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惠寺華塔

廣惠寺華塔

廣惠寺華塔,又名多寶塔。坐落在河北正定縣城內生民街路東高阜之上原來的廣惠寺內。 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塔由主塔和附屬小塔構成,全用磚砌。主塔底層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狀小塔,小塔環抱主塔,高低錯落,主次相依,精巧華麗,壯觀秀逸。

基本信息

構造

廣惠寺華塔廣惠寺華塔

廣惠寺華塔由主塔和附屬小塔構成,全用磚砌。主塔底層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狀小塔,小塔環抱主塔,高低錯落,主次相依,精巧華麗,壯觀秀逸主塔是一座樓閣式建築,通高31.5米,共分四層,各層檐下均配置華麗的磚仿木構斗拱。一至三層平面作八角形,底層中部磚制斗拱,北側辟一券門。二三層均設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門外,還在各側面雕以斜欞假窗、方形佛龕。第三層平座甚大,而塔身顯著縮小,檐上拐角處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層。第四層平面略呈圓形,外觀如同一圓錐體。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華所在,其高度約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圓錐體內檐塔室供奉兩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線為中心,交錯彩塑菩薩、力士、禽獸、獅、象以及樓台亭閣等形象,題材廣泛、構圖新穎、排列有序、做工精巧。其中,尤以動物造型最為逼真,兇猛的獅子、傈悍的大象、欲躍的青蛙,無不生動傳神,活靈活現。第四層周身如同一組雕塑藝術群,五光十色、光絕奪目。該層上端以磚刻制斗拱橡子、披子,上復八角亭式塔檐,再上則冠以八角攢尖形塔剎.塔身一至三層設定階梯,酷暑季節,遊人登臨第三層平座,頓覺涼風習習。

塔由主塔和附塔組合而成,坐在同一方形基台上,總平面呈八角形,四正面通寬6.2米,四斜面寬3.5米,中央為主塔,四斜面各建一附塔,主塔與附塔之間為寬1.36米的內迴廊。附塔頂原飾有小嘛塔,現已不存。下面為一扁六角形亭狀的單層套室,套室各斜面有影刻的破子欞窗,各面轉角處有磚砌依柱,柱上配置闌額斗。四個斜面的附塔聯牆構成主塔副階,中間各闢圓拱門,單檐布瓦頂。

主塔為磚雕砌的仿木構建築,平面呈八角形, 4層樓閣式,殘高33米。 1層北壁開門,正中有條石踏垛登至2層南門。 檐下設斗,2層外為副階周匝(平座),每面三開間,表現形式是當心間為方門,次間為正方格或六棱格方欞窗,下有地,圓形柱礎,窗刻出障水版及柱心柱。檐柱承雙杪五鋪作斗以托椽飛屋面。塔心室頂部為十字形復斗藻井。3層不設副階,由2層屋頂承托大瓣仰蓮八方形平座,塔身驟小。八面八根角柱,用地及圓形柱礎,正面以青石砌方門,餘者皆設假門和斜方格欞條坎窗。柱上亦為雙杪五鋪作斗,各鋪作均出60°斜,1~3層柱頭之間只用闌額一層。塔身上接八面八角的角錐體,刻塑出虎、獅、象、龍和佛、菩薩等形象。其做法是先用磚砌出內胎,略加刻制,然後在外面以泥土精心塑制。頂層為陡峻的八角攢尖,檐下在闌額之上用普柏枋,枋至角出頭相交,所用斜為 45°,頭做

成順間斜面。剎殘,現存八瓣仰蓮座。 3層塔心室北壁前並列 2尊石雕釋迦多寶佛像,佛座上枋刻有貞觀二年為太宗皇帝壽誕造像的題記。3層南門框線上保存著唐代線刻雲紋,表面留有宋代遊人的題刻等。

1949年以後對塔下部殘損處進行修補支護,周圍砌圍牆。清乾隆帝曾先後兩次來此拈香禮佛,臨塔觀景,並乘興揮毫,題額作詩。 廣惠寺因固有華塔又稱華塔寺。據光緒元年《正定縣誌》載,該寺建於康德宗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後期,寺院廢毀,唯塔尚存。根據塔的結構形式和第一層內壁上正隆六年(l161年)墨跡推斷,該塔應為遼金時代遺物。廣惠寺華塔因其上半部裝飾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樸而雄奇,華麗而生動,不僅是我國華塔中最優美的代表,也是我國磚塔中造型最為奇異、裝飾最為華麗的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華塔是我國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

地址

廣惠寺華塔坐落在河北正定縣城內生民街路東高阜之上原來的廣惠寺內。 今天只有華塔聳立,寺院早已不存。

相關詞條

河北、保定、正定縣、國務院、唐朝

中國古塔大全1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