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歌劇]

《西施》[歌劇]

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歌劇《西施》於2009年10月出爐後,又將於2010年4月15日至19日揭幕近80天的國家大劇院歌劇節。儘管《西施》已初戰告捷,但新一輪演出中仍將接受精益求精的打磨,該劇主創將在全劇的悲劇大結尾處繼續做文章,再添戲劇衝突。結尾處專為范蠡全新創作的詠敘調《放下刀槍》,有望成為全劇結局的一個新的“高光點”。

基本資料

《西施》[歌劇]
 四位主演以劇中造型驚艷亮相(從左至右依次為吳碧霞、孫礫、徐曉英、戴玉強)

編劇:鄒靜之 
作曲:雷蕾
導演:曹其敬
指揮:陳佐湟(10月30日-11月1日)
張國勇(11月2日-11月5日)
舞美設計:黃楷夫

演出陣容

2009年10月30日:張立萍 戴玉強 楊小勇 吳碧霞
10月31日:徐曉英 魏 松 孫 礫 熊郁
11月1日:張立萍 魏 松 楊小勇 吳碧霞
11月2日:徐曉英 戴玉強 孫 礫 熊郁菲
11月3日:張立萍 戴玉強 孫 礫 吳碧霞
11月4日:徐曉英 魏 松 楊小勇 熊郁菲
11月5日:張立萍 戴玉強 孫 礫 吳碧霞

劇情簡介

鄭旦飾演者吳碧霞在媒體見面會現場演唱鄭旦飾演者吳碧霞在媒體見面會現場演唱

公元前494年會稽山一戰,越王勾踐落敗於吳王,走投無路,承諾越國永世臣服。為奴三年後,吳王夫差終於放他回到越國。

為了保全、重振越國,勾踐將美艷的越女西施和鄭旦送進了吳王豪華的宮殿。在吳王夫差用珠寶、美酒堆砌的愛戀中,西施時時刻刻心念著自己的祖國。

大將軍伍子胥始終反對吳王放勾踐回國,並認為西施和鄭旦是紅顏禍水。

在酒宴上勸諫不成,他憤而將鄭旦當場刺死。西施悲痛欲絕,以死相逼,使吳王殺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的逝去讓越國增強了戰勝吳國的信心。越王勾踐趁機發兵,橫掃吳國,血洗前恥。在戰敗的吳宮中,西施換上自己祖國的服裝,盼望著回到故鄉。正在此時,出乎她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設計特點

西施飾演者徐曉英在媒體見面會現場演唱西施飾演者徐曉英在媒體見面會現場演唱

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歌劇,用西洋歌劇“全新”演繹關於西施的古老傳說,再現吳越爭霸的金戈鐵馬,江山美人的千古傳奇。

歌劇《西施》集合了國內一流主創班底,由著名導演曹其敬擔任導演;知名編劇鄒靜之創作劇本;同時,《西施》也將是著名作曲家雷蕾的首部歌劇作品。之前,雷蕾為《便衣警察》、 《渴望》 、《四世同堂》等眾多影視劇創作的經典鏇律早已被國人耳熟能詳;而舞美設計黃楷夫同樣也是國內一線的藝術家,崑曲《牡丹亭》正是他近年來頗具口碑的代表作;除此之外,《西施》中還將呈現一系列美輪美奐的舞蹈段落——響屐舞、浣紗舞……都將成為全劇頗為新鮮的看點。

該劇由國家大劇院與上海歌劇院聯合製作,著名指揮陳佐湟、張國勇擔任指揮,著名歌唱家張立萍、徐曉英、戴玉強、魏松、孫礫、楊小勇、吳碧霞、熊郁菲等攜手演繹。張立萍作為首位入駐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華人女明星此番將出演該劇第一女主角——西施。

幕後製作

吳王夫差飾演者孫礫在媒體見面會現場演唱吳王夫差飾演者孫礫在媒體見面會現場演唱

歌劇《西施》的音樂創作使用了西洋大歌劇的形式,其中的一系列詠嘆調單從名字看來,就已充滿詩意,引人遐想無限,如《綢繆》、《春天的鮮花開滿傷痛的祖國》、《影子之歌》、《請你用手指向越國》……當天發布會上,幾位主演也聲情並茂的唱起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幾段詠嘆。

