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性病學》

《皮膚性病學》

《皮膚性病學》包括皮膚病學和性病學。二者都是臨床醫學的重要內容,而臨床醫學是生命科學範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認識和防治各種疾病、保護和增進人類健康為任務的科學。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皮膚性病學》《皮膚性病學》

《皮膚性病學》(第6版)內容分為三篇三十六章。總論首章新增加了“皮膚性病學導論”,對本學科的發展現狀及學科特點進行了簡單而系統的介紹,為強調皮膚組病理在皮膚病診斷中的重要作用,將皮膚組織病理學獨立成章,為體現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皮膚性病學臨床和科研中的套用,對有並內容進行了簡要介紹,對皮膚性病學有關治療藥物和技術也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
皮膚病學各論和性傳播疾病部分共介紹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117種,較第5版增加了癬菌疹、摩擦性苔蘚樣疹、某些動物性皮膚病、職業性皮膚病、某些類型濕疹、妊娠性瘙癢症離心性環狀紅斑、紅狀苔蘚、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皮膚卟啉病、皮角等常見或具有典型臨床表現的病種,刪除了類丹毒、水痘等罕見或與其他學科重複介紹的病種,不對某些疾病的合名進行了規範(如蕈樣肉芽腫命名為原發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等)。定作風格上體現經典性和簡潔性,在增加病種的前提下做到了不增加字數。為保持本學科的學科特色並提升質量,《皮膚性病學》(第6版)仍採用彩色印刷,書中採用的圖片均本著“優中選優,寧缺勿濫”的原則從全國多家單位提供的5000餘張圖片中精選出來,同時為配合教學,我們還在參考國外優秀教材的基礎上,經過對本教材中有關內容進行總結、提煉,精心繪製了數十張彩色模式圖。

作品概述

《皮膚性病學》《皮膚性病學》

作者:張學軍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書號:7117062002
出版日期:2004年7月
開本:16開
版次:1-35
所屬分類:醫學>醫藥衛生教材教材>征訂教材>醫藥衛生

前言

“醫學研究生入學考試精要叢書”——《皮膚性病學》編寫的主要目的,是為準備報考皮膚性病學碩士研究生提供學習本專業的理論及提高對試題的解答能力的參考書;同時也對在校學生和住院醫師出科考試或醫療工作有所幫助。
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內容精要”主要參考人民衛生出版社全國統編教材《皮膚性病學》第六版(2004年)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編寫的《皮膚性病學》(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02年)等,聘請我校長期從事臨床和研究生教學的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參加編寫。儘量做到覆蓋面廣、重點突出,體現內容的先進性、實用性。
除了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外,突出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以皮膚性病學的病因分類為原則,分為總論、各論及常用皮膚科診療技術3篇共23章。第二部分為“真題與答題要點”,向全國各地高等醫學院校徵集“真題”10套,均為各院校近年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並由資深的專家撰寫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在徵集真題過程中,儘量做到廣泛及充分反映全國各地區碩士研究生試題的情況,讓讀者了解和熟悉各校入學考試的題型和風格,便於考生在複習迎考中,在平等的條件下獲取有關考研的參考內容,有利於公平競爭。在此,我們對提供考題的單位(按筆畫順序排列):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青島大學醫學院皮膚性病學教研室、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表示衷心的感謝。這些真題僅供參考,希望對你的複習迎考有所助益。另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陳明華、陳國梁、王蕾等同志參與了本書的部分工作,在此深表感謝。
由於編寫時間倉促,水平有限,10套真題不能完全反映各地考研的情況,望各位讀者諒解。對本書不足、不妥之處,請提出寶貴意見,以利改進。
翁孟武
2005年5月

作者介紹

張學軍,男,教授,主任醫師,擅長大皰性皮膚病,遺傳性皮膚病,銀屑病,光敏性皮膚病,免疫性皮膚病,性傳播疾病等診治和研究工作。現為皮膚病與性病學科帶頭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跨世經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帖,國家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主編。現任國際皮膚科學會委員。中華皮膚性病學會副主任,安徽省皮膚性病學會任委員。

