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無法征服草原,滿清為何能把蒙古變成袖子裡的小老虎?

中國從遠古開始,中原農耕民族就同北方遊牧民族進行著戰爭。匈奴、突厥,蒙古都同中原王朝進行了幾百年戰爭,此外柔然、鮮卑,女真,契丹等也先後崛起。

中原民族雖然地大人多,經長期戰爭,趕跑或者消滅一個遊牧民族,不久另一個遊牧民族就崛起,延綿不斷。直到滿清征服蒙古,北方草原才徹底安定。

明朝無法征服草原,滿清為何能把蒙古變成袖子裡的小老虎?

在中國北方草原上生活著大約100萬遊牧民族,這裡有大片的戈壁,荒漠,還有大片草原,水源缺少。草原荒漠的環境平整便於移動,而水草肥美的草原是最好的資源。為了爭奪草原,遊牧民族養成了好鬥的性格,為了放牧,他們逐水草而居。

中原民族農耕是定居,在天災等情況下,會產生流民,歷代對流民都很重視,因為流民安置不好社會就會大動盪。而北方遊牧民族天生就是流民,這100萬遊牧民族平常分散放牧,一旦聚集起來,就是10-20萬騎兵。

漢代對匈奴,隋唐對突厥都採用過分封和和親的方法,取得不錯效果。漢代最終將北匈奴驅逐到了歐洲,唐朝將突厥滅亡,長城無用武之地。

明朝無法征服草原,滿清為何能把蒙古變成袖子裡的小老虎?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北伐,1387年,成吉思汗四傑之一木華黎的裔孫納哈部20萬不戰而降。1388年,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徹底消滅了北元。明太祖在大寧地區設北平行都司,將投降的納哈部設定為兀良哈三衛。

朱棣後來起兵推翻自己侄子建文皇帝時,把兀良哈三衛作為自己的僱傭軍,作戰很勇猛。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加強北方防禦,然而處理蒙古問題上,卻大退步。明成祖沒有貫徹朱元璋的安撫蒙古政策,兀良哈三衛始終處於遊牧而沒有定居安置,並且放棄了元朝上都開平,防線退到了長城一線。

明成祖時期,五征蒙古,多次打擊蒙古韃靼部,迫使韃靼部和瓦剌部都稱臣朝貢。然而這一政策和金朝對蒙古的減丁政策一樣,都是一種強壓手段,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大禹治水還都懂的靠疏導,諸葛亮出征雲南還七擒孟獲收買人心,雲南到現在還紀念諸葛亮,而不是仇恨。

明成祖死在出征蒙古的路上,此後明朝對蒙古就失去了控制。

明朝無法征服草原,滿清為何能把蒙古變成袖子裡的小老虎?

明朝主要靠軍事上征服蒙古,所以初期對蒙古軍事勝利,並不能長期保持。朱棣放棄大寧衛,開平衛等要塞,是從積極防禦退步到被動防禦,明朝以後的邊防政策一敗塗地。

清朝崛起之後,採取了逐漸吞噬蒙古的辦法。先是聯合東遷的察哈爾等部蒙古,通過結盟將其置於自己控制範圍。然後通過軍事和拉攏手段,征服了喀爾喀蒙古即漠北蒙古。這個過程中,成吉思汗的後裔林丹汗是主要敵人,滿清持續打擊,林丹汗聯明抗金,可惜明朝袖手旁觀。林丹汗兵敗遠遁青海,1634年因天花死於青海大草灘,其子還有四個福晉投降後金。皇太極將兩個福晉納為自己妃子,其他福晉也嫁給了滿清皇室。通過聯姻手段,滿清控制漠南蒙古,還獲得林丹汗的傳國玉璽,具有成為蒙古可汗的合法地位。

滿清入關後,從康熙到乾隆80年時間內同準噶爾蒙古戰爭。準噶爾是蒙古人的西部分支,明朝時稱為瓦剌,與韃靼(清朝的漠北漠南蒙古)對立。

乾隆十年(1745)準噶爾汗王去世後,內部10年時間內亂不斷,多個部落先後歸附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2月,清朝發兵5萬兵分兩路, 直搗伊犁初定了準噶爾部。此後準噶爾又反覆叛亂,清軍損兵折將。《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皇帝認為其“豺狼成性”,諭令前線將領:“必應全行剿滅,不得更留餘孽”。幾十萬準噶爾人被殺,準噶爾蒙古人從此滅絕,清朝至此徹底征服了所有蒙古。

明朝無法征服草原,滿清為何能把蒙古變成袖子裡的小老虎?

清朝徹底解決蒙古,主要用了以下手段:

聯姻加聯盟,整個清朝滿蒙聯姻達 586次之多,優待蒙古王公,蒙古王公的爵位都是世襲罔替;

實行盟旗制度,如漠南蒙古分為49旗,由理藩院管轄,分化治理,防止出現過大勢力;

通過優待和控制喇嘛教,宗教上控制蒙古;

開放關禁,讓漢民進入蒙古進行貿易,農耕等,滿足草原生活需求;

在庫倫等重要戰略據點設立辦事大臣和駐防將軍,就近監視;

對於林丹汗,準噶爾等強硬敵對派堅決打擊,不惜屠殺滅絕。

清朝用了這些招數,把使蒙古變成自己袖子裡的小老虎,成為清朝統治天下的幫手。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