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於母子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見Rh血型系統和ABO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新生兒期其他導致溶血的原因還有紅細胞酶或紅細胞膜的缺陷,這些都有專有的名稱,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基本信息

病因

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
本病主要是母嬰間血型不合而產生同族血型免疫反應的遺傳性疾病。胎兒由父母新方面遺傳來的顯性抗原恰為母親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體,產生免疫抗體,通過胎盤絨毛膜進入胎兒血循環與胎兒紅細胞凝集、使之破壞而出現溶血,引起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和生後短時間內出現進行性重度黃疸,甚至發生膽紅素腦病。目前已發現人類有26個血型系統、400多個血型。每個血型系統在遺傳上都是獨立的,並按孟德爾法則遺傳。引起新生兒溶血病以的ABO系統為最多,次為Rh系統,其它如MN、Kell、Duffy系統等血型不合引起的本病較少見。在上海前18年所見的835例中ABO不合的占85.3%,Rh不合占15.6%,MN不合占0.1%。附一:ABO血型不合多數發病於男方A或B或AB、女方O型,前者顯性成為抗原,後者隱性無抗原;少數發病於女方A或B型的雜合子,由男方血型中的顯性抗原進入缺少該顯性抗原的雜合子女孩與O基因的卵子結合,同樣可以發病。至於以後幾胎的發病與否、取決於男方的該基因屬於純合子還是雜合子。由於女方血液中可以存在天然的抗體(α或β凝集素),所以第一胎亦可發病。因為A(B)抗原性較弱,抗A(B)抗體進入胎兒體內,部分被血型物質中和以及組織細胞吸附處理掉,故發病僅占母嬰ABO血型不合的少數。

附二:Rh血型不合Rh血型系統中共有6種抗原,分成3組:Cc、Dd和Ee。每組任意一個抗原,共3個抗原、組成一基因複合體。每人有兩組基因複合體,一組來自父方,一組來自母方。兩組基因複合體中均無D抗體者稱Rh陰性;有D抗原者稱Rh陽性,雜合子只有一個D抗原,純合子有兩個D抗原。上海市中心血站檢查5萬漢族人,Rh陰性者占0.34%,維吾爾族人約4.96%為Rh陰性。d抗原純屬理論性,因至今尚未發現過抗d抗體。Rh系統中D抗原最強。從上表中也可看出Rh溶血病的母親多數是Rh陰性,引起死胎和新生兒死亡的也最多。但Rh陽性母親的孩子同樣也可以得病,只有其血型類別不同而已,其中以抗E較多見。Rh溶血病在第一胎因抗體濃度不高,發病甚少。初次免疫反應產生的IgM抗體需要2~6個月,且較弱,不能通透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不久後才產生的少量IgG抗體,經過一段時間後即停止並減弱。故第一胎常處於初次免疫反應的潛伏階段。當再次妊娠第二次發生次發免疫反應時,僅需數日就可出現主要為IgG能通過胎盤的抗體,並迅速增多。故往往第二胎才發病。Rh系統的抗體只能由人類紅細胞引起,若母親有過受血史、且Rh血型又不合,或母親(Rh陰性)出生時被Rh陽性外祖母的D抗原致敏,則第一胎也可發病,後者即所所謂“外祖母”學說。母嬰血型不合時,母親雖有被免疫可能,但並非必有可免。Woodrow複習文獻後稱,分娩一個Rh陽性ABO配合的第一個嬰兒後6個月內,有明顯Rh免疫危險的約為8%。在第二次Rh陽性妊娠(已被第一次敏感化的)時,發生Rh抗體的亦為8%。故第一次ABO配合、Rh陽性的妊娠後,發生Rh免疫的總危險性約為16%。ABO不合、Rh陽性的妊娠,發生Rh免疫的危險性甚小,只及ABO配合、Rh陽性妊娠的10%~20%,亦即只有2%原因不明。可能由於ABO不合時,紅細胞進入母體血管內就溶血,其Rh抗原物南在肝臟被破壞有關。

