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基礎檢驗學》

《臨床基礎檢驗學》

《臨床基礎檢驗學》是龔道元編著的作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07年12月出版。臨床基礎檢驗學是一門包括多專業的邊緣性學科,是臨床醫學中在診斷、治療、預後判斷和預防方面必不可少的實用性學科。由於本學科所進行的檢查項目的均須在實驗室內完成,故又稱為實驗診斷學。

基本信息

作品概述

《臨床基礎檢驗學》《臨床基礎檢驗學》
作者:龔道元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書號:9787040222661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開本:16開
版次:1-1
所屬分類:醫學>特種醫學民族醫學

作者簡介

龔道元教授,廣東省佛山技術學院醫學院檢驗系副主任,主編醫學檢驗專業專科全國規劃教材《臨床基礎檢驗學》,《醫學檢驗操作技能考核與評價》等書籍,教師隊伍師資力量強,學歷層次高,教學方法靈活,重視檢驗與臨床溝通教學,重視檢驗與臨床實踐。

內容提要

《臨床基礎檢驗學》《臨床基礎檢驗學》
血液學檢查
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資料組成的紅色粘稠混懸液。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是複雜的膠體溶液,組分非常恆定,其中固體成份占8-9%,包括各種蛋白(抗體、酶、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質)無機鹽、激素、維生素和代謝產物。水分占91%-92%。

正常成人血量經貿部占體重的7-9%,即60-80ml/kg體重。成人平均血量5L左右。其中血漿經貿部占55%,血細胞經貿部占45%。血液的PH為7.35-7.45,比密為1.050-1.060,相對粘度4-5,血漿滲量(滲透壓)為290-310mosm/kgH2O,血液離體後數分內即自行凝固。

血液通過循環系統與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密切嫡系,參與機體呼吸、運輸、防禦、調李體液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等各項生理活動,維持機體正常新陳代謝和內外環境的平衡。在病理情況下,造血系統的各種疾患,除直接累及血液外,常右影響全身組織器官,例如貧血患者,由於血液攜氧功能減低,可使全身各臟器缺氧,導致循環、消化、神經、呼吸、泌尿等系統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和體徵;反之各組織器官的病變也可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血液發生相應變化,比如全笛各組織的感染性炎症可引起血液內白細胞總數和分類計數的改變。因此,血液檢驗不僅是診斷各種血液病的主要依據,對其它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鑑別也可提供許多重要信息,是臨床醫學檢驗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基本內容。
尿液檢查
尿液(urine)由腎臟生成,通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外。腎臟通過泌尿活動排泄廢物,調節體液以及酸鹼平衡;此外腎臟還兼有內分泌功能。總之,腎臟通過以上機制要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保證新生陳代謝正常進行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尿液生成過程中,主要經歷了腎小球過濾過膜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泌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管時,除了血細胞和大部分血漿蛋白外,其餘成分都被濾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這是一種超濾過程,正常人腎小球濾過率為120ml/min,濾過的原尿中含有除大分子蛋白質以外的各種血漿成分。原尿是否含有大分子蛋白質取決於腎小球濾過膜的孔每項屏障及電荷屏障,其孔徑屏障是指腎小球濾過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基膜與腎小囊髒層上皮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正常情況只允許分子量小於1.5萬的小分子物質自由通過;1.5-7萬的物質部分通過;大於7萬的特不能通過。電荷屏障是指腎小球濾膜的內此和髒層上皮層表面的涎酸蛋白、基膜表面的硫酸肝素類帶負電荷物質,與備荒漿蛋白質因負電荷相斥而阻止它們濾過。任何原因引起腎小球濾過膜孔徑及電荷屏障的改變,都會引起原尿成分的變化,並在終尿中的所表現。此外腎小球濾過膜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 腎小球囊內壓)]也是影響原尿一個重要因素。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的近端腎小管進行,包括葡萄糖、胺基酸、乳酸、肌酸等的全部重吸收;HCO3-、K 、Na /水的大部分重吸收及硫酸鹽、磷酸鹽、尿素、尿酸的部分重吸收,僅肌酐不被重吸收而被排出體外。重吸收作用主要是通過吞飲、離子泵恩動等主動重吸收或由濃度差、電痊等被動重吸收完成的。

涌小管的分泌功能是指腎小管上皮細胞將其細胞內的代稿產物分泌於管腔和將血液中的某些物質轉動入管腔的過程,其中包括腎小管和集合管的泌H 、NH3進行Na ---H 交換作用。Na --H 交換的軒運機制不是絕對專一的,在交換過程中K 與還可有競爭作用,使尿液中的離子成分發生改變並調節尿液酸鹼度。此外近凋腎小管還主動排泌酚紅,對氨基馬尿酸、青毒素、碘銳特等進行組織的藥物以及組胺等。

尿液分析主要用於:①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與療效觀察:泌尿系統的炎症,結石、腫瘤、血管病變及腎移植術後發生排異反應時,各種病變產物直接進行尿中。引起尿液成分變化,因此尿液分析是泌尿系統疾病診斷與療效觀察的首先項目;②其它系統疾病的診斷:尿液來自血液,其成分又與機體代謝有密切關係,故任何系統疾病的病變影響血液成分改變時,均能引起尿液成分的變化。因此可通過尿液分析協助臨床診斷如糖尿病時進行尿糖檢查、急性胰腺炎時的尿澱粉酶檢查、急性黃疸型病毒型性肝炎時作尿液膽色素檢查等,均有助於上述疾病的診斷;③安全用藥的監護:某些藥物如慶大毒素、卡那毒素、多粘菌素B與磺胺類藥等常可引起腎損害,故用藥前及藥過程中需觀察尿液的變化,以確保藥物安全;④職業病的輔助診斷鉛、鎘、鉍、等均可引起腎損害,尿中此類重金屬排出量增多,並出現有關的異常成分,故尿液檢查對勞動保護與職業病的診斷及預防有一定價值;⑤對人體健康狀態的評估:用於預防普查如對人群進行尿液分析,篩查有無腎、肝、膽疾病和糖尿病等以達到早期診斷及預防疾病的目的。

