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風疹綜合徵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孕婦在妊娠早期若患風疹,風疹病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所生的新生兒可為未成熟兒,可患先天性心臟畸形、白內障、耳聾、發育障礙等,稱為先天性風疹或先天性風疹綜合症。

基本信息

發病機理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漿細胞
風疹病毒造成特殊畸胎的原理仍未完全知曉。孕婦感染風疹,在出疹前1周已有病毒血症。母體的風疹感染是否能傳遞給胎兒,這與母體發生感染的時間遲早有關。在胚胎的第2~6周時感染對心臟和眼部的影響最大;在妊娠中期,胎兒漸能產生免疫力(如出現漿細胞和製造IgM),胎傳的風疹感染已不似妊娠早期那樣易構成慢性感染。孕婦妊娠第1個月時一旦感染風疹,胎兒先天性風疹綜合徵發生率可高達50%,第2個月30%,第3個月20%,第4個月5%,並認為妊娠4個月後感染了風疹時對胎兒也不是完全沒有危險的。
先天感染風疹後可以發生流產、死產、有畸形的活產或完全正常的新生兒,也可為隱性感染胎兒幾乎所有的器官都可能發生暫時的、進行性或永久的病變。

臨床表現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動脈導管未閉
1出生時的表現 活產的患嬰可表現一些急性病變,如新生兒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出生時即有紫紅色大小不一的散的斑點且常伴有其他暫時性的病變和長骨的骺部鈣化不良、肝脾腫大、肝炎溶血性貧血和前囪飽滿,或可有腦脊液的細胞增多。這些情況為先天感染的嚴重表現出生時的其他表現還有低體重、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耳聾以及小頭畸形等,預後惡劣。根據58例紫癜的患嬰隨仿1年的結果病死率高達35%。在新生兒時期亦可出現風疹病毒性肝炎及間質性肺炎
2心臟的畸形 心血管方面的畸形最常見者為動脈導管未閉,有人甚至在導管的管壁組織中分離出風疹病毒。肺動脈狹窄或其分支的狹窄亦較多見其他尚可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主動脈弓異常以及更為複雜的畸形大多數患嬰出生時心血管方面的症狀並不嚴重;但亦有於生後第1個月內即有心力衰竭者,其預後不良。
3耳聾 失聽可輕可重,一側或兩側。其病變存在於內耳的柯替(Corti)耳蝸但亦有中耳發生病變者。失聽亦可分為先天風疹的唯一表現,尤多見於懷孕8周以後感染者。
4眼部缺陷 最為特徵性的眼部病變是梨狀核性的白內障,大多數為雙側,亦可單側常伴有小眼球。出生時白內障可能很小或看不到,必須以檢眼鏡仔細窺查除白內障外,先天性風疹亦可產生青光眼,與遺傳性的嬰兒青光眼很難鑑別先天性風疹的青光眼表現為角膜增大和混濁,前房增深,眼壓增高正常的新生兒亦可有一過性的角膜混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白內障
濁,能自生消失,與風疹無關先天性風疹的青光眼必須施行手術;而一過性的角膜混濁不需處理。在視網膜上最常見散在的黑色素斑塊,大小不一此種色素對視力大多無礙,但其存在對先天性風疹的診斷有幫助。
5發育障礙及神經方面的畸形 胎內感染風疹對中樞神經亦能致病。患嬰屍檢時證實風疹病毒對神經組織毒力很強,造成程度不同的發育缺陷腦脊液中常有改變如細胞數增多、蛋白質濃度增高,甚至1歲時仍可從腦脊液分離出病毒。
智力行為和運動方面的發育障礙亦為先天性風疹的一大特點。此種早期發育障礙系由於風疹腦炎所致,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智力遲鈍
一般說來先天性心臟畸形、白內障及青光眼往往由於孕期最初2~3月內的病毒感染,而失聽及中樞神經的病變往往由於孕期較晚受感染新生兒亦可用一過性的先天性風疹表現,往往為妊娠早期感染所傳遞,偶爾由於妊娠晚期感染母親與胎兒同時發病。

診斷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血液標本

1.流行病學資料 孕婦於妊娠初期有風疹接觸史發病史。並在實驗室已得到證實母體已受風疹感染。
2.出生後小兒有一種或幾種先天缺陷的表現。
3.嬰兒早期在血清或腦脊液標本中存在特異性風疹IgM抗體。
4.小兒在出生後8~12個月被動獲得母體抗體已不存在時,連續血清標本中仍持續出現相當水平的風疹抗體