發病機理

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是由於母體存在與胎兒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體(1gG)引起。因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循環,當母體缺乏胎兒紅細胞所具有的抗原時,母體就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此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則引起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發生於O型血產婦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嬰兒。因為O型血孕婦中的抗A、抗B抗體IgG,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血循壞。理論上母A型血,胎兒B型或AB型血,或母B,型血,胎兒A型或AB型血也可發病。但臨床少見。主要是由於A型或B型血的產婦,其抗B、抗A的"天然"抗體主要為IgM,不易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血循環。

由於A,B抗原因子在自然界廣泛存在,O型血婦女在孕前可能受血型物質的刺激,如寄生蟲、感染、注射疫苗及進食某些含有A,B抗原的植物等,使機體產生抗A、抗B的IgG,妊娠期間這些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而引起溶血。故本病約一半可發生在第一胎。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在Rh血型系統中有6種抗原(C,c;D,d;E,e)。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強。E,e,C,c次之,d目前尚未發現。中國國內多見於少數民族,因為少數民族婦女中Rh陰性較多。當Rh陰性婦女所懷胎兒為Rh陽性時,其D抗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循環,刺激母體產生抗D抗體,此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而發生抗原抗體反應,使胎兒紅細胞發生凝集、破壞,出現溶血。

臨床表現

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

ABO和Rh等不合的溶血症狀基本相同,只是輕重程度有所不同,前者輕、病情進展較慢;後者重、病情進展快。

輕型者,出生時與正常新生兒無異,1~2天后逐漸出現黃疸貧血、程度日益加深,或稍有嗜睡拒食,這種病例甚易誤診為主生理性黃疸。

重型者,因胎兒紅細胞大量破壞出現貧血、全身水腫、胸腹腔積液、肝脾腫大致成死胎、流產或早產。有的出生時因貧血、水腫心力衰竭而死亡。黃疸由於胎內紅細胞破壞分解的膽紅素可經胎盤由母體排出而甚少見。出生後隨著抗體對紅細胞破壞的強弱而決定黃疸出現的早晚和進展的快慢。出現越早,進展越快,反映病情越重,黃疸的加深往往是與時俱增。此時相應的表現有嗜睡、拒食、擁抱反射由強轉弱,貧血、肝脾腫大漸趨明顯,黃疸的色澤也由澄黃轉為金黃。若不積極治療,血清游離未結合膽紅素上升到342μmol/L(20mg/dl)以上可引起腦神經細胞核黃染的膽紅素腦病症狀,此時擁抱反射消失,哭聲尖叫,甚至有強直性抽搐、驚厥及角弓反張等症狀,最後死亡。這種病例過去常被誤診為新生兒敗血症。如倖免於死,以後可遺留智力遲鈍運動障礙及聽覺喪失等後遺症。

前即疑及本病者,出生時要注意胎盤水腫,胎盤與新生兒體重滿1∶7,甚至1∶1.3~4,羊水也帶黃色。

病史凡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產、輸血史、新生兒重症典疸史的的孕婦或生後早期出現進行性典疸加深,即應作特異性抗體檢查。送檢標本要求為:①試管應清潔乾燥,防止溶血發生。②產前血型抗體檢查,送產婦和其丈夫的血樣;新生兒檢驗送新生兒血樣為主,父、母血樣為輔(如母血不能及時扣帽子取時,可只送新生兒血樣)。③新生兒抽血3ml(不抗凝);產婦抽血5ml(不抗凝);丈夫抽血2ml(抗凝,使用一般抗凝劑)。④如當地不能檢驗,可將產婦血清分離後寄至附近檢驗單位,另多舞曲2ml抗凝血。天氣炎熱時可將血樣瓶放入有冰塊的大口瓶中,航空郵寄(存放空中必須注意無菌)。

血型孕期由羊水測定胎兒BO血型,若證實母胎同型者就可免疫患病之憂,但Rh血型無血型物質需取到胎兒血才能定型。新生兒O型者可排除ABO溶血病,而不能排除其它血型系統的溶血病。

