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香港地》

《酸酸甜甜香港地》

《酸酸甜甜香港地》由香港話劇團、香港舞蹈團、香港中樂團聯手製作。導演把它形容為“是一部原汁原味的香港原創音樂劇,它具有豐富的香港社會色彩,也有普通人生哲理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還有深厚的中國情懷及反映香港人的拼搏精神。”

簡介

2004年9月在杭舉行的“七藝節”上,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備受矚目,不僅因為它是港澳台地區的祝賀演出節目,還因為在這部劇的創作班底中又見黃霑、顧嘉輝這一黃金搭檔。昨天凌晨,黃霑先生的離世使得《酸酸甜甜香港地》成了他的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傾心創作的音樂劇。

創作

做一部音樂劇是他的夢想

《酸酸甜甜香港地》《酸酸甜甜香港地》
“做一部音樂劇,這是他小時候的夢想。”陳健彬口中的“他”,便是黃霑。作為香港話劇團的行政總監,陳健彬說:“雖然在二十年前,黃霑曾經為西方音樂劇《WestTownStory》填詞。可那出劇畢竟是舶來品,而《酸酸甜甜香港地》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黃霑作品’。”
在合作完《酸》劇之後,黃霑還和毛俊輝商量過合作另一部音樂劇《方世玉》。“他勁頭很足,還想做一部給年輕人看的劇。”毛俊輝的語氣中略帶遺憾。不過還是應該慶幸,黃霑在生前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打造了他生平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音樂劇。

一句歌詞反覆修改了7遍

“他在創作的時候非常認真。”陳健彬對黃霑先生的敬業精神十分敬佩。一開始黃霑以為搭檔——曲作家顧嘉輝年屆七十作起曲來沒那么快,自己也想慢慢斟酌,料不到的是,顧嘉輝一個星期內就把曲子寫好了,“整個劇不能因為詞作方面的原因被拖延,”黃霑在對陳健彬如此許諾後不久,就把詞填好了。他不是為了交差,而是真正地想把該劇打磨得更完美些。“在音樂劇初期排練的現場,幾乎每一次都能看到他。”11月29日是《酸酸甜甜香港地》首演一周年,陳健彬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為了壓韻,黃霑曾把一句歌詞反覆修改了7遍。

內容

《酸酸甜甜香港地》《酸酸甜甜香港地》
百年老店“福記”的老闆福叔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只固守成規,不做改變,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對面出現的匹薩店是回國的大學生天娜用先進的管理方式發展起來的,很快兩家就產生了衝突。福叔的侄子冬至意識到了福記老店的問題,決心改革福記,加強管理,卻遭到了福叔的阻撓。天娜和冬至這對年輕人在相互學習和競爭中產生了感情,在姻緣石前表白感情。不久之後,福記因衛生狀況不過關而被舉報停業,天娜想趁機擴張匹薩店的規模。福叔誤會冬至,兩個年輕人的感情也蒙上了陰影。不久之後,非典來臨,天娜的店也垮了。於是,大家都開始反思。天娜終於明白,事業固然重要,愛情親情更重要,福叔也意識到社會進步,老店也要不斷創新。一場最後的晚餐,吃的大家感慨萬千。災難沒有壓垮他們,一群人很快就投入到新的發展之中。
這部歌舞劇就是普通港人生活的風情劇,他們的愛和恨,工作和生活。他們熱愛香港,努力工作,積極進取,當然也有小奸小壞,彼此拆台。但這就是真正的生活本真狀態,有美好也有醜惡。他們不忌諱談起對金錢的熱愛,在第一幕中甚至唱出了“發財真可愛”這樣的字眼,但是他們也不畏懼奮鬥的艱難,哪怕努力到頭破血流也是幸福。他們相信奮鬥的力量,認為愛拼才會贏,沒有永遠的富人也沒有永遠的窮鬼。正如劇中人物所說,沒有誰永遠都可以住在半山。用導演毛俊輝的話來說,《酸酸甜甜香港地》“是一部原汁原味的香港原創音樂劇,它具有豐富的香港社會色彩,也有普通人生哲理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還有深厚的中國情懷及反映香港人的拼搏精神。”

特色

該劇一大特色就是演員大都講粵語,國語占了一小半,這樣做有利也有弊,港人講粵語當然能更鮮明的表現他們市井生活的原生態,但是在內地上演的話,卻不得不分散精力去看字幕,表演就看的少了,尤其是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筆者耗費大部分精神去研究字幕。但是舞台劇就是舞台劇,錯過了也沒有機會再回去欣賞,只能暗暗的存了遺憾。
比較有趣的是,該劇中出現的上海人的形象,是一對夫妻,沒有醜化,最後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福記和天娜的美食店有了東山再起的可能。他們再游香港,目的是過去投資興建美食廣場,正面表現內地這些年來的發展,“鄉下表叔”的形象正在遠去。
最後,導演毛俊輝出來謝幕,一個清瘦帥氣的中年人,穿著優雅得體,又不乏藝術家的氣質。台下的觀眾一次又一次的鼓掌,場面熱烈火爆。也許,劇中表現的生活深深打動了大家,酸酸甜甜的何止是香港呢?大部分的人也是在過這樣的生活吧。

