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快樂》

《春天的快樂》

龍虎鬥(又名《春天的快樂》):該曲調原是音樂家黎錦暉於本世紀20年代創作的兒童歌舞劇《春天的快樂》中所唱的[混江龍一轉]和[混江龍二轉](曲調源於十番吹打《水龍吟》之[合頭]段)。民間樂師把它移植為絲竹樂,並有快慢多種演奏譜,本曲為原曲調的加花演奏。

基本信息

簡介

《春天的快樂》(1924年)為獨幕8場少女歌舞劇。編劇、作曲黎錦暉;編導魏瑩波;首演於1924年上海。該劇旨在啟示青少年快樂來自勤勞,勤勞開始於春天。全劇故事簡單,結構新穎。幕前安排一段配樂朗誦講明劇旨。劇中除表現劇情的歌舞表演外,設計安排了不少精美的舞蹈。如:桃李、蜂蝶、鶯燕的雙人舞;桃李、蜂蝶、鶯燕的4人舞、6人舞;還有1人獨舞時另1人伴舞。以後,舞蹈動作採用歐美新形式,由俄國舞蹈專家馬索夫女士及自德國柏林大學戲劇科畢業的黎明先生共同教授,採用碎步、滑步,跑跳步等,使花、鳥、蟲的形象輕盈活潑,生動地反映出春天的氣息和歡樂的情緒。舞台裝飾和服裝均需華美、色彩鮮艷。

中國近現代音樂劇

回溯中國音樂劇在上世紀末最後二十年里走過的歷程,發現這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草創時期。雖然這一時期的發展模式,基本與日本、韓國的發展模式趨於一致,但還是獨具中國特色,並且發展的步伐很大、速度很快。中國音樂劇在草創時期取得的成就,已為進入新世紀的發展階段,作好了基本的理論準備、表演創作人才的準備、觀眾的準備,因此可以斷言中國音樂劇在新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會有長足的進步,有可能創作出一批優秀的音樂劇劇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