特異性抗體檢查包括母、嬰、父血型、抗體效價、抗人球蛋白試驗(產前做間接法、生後做直接法)、釋放試驗游離試驗,這是診斷本病的主依據。

抗人球蛋白間接試驗是用已知抗原的紅細胞去檢查受檢者血清中有無不完全抗體;直接試驗陽性說明嬰兒紅細胞已被血型抗體致敏。釋放試驗陽性,診斷即成立,因致敏紅細胞通過加熱將抗體釋放出來,釋放液中抗體的特異必珂用標準紅細胞來確定。游離試驗是在新生兒血清中發現有不配合的抗體,然而尚未致敏紅細胞,陽性表明可能受害。

在孕期診斷可能為本病者,應爭取在妊娠6個月內每月檢驗抗體效介一次,7~8月每半月一次,8個月以後每周一次或根據需要決定。抗體效價由低到高,起伏頗大或突然由高轉低均提示病情不穩定,有加重可能,效價維持不變提示病情穩定或母嬰血型相合,該抗體僅屬以前遺留所致。排除遺留因素後,一般發病輕重與抗體效價成正比,但ABO系統受自然介存在類似抗A(B)物質關係,有的未婚女子效價已達1024。通常ABO溶血病的效價64作為疑似病例,但個別效價為8時也有發病的報導。

羊水檢查膽紅素含量它不象抗體效價受前一胎遺留下來的影響,故羊水膽紅素含量對估計病情和考慮終止妊娠時間有指導意義,正常羊水透明無色,重症溶血病時凌晨水呈黃色。

Liley發現450mm處光密度的升高與胎兒溶血病的嚴重程度呈一定比例。由於正常胎兒羊水中膽紅素的濃度隨孕周增加而降低,故在不同孕周所測得的450mm處光密度的升高數,有不同的意義。Liley從101名Rh免疫婦女羊水中所得結果,以450mm的光密度增加數為縱坐標,孕周為橫坐標,繪成一經驗圖,分三個區,羊水中450mm處光密度的增加數在上區者,病情嚴重,一般即將死亡。在中區者,中度病重,在下區者,可能為Rh陰性兒或為貧血極輕的Rh陽性兒,僅10%需要換血。

影像檢查全身水腫胎兒在X光攝片可見軟組織增寬的透明帶四肢彎曲度較差。B超檢查更為清晰,肝脾腫大,胸腹腔積液都能反映於螢光屏。其它實驗室檢查對診斷本病同樣有參考價值。

檢查

1.血液生化檢查:紅細胞減少,血紅蛋白降低,網織紅細胞顯著增加,塗片中見有核紅細胞。白細胞計數時,因連同有核紅細胞一起算進而可大為增高。這些血象變化也隨溶血輕重而異。

新生兒溶血病血清
2.血型檢查:在母嬰Rh血型不合時用馬血清來鑑定ABO血型會出現錯定ABO血型的可能。因馬在人紅細胞表面抗原刺激下,當產生抗A(B)抗體的同時,也產生抗IgG類抗體,故發現有不可解釋的疑問時應想到本病可能而改用人血清來鑑定ABO血型。

3.特異性抗體檢查:有免疫抗體。血甭黃疸指數增加,膽紅素增高,由於操作方法的不同,結果可相差3倍以上。尿、糞中尿膽原排出增加。在膽道被膽栓阻塞時、大便可呈灰白,尿內查見膽紅素。ABO溶血病時紅細胞乙醯膽鹼脂酶活性明顯降低。血漿白蛋白凝血酶原和纖維蛋白原可能降低,這些都能促成出血症狀。重症者可用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少數發生DIC。

4.羊水檢查膽紅素含量。

5.影像檢查

6.其它實驗室檢查。

診斷

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
一、產前診斷:對既往不明原因的死胎、流產及曾分娩重度黃疸兒的孕婦均應進行產前檢查。