鑑別診斷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弓形蟲

風疹患者的皮疹形態介於麻疹猩紅熱之間,因此應著重對此種常見的發熱出疹性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此外,風疹尚需與幼兒急疹藥物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腸道病毒感染如柯薩奇病毒A組中型及B組中型、埃可病毒型感染相鑑別。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還需與宮內感染的弓形蟲病巨細胞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相鑑別。此種胎內感染與先天性風疹有相類似的症狀。

併發症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風疹症狀多較輕,併發症少。僅少數病人可並發中耳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或心肌炎胰腺炎、肝炎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腎病綜合徵、急慢性腎炎等。

較重者有下述幾種:

(1)腦炎 少見,主要見於小兒般發生於出疹後1~7天。有頭痛、嗜睡、嘔吐、復視、頸部強直、昏迷、驚厥、共濟失調、肢體癱瘓等腦脊液的改變。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似,病程比較短,多數患者於3~7天后自愈,少數可留後遺症也可有慢性進行性全腦炎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
(2)心肌炎 患者訴胸悶、心悸、頭暈,心電圖及心肌酶譜均有改變,多於或周內恢復可與腦炎等其他併發症同時存在。

(3)關節炎 主要見於成年人,特別是婦女患者。我國已有兒童風疹性關節炎的報導,發生原理尚未完全明確,多系病毒直接侵襲關節腔或免疫反應所致出疹期間指關節、腕關節、膝關節等紅腫痛,關節腔積液內含單核細胞,有時數個關節相繼腫痛,類似風濕性多發性關節炎,但多在數天內自行消失。

(4)出血傾向 少見。由於血小板減少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常在出疹後突然出血出現皮膚黏膜瘀點、瘀斑、嘔血、便血、血尿多在數周內自行緩解。少數病人顱內出血可引起死亡。

其他可有肝腎功能異常。

輔助檢查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風疹病毒
1.病毒分離 先天性風疹患嬰出生後可有慢性感染持續帶病毒好多個月,成為接觸者的傳染源。由患嬰的咽分泌物、尿、腦脊液及其他器官可以分離到風疹病毒,病變嚴重者較易分離;而後天感染風疹者,排出病毒很少超過2~3周。先天性風疹病毒分離的陽性率隨月齡而降低,至1歲時往往不能再分離到病毒。除非患嬰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不能產生抗體,很少能自血液中分離出病毒。
2.血清學檢查 當孕婦有風疹接觸史或臨床上有疑似風疹的症狀時,應測定血清風疹抗體。如果特異性抗風疹IgM陽性(ELA測定IgM試劑盒),說明近期曾有過風疹的初次感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風疹疫苗
染,尤在妊娠早期,應考慮做人工流產。先天性風疹患嬰出生時,血清風疹抗體的效價與其母相若,這種抗體大多為由母體胎傳的IgG,自生後2~3月起消減;而胎兒出生時其自身產生的抗風疹IgM(IgM不能通過胎盤)至生後3~4月達高峰值,1歲左右消失;患嬰自身產生的抗風疹IgM出生1月內開始,至1歲達高峰值,可持續數年。因此,如從新生患嬰血清測出風疹特異性IgM,或生後並未感染風疹,而5~6個月後血清風疹IgM抗體還大量存在,均可證明該嬰兒是先天性風疹病兒。如前所述,生後感染風疹者,其血清的血凝抑制抗體可持續終生;但先天性風疹病兒約20%於5歲時就不再能測到該抗體。一般易感兒注射風疹疫苗後95%皆有抗體產生的效應,而抗體已陰轉的先天性風疹患兒經注射風疹疫苗後很少發生效應。故如3歲以上小兒注射風疹疫苗後,不能測得血凝抑制抗體的產生,在除外免疫缺陷病及其他原因後,加以母孕期感染風疹史及患兒其他臨床表現,可有助於肯定先天性風疹的診斷。

治療

對先天性風疹綜合徵的治療僅為對症療法,並由具有風疹抗體的人擔任護理職務,出院以後還須禁忌與孕婦接觸。

預防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丙種免疫球蛋白
由於妊娠早期感染風疹與胎兒先天畸形有密切關係,故預防孕婦感染風疹甚為重要,當孕婦接觸風疹患者後,應立即注射丙種球蛋白6~9mL,對兒童、青年婦女及已知風疹血清陰性的成年婦女推薦接種活減毒風疹病毒疫苗進行免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