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重症黃疸

原因

因父母血型不適合,會使新生兒發病, 知道這一點的人越來越多了,人的血型除了A、B、AB、O4型外,還有Rh陽性和Rh陰性.Rh陽性的男子與Rh陰性的女子婚配時,會發生Rh不適合症,,而引起新生兒的重症黃疸.黃疸會侵及腦的基底核,故又稱之為核黃疸,會使孩子處於腦性癱瘓的狀態.因此,提前檢查血液中有於Rh抗原的夫婦越來越多了.白種人中間Rh陰性的人約占15%,而日本人中只有0.5%.在這0.5%Rh陰性人當中,大部分是女性.因此,那些即將成為母親的人都十分擔心.丈夫幾乎全部都是Rh陽性.丈夫是Rh陽性,妻子是Rh陰性的夫婦,生出的嬰兒也不全都發生Rh不適合症.在丈夫是Rh陽性,妻子是Rh陰性的夫婦中,實際發生Rh不適合症的,約20--30人中有1人.這是由於母親本身產生針對Rh抗原抗體的方式 種多樣的以及所生的孩子也有是Rh陰性的.Rh陽性紅細胞進入Rh陰性的女性體內,開始形成抗體並附著在Rh陽性的紅細胞表面,使其遭到破壞,這就是Rh不適合症的原理。Rh陽性紅細胞進Rh陰性的女性體內有兩條途徑.其一是在接受輸血時由於不注意所造成.Rh陰性女性需要輸血時,一定要檢查所供血液中中否有Rh抗原.其二,是在第一胎胎兒生前後獲得一般不能從胎盤間隙通過的Rh陽性紅細胞時形成的.在未產生抗體之前,胎兒就離開母體.所以第一胎胎兒的血型即使是Rh陽性,但紅細胞也未經破壞.這就是每胎胎兒很少患重症黃疸的理由之一.
但是,第一胎生了Rh陽性的胎兒的母親,其體內已經產生對Rh抗原的抗體.下次妊娠,當胎兒仍是Rh陽性血型時,就有可能發生Rh不適合症。再者,在妊娠前,母親接受Rh陽性的輸血,也會在其體內產生對Rh的抗體.因此,即便是第一胎,這個孩子血型是Rh陽性,紅細胞也遭到破壞.不過,所有這類女懷孕時,其血液中並不能有這種抗體.也有一直不產生抗體的,即便是這樣,在臨近分娩時,由於稍微進入一一點胎兒的紅細胞,也會使孕婦突然出抗體.
如果一開始就能線上體中找到抗體,那也是在母體的抗體增多的時候.那時胎兒的紅細胞被來自母體的譏體所破壞,這樣就難免出現死胎,或者出生時,胎兒出理重症黃 貧血 (Rh幼紅細胞血症).這就無法營救了.這時並沒有黃疸,應使用成為黃疸來源的膽紅素,處理母親的肝臟和胎盤,以免進入胎兒血液中.
嬰兒一般發生黃疸都是在生後數分鐘或數小時,這是因為母親體內的抗體在分娩前突然增多.這些抗體進入胎兒的血液中,把胎兒的紅細胞團團包住,使紅細胞遭到破壞,紅細胞被破壞後,就會出現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肝臟里會變為膽紅素,如果肝臟十分成熟時,能把它轉變為可溶於水的直接膽紅素,然後由尿中排出.膽是初生嬰兒,肝臟功能弱,只能製造不能溶於水的半接膽紅素.由於這種膽紅素易於溶於脂肪,因而能進入腦核,妨礙細胞攝取氧氣.結果使一部分腦細胞壞死,而後引起嚴重病變(核黃疸).
Rh不適合症之所以對小兒有害,是因為孩子的血液中間接膽紅素增多所致過去認為,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間接膽紅素在15毫克以下時,一般不會引起核黃疸,所以只要將其量保持在20毫克以下就可以了.然而,經其後的研究表明,是不能劃出如此嚴密的界線的.就是15毫克,如若長時間繼續,亦可出現核黃疸.早產兒10毫克以下也有可能出現核黃疸,治療應根據情況有所不同.
嬰兒血液中的間接膽紅素減少時,就可以防止核黃疸.為此,應儘量減少嬰兒體內的紅細胞破壞。來自母體的抗體附著在胎兒的紅細胞上,要發生溶血,將這種危險的紅細胞排出體外,改換成健全的Rh陰性紅細胞,就可以預防溶血,消除形成間接膽紅素的來源.輸血時,最好選擇與嬰兒血型相同的Rh陰性血液如果找不到時,用O型的Rh陰性的血也可以.這就是患Rh不合症的嬰兒需要血輸血的原理.丈夫為Rh陽性,妻子是Rh陰性時,都沒有必要給所有的嬰兒進行換血.應在嬰兒將經相起核黃疸時,再做換血.有人擔心胎內會不會發生異常?母親的Rh抗體在64倍以下時,胎兒都是 健康 的.問題在於出生之後.丈夫是Rh陽性,妻子是Rh陰性時,在第二次分娩(也包括流產次數),可在有輸血條件的醫院進行.新生兒出生後,可及時對其血液中的間接膽紅素作定量檢查.必需要有達到新生兒兩倍的血液量,才能換掉90%的危險紅細胞.換血,可用乙烯樹脂管通過嬰兒的臍帶,作靜脈輸入.
為了預防Rh血型不合症,可對Rh陽性丈夫的Rh陰性的產婦初次分娩後72小時內,注射Rh免疫球蛋白.據報告說,,最近採用這種方法預防產生Rh抗體,效果良好.新生兒重症黃疸並不完全是由Rh不登下引起,極少數可由ABO不登下所引起.例如在血型方面,丈夫是A型,妻子是O型,或者丈夫是B型,妻子是O型的.ABO不合症引起的重症黃疸,比Rh不合症所引起的要輕得多.
早產兒也有發生重症黃疸的.他們的肝臟功能不全,直接膽紅素由尿中排出,而間接膽紅素積存在血液中.不管什麼原因都應檢查間接膽紅素,如果認為有危險時,同樣也要換血.頭顱大血腫,儘管不是血型不合症,但嬰兒的黃疸加重,可考慮是血腫中的紅細胞發生深血現象.不過, 這種情況是極少的.套用注射針扎入血腫,將血抽出為好.

