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書簡》

《綠色的書簡》

《綠色的書簡》是張曉風散文代表作之一。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張曉風張曉風

張曉風,筆名有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八歲後赴台灣,畢業於台灣東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曾得過吳三連,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創作歷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誌,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讚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盪、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張曉風(7張)(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裡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侷促的閨秀天地里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原文部分欣賞

當我一口氣寫完了你們六個名字,我的心中開始有著異樣的感動,這種心情恐怕很少有人會體會的,除非這人也是五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的姐姐,除非這人的弟妹也像你們一樣惹人惱又惹人愛。

此刻正是清晨,想你們也都起身了吧?真想看看你們睜開眼睛時的樣子呢:六個人,剛好有一打亮而圓的紫葡萄眼珠兒,想想看,該有多可愛——十二顆滴溜溜的葡萄珠子圍著餐桌、轉動著、閃耀著,真是一宗可觀的財富啊!

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一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一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還有那條繞著山腳的小河,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一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於山,仍是綠色,卻是一堆濃鬱郁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裡下手,都不能拔開一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一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一樣飄緲了。你們想,我在這樣一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你們寫信,我的心裡又焉能不充溢著生氣勃勃的綠呢?

這些年來我很少和你們寫信,每次想起來心中總覺得很愧疚,其寮我何嘗忘記過你們呢?每天晚上,當我默默地說:“求全能的天父看顧我的弟弟妹妹。”我的心情總是激動的,而你們六張小臉便很自然地浮現在我腦中,每當此際,我要待好一會才能繼續說下去。我常想要告訴你們,我是何等喜歡你們,儘管我們拌過嘴,打過架,賭咒發誓不跟對方說話,但如今我長大了,我便明白,我們原是一塊珍貴的綠寶石,被一雙神奇的手鑿成了精巧的七顆,又系成一串兒。弟弟妹妹們,我們真該常常記得,我們是不能分割的一串兒!

前些日子我曾給媽媽寄了一張畢業照去,不知道你們看到沒有,我想你們對那頂方帽子都很感興趣吧?我卻記得,當我在照相館中換上了那套學士服的時候,眼眶中竟充滿了淚水。我常想,奮鬥四年,得到一個學位,混四年何嘗不也得一個學位呢?所不同的,大概惟有冠上那頂帽子時內心的感受吧!我記得那天我曾在更衣鏡前痴立了許久,我想起了我們的祖父,他趕上一個科舉甫廢的年代,什麼功名也沒有取得;我也想起了我們的父親,他是個半生戎馬的軍人,當然也就沒有學位可談了。則我何幸成為這家族中的第一個獲得學士學位的人?這又豈是我一人之功,生長於這種亂世,而竟能在兔於凍餒之外,加上進德修業的機會,上天何其鍾愛我!

我不希望是我們家僅有的一頂方帽子,我盼望你們也能去爭取它。真盼望將來有一天,我們老了,大家把自己的帽子和自己的兒孫的帽子都陳設出來,足足地堆上一間屋子。(記得嗎?“一屋子”是我們形容數目的最高級形容詞,有時候,一千一萬一億都及不上它的。)

在那頂帽子之下,你們可以看到我新剪的短髮,那天為了照相,勉強修飾了一下,有時候,實在是不像樣,我卻愛引用甘迺迪總統在別人攻擊他頭髮時所說的一句話,他說:“我相信所有治理國家的東西,是長在頭皮下面,而不是上面。”為了這句話,我就愈發忘形了,無論是哪一種髮式,我很少把它弄得服貼過,但我希望你們不要學我,尤其是妹妹們,更應該時常修飾得整整齊齊,婦容和婦德是同樣值得重視的。

當然,你們也會看到在頭髮下面的那雙眼,儘管它並不晶瑩美麗,像小說上所形容的,但你們可曾在其中發現一絲的昏暗和失望嗎?沒有,你們的姐姐雖然離開家,到一個遙遠的陌生地去求學,但她從來沒有讓目光下垂過,讓腳步頹唐過,她從來不沮喪,也不灰心,你們都該學她,把眼睛向前看,向好無比遠大的前程望去。

你們還看見什麼呢?看到那件半露在學生服外的新旗袍了吧?你們同學的姐姐可能也有一件這樣的白旗袍,但你們可以驕傲,因為你們姐姐的這件和她們或有所不同,因為我是用腦和手去賺得的,不久以後你們會發現,一個人靠努力賺得自己的衣食,是多么快樂而又多么驕傲的一件事。

作家張曉風散文集

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其散文甚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