塔的一面便駐足垂首,雙手合十,口頌佛經。其經聲,此佛音,那響,悠揚傳送,裊裊盤鏇於大地,迴蕩於心中。聞著經聲、佛音、鐘響,不僅讓人想起泉城千佛山興國禪寺山門楹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歷史文化

秀道者塔建於唐貞觀元年間(公元785—804),是八大古寺之一。。秀道者塔始建於北宋,距今有800多年的歷

秀道者塔秀道者塔
史。從造型上來說,它屬於花塔類型,重要特徵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裝飾有各種繁複的花飾,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這種塔形成於宋遼金時期,元朝後幾乎絕跡,國內現存華塔總數也不過十幾座,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塔中造型最奇特、裝飾最華美的一座。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秀道者塔為八角樓閣式花塔,塔身由兩部分組成。主塔為四層,聳立正中,塔高約40.5米,底層四隅各建一六角形狀小塔,將主塔一至二層環抱,高低錯落,主次偎依。這個造型又有金剛寶座塔的意味,給人感覺整個塔造型富於變化。主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華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約整體的1/3左右,其上按八面八角垂直線刻塑出獅、象、佛、菩薩、獸頭、大天王力士等形象,各種刻塑參差錯落、變化有致。如今秀道者塔佇立在古城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街區,掩映在參差錯落的民居中,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滄桑之至而又華美至極,宛若一首立體詩歌,詮釋著亘古歲月的從容和精緻,又抒寫著歷史文化街區今世。

旅遊價值

秀道者塔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觀光者,對上海市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4年至

秀道者塔秀道者塔
今,每天到這裡學修佛法或旅遊觀光者川流不息,已經接待了亞洲、美洲歐洲諸多國家和來自全國各省市、地區學法者不計其數,旅遊觀光者更是不計其數。秀道者塔,這裡山青水秀,勝跡如林。唐宋詩人王勃杜甫、范成大及清代文家李調元等皆留戀此地,為後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銅山遺址、南北古塔遠近聞名,萬柳逵龍、西江夜調等八大勝景。如今處處顯出迷人神韻;龍華山莊、繼光水庫、兩眉平湖、桃花仙境、更是景色醉人。古塔依山傍水:腳下,婉蜒綿長的凱江水滔滔不絕地繞寺奔騰而去;背後,巍峨的山頂上,一座片石砌成的十四級宋代古塔直插雲霄。沿著186級兩米寬的石梯登上山頂,富饒遼闊的田野和繁華美麗的中江城盡收眼底,更兼山上涼風習習,足以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進入山門,寺內乳白色的露天大佛。一條寬18米,長400米的仿古大街直達白塔寺的彩色照壁。照壁正面,浮雕是由四條騰飛的金色巨龍守住大海四角。大海中,兩頭威猛的金色麒麟保護著
秀道者塔秀道者塔
巨大的金色法輪。法輪上方是斗大的“南無阿彌陀佛”八個紅色大字;法輪下方是釋海空上師篆寫的“如意輪金剛法祖庭”;法輪的左右各有兩個大字,一邊是“顯密”,一邊是“圓通”,標誌著該寺是一個顯密兼修的道場。照壁背面,中央有個特大的“福”字,到這裡的男女老少,總忘不了閉著眼去觸摸“福”字,都希望從此五福臨門。秀道者塔前的第一座殿是天王殿。殿前,四個花壇、八棵青翠欲滴的塔松和兩排茂盛的箭竹整齊劃一地分列在兩邊,且配有兩頭兩米多高的既威猛又和善的大石獅子,給人以特別莊重,特別清靜之感。登上十二級台階,兩邊石欄桿上的十二生肖活靈活現。孩子門最喜歡小獅子口中的活寶,爭相玩弄,竟將其模得光滑溜圓。天王殿前的巧妙布局已令人嘆為觀止,天王殿內的佛像更讓你心潮澎湃。開懷大笑的彌勒佛,使你倍感親切;威武的韋馱菩薩會讓你肅然起敬;逼真的四大天王,高有丈余,有的持琵琶,有的提寶劍,有的擒地龍,有的抓銀鼠,一個個都腳踏妖魔鬼怪。此處佛像,無論比例、造型、無論色彩、神態,可謂巧奪天工,無可挑剔,你看後定會讚不絕口。

相關詞條

上海市天主教潮音庵

中國古塔大全1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