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學

臨床檢驗學

臨床檢驗學是一門將臨床醫學和實驗技術相結合,在實驗室內通過對各種項目的檢驗,對疾病的預防、診斷、療效和預後判斷提供重要依據的學科,其本身是一門與多學科相關的交叉性、邊緣性醫學學科。臨床檢驗學包括從血液、尿、便、精液及漿膜積液等臨床檢驗醫學套用最基礎和最廣泛的理論與技術,到DNA擴增技術、生物感測器技術、生物晶片及蛋白質組學等新理論與高精尖技術在臨床檢驗中的套用。

思路和方法

臨床檢驗學學習的目的具備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積累豐富的基礎理論、掌握多專業的實驗醫學技術能力和循證醫學知識;另一方面則要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臨床檢驗診斷思維方法,以便進入工作崗位就能承擔起臨床檢驗診斷的角色。

認真研究教學方法

首先要認真研究所講的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情況,包括了解教學大綱、了解聽課對象的程度以及確定講課的深度。其次,要根據所掌握的資料,認真研究教材結構,按照臨床的實驗診斷和診療程式,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調配,整合相關的內容,使得內容既符合理論一檢驗一臨床相結合的過程,又不失臨床檢驗學的教學體例,學生就會有一種整體感,在聽課時容易進入整個過程。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模擬臨床檢驗結果分析過程,對學生建立良好的臨床檢驗結果分析思路有著積極的意義。

合理連結

串聯相關的知識點學生經過了基礎課程的學習後,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點,進一步學習檢驗方法和臨床套用,實際上是一個溫故知新和相關知識點合理整合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完成教學內容的整合之後,課堂的講解過程,就是將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相關知識點從記憶中調動出來,並在教學的互動中進行連線;並通過學習進一步掌握連線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逐步掌握不同檢驗結果的思考和分析方法。建立不同檢驗項目的操作技術框架。在將來的臨床檢驗操作和結果分析中,能夠運用自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和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結果分析思維,使得相對分散的知識點通過一定的線索聯繫起來,進一步系統化。

結合病例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現階段大部分的情況是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相對分離,雖然也安排了實驗課,但是由於時間短的原因,還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檢驗操作過程中,還不能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以檢驗結果為引子,通過分析檢驗結果,結合講課的相關內容,使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將檢驗結果和臨床實際病例相結合進行思考。教師運用課程內容對相關檢驗結果和病例進行合理的分析。這樣,學生有了一種實際臨床病例分析的感覺。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有利於將來的臨床檢驗工作。

總之,以上從三個方面分析了臨床檢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地從學科特點、教學目的、能力培養等方面探討了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期待著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能更好地為理論和臨床檢驗教學服務。

尿沉渣檢查

尿沉渣檢查的內容

正常人尿中可有很少量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結晶,粘液絲,罕見有透明管型。

但如果有過多的血細胞和異常上皮細胞和管型,以及細菌,滴蟲,腫瘤細胞和病毒包涵體,那就提示有腎臟及泌尿系統的疾病或損傷。

其中,管型可根據橫徑大小分為(1)狹窄型(為1-2個紅細胞直徑大小),(2)中等寬度型(3-4個紅細胞直徑大小),(3)寬型(5個紅細胞直徑大小)。寬型管型提示腎實質有嚴重損害。 二、尿沉渣檢查的指征

1、美國臨床檢驗標準委員會(NCCLS)規定凡有下述情況的應進行顯微鏡檢查:

(1)醫生提出鏡檢要求的,

(2)檢驗科規定的患者(如泌尿科,腎病科,糖尿病,套用免疫抑制劑及妊娠婦女),

(3)任何一項利理學,化學檢驗結果異常的。

2、我國檢驗學會規定凡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和亞硝酸鹽四項乾化學檢查中有其中任何一項不正常者都應進行顯微鏡檢查,並以顯微鏡檢查報告為準。

那也就是說,只有乾化學法檢測尿液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和亞硝酸鹽四項檢查均陰性(正常)時,檢驗人員可不做顯微鏡檢查(複查)。

尿沉渣檢查的方法

(一)非染色尿沉渣鏡檢

操作

1、取刻度離心管,倒入混合後的新鮮尿液10ml,500r/min離心5min。

2、待離心停止後,取出離心管,棄去上層清液,留下0.2ml沉渣,輕搖離心管, 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勻。

3、取尿沉渣0.02ml,滴在載玻片上,用18mm′18mm的蓋玻片覆蓋。

結果判斷

尿沉渣鏡檢觀察,用10′10鏡頭,觀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用10′40鏡頭觀察鑑定細胞成分和計數,應觀察10個視野所見最低和最高值,記錄結果。管型用高倍鏡鑑定,但計數按低倍鏡觀察20個視野,算出一個視野的平均值,記錄結果。

參考值

1、細胞成分:每高倍鏡視野所見的最低值至最高值:

紅細胞0-3/HP,白細胞0-5/HP。

2、管形(透明):每低倍鏡視野平均值0-1/全片

3、尿結晶和鹽類數量以每一高倍視野+,2+,3+,4+報告

(二)、染色尿沉渣鏡檢

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液的配製:

溶液I:結晶紫3.0g95%乙醇20.0ml草酸銨0.8g蒸餾水80.0ml

溶液II:沙黃0.25g95%乙醇40.0ml蒸餾水40.0ml

將意識哪個兩種溶液分別置冰櫃保存。配製套用染色時,取3份溶液I接97份溶液II,混合過濾,儲存於棕色瓶中,室溫下可保存3個月。

操作

在0.2ml沉渣中加入1滴染色液,混合,覆蓋蓋薄片,3min後鏡檢。

結果判斷

紅細胞染成淡紫色。多形核白細胞的核染成橙紅色,漿內可見顆粒。透明管型染成粉紅色或淡紫色。細胞管型染成深紫色。

血液常規檢查

紅細胞(RBC)計數意義

紅細胞增多見於:

(1)血液中紅細胞絕對值增多,見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2)機體長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繼發性紅細胞增多;

(3)因一時性血漿中水分丟失過多、血液濃縮,如劇烈吐瀉、脫水、燒傷引起相對性紅細胞增多。

紅細胞減少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礙,造血原料缺乏,紅細胞破壞過多、過早等。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Hb)測定意義其增減的意義大致與紅細胞增減相似,但在各種不同類型貧血時,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的減低不一定呈平行關係。如小紅細胞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比紅細胞數減少更為明顯;在大紅細胞性貧血時,則紅細胞減少的程度較血紅蛋白減少更為嚴重。

紅細胞形態學檢查

紅細胞大小異常包括:

1.小紅細胞,直徑小於6μm,厚度薄,常見於缺鐵性貧血。

2. 大紅細胞,直徑大於10μm,體積大,常見於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3.紅細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見於各種增生性貧血,但不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紅細胞形態異常包括:

1.球形紅細胞,直徑縮小,厚度增加,常見於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2.靶形紅細胞,呈靶形,主要見於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某些血紅蛋白病、脾切除術後等

3.橢圓形紅細胞,長徑增大,橫徑縮小,呈橢圓形,見於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也可見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4. 鐮形紅細胞,如鐮刀形、柳葉狀等,主要見於鐮形紅細胞性貧血。

5. 紅細胞緡線狀形成,呈平行疊串狀排列,見於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纖維蛋白血症等。

紅細胞染色異常,紅細胞染色深淺反映著血紅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減少,見於缺鐵性貧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貧血。

2.高色素性,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較多,多見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呈灰藍色,體積稍大,見於骨髓造紅細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貧血。

紅細胞結構異常包括:

1. 嗜鹼性點彩,見於重金屬(鉛、鉍、銀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貧血、惡性腫瘤等。

2.卡波(Cabot)環,可能是幼紅細胞核膜的殘餘物,見於溶血性貧血、某些增生性貧血。

3. 何-喬(Howell-Jolly)小體,可能是細胞核的殘餘物,見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脾切除術後。

糞便常規檢驗

糞便標本的收集

1.容器應潔淨乾燥,不含任何消毒劑和化學藥物。盛便後不漏不溢。容器外面無污染 。

2.注意收集含膿血粘液等異常部分送檢。采便量一般以5~10g為宜,特殊檢驗按指示的方法收集標本。

3.標本必須新鮮,並注意保溫。

鏡檢標本的製作要求

1.收到標本後選取有濃血及其異常部分及時製作生理鹽水塗片,塗片應混合均勻,薄厚適宜。標本厚度以尚能透過字跡為宜。查原蟲的標本尤其應抓緊時間, 從速檢查,並注意保溫。室溫較低時應將生理鹽水及載玻片置37 ℃溫箱預溫後再製作鏡檢標本。

2.查寄生蟲蟲卵或阿米巴(ameba)包囊應最好用濃集法製作鏡檢標本。

鏡檢規則及報告方式

1.先用低倍鏡(10×10,視野寬度1.8mm)檢視全片。

2.寄生蟲蟲卵分別計數10個低倍鏡視野中的蟲卵數,求均值報告(××/低倍鏡視野),細胞以高倍鏡(10×40,視野寬度0.45mm) 檢查10個視野,求均值報告(××/高倍視野)。原蟲檢查的標本必須在低倍鏡檢查的基礎上再換高倍鏡檢查,詳細觀察原蟲的結構特徵,確定後再報告。用濃集法查蟲卵或包囊時,必須在報告單上註明其方法。

若所用顯微鏡的視野寬度與上述要求相差懸殊(1倍以上),應參照尿沉渣鏡檢計算K值法對蟲卵和(或)細胞檢查結果進行校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