詠嘆調《影子之歌》是勾踐最具代表性的詠嘆調。十年臥薪嘗膽、一腔復國宏願,戴玉強將勾踐的這段內心獨白刻畫得惟妙惟肖,歌聲在壓抑中蘊含著一種難以名狀的爆發力,一個蒙受屈辱的復仇戰神在戴玉強的演唱中呼之欲出。而當劇中最核心的人物,徐曉英扮演的“西施”以白瓷一般純淨的歌聲唱響佳人絕唱,帶來全劇的最後一首詠嘆調——《請你用手指向越國》時,那優美動人的鏇律、飽滿深情的演唱漸漸在她歌聲的鋪展中“磁吸”著現場所有的人,那種內心的苦痛讓每個人都可以清晰觸摸到。正如《西施》的作曲雷蕾曾說過的:“一切發自內心的詠唱,都是苦難和抗爭的呼喊,都是生命和摯愛的傳承,因此,無論鏇律是低回還是高昂,無論歌聲是深沉還是嘹亮,這種呼喊和傳承,都將會是永恆的。”一曲終了,大家仍沉浸在對西施命運的悲憫中,久久不能釋懷。

全劇音樂指導黃小曼介紹:“《西施》雖然是一部西洋歌劇,但它在音樂上與中國觀眾是完全沒有隔閡的,其鏇律中運用了中國“宮商角徵羽”的五聲調式,且包含一些人們熟悉的民族音樂音調,編曲方面也同樣吸收了大量民族樂器。其中的西施演唱的情歌《綢繆》更是由古曲著意變化而來,使音樂帶來的歷史感、年代感、地域感更加傳神。”黃小曼說,歌劇《西施》的音樂就像西施在國人心目中形象一樣,會“美到極致”。

導演透露,《西施》劇組將於2009年10月23日班師回京,在國家大劇院進行合成。而西施的另一扮演者,首位入駐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華人歌唱家張立萍雖目前身在國外,但仍在為西施做著全心的準備。她說自己一拿到《西施》的譜本,就馬上被西施的主題鏇律吸引住了。“曲調朗朗上口,卻一點都不俗氣。那調子就像飄在很高的地方,給人無法言說的感覺,異常感人。這樣的音樂,會把西方美聲唱法和最美的中國女性完美的結合起來。”

劇作評價

越王勾踐飾演者戴玉強在媒體見面會現場演唱 越王勾踐飾演者戴玉強在媒體見面會現場演唱 

作為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的開山之作,《西施》的服裝設計絕非等閒之輩,由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服裝造型總設計師韓春啟親自擔綱。發布會上,扮演越王勾踐的戴玉強、扮演吳王夫差的孫礫、扮演西施姐妹鄭旦的吳碧霞以及扮演西施的徐曉英依次出場,每一位人物的服裝造型都甚是搶眼,令人印象極為深刻。
戴玉強一襲土色粗麻布服最為“低調”,這正是勾踐十年臥薪嘗膽時的衣著。但銘文紋樣的若隱若現則暗合了他內心的鋒芒與波瀾。相比之下,吳王夫差的盔甲造型則非常具有征服者的霸氣。沉重、威武的盔甲、黑與紅的色調以及一系列金屬配飾所“溢出”的殺氣令人不寒而慄,使得扮演夫差的孫礫一出場便氣勢逼人。服裝設計韓春啟在介紹這件“最嚇人的盔甲”時表示:“為了讓這套衣服看著沉重、穿著輕便,不影響孫礫的演唱,工作人員找遍了各種仿金屬、仿皮革材料,也在設計中想盡了各種辦法。”而當天發布會上最為“跳躍”的一抹顏色來自吳碧霞扮演的鄭旦,一襲橘色華服使得嬌小的鄭旦一下子印入了人們的腦海。

而在最後,“西施”徐曉英身著一襲藍色衣裙飄然而至,甫一出場,就成為全場的焦點,引來一片低聲的驚噓。漸變的藍色如水波蕩漾,與白色寬幅水袖相襯,裙裾搖曳,為“西施”平添了無限沉靜、柔弱的氣質。衣裙上中國畫式水波紋樣的刺繡,極為精緻、優雅。據韓春啟介紹,在全劇中西施總共有三套造型,每套服裝都暗藏一種寓意,當天展示的這套藍色衣裙正代表了藍色的江水,暗示著第四幕中西施以沉江而告終的人生。

中國近現代音樂劇

回溯中國音樂劇在上世紀末最後二十年里走過的歷程,發現這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草創時期。雖然這一時期的發展模式,基本與日本、韓國的發展模式趨於一致,但還是獨具中國特色,並且發展的步伐很大、速度很快。中國音樂劇在草創時期取得的成就,已為進入新世紀的發展階段,作好了基本的理論準備、表演創作人才的準備、觀眾的準備,因此可以斷言中國音樂劇在新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會有長足的進步,有可能創作出一批優秀的音樂劇劇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