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狹窄

肺動脈狹窄

指右心室與肺動脈間的通道,因先天性畸形產生的狹窄,而室間隔完整。此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之一。常見狹窄類型有瓣狹窄,漏斗部狹窄,肺動脈狹窄。其可各自單獨存在,亦可並在。

基本信息

概述

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

肺動脈狹窄是指在心流出系統的先天性梗阻畸形,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的25%—30%,女性高於男性,臨床上分成以下三型:

1、單純肺動脈瓣狹窄(瓣膜型),最多見。

2、右心室漏斗部狹窄(瓣下型)。

3、肺動脈乾及其分支狹窄(瓣上型),最少見。肺動脈狹窄,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與其他先天性心臟病合併存在。

臨床表現

1\勞累後有心悸氣促胸痛暈厥,嚴重可有紫紺和右心衰竭。輕度狹窄病人可無症狀。

2\胸骨左緣第二肋間聞及粗糙收縮期噴射樣雜音,伴震顫肺動脈瓣第二音減弱或消失。

診斷依據

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

1、勞累後有心悸氣促、胸痛或暈厥

2、胸骨左緣第二肋間聞及粗糙收縮期噴射樣雜音,伴震顫動脈瓣第二音減弱或消失。

3、心電圖:電軸右偏,P波高尖,右心室肥厚。

4、X線檢查,右心室擴大,肺動脈園錐隆出,肺門血管陰影減少及纖細。

5、彩色多譜勒超聲心動圖:右心室增大,確定狹窄的解剖學位置及程度。

6、心導管檢查:右心室與肺動脈的收縮期壓力階差超過1.3Kpa。

治療原則

1、病人無明顯臨床症狀,心電圖正常,X線檢查心影正常,可不須手術治療。

2、症狀明顯,心電圖或X線顯示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肺動肺收縮期壓力差在8KPA以上,都應作手術治療。

3、手術治療:在體外回流下行肺動脈狹窄矯治術。

診斷檢查

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

1、有無易疲勞、心慌、氣短等症狀,有無右心衰竭史。

2、體檢注意肺動脈瓣區或胸骨左緣第3、4肋間有無粗糙或噴射性收縮期震顫和雜音;注意肺動脈第二音有無減弱或消失。如有發紺,鑑別是中心性抑或周圍性,注意有無肝-頸搏動體徵。

3、X線檢查注意有無右心室增大、肺動脈段擴張(狹窄後擴張)。肺紋理往往減少或正常。

4、心電圖注意有無右心室肥厚或不完全右束支傳導阻滯,T波有無改變。

5、超聲心動圖可顯示瓣膜活動及狹窄情況,有無漏斗部肌型梗阻

6、心導管檢查可測定右心室壓力是否顯著高於肺動脈壓力,並連續描記肺動脈至右心室壓力曲線;鑑別狹窄的類型(瓣膜型或漏斗型);測定心腔和大血管血氧含量;注意有無其他先天性異常。疑為漏斗部狹窄或法洛三聯症者,可行右心導管造影。

相關檢查

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

普通透視檢查、心電圖、血肌酐、血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飽和度、氧分壓(PaO2)、一般攝片檢查、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GO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GPT)、球蛋白(G)、白蛋白(Alb)、總蛋白(TP)、間接膽紅素(SIB)、直接膽紅素(SDB)、膽紅素總量(STB)、糞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血液常規檢查、心導管檢查、心動超聲圖。

用藥原則

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

1、術前心功能好的病例,術後以抗心力衰竭藥,血管擴張藥、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嚴重狹窄,術前心功能不全病例,術前、術後採用抗心力衰竭、血管擴張藥、利尿藥、抗休克藥、抗生素等綜合治療,防止併發症、療程根據病情而定。

