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戰爭時期,重工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關鍵,工業基礎太差,就無法完成裝備配置,這就導致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幾百萬軍隊被幾十萬日軍打得四處轉的局面。抗日戰爭,中國的軍事實力遠不如日本,最終取勝也靠的是戰略和中國人頑強的鬥爭意志。

首先來看武器裝備的對比。

手槍

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南部十四年式8毫米半自動手槍是日本軍隊侵華時期使用最多的手槍。這樣說可能有點陌生,但是一提“王八蓋子”大家估計就有印象了。當時日本的鋼鐵生產量達四百多萬噸,這種的生產量為部隊提供武器所需綽綽有餘。這款手槍生產出來以後,大量配發軍隊。日本士兵幾乎人手一把。優點是安全係數高,有效射程內射擊精度高,而且非常方便士兵隨身攜帶使用。

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駁殼槍中國的手槍主要依賴進口,此槍可裝彈20發,因此又被稱為“二十響”。德國每年大量生產的這款手槍的80%都被中國進口,這款手槍完美地秒殺了“王八蓋子”。

步槍

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日軍三八式步槍是侵華戰爭中日本陸軍使用最普遍、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步兵武器。由於它是在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產,故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又被中國人稱為“三八大蓋”。其操作性強,射擊精準度高,射擊時後坐力小,射程遠,是日本陸軍用得最上手的一款步槍。

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中國七九式步槍是由漢陽兵工廠以德國毛瑟槍為藍本研製出來的,由被成為“漢陽造”。優點是威力巨大,殺傷力比“三八大蓋”大得多。但是射程短,不及三八大蓋的一半,而且生產數量跟不上部隊裝備,無法滿足作戰所需。

火炮

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日軍的火炮種類很多,九七式迫擊炮、九二式步兵炮及四一式山炮、九十式野炮是使用較為廣泛的火炮。

尤其是九七式迫擊炮,被中國人稱為“小鋼炮”。它的優點很多:體積小、重量較輕,便於機動;發射硝煙及炮聲較小;射速快,每分鐘達20發。

此外,日軍四一式山炮、九十式野炮及重型火炮都在各方面碾壓當時中國抗日時期的武器。

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中國軍隊火炮中較為突出的就是八二式迫擊炮,這是八年抗戰中唯一能在較近距離壓倒日軍火力的武器。

它的初速、射速、射程均高於日軍九七式迫擊炮及其制式裝備九二步兵炮,而且機動性強,部署快,開炮快,轉移快,這使得日軍火炮很難捕捉並壓制住它。但是八二式迫擊炮裝藥量僅有半公斤,導致它一引信觸發就炸,攻堅破壘能力差。

對比了這些武器,再來看雙方人員的穿著裝備,別的不說,就從腳上看,就能對比出巨大差別。

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在中國的軍隊中,排長以下都需要自己打草鞋。有些部隊還會專門配備納鞋底及補鞋的工作人員。抗戰期間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部分部隊都保證了每個士兵有充足的鞋襪:一年7雙布鞋、1雙膠鞋,在戰時急行軍還會動員民工在行軍沿線設定補給點,為士兵更換布鞋。但即使這樣,也大大影響了行軍和打仗。草鞋不利於行走,腳長期穿草鞋行走容易得各種疾病,扁平足、營養不良及各種腳傷,加上那個時候本來糧食就緊缺,這對戰士的健康非常不利。

從武器等各方面裝備分析二戰時中日裝備的差距

再來看日軍那時的鞋子。那個時候日本部隊保證他們的士兵人手兩雙膠鞋,此外還有馬靴、皮鞋等各種鞋子。與中國的士兵相對,日軍的裝備顯然在行軍打仗上具有一定優勢。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