研究方向

1.表皮常見的病理變化

①角化過度:角質層異常增厚,可有網籃型、緻密型、板層型。

皮膚病皮膚病

②角化不全:在角化過度的角層細胞內殘留有固縮的核,臨床上表現為鱗屑。

③角化不良:過早成熟的角化細胞、核固縮深染、胞漿深染嗜酸性。可見於毛囊角化症的園體細胞及穀粒細胞。也可見於惡性腫瘤如鱗癌。

④棘層肥厚:棘層細胞數目增加,導致棘層增厚,表皮增生。常伴有表皮突的增寬或延長。

⑤海綿水腫:棘細胞間水腫,使棘細胞間隙增寬,細胞間橋拉長,嚴重者最終導致表皮內水皰形成。

⑥氣球變性:棘細胞內水細、細胞腫脹體積增大,嚴重者使細胞膜破裂,形成多房性表皮內水皰,稱網狀變性。如皰疹病毒性水皰。

⑦棘層松解:表皮細胞間的粘合喪失,導致出現表皮內裂隙,水泡或大皰。棘層松解發生在表皮內病變如天皰瘡、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等。

⑧空泡變性:發生在基底細胞層內或基底膜部位的空泡變性。最終導致表皮下水皰形成。

2.真皮常見的病理變化

細胞浸潤

①單一形態細胞浸潤:

②混合類型細胞浸潤:指多於兩種類型的細胞浸潤;

淋巴組織細胞浸潤:指僅有淋巴細胞及組織細胞浸潤;

④苔蘚樣:真皮乳頭上部與表皮平行帶狀的炎症浸潤,常使表皮真皮界面模糊不清如扁平苔蘚。

⑤結節性:細胞限局性聚集在一起呈結節狀。

結締組織改變:

①膠原變性:包括玻璃樣變即膠原呈均一 明顯嗜酸性紅染,如硬斑病。和嗜鹼性變即膠原纖維呈無定形或顆粒狀灰蘭色,如日光角化症。

纖維素沉積:又稱纖維蛋白樣變性,HE染色下為鮮紅嗜酸性染,不規則形成均一的物質,常見於小血管的管壁,也可見於血管周圍及膠原素間,主要由於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沉積所致。

③粘蛋白沉積:真皮的粘蛋白存在於膠原間的基質中,其中主要是透明質酸酸性粘多糖,粘蛋白明顯增多時、在HE染色下為輕度嗜鹼性,顆粒狀或纖維狀的物質。

3.皮下組織的病理變化

《皮膚性病學》《皮膚性病學》

脂膜炎:是由各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皮下脂肪組織的炎症變化總稱,多種原因引起皮下脂肪變性,壞死,其脂肪分解產物又可引起皮下組織的炎症反應。可表現為急性、慢性炎細胞浸潤,脂肪肉芽腫形成及結締組織增生。常伴有原發或繼發血管炎病變及真皮深層的炎症病變。

②增生性萎縮:皮下脂肪組織由於炎細胞浸潤而使脂肪細胞變性、萎縮甚至消失,脂肪細胞大部被浸潤及增生的結締組織所代替,稱增生性萎縮。

圖書套用

《皮膚性病學》《皮膚性病學》
《皮膚性病學》主要講述了皮膚的生理,使讀者了解皮膚的生理,以便對皮膚病的治療研究。

1.屏障作用

人體正常皮膚有兩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性刺激,如摩擦、牽拉、衝撞等有一定防護能力。物理性刺激,如對光吸收能力,對低電流有一定阻抗能力。角質層對化學性刺激有一定防護能力。對生物損傷有防護作用。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喪失。