1、血型及血型抗體測定:先查孕婦,再查丈夫血型,如夫妻Rh血型不合成或有可能引起ABO溶血可能的ABO血型不合時,則應檢測孕婦血型抗體,必要時再做特殊性抗體。如連續檢查發現效價明顯上升,提示胎兒常受累,如妊娠後期效價明顯下降,提示胎兒已有嚴重溶血。

2、羊水檢查:測定羊水膽紅素水平,估計胎兒溶血程度。

3、B型超聲檢查:了解胎兒有無水腫。

二、出生後診斷:

1、新生兒溶血檢查:外圍紅細胞血紅蛋白下降,網織細胞及有核紅細胞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其中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

2、新生兒血型及血型抗體檢查:A、新生兒血型檢查;B、新生兒血型抗體檢查;C、新生兒紅細胞致敏檢查。

3、檢查母親血中有無抗體存在:具有參考價值。

輔助檢驗:血清膽紅素濃度上升每日超過85μmol/L(5mg/dl);Rh溶血早期常每小時超過8.5μmol/L(0.5mg/dl)。足月兒血清膽紅素>205μmol/L(12mg/dl),未成熟兒>257μmol/L(15mg/dl);結合膽紅素過高,超過26~34μmol/L(1.5~2.0mg/dl)。

治療

新生兒溶血病益母草
1、胎兒治療對已致敏的孕婦北京協和醫院用益母草500g、當歸250g、川芎250g、白芍300g、廣木香12g共研成細末、煉密成丸,每丸重9g,孕期中每日服1~3次,每次一丸,直到分娩。中國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協和醫院給Rh或ABO不合的孕婦口服黃疸茵陳冲劑(包括茵陳制大黃黃芩甘草等),對防止流產、殆胎、早產及減輕新生兒症狀有一定療效。

在妊娠早、中、末期各進行10天的西藥綜合治療(維生素K2mg,每天1次,維生素C00mg加25%葡萄糖40ml每天靜脈注射1次,氧氣吸入每天2次,每次每次20分鐘。維生素E30mg每天3次需要整個孕期服用)了可減少死胎、流產、早產和減輕新生兒症狀。

由於妊娠越近足月,抗體產生越多,影響胎兒越大,死亡機會越多。若過去史有過死胎或本胎Rh抗體效價由低升高到1:32~64或由高突然轉低;胎心音出現雜音,孕末期腹圍、體重過度增大,或自覺全身乏力、胃納不佳,羊水膽紅素升高,影象診斷有水腫、腹水、肝脾腫大等都得考慮提早終止妊娠。一般在35~38周時引產,力爭L/S比值≥口服苯巴比妥一周(10~30mg每日3次)可減少RDS和增加胎兒肝細胞酶的活力,減輕生後黃量。ABO不合者較輕,很少需要提早終止妊娠。

羊水光密度檢查提示有胎兒死亡可能的重症病例,可考慮在孚1周起進行宮內輸血,隔周再輸,以後每3~4周一次,將血注入胎兒腹腔以糾正貧血,使獲得存活機會。輸血量按胎齡減20乘10計算,進血量過多、腹壓超過臍靜脈壓力可致循環停止,胎兒死亡。但此法本身有引起感染、出血、早產可能,刺激胎盤可導致更多胎兒血液流入母體,加重病情,故一般不用。

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上海中心血站合作,於1981年起套用國產血液成份分離機對反覆死胎和新生兒全身水腫的重症Rh病例進行孕期轉換血漿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目的是換出抗體、降低效價、減少溶血、提高胎兒存活率。一般在胎齡20周后每周換一次或視病情而寂靜,每次換100ml左右。換血漿過程中有出現皮膚搔癢蛋白過敏可能,經對症處理後即可恢復正常。