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表現

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於生後2-3天出現,黃疸程度較輕,先見於面頸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軀幹、四肢和鞏膜。有時嘔吐的胃內容物和腦脊液亦呈黃色。糞便多呈黃色。一般無任何症狀,如血清膽紅素超過136.8μmol/L(8mg/d1),也可有輕度嗜睡或納差。黃疸生後4-5天為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於生後3-5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慢,可延長到2-4周。胎齡小的早產兒有時血膽紅素雖只有170一205.2μmol/L(10一12mg/d1),但也有並發核黃疸的危險,應予以注意。
血清膽紅素,主要是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範圍值隨日齡而異,足月兒臍血膽紅素<42.75μmol/L(2.5mg/d1),24小時內血膽紅素<102.6μmol/L(6mg/d1),48小時內血膽紅素<153.9μmol/L(9mg/d1);72小時內<220.6μmol/L(12.9mg/dl)。早產兒24小時內<136.8Pm01兒μmol/L(8mg/dl),48小時內<205.2μmol/L(12m8/dl),72小時內<256.5μmol/L(15mg/d1)。紅細胞、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都在正常範圍。尿中無膽紅素或過多的尿膽原.肝功能正常。

血清膽紅素血清膽紅素

臨床在鑑別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時,除血膽紅素為重要診斷依據外,必需結合病因和臨床表現。早產兒在缺氧、酸中毒、低體溫、餵養過遲等情況下血膽紅素雖在生理範圍內<17lμmol/L(10mg/d1)=,已有核黃疸發生的危險,應屬於病理性黃疸。另有部分新生兒血膽紅素超越生理範圍>220.5一256μmol/L(12.9一l5mg/d1),已達高膽紅素血症,卻找不出任何致病原因,有可能仍屬生理性黃膽。因此對血膽紅素>102.6μmol/L一171μmol/L(6-10mg/d1)的病兒,均應仔細認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貽誤診斷和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