箇舊市

箇舊市

箇舊市是中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東經102°54′至103°25′、北緯23°01′至23°36′之間。“箇舊”是以彝語“果作”的音譯演化而來的,意即種蕎子、吃蕎飯的地方。 面積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萬(2014年),箇舊是以生產錫為主並產鉛、鋅、銅等多種有色金屬的冶金工業城市,是中外聞名的“錫都”。當地以產錫著名,開採錫礦的歷史有約2000年,是中國最大的產錫基地,同時是世界上最早的產錫基地。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箇舊市是雲南省的一個中等工業城市,1951年1月1日建市,因盛產大錫而聞名中外。1988年箇舊被列為雲南省計畫單列市,同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開放城市。箇舊現在是滇東南的中心城市。

箇舊全市總面積1587平方公里,總人口45.3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95萬人,城市化水平達68.3%。箇舊是一座山水城市,海拔1689米,年平均氣溫16度,具有城在山中、湖在山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特點。城市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16萬人。

為了加快箇舊市的發展,市委、政府提出了“一二三”工作思路,即:以老工業城市的提升改造為突破點,立足有色、超越有色、立足老城、超越老城;將箇舊建成雲南省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中心、雲南省重要的生物資源加工基地及雲南省一流的精品城市。根據這一戰略決策,箇舊市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以精品城市建設為目標,以治好一個金湖;綠化老陰山、老陽山兩座面山;建好金湖文化廣場、工人文化宮廣場、體育場三個廣場;突出錫文化特點、山地城市特點、歐式風格特點、夜景燈光特點四個特點的“一二三四”系統工程為重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向精品城市又邁進了一步。

行政區劃

箇舊市箇舊市
箇舊市轄1個街道、7個鎮、2個鄉:城區街道、錫城鎮沙甸鎮雞街鎮大屯鎮老廠鎮卡房鎮蔓耗鎮、賈沙鄉、保和鄉

歷史沿革

箇舊曾稱古臼,傳說從前蒙自有一村,古時安裝著大石臼。人們稱此村為古臼村。一說“箇舊”系彝語地名,原稱“個糾”,意為“礦石眾多”。一說“箇舊”系“果覺”的諧音,系彝語,意為“以養作的飯食”。

西漢時,箇舊屬賁古縣。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設箇舊廳,建立衙署,專管礦務。民國二年(1913年),箇舊被列為雲南省一等大縣。
箇舊市於1951年1月建市。1958年,箇舊市隸屬紅河州,州府遷箇舊市,同時撤銷開遠、蒙自縣歸箇舊市轄。後兩縣於1961年劃出。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箇舊為雲南省計畫單列市,行使地州級經濟管理權。

2000年,箇舊市轄1個街道、8個鎮、4個鄉:城區街道、沙甸鎮、錫城鎮、雞街鎮、大屯鎮、乍甸鎮、老廠鎮、卡房鎮、蔓耗鎮、賈沙鄉、保和鄉、倘甸鄉、黃草壩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5331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城區街道158996錫城鎮20165雞街鎮25631大屯鎮81680乍甸鎮18796老廠鎮38055卡房鎮43084沙甸鎮17104蔓耗鎮3464倘甸鄉12745賈沙鄉19063保和鄉10900黃草壩鄉3628

2001年,全市轄1個街道、8個鎮、4個鄉:城區街道、錫城鎮、雞街鎮、大屯鎮、乍甸鎮、老廠鎮、卡房鎮、蔓耗鎮、沙甸鎮、倘甸鄉、賈沙鄉、保和鄉、黃草壩鄉。

2003年4月25日,雲政復[2003]34號:撤銷箇舊市黃草壩鄉、蔓耗鎮,合併設立蔓耗鎮。
2005年,箇舊市撤銷雞街鎮、倘甸鄉和乍甸鎮,設立新的雞街鎮。

城市建設

箇舊“96.8”洪災過後,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定要把箇舊建設得比災前更美好”的指示精神,加大城市建設投入,展開了箇舊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幾年來,完成了“96.8”洪災後市政基礎設施、