2、臨產時的處理儘可能準備好獻血員、器械和換知人員。一般ABO不合以足月自然產為好,Rh不合需提早終止妊娠者可作剖宮產。由於紅細胞在胎內已有破壞,缺氧較明顯,出生時容易有窒息,需作好防範。胎兒娩出應即鉗住臍帶,以免臍血流入兒體過多,加重病情。斷臍時殘端留5~6cm,遠端結紮,裹以無菌紗布,上1:5000呋喃西林液,保持濕潤,以備換血。胎盤端的臍帶揩清表面母血後,任臍帶血自動流入消毒試管3~5ml送特異性抗體及血清膽紅素測定,同時作血常規、血型、有核紅細胞計數,擠勒臍帶會使膠質混入血中,可影響抗人球蛋白試驗的正確性。胎盤需測理後送病理檢驗。胎盤越重,發病越劇。

3、新生兒治療出生時的重點是防治貧血和心衰。有貧血、全身水腫、腹水、心衰者,在抽腹水、臍靜脈放血30~50ml後、立即換濃縮血。生後2~7天的重點是防治黃疸和膽紅素腦病。2個月內應注意嚴重貧血。

對於黃疸高膽紅素血症的處理,用光療法及中西藥物後能緩解大多數病例,但儘快移去抗體、減少紅細胞繼續破壞、降低膽紅素濃度、糾正貧血改善缺氧和防止心衰等,還是需要換血。其效果比光療、藥物好,但人力、物力花費較大,並有血栓和空氣栓塞、心臟停搏等危險和感染的可能,故應嚴格掌握指征。

⑴換血指征:①新生兒出生時臍血血紅蛋白低於120g/L(12g%),伴水腫、肝脾腫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②血清膽紅素達342μmol/L(20mg/dl)或情況良好無嗜睡拒食症狀的較大體重兒可達427.5μmol/L(25mg/dl)或以上換血。③凡有膽紅素腦病症狀者。④早產及前一胎病情嚴重者適當放寬指征。

⑵血型選擇:Rh溶血病用ABO同型(或O型)Rh陰性的肝素化血,如有特殊血型的冷凍血,經解凍等處理即可使用。不得已時也可用無抗D抗體的Rh陽性血(最好是未接受過輸血的男孩南血員和示妊娠過的女性獻血員),ABO溶血病用AB型血漿加O型紅細胞混合後的血。

⑶抗凝劑:每100ml血加肝素3~4mg,抗凝效果好,換血後能用肝素半量的魚精蛋白中和。一般枸櫞酸鹽保養液抗凝要占血量1/5,使血液稀釋,糾正貧血效果差,並可結合游離鈣,引起低鈣血症,故每換100ml血應緩注105葡萄糖酸鈣1ml,換血結束時再緩注2~3ml。

⑷換血步驟:換血前可先照耀,靜注白蛋白或血漿可換出更多膽紅素。停餵一次或抽出胃內容物以防嘔吐。必要時可肌注苯巴比妥鈉、口服水合氯醛使鎮靜。換血應在手術室內進行,室溫維持25℃左右,換入的血液先置室內預溫,有螺鏇加溫管使血液達37℃再進入體內更佳。新生兒仰臥、暴露腹部、手腳分別用夾板棉墊繃帶固定於手術台上,皮膚消毒後覆以無菌巾,靜脈切開者要局麻。術前須將換血塗過矽油的注射器、大字形五能或三能活塞、塑膠管裝配就緒後,先在肝素等滲鹽水內(200ml等滲鹽水+0.1ml肝素)抽注潤滑檢查,接好出入血皮管,放好廢血盆。術中停止輸液以免干擾。

⑸臍靜脈換血:保留臍帶者,剪剩5cm左右後,斷面可見壁薄、腔大的臍靜脈,導管插入時稍偏向右上方約30度角,插時有困難者,可選用探針試插通順後更換導管。臍帶脫落者,可去除痂蓋後試插,不能利用者,則在臍輪上1cm處局麻後切1.5cm長的半圓形口,分離軟組織,剪開筋膜,在正中線稍偏右處找到寬約0.5cm的灰白色臍靜脈,切開外面包被的膠質膜,在腹膜外游離臍靜脈、挑出切開、插入導管4~6cm、邊插邊抽,抽血通暢後結紮固定導管,換血開始及終末一次抽出的血,分別留送膽紅素等化驗。

