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最恐怖的武器:希特勒一直想得到它,但還沒用德國就戰敗了

在上世紀4、5十年代,一件關乎國際政治與人類命運的東西,正在悄然浮出歷史的水面。有的人竭力制止它的出現;有的則極度渴望。它的出現,勢必導致世界政治格局與國際形勢的大轉盤。

這個東西,就是核子彈。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在納粹的鐵蹄肆虐下宣告著全面的爆發。這時的大西洋兩岸,美德兩派核物理學家都對彼方充滿了憂慮:“對面的朋友們會為當局開發這種魔鬼似的武器嗎?”

二戰時最恐怖的武器:希特勒一直想得到它,但還沒用德國就戰敗了

沒有哪一方科學家能保證對方會履行 不為戰爭開發核武器的承諾。迫於無奈,德國的物理學家海森堡參與並主導了納粹的核武器研發。但不久,他就托人向美國政府郵寄了一封緊急信件。他極力敦促美國政府著手核子彈的研發工作,最好是搶在納粹的前面。因為他知道,只有美國比納粹先完成核子彈的開發,才能遏止納粹的征伐,人類才有可能免於被核子彈的屠戮。

但是,事情真的像他想像的那樣簡單嗎?

二戰時最恐怖的武器:希特勒一直想得到它,但還沒用德國就戰敗了

轉眼到了1942年,二戰的白熱化時期:德國在東線與蘇聯正廝殺得火熱;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憤而參戰。因此,希特勒迫切希望得到能幫他扭轉局勢的終極武器。海森堡看準了希特勒的心理,上交了一份研發報 告書,告訴希特勒核子彈無法在近期開發出來。於是,希特勒放棄了對核子彈的期待,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V2飛彈的研發上。

二戰時最恐怖的武器:希特勒一直想得到它,但還沒用德國就戰敗了

美國將人類第一顆核子彈投放在日本的土地上,打碎了法西斯的幻夢,更展示出令人類恐慌的破壞力。但政治家們卻看出了這破壞力背後的巨大戰略意義,從此,核子彈從最初為戰爭而生的超級武器,轉換成國際間進行政治交涉的砝碼。

1949年,隨著蘇聯的第一顆核子彈掀起了滾滾塵埃,美蘇的核較量開始了。在這場較量中,雙方不是在戰場上殺戮,而是在心理與外交上進行戰鬥:它似乎並不具備多大威脅,但一旦哪一方處理不善,便是整個人類的災難。

二戰時最恐怖的武器:希特勒一直想得到它,但還沒用德國就戰敗了

核子彈讓人類產生了強烈的畏懼感,但用於大國外交卻是曲徑通幽。赫魯雪夫曾“友好”地告誡美國政府:“我們用核飛彈轟炸美國的時候,我會讓我的戰略飛彈司令繞過這個地方。”

現在,很多人一直在為讓核子彈退出歷史與政治舞台而不停地努力著。但同時,由於在國際政治博弈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政治家們崇尚並全力發展核子彈科技。

二戰時最恐怖的武器:希特勒一直想得到它,但還沒用德國就戰敗了

但無論如何,核子彈終究還是誕生,並成為了國際政治和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