箇舊市箇舊市
房屋和箇舊湖治理三大類恢復重建工程∶投資2.5億元,完成了市區建設路、金湖東路、金湖西路等城市主要道路的改造;建成了環境優美的明珠小區;完成了箇舊湖環湖截污、排洪排污隧洞箇舊湖底泥疏挖污水處理廠和環湖遊覽道建設等工程;建成了朝陽天橋、寶華遊覽索道、老陰山觀景長廊、南北汽車客運站;建市50周年前夕又一鼓作氣的完成了湖濱廣場、箇舊湖環湖美化、箇舊湖二號通道改造、市區過境路路燈、市區北大門改造和綠化廣場建設、老陰山景區道路改造、通寶門至青杉里道路改造;完成普灑河城市引水第一期工程和七層樓人員隱蔽工程,建成了箇舊市第一座地下人行過街通道;新建了市人民醫院內科、外科大樓、四星級賓館、電訊樞紐大樓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工程;今年又開始進行金湖文化廣場、中水回用、金湖底泥疏挖及湖中心音樂噴泉、垃圾處理場、普灑河城市補給水、二期夜景燈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建築雲廟的周邊環境改造、體育場看台改造、城區電網入地、市區南部舊城改造等城建十大工程建設。

城市綠化加大了以金湖為中心的環湖綠化、面山綠化、道路綠化、庭院綠化、垂直綠化工作,去年在老陰山面山採取特殊措施新植樹3.8萬株,箇舊湖環湖移栽了董棕竹子,引種了百年榕樹和移栽本地亞熱帶樹種,街道行道

箇舊市箇舊市
樹全部種植常綠樹種;興建了以綠地為主的抗洪紀念廣場湖濱廣場迎賓廣場,使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4%,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達到了7.57平方米。為了體現黨和政府對殘疾人弱勢群體的關愛,對市區主要道路人行道全部開通了無障礙通道,金湖南路首次建設了盲道;城市供水每年約1200萬噸,人均日生活用水190升,城市自來水普及率100%;城市夜景燈光工程經過近6年來的不斷投入、不斷豐富、不斷完善,已形成了點與面、線與片、動與靜的較為完美結合,現在市區擁有路燈4000多盞、城市夜景燈光已達到3000千瓦,每天晚上開燈3個小時以上,管理上實現了微機集中控制;為了使居者有其屋,加大了經濟實用住宅的建設,使一大批中低收入的家庭住上了功能齊全的配套住房,75%的市民擁有了屬於自己產權的住宅,配套率達到了70%以上,在省內率先實施了城鎮廉租住房制度,已有300多戶住上了廉租住房,全市城鎮人均住房居住面積達到了11.45平方米;政府還禁止在市區使用燃煤,90%以上使用了炊電和液化石油氣。

交通概況

箇舊市轄區內的公路狀況為:北、東面的倘甸、沙甸、雞街、大屯一帶以326線(昆河公路)、323線作為骨架支撐相互連線並與開遠、蒙自建水相通,是箇舊通往昆明和內地的主要通道,經濟較發達,交通情況比較好,而西南部的賈沙、保和、卡房、老廠一帶因地勢偏僻、公路等級低、交通條件差,經濟發展緩慢,現隨著新建的個元

箇舊市箇舊市
二級公路的建成通車和冷墩到蔓耗柏油路的鋪通,沿線各鄉鎮的交通狀況將以該路為骨架逐步得到改善,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該路段還是紅河州邊疆的元陽、綠春紅河金平河口五個縣通往內地和連線326線(昆河公路)的最佳通道。到2002年底,箇舊境內共有公路276條(段),總里程達1375.762公里。其中:省管公路10條(段),計287.63公里;州管公路1條(段)47公里;市管公路265條(段),計1041.21公里。市管公路包括縣道3條(段)計73.8公里,鄉道222條(段),計768.91公里,專用道40條(段),計198.42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箇舊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市委、政府“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實施三步走的構想,抓住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機遇,省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礦業經濟強州”、“民族文化大州”等歷史性機遇,藉助滇越大通道和個開蒙交通網構建的契機,努力將箇舊建設成為滇南的交通樞紐城市和雲南走向亞太的重要通道。

根據箇舊市公路歷史形成的現狀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箇舊市2002年至2020年的公路發展規劃主要是:規劃新建、改建公路48條(段),計747.523公里。其中:改建公路23條(段),計351.533公里,新建公路26條(段),計395.99公里。通過規劃,在原有基礎上,於2010年前全部修通全市未通公路的自然村的公路,2005年前,通向各鄉鎮的公路全部鋪設柏油路面和水尼路面,2015年前,對全市80%以上的鄉村公路按照“三提高”要求實施改造,2020年前,使全市國道、省道縣道的技術等級全部提高一級,最大限度地改善箇舊市的公路技術等級和路面等級。

近期工作的重點是配合紅河州重點公路指揮部建設好雞街到石屏的一級公路和雞街到蒙自的高速公路。加快箇舊至大屯一級公路建設的步伐,爭取早日破土動工。個屯公路建設項目現已完成大量的,前期施工準備工作,即將

