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石龕

南岩石龕位於江西弋陽縣龜峰景區內,是一處頗具特色的石窟寺廟。石窟內有如來、觀音、普賢、文殊、十八羅漢諸佛像和應真天神之像等近百尊佛像。它建造於北魏太和年間(477--499),單窟體積超過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奉先寺,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1959年11月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南岩石龕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江西弋陽縣龜峰景區內。

詳細介紹

南岩石龕於晉代建寺,唐末宋初時期初具規模,後經元、明、清等朝代的完善,形成江南一處頗具特色的石窟寺廟。

石窟,是石窟寺的簡稱,為佛教寺廟建築的一種,系山崖開鑿而成,起源於印度。我國開鑿石窟以北魏至隋唐時最盛。著名的石窟有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的雲岡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等。

 南岩石龕 南岩石龕

南岩石窟洞口寬70米,深30米,高近30米,可容1000餘人。據史籍資料考證,北魏太和年間(477--499),佛教徒在此鑿岩建寺,至今已有15000多年歷史,後人在此寺內建殿門、堂廟、鐘樓及架橋亭,並在寺內石壁上鑿如來觀音普賢文殊、十八羅漢諸佛像和應真天神之像,配以木雕、泥塑及泥石混於一體(佛像頭為泥塑、佛身及基座石鑿而成)的佛、菩薩、羅漢諸像,共近百尊,其中從洞壁雕鑿出來的佛像40尊,排列為上下兩層,環列於石壁問,主佛像坐高2.5米,石佛像頭頂及佛像左右洞壁上均刻有雲彩、花紋、飛天及佛教故事圖案,線條柔軟而流暢,富有質感,雕塑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觀之,諸佛如坐彩雲中”,給人一種身臨仙境佛地之感,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石雕技藝。另有摩崖石刻10餘幅,依岩環列成半圓形,石窟前有池塘一口,約400平方米,為寺廟放生池。

文物價值

南岩寺的單窟體積超過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奉先寺(奉先寺寬36米,深41米),形成時間與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接近(雲岡石窟開鑿於460年,龍門石窟開鑿於494年,南岩石窟開鑿於477—499年),窟內佛雕、石刻風格與四大石窟一脈相承,
江南極其罕見。其所保留下來的石刻衣冠服飾、建築形制、裝飾紋樣等形象,為研究我國歷代佛教傳播、佛學文化、石刻文化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實物材料,有其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

南岩寺於1959年11月即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至隋唐,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印度石窟 埃洛拉石窟群|阿旎陀石窟|埃勒凡塔石窟|巴格石窟|巴雅石窟|加爾利石窟|坎赫里石窟 |象島石窟|阿旃陀石窟|耶奧拉石窟
中國石窟 阿爾寨石窟|安岳石窟|阿艾石窟|埃肯石窟|北齊石窟文化|巴中摩崖造像|彬縣大佛寺|柏孜克里克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柏孜克力克千佛洞|八峰崖石窟|北魏石窟寺|炳靈石窟|昌馬石窟|朝陽洞石窟|潮音洞石龕窟|蒼龍山石窟|大佛寺石窟|大象山石窟|大足石刻|大足石窟|大佛崖石窟|奉先寺洞窟|法華寺石窟|飛來峰石刻|法鏡寺石窟|固原須彌山石窟|鞏縣石窟|廣元千佛崖|廣元皇澤寺石刻|瓜州榆林窟|龜茲石窟|鞏縣石窟寺|河西石窟|皇甫公窟|華岩洞石窟造像|虎頭寺石窟|鴻慶寺石窟|劍川石窟|夾江千佛崖|金燈寺石窟|交河故城及附近石窟|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石窟|開河寺石窟|克孜尕哈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拉日石窟|拉梢寺摩崖造像|柳埠千佛崖石刻|洛陽龍門|靈岩石窟|龍山石窟|龍游石窟|龍門石窟|龍門藥方洞|龍門萬佛洞|蓮花洞石窟|靈應石窟寺|馬家河石窟|馬蹄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南龕石窟|南岩石龕|南響堂山石窟|牛角寨石窟|南石窟|盤山石窟|七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千佛岩石窟|千佛洞石窟|潛溪寺|邛崍石窟|四川石窟|宋代以後的雲岡石窟|森木塞姆石窟|森木賽姆石窟|燒窯峪石窟|石堂會石窟|陝北石窟|勝金口石窟|掃帚嶺石窟|四大石窟|水泉石窟|石崆寺石窟|石鼓峽石窟|吐峪溝石窟|天梯山石窟|天龍山石窟|托乎拉克埃肯石窟|萬佛堂石窟|伍山石窟|萬佛山石窟|響堂山石窟|懸空寺石窟|西龕石窟|隰縣千佛洞|須彌山石窟|西華山石窟|仙佛寺石窟|雲岡石窟|雲門山石窟|榆林窟|緣獅洞石窟|智覺寺石窟|鎮川懸空寺石窟|鐘山石窟|張家溝門石窟
其他國家 巴米揚石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