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岩洞石窟造像

華岩洞石窟造像

華岩洞石窟造像位於東平縣梯門鄉西溝流村西北鳳凰山之陽,是山東地區較為有名的一處佛教造像石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華岩洞石窟造像位於東平縣梯門鄉西溝流村西北鳳凰山之陽,是山東地區較為有名的一處佛教造像石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華岩洞石窟佛教造像最高者1.8米,最小者僅10餘厘米;據考證,該石窟造像無年代題記,但根據造像內容和雕刻風格,應為唐代晚期造像。其中,十王像在北方地區僅在陝北地區有一處,但形

華岩洞石窟內殘存的造像
體較小,年代稍晚,此處十王像可以說是中國北方地區佛教造像中最早的一處,這在我國北方佛教石窟造像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華岩洞石窟佛教造像頭部皆在“文革”時砸掉,洞口兩方維修碑記也在當時被鑿掉。雖如此,但除頭部以外其餘的皆保存完美。

風格

該石窟系自然石洞稍作加工而成,一進一處兩洞口,呈“凹”形,俗稱“牛鼻子洞”。洞寬3米,高3.5米,洞長近50米,造像分布在洞內兩邊石壁上,共有浮雕造像大小近百尊。造像內容有三佛像、西方三聖

華岩洞石窟內殘存的造像
像、菩薩像、天王像、十王像和羅漢像等。佛像穿著雙領下垂式袈裟,施不同手印,菩薩像衣著華麗,纓絡繁縟,面部豐圓飽滿,雕刻細膩。其中位於洞口南壁的關羽像,身著盔甲,一腳下踏,一腳橫置,雙手握披巾撫於膝部,長鬢垂至胸前,儀態威嚴,豪氣沖天,右邊周倉持青龍偃月刀侍立。十八羅漢像,或站或坐,或臥或側,有的手持兵器,有的雙手捫天,肚腹凸圓,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其它意義

據考證華岩洞石窟造像內容和分布的情況,此洞窟造像儼如一處地上的佛寺建築,且頂部呈穹窿狀,如象藻井。這種方式在摩崖石窟造像中較為特殊,這在山東的區佛教造像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最為重要的是造像中的十王像,在中國北方地區很少見,在四川地區相對來說較多一些。在敦煌莫高窟也出土有十王像內容,但多為軸卷畫,特別是在日本,此類繪畫像更多。十王像在不同地的出現反映了民間的信仰內容。

著名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至隋唐,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印度石窟 埃洛拉石窟群|阿旎陀石窟|埃勒凡塔石窟|巴格石窟|巴雅石窟|加爾利石窟|坎赫里石窟 |象島石窟|阿旃陀石窟|耶奧拉石窟
中國石窟 阿爾寨石窟|安岳石窟|阿艾石窟|埃肯石窟|北齊石窟文化|巴中摩崖造像|彬縣大佛寺|柏孜克里克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柏孜克力克千佛洞|八峰崖石窟|北魏石窟寺|炳靈石窟|昌馬石窟|朝陽洞石窟|潮音洞石龕窟|蒼龍山石窟|大佛寺石窟|大象山石窟|大足石刻|大足石窟|大佛崖石窟|奉先寺洞窟|法華寺石窟|飛來峰石刻|法鏡寺石窟|固原須彌山石窟|鞏縣石窟|廣元千佛崖|廣元皇澤寺石刻|瓜州榆林窟|龜茲石窟|鞏縣石窟寺|河西石窟|皇甫公窟|華岩洞石窟造像|虎頭寺石窟|鴻慶寺石窟|劍川石窟|夾江千佛崖|金燈寺石窟|交河故城及附近石窟|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石窟|開河寺石窟|克孜尕哈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拉日石窟|拉梢寺摩崖造像|柳埠千佛崖石刻|洛陽龍門|靈岩石窟|龍山石窟|龍游石窟|龍門石窟|龍門藥方洞|龍門萬佛洞|蓮花洞石窟|靈應石窟寺|馬家河石窟|馬蹄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南龕石窟|南岩石龕|南響堂山石窟|牛角寨石窟|南石窟|盤山石窟|七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千佛岩石窟|千佛洞石窟|潛溪寺|邛崍石窟|四川石窟|宋代以後的雲岡石窟|森木塞姆石窟|森木賽姆石窟|燒窯峪石窟|石堂會石窟|陝北石窟|勝金口石窟|掃帚嶺石窟|四大石窟|水泉石窟|石崆寺石窟|石鼓峽石窟|吐峪溝石窟|天梯山石窟|天龍山石窟|托乎拉克埃肯石窟|萬佛堂石窟|伍山石窟|萬佛山石窟|響堂山石窟|懸空寺石窟|西龕石窟|隰縣千佛洞|須彌山石窟|西華山石窟|仙佛寺石窟|雲岡石窟|雲門山石窟|榆林窟|緣獅洞石窟|智覺寺石窟|鎮川懸空寺石窟|鐘山石窟|張家溝門石窟
其他國家 巴米揚石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