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公窟

皇甫公窟

石窟寺窟建於北魏,窯門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位於龍門西山靠近南端之半山腰中,是火燒洞以南,北魏開鑿的相當大的一個洞窟。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石窟寺窟,北魏,窯門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極南洞位於龍門西山最南端高處的崖壁上。它是由盛唐名相姚崇為追悼亡母劉氏所開鑿的功德窟。時間大約在唐中宗神龍二年至唐睿宗景雲年間(公元706—711年)。

該窟呈方形,前後室結構。窟高約4米餘。窟室環三壁起有高壇,約高0.6米。九軀造像皆雕於壇上。西壁主尊為善跏趺坐的彌勒佛,端坐於束腰方形台座上,頭飾渦紋肉髻,無頭光、身光。佛面龐長圓,鼻直嘴小,雙目呈俯視狀,兩耳長垂至肩,身著通肩式袈裟,通體像高3.10米;兩側延及南北壁依次侍立者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及天龍八部之一的人面獸身像。正壁中央相對二舞伎,舞姿婀娜,左右二樂伎分別持箜篌和琵琶;北壁四樂伎分別持銅鈸、籬、琵琶、團扇;南壁四樂伎分別執束腰鼓、笙、篳籬、團扇。抬頭向上看,窟頂雕有蓮花藻井,周圍環飛天人。天人均高束髮髻,裸露上體,下束長裙,翩翩飛舞,全窟儼然是一派彌勒淨土美好世界之場景。
窟門外兩側,雕有二金剛力士像。造型生動有力,極富藝術誇張性,歷來受到重視,被譽為龍門石窟唐代力士的代表。北側力士頭已殘毀。二力士均裸露上身,下束裙褲。雖各殘失一臂,但從身軀整體看,仍能透視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度。這二力士呈對稱態勢,一臂上舉,力托須彌山,脖頸呈棱狀,胸肌暴突,腹前肚臍部位呈梅花瓣狀,這就是所謂拳術運氣法的丹田氣。這些凝結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智慧和技巧的佛教藝術佳作,不僅能和西方的人體雕像媲美,而且是今天藝術解剖學的極好教材。

著名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至隋唐,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印度石窟 埃洛拉石窟群|阿旎陀石窟|埃勒凡塔石窟|巴格石窟|巴雅石窟|加爾利石窟|坎赫里石窟 |象島石窟|阿旃陀石窟|耶奧拉石窟
中國石窟 阿爾寨石窟|安岳石窟|阿艾石窟|埃肯石窟|北齊石窟文化|巴中摩崖造像|彬縣大佛寺|柏孜克里克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柏孜克力克千佛洞|八峰崖石窟|北魏石窟寺|炳靈石窟|昌馬石窟|朝陽洞石窟|潮音洞石龕窟|蒼龍山石窟|大佛寺石窟|大象山石窟|大足石刻|大足石窟|大佛崖石窟|奉先寺洞窟|法華寺石窟|飛來峰石刻|法鏡寺石窟|固原須彌山石窟|鞏縣石窟|廣元千佛崖|廣元皇澤寺石刻|瓜州榆林窟|龜茲石窟|鞏縣石窟寺|河西石窟|皇甫公窟|華岩洞石窟造像|虎頭寺石窟|鴻慶寺石窟|劍川石窟|夾江千佛崖|金燈寺石窟|交河故城及附近石窟|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石窟|開河寺石窟|克孜尕哈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拉日石窟|拉梢寺摩崖造像|柳埠千佛崖石刻|洛陽龍門|靈岩石窟|龍山石窟|龍游石窟|龍門石窟|龍門藥方洞|龍門萬佛洞|蓮花洞石窟|靈應石窟寺|馬家河石窟|馬蹄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南龕石窟|南岩石龕|南響堂山石窟|牛角寨石窟|南石窟|盤山石窟|七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千佛岩石窟|千佛洞石窟|潛溪寺|邛崍石窟|四川石窟|宋代以後的雲岡石窟|森木塞姆石窟|森木賽姆石窟|燒窯峪石窟|石堂會石窟|陝北石窟|勝金口石窟|掃帚嶺石窟|四大石窟|水泉石窟|石崆寺石窟|石鼓峽石窟|吐峪溝石窟|天梯山石窟|天龍山石窟|托乎拉克埃肯石窟|萬佛堂石窟|伍山石窟|萬佛山石窟|響堂山石窟|懸空寺石窟|西龕石窟|隰縣千佛洞|須彌山石窟|西華山石窟|仙佛寺石窟|雲岡石窟|雲門山石窟|榆林窟|緣獅洞石窟|智覺寺石窟|鎮川懸空寺石窟|鐘山石窟|張家溝門石窟
其他國家 巴米揚石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