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並不是天生膽小,其實都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從小勇敢,將來就會在很多方面表現的很優秀。所以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有力量,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境況。但現實情況卻是,很多孩子都有點膽小,有的家長就恨鐵不成鋼地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了“慫”。

1

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表明: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總說“不”,讓孩子習慣被你保護

有些孩子看起來對什麼都缺乏興趣,也不願嘗試。這類家長口中“膽小”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共同原因:缺乏探索欲。

探索,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熟悉的一種行為,是他們開始學習的一種手段。孩子通過觸碰才知道水的感覺是怎樣的,涼水與熱水有什麼不同;才能了解水從一個容器倒進另一個容器的神奇;才能區分灑在地上和灑在桌子上的差別。但這些在孩子看來有趣的冒險,在家長眼裡可能就變成了小麻煩。無論孩子做什麼,父母都戒備著,隨時準備對孩子說“不”。

父母的過度保護,硬生生地破壞了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探索熱情,導致他們因為經驗不足,從而感到自卑並害怕挑戰,最終變得柔弱、害羞、恐懼,不敢面對新的事物,甚至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到後來,父母想讓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父母看到某樣新奇事物想讓孩子去嘗試時,就輪到孩子說“不”了。一個“膽小怯懦,不敢嘗試”的孩子就這樣被打造出來。

1

強化本能的恐懼感

對於一些寶寶害怕天黑、打雷、打針、理髮等等。更多的都是因為家長反覆強化寶寶對這種事物的恐懼感而造成的。很多家長出於對寶寶的保護,會叮囑寶寶“不用害怕”、“不疼”、“很快就好了”、“不要動”…...這樣的叮囑反而會引起寶寶恐懼與不安,認為“這一定很可怕!”“這一定很疼!”,或者有的家長會抱著寶寶“束縛”著寶寶,甚至幾個大人一起按著寶寶不讓動,限制孩子,這一系列的反常都會引起寶寶的恐慌。

家長教養方式的問題

孩子的性格雖然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大多數原因還來自父母的教養方式或是後天的成長環境所造成,比如:

①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過於嚴格;

②家規太嚴,對於孩子好奇的事物常表示不準摸、不準玩,甚至不準問,孩子缺少探索創新精神;

③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因此孩子就變得謹小慎微;

④對突然變化的環境不適應,孩子在一段時間裡會變得沉默、內向。

1

如何讓孩子更加“放的開”呢?

別輕易給孩子下結論——“他缺少自信”。其實孩子表現出的不自信是有多種原因的,也許他在眾人面前有些害羞,也許他的確有些膽怯,也許他不願意在外人面前去展示自己。但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因此,我們不要輕易指責孩子。

千萬不要總當著孩子的面數落他,這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要知道,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培養的。當孩子進步時,大人要及時對他鼓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給予適當的幫助並鼓勵他克服困難。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

發現孩子拘膽小,不要猶豫,儘快引導。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膽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等長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進行教育干預,這樣的家長缺乏敏感性。其實,如果不對孩子的膽小性格加以教育,發展下去,膽小的性格就會演變成迴避型人格。這種人格,因害怕與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狹小圈子,而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

因此,長此以往,這種人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阻礙。能力發展滯緩、性格內向、迴避,是心理沒有健康發展的標誌。所以,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要加以警惕,進行及時的教育與引導。

有些孩子的“膽小”,往往並不由於天生性格的內因,而是出於家庭、人際等外在環境。一個“膽小”的孩子,他最渴望的,是更多的鼓勵,更多的朋友,和更多來自爸爸媽媽的關愛。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