當換人等量有抗凝劑的血之後,即把導管提起垂直於腹部測靜脈壓可減少凝血機會。以後每換100ml測一次,靜脈壓超過8cmH2O者,宜多抽少注,以免發生缺血性休克。一般出入差不超過30~50ml。

換血量以150~180ml/kg計算,約為嬰兒全面量的二倍,總量約400~600ml,此量可換出約85%的致敏紅細胞。每次抽、注血量20ml,速度要均勻,每分鐘約10ml,抽吸過急,導管的側孔與靜脈擘吸著,反而不能抽出,組織內的膽紅素回入血管也需時間,故不必操之過急。體重小、病情重有明顯貧血和心衰者,每次抽注量減半,以減少靜脈壓波動,換血總量亦可酌減,並用血漿減半的濃縮血。實際換血時血瓶內用二隻長針頭(采漿針),進氣的針頭穿過血平面,取血的針頭可按需調節,先用上層血漿,後用下層血細胞,或直接取下層血細胞。一般我血結束時,換入較多血細胞,可減少術後貧血。換血過程中切忌有時須隨時更換,在肝素生理鹽水中沖洗。若系導管因素則稍變更其插入深度,有阻塞可能時應換管垂插。

新生兒溶血病鐵劑
換血結束,拔出導管檢查各通道有無凝血現象,臍帶遠端兩道結紮,繼續包以無菌紗布,澆上1:5000呋喃西林保持濕潤,以防再用。如作臍上切口者,則結紮臍靜脈,縫合筋膜及皮膚,作無菌包紮。

⑹同步換血:插入兩根導管,臍動脈抽出,臍靜脈注入,同步進行,優點是靜脈壓波動減少,避免了單一導管每次注抽時浪費管內約1ml的新鮮血,縮短了換血時間。缺點是多插一根導管,增加穿破出血和感染機會。操作時必須先插臍動脈,方向向下,與腹壁呈45°角,並處理好導管經臍環(約2cm)、膀胱壁附著處(約4cm)和髂內動脈入口處(約7cm)三個生理性轉折。遇到阻力可輕鏇推進或消退再進,切忌急躁,以免穿破血管,失敗時可改插另一根臍動脈,要求管端進入約14cm達第4腰椎水平(可由X線證實)。臍靜脈管較粗插管較易,與臍靜脈換血相同,約插入6cm,回血通暢即可。若先插臍靜脈可導管臍動脈痙攣而插困難。結束時若防再次換血,可用肝素液維持通暢保留導管,但需嚴防感染。臍動脈拔管時拔至距管口2cm處稍停片刻,以刺激前段收縮,而後拔出,以減輕出血。

⑺換血後處理:繼續光療,重點護理,每4小時測心跳呼吸,注意黃疸程度及嗜睡、拒食、煩躁、抽搐、擁抱反射等情況,黃疸減輕即可解除。使用維生素3天預防感染,拆線後改一般護理,繼續母乳餵養。

血常規、有核紅細胞計數等每1~3天化驗一次,膽紅素每天一次,至黃疸退後停止。出生二個月內出院後每2周複查一次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若血紅蛋白低於70g/L(7g/dl),應小量輸知糾正貧血。康復期中早給足量鐵劑口服,或能使貧血時期縮短,程度減輕。

一次換血後,組織內血管外區的膽紅素可回入血漿,加上致敏紅細胞的溶血、以及換入紅細胞的分解,可使血清膽紅素再次上升,此時可按指征考慮再次換血。過去有重點換四次而救活者,現在用光療後需要換血或換二次者減少。

預防

1.新生兒ABO溶血病
出生早期監測膽紅素,達到光療標準時及時光療
2.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
目前僅限於RhD抗原。在分娩Rh陽性嬰兒後的72小時之內接受一劑肌內注射Rh免疫球蛋白(RhDIgG),以預防下一胎髮生Rh溶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