圖書特徵

《臨床基礎檢驗學》是檢驗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臨床實驗室的日常工作中

《臨床基礎檢驗學》《《臨床基礎檢驗學》
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常規實驗室,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臨床檢驗的基本技術,就無法勝任工作。
圖書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調研了各辦學層次的醫學院校和醫院檢驗科,吸收了許多一線教師和臨床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意見或建議,對我們把握教材的知識信息量、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圖書共4篇,分20章,包括血液檢驗,血型與輸血檢驗,排匯物、分泌物和體液體驗,脫落細胞和穿刺物的細胞學檢驗四部分。檢測標本涉及血液、尿液、糞便、各種體液和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脫落細胞和穿刺物。檢驗手主要涉及理學檢查、化學檢查、顯微鏡檢查和自動化檢測。

圖書作用

《臨床基礎檢驗學》至少包括臨床生物化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免疫學、臨床

《臨床基礎檢驗學》《臨床基礎檢驗學》
血液學和臨床基檢驗學五個分支學科。前四個與國外一致,而臨床基礎檢驗學則是中國根據國內傳統習慣命名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所包括每位從事醫學檢驗學專業的人員所必須首先掌握的基本功。

在中國古代就有從尿的顏色和氣味來分辨疾病的做法,可謂是醫學檢驗學的端倪和嘗試。17世紀顯微鏡的問世揭開了微觀世界的奧秘,為醫學檢驗提供了新的檢測手段。但直於到本世紀初尚無獨立的臨床檢驗室,而吸是在生理或化學研究室兼做一些簡單的化驗,例如尿蛋白檢驗、尿糖、血糖測定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的發展,醫學檢驗學的內容逐漸拓寬和深化。特別是近30年來由於電子技術、計算機、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等的飛速發展,使醫學檢驗學的面貌日新月異,已從化學定性的得選試驗發展一到高精度密度的定時試驗;從手工操作發民展到高度自動化分析;從套用常量標本,一次只能檢測一個項目發展到用微量或超微量標本(數微升~十幾微升)一次檢測多個項目;從必須採血標本才能檢測發展到有些項目經皮膚即可檢測的無創性檢查方法等等;使醫學檢驗學躍進成為發展最為迅速、套用高精尖技術最為集中的學科之一。

醫學基礎檢驗學綜合運用生物學、化學、物理學、電子學、計算機以及生物化學、免疫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手段,以手工操作或自動化分析式,著重對人體血液、尿液、烘便及其它各種體液和分泌物進行一般性狀觀察及物理學、化學和形態學方面的檢查,以獲得有關病原體、體內病理變化和臟器功能狀態等方面的信息,結合臨床資料及其它檢查(X線、B超、CT等)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便能起到下述重要作用:

1.為準確診斷提供依據:例中對於有發熱、貧血及出血傾向患者在血塗片中查到大量原幼白細胞,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在陣發性發冷發熱患者血塗片中找到瘧原蟲,即可確定為瘧疾的診斷。

2.為分析疾情、觀察療效、判斷預後提供科學依據:例如對於已確定的貧血患者,在初步確定病因之後,好可有針對性的給予抗貧血治療。用藥後定期觀察血紅蛋白、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的變化,如見網織紅細胞增加,隨之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也有上升,說明用藥得當,療效好,預後佳;反之如不見肉織紅細胞數增加,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也無變化,說明療效不佳。在更換各種抗貧血藥治療後,如仍無療效,得示造血功能低下,預後較差。

3.為預防疾病提供資料: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早期發民傳染源,及時制定預防措施,對控制疾病的蔓延至關重要。例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暴發性流行性時,作查明臨床情況外,通過尿中膽紅素,血中抗HAV—IGM等檢查,可及時發現和隔離有關患者和處於潛伏期個體,再經一系列預防措施便能迅速控制該病蔓延。

4.為開展醫學實驗奠定基礎:臨床基礎檢驗學所涉臁的實驗性操作有廣泛套用價值,除上述各方面之外,對開展計畫生育、優生育、器官移植、藥物篩選探索、超早期診斷待方面的實驗研究都是極為有用的。認真而準確地掌握臨床基礎檢驗學有關基本技術、基本理論、必將為今後開展各種實驗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此書是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生所使用的專業性教材,也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樑性課程。在有關章節中,除簡要複習基礎醫學有關理論外,著重介紹發各實驗檢查項目的基本原理、使應症證參考值範圍及其臨床意義。關於自動化分析的原理和結構也要求掌握這不僅是為了學習高科技術,也有屬於適應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關於各項實驗操作將在實驗課中學習和掌握。

臨床基礎檢驗學是一門套用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在學習時應注意理論嫡系實際。由於人體各種生理變化互相邊系又互制約,加之個體反應不盡相同。因此同一種疾病、同一實驗檢查結果在不同患者可有較大的差異。而各種實驗的靈敏和特異性均有一定的限制從而可導致正常結果在與病理結果之間有不同程度的重疊,所以在解釋實驗結果時必須緊密聯繫臨床及其它檢查所見,進行綜合必分析,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切不可片面地、孤立地僅憑某幾項試驗結果便作出結論,以致貽誤診斷以上各點將是學習本門課程時必須認真加以注意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