2.感覺作用

癢感由於對痛點施加輕微持續性刺激時經脊髓前側索、視床傳到大腦皮質而感到發癢;接受癢的纖維分布在表皮和真皮的境界處,癢點與纖維多的地方相一致。

引起癢感的化學物質有組織胺、胺基酸、多肽、乙醯膽鹼、蛋白分解酶等,機械的刺激也可使皮膚發癢。上述物質可以單獨起作用,也可以是幾種物質同時起作用。

觸、壓覺由meissner小體(無毛部)和Merkel細胞(有毛部)受理,由有髓神經纖維傳導。

由pacini小體受理,如變形、振動的感覺。

溫點和冷點點狀存在於皮膚和黏膜,冷點多於溫點,皮膚溫度低於20°с或高於40°с時即發在溫覺感。

疼痛有三種:刺痛、燒灼痛、疼痛。刺痛由Aδ神經纖維,燒灼痛由無髓的C纖維引起。

3.調節體溫作用

皮膚是散發熱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通過①軸射可以散發熱量的60%。②對流散熱,散熱多少和外界溫度變化有關,外界溫度升高時,對流散熱增強。③蒸發散熱和皮膚上水分蒸發有關係。④傳導散熱。大約可以散發熱量的9%。等4種方式達到調節體溫的作用。

4.吸收作用

皮膚有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稱為經皮吸收,主要通過三個途徑吸收外界物質即角質層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口,皮膚吸收作用對維護身體健康是不可缺少的,並且是現代皮膚科外用藥物治療皮膚病的理論基礎。

5.分泌和排泄作用

包括皮脂分泌,小汗腺發汗和大汗腺發汗;小汗腺發汗又分為感覺性發汗和非感覺性發汗,前者是由於溫熱,精神刺激引起的發汗,後者是意識不到的水份蒸使,一天約為600-700ml。大汗腺受腎上腺素能及膽鹼神經支配,情緒激動時分泌含有多量的蛋白和脂質的乳白色,粘稠的分泌物

6.黑素的生成和代謝作用

黑素是由黑素細胞產生的,成熟的黑素細胞主要分布於表皮的基層內。全身皮膚內約有400萬個黑素細胞,黑素細胞屬於表皮樹枝狀細胞體系,其胞漿內有黑素小體,它是形成黑素的主要地方。黑素可以分做①優黑素,是丙氨酸及酪氨酸氧化作用後的產物,主要分布於動物皮膚處。②脫黑素,是一種光感性色素。③異黑素是鄰笨二酚被氧化作用後的產物。黑素代謝受交感神經和內分泌的影響,如下丘腦產生一種促黑素細胞激素抑制因子(MIF)有拮抗促黑素細胞激素的作用,使黑素減少。腦垂體中葉分泌促黑素細胞激素(MSH)可以黑素增多。其他性腺,甲狀腺可使黑素增多,腎上腺可以使黑素減少。

7.上皮角化作用

角化是表皮細胞的最重要功能之一。角質細胞是由基底細胞逐漸移行到角質層時形成的由圓椎形細胞演變成扁平形細胞,沒有細胞核,這個演變所需的時間為生長周期,約需3~4周,各層細胞轉換時間是不同的,故又稱為表皮換新率。角質細胞的胞漿呈網眼狀,其中含有大量的角蛋白。角蛋白可以分為①硬角蛋白主要存在於毛髮,指趾甲處。②軟角蛋白主要存在於皮膚角層內。用X射線衍射儀檢查,根據角蛋白的空間結構形式,可分為α角蛋白及β角蛋白。

影響角化的因素有環磷腺苷(cAMP),環鳥腺苷(cGMP),前列腺素,表皮生長因子,表皮抑素,維生素A等都可以影響角朊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內容提要

《皮膚性病學》《皮膚性病學》
皮膚病和其它各科疾病一樣,是人體對病因的生物學反應。它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受著機體、自然、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治療方面必須從整體出發,考慮內在和外在的聯繫。同時應該作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在治療皮膚病時合理的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相結合、中西醫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是治療皮膚病的有效途徑。

