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治療

胎兒治療

胎兒治療是指胎兒還在母親子宮內時,就對先天性橫膈膜疝氣等疾病進行治療。比起出生後的手術治療,胎兒治療效果更好。通過胎兒治療,許多因胸積水等胎兒水腫和尿不通等尿路閉塞疾病而在出生後死亡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概念

出生前的胎兒出生前的胎兒

2010年3月,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可以實時三維顯示胎兒情況的圖像系統,可用於對患病胎兒進行治療。所謂“胎兒治療”,是指胎兒在出生前,用超音波等診斷出患有某種疾病,需要進行注射和用藥的治療。“胎兒治療”的精神,主要是透過產科醫師的及早介入,讓胎兒的疾病不至於在子宮內就惡化到不可解救的程度。

歷史

胎兒治療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但其發展不平衡。經以日本全國153家醫院為對象,1996年—1997年兩年所進行的治療例數調查表明(131家醫院反饋了調查結果,回答率為85.6%),兩年內進行胎兒治療的醫院接近半數為63家,治療總數為345例,手術後的生存率為59%。其中抽腹水手術所占比例最高,為104例,其次是為高血壓雙胞胎胎兒做減少羊水處置,為72例,再其次是給胎兒注射藥物治療心律失常和臍帶輸血的藥物療法等等。

一般認為,胎兒水腫是一種死亡率接近100%的疑難病症,但因胎兒治療的普及,這種疾病的死亡率已經降低到60%的程度。

輔助系統

三維觀測系統

2010年3月,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可以實時三維顯示胎兒情況的圖像系統,可用於對患病胎兒進行治療。來自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超音波裝置通常用於胎兒檢測或者普通患者的體內臟器診斷。他們利用超音波裝置拍攝圖像,然後用新開發的一種軟體處理圖像數據,生成肉眼可觀看的三維圖像。據介紹,這種三維圖像不用戴特殊的眼鏡就能看到。醫生可以一邊觀察立體圖像,一邊為患病胎兒進行手術。研究人員說,如果進一步提高圖像解析度,胎兒的表情變化和手腳的活動也能夠用三維圖像顯示出來。

作用

如果“胎兒治療”手術中能夠藉助三維圖像進行觀察,就可以正確把握手術器具與胎兒的距離,大大提高安全性和準確性。除了治療患病胎兒,這種三維圖像系統還可以用於輔助進行某些癌症手術。

胎兒鏡

胎兒鏡技術以其微創、直觀等獨特優勢逐漸受到胎兒醫學尤其是胎兒外科學的青睞。它以超前性的特點和優勢對某些先天性疾病,在胎兒時期進行診斷治療,以獲得傳統的出生後再進行手術無法得到的良好效果。胎兒鏡檢查是超音波定位後用直徑很細的光學纖維內鏡經母體腹壁穿刺,經子宮壁進入羊膜腔,觀察胎兒性別外貌、抽取臍血、取胎兒組織活檢及對胎兒進行宮腔內治療的方法,是產前診斷最直接有效的技術。

作用

胎兒鏡檢查包括觀察胎兒體表特徵、胎兒篩查及毛髮皮膚等組織活檢,涉及先天性白化病、21三體、18三體、胎兒唇齶裂、羊膜帶綜合徵等,提高了產前診斷的確診率。胎兒鏡檢查圍繞提高產前診斷的確診率,進一步拓寬胎兒鏡下手術治療胎兒疾病的適應症。主要有以下作用:

1、觀察胎兒:觀察胎兒有無明顯的體表先天畸形,如面部裂、四肢的多指(趾)、並指(趾)、腹部臍疝、背部腦脊膜膨出、外生殖器異常等。

2、抽取臍血:協助診斷胎兒有無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貧血、遺傳性免疫缺陷、酶缺陷、血友病、鑑別胎兒血型(Rh及ABO)等。

3、診斷有無宮內感染:如病毒感染胎兒血清中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M)。

4、胎兒組織活檢:如皮膚活檢可發現大皰病、魚鱗病。肝活檢可發現鳥氨酸氨甲醯基轉移酶缺乏。

5、B型超聲輔助下宮內治療:如宮內輸血,可直接注入臍靜脈。腦積水和泌尿道梗阻,放置導管引流,以防受壓組織器官進一步損害。用雷射切除寄生胎以及宮內治療腹裂。某些孿生妊娠中,只有一個胎兒具有先天異常時可採用胎兒鏡作選擇性墮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