治療方案

(一) 手術適應證
1、活動後有氣短、心悸,或有右心衰竭及發紺表現者,或臨床症狀不明顯,但有右心室肥大伴勞損者。

2、休息時右心室收縮壓>9.3kPa(70mmHg);或肺動脈-右心室壓差>6.7kPa(50mmHg)。

3、肺動脈瓣口面積<0.5cm2/m2。

(二) 術前準備
1、重度肺動脈狹窄,尤其伴有末梢發紺者,術前應常規間斷或持續吸氧5~7d。

2、伴有右心衰竭者,應常規進行強心、利尿治療,爭取心衰基本控制後手術。

(三) 手術要點
1、常規在中度低溫血液稀釋體外循環下行直視矯治術。單純肺動脈瓣狹窄也可採用一般低溫直視術,或在並行體外循環阻斷上、下腔靜脈後,行直視切開術。

2、術中需行心外和心內探查,防止遺留房間隔缺損或右室漏斗部肌性狹窄。

3、行肺動脈瓣切開時,應仔細辨認交界,同時防止損傷肺動脈壁。

4、疏通右室漏斗部梗阻時,不宜過多切除心肌,必要時可用補片加寬流出道。

5、術畢測量右心室壓和肺動脈壓

手術方式

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

1、肺動脈瓣交界切開術:

可在低溫或體外循環下進行。經胸部正中切口,在肺動脈瓣稍上方作一長約1.5cm~2.5cm之縱行切口,用無傷鉗提起瓣葉,將融合瓣葉的交界嵴切開,直到瓣膜基部。注意勿損傷肺動脈壁。切開後應測試瓣口大小,並經瓣口探查右室流出道,如有繼發性肌束肥厚,應予解除。

2、漏斗部肥厚肌束切除術:

應在體外循環下進行,經胸部正中切口,在心肺轉流下作右室流出道縱切口,顯露漏斗部肥厚肌束,切除肥厚的隔束、壁束及肥厚的室上嵴和漏斗部前壁。術畢應探查右室流出道狹窄解除情況,成人右室流出道應能通過食指,兒童通過小指。若流出道仍有狹窄或復跳後右室收縮壓、左室收縮壓,比值大於0.65,右室一肺動脈壓差大於4.0kPa(30mmHg),則需用補片加寬右室流出道。

3、肺動脈瓣上狹窄的手術治療:

肺動脈瓣上狹窄通常由於距肺動脈瓣0.5cm~1.0cm處存在異常的膜樣組織或嵴。手術應在體外循環下進行,切開肺動脈壁,切口應延長到肺動脈分叉處,牽開切口,顯露異常的膜樣組織或嵴,沿著其與肺動脈壁的界線,將此A隔膜切除,通常需用補片加寬肺動脈乾。若伴有左、右肺動脈近端狹窄,亦需用補片加寬,以解除狹窄。

4、肺動脈瓣發育不良的外科矯治術:

應在體外循環下進行。經胸部正中切口,切除增厚僵硬、活動度不良、失去正常啟閉功能的肺動脈瓣。若瓣環窄小則需用補片行跨瓣環加寬。肺動脈瓣切除術後導致的肺動脈瓣關閉不全,若無殘餘狹窄存在,病人完全能耐受。Watkine認為嚴重肺動脈瓣發育不良者,最佳的處理方法是完全切除其瓣膜。對10例完全切除了肺動脈瓣的患者,術後平均隨訪8個月,情況良好。

術後治療

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

1、術後病情穩定時送入監護室密切監測

2、繼續套用呼吸機

3、根據情況輸血、輸液及輸液速度。

4、適當套用鎮靜劑,保證患者安靜。

5、如有心律失常或心衰,應及時給予治療。

6、必要時隨時進行床邊拍片,觀察氣管內導管位置和心肺情況。

療效評價

肺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

1、治癒:手術將狹窄部解除,X線見肺缺血情況明顯改善,右心增大恢復正常,雜音明顯降低消失,臨床症狀明顯改善。

2、好轉:術後臨床症狀改善,X線複查肺血僅稍有增多,右室縮小不多。

3、未愈:經內科治療症狀無改善。

專家提示:

本病屬先天性畸形,一般經B超可以確診。

單純肺動脈瓣狹窄可經球囊導管擴張治療。

重度、肺動脈狹窄須手術矯治狹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