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學》

《基礎護理學》

《基礎護理學》是由李小萍編寫的醫學類書籍,2006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講到基礎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針對複雜的致病因 素和疾病本身的特異性導致的病人在生理功能、機體代謝、形體和心理狀態等方面的異常變化。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學》

根據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和全國護理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關於“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第二輪)的修訂原則,為適應護理專業的發展需要,使本教材更加符合護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決定啟動《基礎護理學》(第2版)的編寫工作。
教材在編寫過程中貫徹了“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原則,體現了“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要求。目的使學生掌握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和評判性思維的能力,為學習以護理程式為框架的各臨床護理課程,及日後走上臨床護理工作崗位,套用護理程式開展整體護理,促進病人健康打下堅實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基礎。
全書共分十七章,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術操作,並對第一版教材的一些章節編排順序進行了重新調整和組合,對於目前基礎護理學所涉及的新知識、新技能在相關章節後以小字的形式出現,力求反映護理臨床和護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教材對各項操作技術仍用表格的形式表述,以期一目了然,但對每項技術操作的注意事項進行了重新歸納總結,並在每項操作步驟後單獨列出,使重點更加突出,符合教學規律。
在編寫體例上,本書突出“以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式為框架”的編寫模式,以評估、計畫、實施和評價為主線,將護理程式貫穿於教材始終,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以全面、系統、整體的觀點認識病人的需要和護理技術的功能,適應現代護理的發展需求。本教材的主要使用對象是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
配套教材《基礎護理學學習指導及習題集》與本教材同時出版,以便同期使用,旨在幫助學生更深刻的掌握本教材的內容。

作品概述

《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學》

作者:李小萍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書號:7117072911
出版日期:2006年1月
版次:2-1
所屬分類:醫學>護理學

內容簡介

《基礎護理學》講到基礎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針對複雜的致病因

《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學》
素和疾病本身的特異性導致的病人在生理功能、機體代謝、形體和心理狀態等方面的異常變化,採取相應的科學護理對策,幫助或指導病人解除由於這些變化而帶來的痛苦和不適應,使之處於協調、適應的最佳身心狀態,促進病人恢復健康。基礎護理包含以下內容。

1.了解機體生理、心理信息,監測體溫、脈博、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徵的變化。

2.維持患者身體的清潔、舒適、排除物理、化學、生物等有害因子對機體的侵襲,保證治療護理安全。

3.調配合理營養及膳食。

4.改善機體的循環和代謝,及時妥善地處理機體的排泄物。

5.保持重症患者合理、舒適的臥位,適時更換體位,預防發生褥瘡。

6.改善患者的休息環境和條件,促進其睡眠。

7.進行心理疏導,使之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狀態。

8.指導功能鍛鍊,防止發生併發症,促進功能的恢復。

9.協助執行治療方案,配合醫療診治工作,以嫻熟的護理技術,解除患者疾苦。

10.觀察了解病情變化的信息和治療效果,及時有效地配合急救處置。

11.負責病區、病人管理,創造清潔、美觀、安靜、舒適、方便、有序的休養環境

內容提要

《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學》
《基礎護理學》主要講述護理程式。
護理程式是現代醫學模式、護理學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在新的護理理論基礎上產生的。新的醫學模式要求醫療服務必須由偏重於考慮人的軀體方面的病變轉向同時注意病人的心理損傷和反應,由著眼於影響健康的生物因素分析轉向重視社會因素的作用。把人看作是個體和心理、個體和社會環境相互聯繫的一個統一體,用整體的觀點指導護理工作。為此,施行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式為核心的系統化整體護理則應運而生。

一、定義

護理程式是以恢復或增進服務對象的健康為目標,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提供全面、整體、連貫、系統的護理全過程。

二、結構

護理程式由五個步驟結合而成,即護理估計、護理診斷、護理計畫、實施計畫、效果評價。

(一)護理估計是護理程式的第一階段,它的活動主要是收集病人的健康資料、家庭及社會情況,以了解病人的需要、問題、擔憂及個人反應。資料要以系統方式來收集,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各種輔助檢查的結果。