箇舊市箇舊市
動工修建,該項目路線起於箇舊八號洞明珠雕塑附近,經老陰山隧道、大屯壩,止於雞蒙線(即與昆河公路連線),路線全長約15.86公里,雙向隧道洞長約6940米,公路等級為一級公路。該項目的建成作為箇舊東移、蒙自西拓快速連線通道,將極大地縮短、開遠、蒙自群落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進一步密切三縣市的聯繫,促進群落城市的形成,同時通過個屯公路和個冷公路,使昆河經濟帶與紅河流域經濟帶相連,且它將成為邊疆一一個舊(現在州府)一一蒙自(未來州府)聯繫的重要通道,對促進邊疆地區經濟的發展史具有現實意義。

在箇舊路網規劃中,箇舊市還考慮建—條二環路,在箇舊市區八號洞建一立交橋,輻射東西兩條路線至風箏山,形成環路,全長24公里,西線技術等級為一級,由八號洞經個溫線K1+060、長江編織袋廠至風箏山,長11公里;東線技術標準為二級由八號洞經老陰山、對門山至風箏山,長13公里;箇舊二環路的建成,將使箇舊的城區面積增加1倍(約14平方公里)。今後還將改建雞個公路為一級公路,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做好泛亞鐵路雲南段的前期建設準備工作,通過對一些主幹線新建、改建,逐步完善箇舊市的公路運輸網路,提升箇舊的交通優勢,為建設精品城市,推動箇舊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旅遊景點

旅遊資源主要有上下2000年舉世無雙的錫文化;高嶺寒帶植物群落熱帶溝浴雨林暖熱性、暖濕性和溫涼性針闊葉林多類型植物群落構成的低地熱帶原始叢林奇觀;建築風格迥異的少數民族民居及各有千秋的民族風情。主

箇舊市箇舊市
要景區有16處。已建成的有位於市區的寶華公園,素有“森林公園”之稱,園中始建於1670年的寶華寺,氣勢恢宏,園內飼養的一級保護動物長臂猿,數量幾近全國動物園飼養總數的一半,取得了罕見的園內繁殖成功的成果,還是我國馴養長臂猿的中心。金湖公園位於市區,溶湖光山色為一體,園中有周恩來朱德宋任窮楚圖南等名人題詞。溫泉療養院位於市西南部60公里,環境清幽,礦泉日流量400立方米,水溫70℃,對治療皮膚病、神經痛、風濕等症有顯效。該院設施較為齊全,是理想的旅療勝地。正在開發的有市區老陰山公園市北郊水龍井北回歸線科普公園倘甸度假村

耗風景名勝區

曼耗風景名勝區位於箇舊市境內,由曼耗、錫都、白雲山、大屯海四個片區組成,總面積148平方公里。風景資源特徵:有曼耗熱帶山地雨林;有全國最大的長臂猿飼養基地--寶華山動物園;有雲南境內溫度最高即95°C-103°C的丫灑底熱泉;有國內最新發現的新種多歧蘇鐵景觀;有馳名中外的錫都文化;有國內僅存雞(街)個(舊)600毫米寬的鐵路。可旅遊觀光、生物考察及錫文化和民族工業發展史研究。1996年公布為雲南省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飛霞洞

飛霞洞位於箇舊市城北20公里倘甸村南隅,洞口左壁有明代陰刻“飛霞洞”三字。洞深1500米、寬60米,洞內鍾乳懸垂,柱石擎天,造型千奇百態。全洞共有五廳二潭,洞廳相連,上下錯落,水陸相通。洞前建有一寺,稱飛霞寺,保存完好。洞前右側有一泉水湧出,終年不涸,水清寒澈。春夏之間陰雨季節,輒見青霞橫亘數里於洞周,故為避暑消閒勝地。

箇舊市箇舊市

黑馬井漢墓群

黑馬井漢墓群在箇舊市城區南40餘公里卡房鎮黑馬井村西一平緩的山坡上,面積近萬平方米。1989-1995年間,曾先後三次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1500平方米,清理古墓十五座。出土了青銅器玉石器漆器鐵器和陶器(原始釉陶罐)、五銖錢等300多件器物。有一顆刻有“董輔國”字樣的方型銅質印章,另有1件“銅胡人俑燈”被定為“國寶”級珍貴文物,時代為東漢。

倘甸新石器文化遺址

倘甸新石器文化遺址在箇舊市城區北20公里倘甸村東隅標桿坡上,海拔1400米左右。1993年3月至4月,進行發掘清理,出土了磨製石器陶器等70多件,其中有一件長4.8厘米、寬3.5厘米、厚1.5厘米的石雕人頭像,造型美觀,小巧玲瓏。時代當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