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筆記》

《花之筆記》

《花之筆記》是張曉風散文代表作之一。

作者簡介

張曉風張曉風

張曉風,筆名有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八歲後赴台灣,畢業於台灣東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曾得過吳三連,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創作歷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誌,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讚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盪、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張曉風(7張)(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裡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侷促的閨秀天地里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原文部分欣賞

不長不短的光陰里,偶然遇見的機緣里,自己拍照得來的花兒圖片也有一些了,除了聚眾組發的,還有一些單片片散漫在不同的資料夾里,每每看起,心生歡喜,一直覺著美覺著好,是花兒本真的那種美那種好。

喜歡將照片組圖發出,再配個勞什子標題出來,或續貂些詞不達意裝腔作勢的字,對自然的花兒而言,這似乎幾乎也成了一種近乎惡俗的態度,可自覺了的私我花心依然樂此不疲。於花兒,所有的語言文字圖片都不具意義,可於看到花兒的人,花兒就是遇見的全部意義。

所有的花兒都是無與倫比的美麗,但意識里也分明有個比較在:嫻靜的、歡快的,豪放的、婉約的,娟秀的、灑脫的,拙樸的、雅致的,富麗的、素潔的,明艷的、淡泊的,妖嬈的、端凝的,剛毅的、幽怨的,敦厚的、菲薄的,繁華的、簡約的,各有各的色澤、馨香,各有各的風格、情調,各有各的神采、韻致,各有各的意味、品質,又都具有嫵媚、樸素、朗潤、純淨、柔軟、飛揚、清明、清貞、清吉氣質,那是“精粹的、鮮艷的、凝聚的、集中的美”,均“漂亮得要命”,那還是我們最初與最後的愛戀,是我們永遠暮求的思無邪。

張曉風先生在她的《花之筆記》中寫道:“《詩經》有一個別名,叫葩經,使我覺得桌上放一部《詩經》簡直有一種破頁而出的馥馥鬱郁的香氣。”後又了解到:葩,《說文》言“華也”,華即“花”的古字,本義指草木之花,“謂花之麗采美盛。”唐代古文大家韓愈言:“《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後因稱《詩經》為葩經。

詩經、葩經,花的歌賦、詩的經典,花開為詩、詩意成經,將花之麗采寓詩意之美盛,將花之香味擬詩之氣韻,《詩經》的思無邪正與花兒的思無邪心脈相通、神氣相當,其光彩照世、清芬襲人,其榮曜春風、風華傳承,可真好。

人為什麼會那么喜歡花兒呢?我想,不止是因為花兒美,更因為美的東西還是一種品質一種理想一種希望一種信念,值得人追求,同時她還是一種善良一種慈悲一種神性,讓人又敬重又愛慕又欣慰又親切。

不喜歡花兒的人可真有否?反正我喜歡形形色色的所有的花兒,看見即神清氣爽、如意吉祥,格外地有著對這世界無法割捨的眷戀,想著若是對人如對花,又何來什麼醜陋虛偽陰險,那花花世界可真是開在人心坎兒上了。極贊同曉風先生的情懷:“我只願意愛鮮花,愛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顏色、氣息和形狀——由於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須在今天用來不及的愛去愛它。我要好好的注視它,它的每一剎那的美其實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我愛花,也許不完全是愛花的本身,愛的是那份乍然相見的驚喜。”

台灣作家張曉風作品

台灣作家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本任務為台灣作家張曉風作品的解讀與欣賞
《東鄰的竹和西鄰的壁》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
《你我間的心情,哪能那么容易說得清道的明》
《我想走進那則笑話里去》
《問題小說》
《許士林的獨白》
《祖母的寶盆》
《桑科有話要說》
《哭牆》
《哲思小品》
《初綻的詩篇》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
《非非集》
《傳說中的寶石》
《不知道他回去了沒有》
《林木篇》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
《血笛》
《白手帕》
《如果你有一首歌》
《念你們的名字》
《紅手帕》
《文學選粹》
《心繫》
《張曉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
《小說教室》
《春日二則》
《三弦》
《春俎》
《自烹》
《第三害》
《和氏璧》
《詠物篇》
《第五牆》
《畫愛》
《第一個月盈之夜》
《步下紅地毯之後》
《哲學狀的男人》
《可叵語錄》
《可叵的娛樂》
《可叵派官令》
《關於爸爸這種行業的考核制度》
《咱們小人物要多多說話》
《九十八秒的謊言》
《笨婦難為無米之炊》
《說“看女人”》
《別名別名》
《美國總統出缺記》
《做花當做玫瑰花》
《做蝦當做大龍蝦》
《都是竹子害的》
《雨之調》
《一缽金》
《到山中去》
《問石》
《你的側影好美》
《一山曇花》
《一番》
《一隻玉羊》
《一雙小鞋》
《我有一根祈雨棍》
《常玉,和他的小土缽》
《六橋》
《有情天地》
《潘渡娜》
《你還沒有愛過》
《我恨我不能如此抱怨》
《玉想》
《石縫間的生命》
《行道樹》
《幽默五十三號》
《武陵人》
《步下紅毯之後》
《張曉風經典作品》
《張曉風自選》
《從你美麗的流域》
《張曉風精選集》
《動物園中的祈禱室》
《西湖十景》
《花之筆記》
《我在》
《愁鄉石》
《母親的羽衣》
《種種有情》
《我有》
《春之懷古》
《生活賦》
《我有一個夢》
《癲者》
《錯誤》
《星約》
《只因為年輕啊》
《林中雜想》
《一句好話》
《魔季》
《初雪》
《星星都已經到齊了》
《我喜歡》
《他?她?》
《地毯的那一端》
《九十年散文選》
《鞦韆上的女子》
《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緣豆兒》
《音樂教室》
《劫後》
《大地之歌》
《再生緣》

作家張曉風散文集

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其散文甚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