(二)護理診斷在此階段,把估計中的各種資料進行分析與解釋,由此得出關於病人需要的問題,關心及反應綜合而產生的結論。護理診斷確定之後各階段工作則以它為核心,作為制定計畫的依據。

(三)護理計畫這個階段的工作是採取各種措施來預防、減輕或解決護理診斷中提出的各項問題。計畫是行為的指南。

(四)實施計畫是按計畫將各項措施落實於護理工作中,在實施中,護士要繼續收集有關病人情況以及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變化的資料。記錄是用來說明計畫已經執行並作為衡量其有效性的工具。

(五)效果評價是護理程式中的最後一步,這是考核病人的進步以及完成目標的程度,護士有時需要根據病人的進步情況重新收集資料,改進措施及修訂計畫。

護理程式雖然在文字上分為五個明確的階段,但在實際工作中,它們相互作用,彼此依賴,因而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有各自的功能作用又相互關聯,達到一個共同目標,即增進或恢復病人的健康。這種循環模式貫穿於從病人入院開始直至出院(或轉院、轉科或死亡)的整個病程中。

三、理論基礎

護理程式的理論基礎來源於與護理有關的各學科理論,目前普遍認為有系統論、人的基本需要論、信息交流論和解決問題論等,各個理論相互關聯,互相支持。系統論組成了護理程式的工作框架;人的基本需要論為估計患者健康狀況、預見患者的需要提供了理論基礎;信息交流論賦予護士與患者交流能力和技巧和知識,從而確保護理程式的最佳運行。解決問題論為確認患者健康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及評價效果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

護理程式的學說認為,對病人的護理活動應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和反饋功能的過程。所謂綜合的,是因為護理手段是綜合多方面的有關知識,如套用系統觀察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處理病人的疾病和健康問題。所謂動態的,系指護理工作是根據病人整個病程各個階段的不同護理而變動的。所謂決策,是指護理措施是針對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而決定。所謂反饋,是指採取護理措施後的結果又反過來影響和決定下一步的決策措施。因此,護理程式不僅是一種有邏輯性、合乎科學原理的工作方法,而且還是一個思想方法。

研究範疇

《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學》
護理學作為一個知識群,它所研究的範疇涉及自然、社會、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運用護理原理、護理技術和方法,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它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醫院護理

1、基礎護理研究並套用護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滿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治療的需要,通過臨床護理工作,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及時提供病性發生、發展的動態信息,有效地配合併參與治療、檢查及對危重患者的搶救,以積極的安全的護理對策,使病人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2、專科護理結合臨床各專科的特點,套用專科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如強化對危重病人的監護及燒傷、顯微外科、臟器移植、手術前後的專科護理等。

3、護理管理運用科學的方法組織、實施臨床護理工作;為病人創造優美的休養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等。

(二)社區護理

社區護理以預防保健為重點,包括防病、保健諮詢;護理科普宣教和預防接種;心理衛生指導;計畫生育,優生、優育指導;職業病防治和家庭訪視護理等。

(三)護理教育

研究護理人才培養的規律、方法及模式,不斷提高護理教育質量,改善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適應護理學發展地需要。

(四)護理科研

護理學的發展需要護理科研的支持和推動。護理學理論的構建,護理理論與護理實踐的結合成果,護理技術、方法的改進,護理設備、護理工具的改革,護理管理模式的建立等。都有賴於護理科學研究去探索規律、總結經驗,推進護理學的不斷發展。

護理學的研究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作為一個護理工作者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立護理學科做出貢獻。

形成過程

《基礎

《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學》
護理學》是人類在與自然鬥爭中進行自我保護的產物。護理學屬於自然科學範疇,是醫學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護士是以護理專業為人類健康服務的科技工作者。

《基礎護理學》與人類的生存繁衍、文明進步息息相關,並隨著社會的演變、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

