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

亦作“ 泝回 ”。亦作“溯洄”。 1.逆流而上

基本信息

亦作“泝回”。亦作“溯洄”。1.逆流而上。《詩·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文選·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詭類舛錯,泝洄順流,噞喁沉浮。”李周翰註:“泝,逆流上也。言水物或逆上,或順流。”宋蘇轍《賀文太師致仕啟》:“方將翱翔嵩少之下,泝回伊洛之間。”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詩話下·宗滌樓觀察詩》:“如此江山入泝洄,頓從黍谷動葭灰。”柳亞子《羅星洲題壁》詩:“一蒲團地現樓臺,秋水蒹葭足溯洄。”
(2).指逆流之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一》:“度此溯洄從漢,為山行之始。”唐元稹《遭風二十韻》:“湘南賈伴乘風信,夏口篙工厄泝洄。”
(3).追溯;探究。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引》:“夫其淵源六籍,藪澤九流,紬繹百家,溯洄千古,固文明之盛集,鴻碩之大觀也。”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首吾道以彰顯大源,繼諸氏以溯洄末學,終方外以窮極異端。”清魏源《<聖武記>敘》:“因以溯洄於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風俗進退訊息之本末。”
(4).《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指逆流而上追尋意中人。後以“溯洄”為追念思慕之典。《紅樓夢》第一○三回:“學生雖溯洄思切,自念風塵俗吏,末由再睹仙顏,今何幸於此處相遇。”張素《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惜我未往游,溯洄天一方。”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依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依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注釋】〔溯洄(sùhuí)〕逆著河流的道路往上遊走.

作家張曉風散文集

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其散文甚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