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教過我》

《她曾教過我》

台灣女作家的小說《她曾教過我》是仿佛放舟於歲月長河,溯回從之、溯游從之,追隨著一路看來,千迴百轉,也被那百年煙波水氣濕了一身。張曉風崇拜她的老師,將她視為奪地而出的思想泉脈。“最後我願將我的新劇《第三害》和它的演出,作為一束素菊,獻於我所愛的老師靈前,曾有人讚美過我,曾有人底毀過我,唯有她,曾用智慧和愛心教導了我。她曾在前台和後台看我們的演出,而今,我深信她仍殷殷地從穹蒼俯身看我們這一代的舞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她曾教過我 張曉風小說她曾教過我 張曉風小說

亞歷山大大帝曾自謂:"我兩手空空而來,兩手空空而去。"但作為一個基督徒的她卻可以把這句話改為:"我兩手空空而來,但卻帶著兩握盈盈的愛和希望回去,我在人間曾播下一些不朽是給了別人而依然存在的。" 張曉風的小說《她曾教過我》既有慨嘆人生的虛無飄渺,亦不沉溺於文字的晦澀,其字裡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而又不乏女子雅致淒婉纖細柔情。張曉風的作品裡,有獨立山頂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氳梅香中的梅妃,還有在紅地待毯那端默默堅寧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讀到漢代史傳唐朝詩歌宋代散文元朝戲曲西方文化。她的行文善用知性來提升感性視野上亦將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雙透視平常的慧眼,將瑣碎枰凡的生活,品出美麗、典雅、溫柔。張曉風崇拜她的老師,將她的老師視為奪地而出的思想泉脈。“你到如今還可以活在世上,行著、動著、走著、談著、說著、笑著;能吃、能喝、能睡、能醒、又歌、又唱,享受五味,鑑賞五色,聆聽五音,而她,卻墊伏在那冰冷黑暗的泥土裡,她那花容月貌,那慧心靈性……都……都……都”

作者簡介

張曉風張曉風

張曉風,筆名曉風,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蘇省銅山人,生於浙江省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作品富有人道精神,並蘊含愛國懷鄉情感,近年因篤信基督教,流露出濃厚的宗教情緒。她曾主編《論壇報》副刊、《中國現代文學大系·散文》、《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其作品曾獲台灣中山文藝獎、編劇金鼎獎、香港基督教文學獎、台灣文藝散文獎等。同時在戲劇領域也頗有貢獻。自1971年至1977年,張曉風創作了《畫愛》、《第五牆》、《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戲劇,她不僅創作戲劇,還親自參加演出。她的戲劇具有濃郁的“現代”色彩。

中心思想

“曾有人讚美過我,曾有人底毀過我,唯有她,曾用智慧和愛心教導了我。她曾在前台和後台看我們的演出,而今,我深信她仍殷殷地從穹蒼俯身看我們這一代的舞台。”

書評

如果我沒有認錯的話,那應該是一大片薰衣草的海洋,深深淺淺層層疊疊的優美典雅的紫,漂浮在空中輕輕淡淡的香,全部定格在這厚厚的充滿質感的紙張上。只一眼就認定他,那秀麗穎長的花順著山坡直蔓延到人們的心裡去。滿懷期待地一頁一頁向後翻,清麗獨特的文字喚起了記憶深處總隱匿著的溫柔,如暖夏的一束陽光,直射心底。生命中的那些焦灼甜美淡泊,都顯得那么有溫度,那么深刻,像一個時光的旅行者,以一種回憶的手法,那樣細緻而又明了地幻化出自己的美好,即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在她對萬物的熱愛和寬容中變得神聖萬分,就好像超凡脫俗的仙子,描繪著塵世間的一切一切。

捧著這本書,眼睛隨著張曉風那有聲的文字在跳動,心被那唯美的情景與神致牢牢地牽住,感受那種語言和文字的傳奇與魅力。可以說,張曉風的散文,帶給你的是一種愉悅的心情、盎然的風度,寧靜而淡遠的心境以及對生活、對自然真正的理解與感嘆。讀她的文章,讓你更熱愛文字,更喜歡生活,這種感覺真好!

都說讀書可以陶冶情操、修鍊氣質與風度,張曉風的作品就是這樣,它可以傳神,可以傳情,它可以讓你深深地感受到至真、至善、至純、至美的人生,領略到文字散發的無窮力量以及生活的美妙與精彩。書中看似簡單的文字在她的手中簡直出了神,她可以讓你感受其中的奧妙。哪怕是生活中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普通的包子,甚至一幅畫,一個玉雕,在她的筆下,全都有一個動聽、感人的故事,讓你讀後久久不能平靜……

我們真的應該多讀書,樂於學習,學習像張曉風這種大家的博大胸懷,學習他們的靈慧睿智,更要學會怎樣用心去感受生活,怎樣燃起生命的光輝。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與進步,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希望大家都能做個知性、智慧的性情中人,快樂地學習與工作!

其他小說

《白手帕》、《紅手帕》、《梅、蘭、竹、菊》;科幻小說:《潘渡娜》;散文:《初雪》、《孤意與深情》、《她曾教過我》、《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車子》、《綠色的書筒》、《愛情篇》、《飲啄篇》、《衣履篇》、《春之懷古》、《步下紅毯之後》、《聖經之拓片》、《一個女人的愛情觀》、《只因為年輕啊》、《地毯的那一端》、《大型家家酒》《花之筆記》等。

作品文集

《九十年散文選》、《三弦》、《大地之歌》、《小說教室》、《張曉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一九八九~二○○三‧散文卷》、《心繫》、《文學選粹》、《他?她?》、《玉想》、《再生緣》、《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側影好美》、《你還沒有愛過》、《我在》、《我知道你是誰》、《步下紅毯之後》、《武陵人》、《花之筆記》、《非非集》、《幽默五十三號》、《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哲思小品》、《哭牆》、《桑科有話要說》、《祖母的寶盆》、《動物園中的祈禱室》、《問題小說》、《張曉風精選集》、《從你美麗的流域》、《第一篇詩》、《第五牆》、《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通菜與通婚》、《畫愛》、《給你瑩瑩》、《鄉音千里》、《黑紗》、《愛在深秋》、《愁鄉石》、《舅媽只會說一句話》、《詩詩、晴晴與我》、《與愛同行》、《蜜蜜》、《曉風小說集》、《張曉風自選》等。《行道樹》被選入國中語文課本中。 自1971年至1977年,張曉風創作了《畫愛》、《第五牆》、《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戲劇,她不僅創作戲劇,還親自參加演出。她的戲劇具有濃郁的“現代”色彩。

作家張曉風散文集

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其散文甚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