診斷皮膚病最重要的是正確掌握皮疹的性狀,因此,視診是很重要的再加上觸診、嗅診(有時要用),同時問清既往史,自覺症狀,病程及家族史,再加上各種輔助診斷最後才能下出正確的診斷。
講述了皮膚病的症狀,分為自覺症狀:是多種多樣的,與皮膚病性質、疾病的嚴重程度及患者個體特異性有關。主要有癢、痛、燒灼、麻木等感覺。其它還有刺痛,異物感,對溫度及接觸異物的易感性增加或降低等。他覺症狀:即皮膚損害,是指可以被他人用視覺或觸覺檢查出來的皮膚黏膜上所呈現的病變,亦稱皮疹。皮疹可以分為原發疹及繼發疹兩種。

目錄

第一部分
內容精要
第一篇總論
第一章皮膚的解剖和功能
第一節皮膚的解剖學
第二節皮膚的組織學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下組織
第三節皮膚的功能
一、皮膚的防護作用
二、皮膚的吸收作用
三、皮膚的感覺作用
四、皮膚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五、皮膚的體溫調節作用
六、皮膚的代謝作用
七、皮膚免疫系統
第二章皮膚病的症狀和診斷
第一節皮膚病的症狀
一、自覺症狀
二、客觀症狀
第二節皮膚病的診斷
一、病史
二、體格檢查
三、物理方法檢查
四、實驗室檢查
第三章皮膚病的治療
第一節內服藥物療法
一、抗組胺類藥物
二、糖皮質激素
三、抗生素
四、抗病毒藥
五、抗真菌藥
六、維A酸類
七、免疫抑制劑
八、免疫調節劑
九、其他類藥物
第二節外用藥物療法
一、外用藥物的性能
二、外用藥物劑型
三、外用藥物的治療原則
第三節物理療法
一、電療法
二、光療法
三、冷凍療法
四、水療
五、放射療法
六、微波療法
第四節皮膚外科治療
一、磨削術
二、切割術
三、毛髮移植術
四、體表外科手術
五、腋臭手術療法
六、皮膚移植術
七、Mohs外科手術
第四章皮膚保健與美容
第一節皮膚保健
一、正常皮膚的基本要素
二、影響正常皮膚性狀的因素
三、皮膚的保健
第二節皮膚美容
一、皮膚美容療法
二、皮膚皺紋的防治
第二篇各論
第五章生物原性皮膚病
第一節真菌性皮膚病
一、皮膚癬菌病
二、念珠菌病
三、花斑癬
四、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五、孢子絲菌病
第二節細菌性皮膚病
一、膿皰瘡
二、麻風
三、丹毒
四、類丹毒
五、皮膚結核病
第三節病毒性皮膚病
一、單純皰疹
二、水痘帶狀皰疹
三、水痘樣疹
四、疣
五、傳染性軟疣
第四節動物性皮膚病
一、疥瘡
二、蟎蟲皮炎
三、毛蟲皮炎
四、虱咬症
五、隱翅蟲皮炎
六、蟲咬蜇傷
第五節性傳播疾病
一、尿道炎
二、宮頸炎
三、生殖器潰瘍
四、尖銳濕疣
五、梅毒
六、愛滋病
第六章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一節接觸性皮炎
第二節濕疹
第三節特應性皮炎
第四節蕁麻疹
第七章藥疹
第八章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神經性皮炎
第二節瘙癢症
第三節痒疹
第四節結節性痒疹
第九章職業性皮膚病
第一節工業職業性皮膚病
第二節農業職業性皮膚病
第十章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第一節銀屑病
第二節玫瑰糠疹
第三節單純糠疹
第四節毛髮紅糠疹
第五節扁平苔蘚
第六節多形紅斑
第七節離心性環形紅斑
第八節慢性遷移性紅斑
第九節紅皮病
第十一章結締組織病
第一節紅斑狼瘡
一、盤狀紅斑狼瘡
二、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三、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二節皮肌炎