一、《基礎護理學》的概念

《基礎護理學》的內涵隨著醫學科學的日益發展而不斷拓展,狹義的護理是指護理工作者所從事的以照料病人為主的醫療、護理技術工作,如對老幼病殘者的照顧,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滿足人類生、老、病、死的護理需求等。廣義的護理,是指一項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專業。護理專業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權力的基礎上,改善、維持或恢復人們所需要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在社會環境變化中的社會適應能力,達到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基礎護理學》的起源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護理,《基礎護理學》是人們謀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遠古人在與自然的搏鬥中,經受了猛獸的傷害和惡劣自然環境的摧殘,自我保護成為第一需要。北京猿人在火的套用中,逐步認識到燒熱的石塊、砂土不僅可以給局部供熱,還可以消除疼痛。原始人創造了“砭石”和“石針”,以之作為解除病痛的工具。當人類社會發展至母系氏族公社時代,氏族內部分工男子狩獵,婦女負責管理氏族內部事務,採集野生植物,照顧老、幼、病、殘者,家庭的雛形由此產生。護理象徵著母愛,初始的家庭或自我護理意識成為撫育生命成長的搖籃,它伴隨著人類的存在和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而發展。

三、古代《基礎護理學》

醫護為一體是古代護理的特點之一,19世紀之前,世界各國都沒有護理專業。被古希臘譽為“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很重視護理,他教患者漱洗口腔,指導精神病病人欣賞音樂,調節心臟病,腎臟病患者的飲食,從現代觀點看,這些都是有益於病人康復的護理。中國傳統醫學專著中並無“護理”兩字,但中醫治病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三分治,七分養”。它包括改善病人的休養環境和心態,加強營養調理,注重動、靜結合的體質鍛鍊等,這些都是中醫辨證施護的精華。歷代名醫如華佗,他擅長外科,醫術高明,且醫護兼任。明代中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他雖然是著名的藥學家,而他能醫善護,為病人煎藥、餵藥,被傳為佳話。中國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記載著“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保健思想,以及“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性,以從其意”,強調了解、關心病人疾苦,進行針對性疏導的整體觀點;還有唐代傑出醫藥學家孫思邈創造的蔥葉去尖插入尿道,引出尿液的導尿術;明、清時代為防治瘟病而採用的燃燒艾葉、噴灑雄黃酒消毒空氣和環境,用蒸汽消毒法處理傳染病人的衣物等護理技術,至今仍不失其科學意義。

古代《基礎護理學》的另一個特點是受宗教影響至深。在東方佛教、西方基督教支配下,救護病殘者成為宗教的慈善事業。僧人、修女治療、護理病人,主要以憐憫、施恩的人道主義精神照顧患者,套用科學技術是有限的。正由於歷史的局限性所決定,15世紀以前的護理只能是以一種勞務的方式存在,處於家庭護理、經驗護理階段。

四、近代《基礎護理學》

近代《基礎護理學》是在中世紀之後生物醫學發展的基礎上起步的。比利時人維薩里(Vesalius1514~1561年)醫生解剖屍體,用直接觀擦法寫出了第一部人體解剖學;英國醫生維廉哈維(williamHarver,1578~1675年)以實驗法發現了血液循環;隨之,細菌學、消毒法、麻醉術等一系列的醫學發明和重大突破,為建立近代護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實踐發展的條件。

圖書套用

《基礎護理學》是高等護理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主幹課程,

《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學》
是護理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它為學生提供從事臨床護理實踐.社區保健.家庭護理等所有護理領域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在護理專業課程中具有奠基的作用。它將護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現代整體護理觀和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有機地融入學科系統知識中,並在各項護理基本技術中加以運用。它將通過實驗室臨床為學生提供初步的整體護理實踐經驗和技能。通過這門課程,學生將確定護理是運用專門知識和技術使患者達到最佳健康水平的獨特專業的堅定信念。

由於《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學生專業課程的起始課程,因此在教學中將特別注意激發學生對護理專業積極熱愛的情感,同時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交流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

通過《基礎護理學》的教學,學生應掌握從事護理實踐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運用整體護理觀和護理基本理論,評判性分析臨床基礎護理有關問題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學會運用整體護理的工作方法和基礎護理技術滿足患者的需要,有效干預患者的健康問題,實現護理學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的最終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