製作班底

《酸酸甜甜香港地》的製作班底可謂高手如雲,導演、作詞、作曲無一不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只看看名單就會產生強烈的念頭,一定要去看看。該劇由香港著名作曲家顧嘉輝先生作曲,他曾為《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小李飛刀》等影視劇作曲,在內地和香港家喻戶曉。該劇作詞有香港著名詞曲作者被譽為現代粵語流行曲之父黃沾先生擔綱,導演是香港藝術家年獎得主、著名香港話劇導演毛俊輝先生。編劇是劇作家何冀平,代表作是話劇《天下第一樓》,電影《新龍門客棧》、《新白娘子傳奇》、《黃飛鴻》。加上香港話劇團、香港舞蹈團演員的精湛表演,可謂陣容強大,先聲奪人。

相關評論

《酸酸甜甜香港地》的演出,將在香港戲劇史上劃出一個階段,這是近二十年來香港舞台上第一出香港人的讚歌。
百多年來,香港人在英國殖民主義的統治下,使自己身份模糊起來,相當多的香港人對祖國產生某種疏離感。而中英聲明之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更加突出。而《酸酸甜甜香港地》是香港回歸祖國後在舞台上對於香港人的定位,它是心理的定位,是精神的定位。我們再也看不到那些憂鬱、彷徨、疑慮的情緒;更看不到疏離和隔膜。在這裡,是對於香港人精神的提煉和升華,對於香港人的人生況味的凝結和熔鑄。使這樣一出音樂劇通俗而不淺薄,歡快而又有韻味。一曲曲悅耳的獨唱、合唱、雙人唱,唱出港人的心聲,一個個獨舞、群舞、雙人舞,跳出了香港的節奏,時代的節拍,港人的興奮。它反映了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人作為香港真正主人的精神風貌。
首先,我們要稱讚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也是本劇導演的胸懷和氣派,他不僅僅是要製作一部賞心悅目的音樂劇,不僅僅是為了博得觀眾一時的輕鬆和愉悅,而是有所寄寓,有所開拓,要在香港人平凡的生活中探尋香港人的精神世界。他似乎不贊成總是帶著疑惑的眼光,帶著批判的調子,來對待香港的生活,而是銳意展現香港真實的存在,不畏困難的頑強的生活意志和創業精神。
毛俊輝慧眼識知音,他邀請何冀平女士擔綱劇本的創作。何冀平作為一個由內地到香港生活的劇作家,帶著她對香港十多年特有的觀察、體驗與思考,她發現了香港之所以成為一個在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國際性的大都市,並非是它國統治的結果,而是源於香港人的勤勞和智慧,意志和精神;她銳敏地發現香港人不但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的良性遺留,同時又善於吸收外來的文化;香港人有著自己特有的智慧,從而贏得了香港的輝煌。她在劇中所發掘的正是香港人的這種精神。它不但揭示回歸後香港人的心態,更探尋香港人那種奮鬥不已的歷史精神。“福臨記麵店”和比薩薄餅店在大風暴的滅頂之災中,頑強再生,正是顯示了香港城市發展繁榮的精神源泉。
這個戲十分好看,它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是音樂劇成功的要素。一個是“福臨記”百年老店,一個是新起的比薩餅店,在時代的挑戰中,它們之間展開競賽,而冬至和天娜競爭中的戀情,使故事曲折,芬芳,更添滋味。一場風暴的來臨,使兩個店都面臨玉石俱焚之災,而最後卻團結起來,拼搏奮起,奔向新的目標。
黃浩先生的歌詞創作,激揚著愛港愛國之情,躍動著港人的拼搏精神。顧嘉輝的作曲,舞蹈的編排也相當精彩。這是一出匯聚香港藝術精英所創作的藝術佳作,它不但轟動於當時,更可以成為一出保留的,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劇作。

作者簡介

黃霑黃霑

姓名:黃霑
英文名:JamesJ.S.Wong
性別:男
國籍:中國(香港)
生日:1941-03-16
去世時間:2004年11月24日
星座:雙魚座
出生地:廣州
簡介:原名黃湛森,香港著名作家、詞曲家。1941年廣州出生;1949年隨父母移民香港;1963年畢業於港大中文系;2004年11月24日因病逝世。先前從業廣告、電影、作曲。

中國近現代音樂劇

回溯中國音樂劇在上世紀末最後二十年里走過的歷程,發現這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草創時期。雖然這一時期的發展模式,基本與日本、韓國的發展模式趨於一致,但還是獨具中國特色,並且發展的步伐很大、速度很快。中國音樂劇在草創時期取得的成就,已為進入新世紀的發展階段,作好了基本的理論準備、表演創作人才的準備、觀眾的準備,因此可以斷言中國音樂劇在新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會有長足的進步,有可能創作出一批優秀的音樂劇劇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