第三節硬皮病
第四節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第十二章自身免疫性大皰病
第一節天皰瘡
第二節類天皰瘡
第三節皰疹樣皮炎
第四節線狀IgA大皰性皮病
第十三章物理性皮膚病
第一節日光引起的皮膚病
一、日曬傷
二、多形性日光疹
三、慢性光化性皮炎
第二節痱子
第三節夏季皮炎
第四節凍瘡
第五節雞眼與胼胝
第六節手足皸裂
第七節褶爛
第八節放射性皮炎
第十四章遺傳性皮膚病
第一節魚鱗病
第二節毛周角化病
第三節掌跖角化病
第四節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第五節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皰瘡
第十五章皮膚血管炎病
第一節過敏性紫癜
第二節變應性皮膚小血管炎
第三節蕁麻疹性血管炎
第四節變應性皮膚結節性血管炎
第五節白塞病
第六節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
第十六章營養與代謝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維生素缺乏病
一、維生素A缺乏症
二、維生素B
三、煙酸缺乏症
第二節腸病性肢端皮炎
第三節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
第四節皮膚卟啉病
第五節黃瘤病
第十七章皮膚附屬器疾病
第一節尋常性痤瘡
第二節脂溢性皮炎
第三節酒渣鼻
第四節斑禿
第五節雄激素源性禿髮
第六節多汗症
第七節臭汗症
第十八章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白癜風
第二節黃褐斑
第三節雀斑
第四節黑變病
第十九章皮膚腫瘤
第一節良性皮膚腫瘤
一、細胞痣
二、線形表皮痣
三、嬰兒血管瘤
四、皮脂腺痣
五、瘢痕疙瘩
六、脂溢性角化病
七、汗管瘤
八、粟丘疹
九、皮膚纖維瘤
第二節癌前期皮膚病
一、日光性角化病
二、黏膜白斑
第三節惡性皮膚腫瘤
一、鮑溫病
二、濕疹樣癌
三、基底細胞癌
四、鱗狀細胞癌
五、惡性黑素瘤
六、原發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
第二十章黏膜病及其他皮膚病
第一節光化性唇炎
第二節剝脫性唇炎
第三節腺性唇炎
第四節接觸性唇炎
第五節皮脂腺異位病
第六節口腔黏膜白斑病
第七節色素性蕁麻疹
第二十一章皮膚病綜合徵
第一節Behcet綜合徵
第二節Sweet綜合徵
第三節GianottiˉCrosti綜合徵
第四節舍格倫綜合徵
第三篇常用皮膚科診療技術
第二十二章實驗室檢查
第一節真菌檢查
一、直接鏡檢
二、培養
三、濾過紫外線檢查
第二節皮膚試驗
一、斑貼試驗
二、光斑貼試驗
三、劃痕試驗
四、皮內試驗
五、結核菌素試驗
六、光試驗
第三節皮膚組織病理檢查
一、適應證
二、損害選擇
三、標本採取
四、切片製作
五、染色種類
六、皮膚基本病變及其常用術語
第四節免疫檢查
一、免疫螢光檢查
二、免疫酶標檢查
第五節卟啉檢查
一、尿卟啉檢查
二、糞卟啉檢查
三、紅細胞中卟啉檢查
四、尿液卟膽元檢查
第六節性病檢查
一、梅毒螺鏇體暗視野檢查
二、梅毒血清學檢查
三、淋球菌檢查
四、沙眼衣原體檢測
五、解脲脲原體檢測
六、愛滋病的實驗室診斷
七、乳頭瘤病毒醋酸白試驗
第七節其他
一、疥蟎實驗室檢查
二、毛囊蟲實驗室檢查
第二十三章常用外用藥處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