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縣[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縣]

南華縣[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縣]
南華縣[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華縣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縣。原名鎮南,乃“南中之一重鎮也”,1954年6月30,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報經政務院批准,將鎮南縣改為“南華縣”,意為“西南美麗的地方”。 南華縣位於楚雄州西部,東接牟定縣,東南連楚雄市,南連景東彝族自治縣,西鄰彌渡縣,北毗祥雲縣與姚安縣。縣城距州府楚雄市33公里,距省會昆明市192公里,距大理市175公里。 南華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也是雲南解放戰爭時期的47個革命老區縣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華縣境,西漢為益州郡地,東漢屬益州益州郡。

南華縣城 南華縣城

三國蜀漢為益州雲南郡地。

西晉為寧州雲南郡,東晉至南朝梁為寧州興寧郡地,北朝州周屬南寧州。

隋朝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初置丘州,初屬戎州都督府,後屬姚州都督府;唐南詔國於沙卻置俗富郡,屬弄棟節度。

宋代大理國為石鼓賧沙卻,屬威楚府。
元朝憲宗七年(1257),設欠舍千戶;至元十二年(1275)改為鎮南州,治今沙橋鎮,屬威楚路,並置定邊、石鼓2縣屬鎮南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定邊、石鼓省入鎮南州為鄉。

南華縣所處位置(深紅色處) 南華縣所處位置(深紅色處)

明朝為鎮南州,遷治今龍川鎮,屬楚雄府。

清初沿明制,為鎮南州,隸楚雄府;雍正八年(1730)7月,楚雄府屬迤西道(治大理府)。
民國二年(1913)4月,迤西道改為滇西道,鎮南州改為鎮南縣,屬滇西道;民國三年(1914)6月,改滇西道為騰越道(駐騰衝縣),鎮南縣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廢騰越道,姚安縣直屬省;民國三十五年(1946),屬第八行政督察區(駐姚安縣)。
1950年,鎮南縣屬楚雄專區;1954年6月30日,更名為南華縣;1957年10月,南華縣屬楚雄州;1960年9月,撤銷南華縣,將原南華縣的行政區域並歸楚雄縣;1962年3月,恢復南華縣,以合併於楚雄縣的原南華縣行政區域為南華縣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南華縣轄6鎮4鄉,分別為龍川鎮、沙橋鎮、五街鎮、紅土坡鎮、兔街鎮、馬街鎮、雨露鄉、一街鄉、羅武莊鄉、五頂山鄉,共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28個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華縣地處滇中高原西部,地跨東經100°44'-101°20'、北緯24°44'-25°21'之間。縣域東西橫距64.6公里,南北縱距71.7公里,面積2343平方公里。東接楚雄、牟定;南連楚雄、景東;西鄰彌渡;北毗祥雲、姚安。東距省會昆明192公里、州府楚雄33公里,西距大理175公里,北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25公里。

地形地貌

南華縣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西南群山縱橫,東北丘陵起伏,間有少量平壩和狹谷。境內最高山峰為紅土坡鎮龍潭山的燒香寺山,海拔2861.1米,最低點位於馬街鎮威車村倒座窯,海拔963米。

氣候

南華縣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氣候以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兼有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特點,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4.9℃,年均降雨量823毫米,年日照2611.4小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南華縣境內探明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砷、銅、鉛、鋅、金、銀、石灰石、石棉、漢白玉等20種。其中,煤礦儲量為1.3億噸、石膏礦儲量為1.2億噸、鋅礦儲量為1.3萬噸、黃金儲量為20噸、砷礦儲量為6.9萬噸。

生物資源

截至2011年,南華縣野生生物主要分布於大中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植物主要有蓖齒蘇鐵、銀杏、木蓮花、舟柄茶、藥用厚朴、雲南山茶等;動物主要有猴、綠孔雀、小熊貓、紅白鷳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底,南華縣常住人口為23.99萬人,戶籍人口為239817人。以戶籍人口算,其中農業人口198012人,非農業人口41805人;女性人口117950人,男女性別比為103.3(以女性為100計算)。

民族

南華縣少數民族 南華縣少數民族

截至2012年底,南華縣少數民族人口為102912人,占總人口的42.9%,其中彝族90721人,占總人口的37.8%;白族9215人,占總人口的3.8%;回族2093人,占總人口的0.9%。

經濟

綜述

2012年,南華縣國民生產總值實現318679萬元,同比增長1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4370萬元,同比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98617萬元,同比增長20.8%(其中工業增加值76731萬元,同比增長18.9%);第三產業增加值105692萬元,同比增長10.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5.9:30.9:33.2。

第一產業

南華縣民居 南華縣民居

2012年,南華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5728萬元,增加46369萬元,同比增長7.4%。其中農業產值102265萬元,增長10.7%;林業產值19848萬元,增長2.6%;牧業產值81825萬元,增長5.3%;漁業產值1790萬元,增長15.7%。糧食種植面積352418畝,增加15557畝,增長4.6%;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85331畝,增加49943畝,增長36.9%,其中烤菸種植面積92005畝,增加20171畝,油料種植面積28472畝,減少55畝。糧食總產量114600噸,增加8926噸,增長8.5%,其中:夏糧33804噸,增長9.3%。核桃產量4182噸,增長5.8%,板栗產量64噸,增長22.3%;野生食用菌採集量2239噸,增加107噸。至2012年末,豬、牛、羊出欄數分別為294072頭、34885頭和61934隻。2012年,肉類總產量34438噸,增加3341噸,增長10.7%,其中豬牛羊肉30132噸,增長10.4%。禽蛋產量890噸,增長10.3%。水產品產量1320噸,增長14.8%。

第二產業

2012年,南華縣完成工業總產值358188.7萬元,增加108891.9萬元,同比增長43.7%。其中,規模以上187335.1萬元,增加31607.5萬元,同比增長20.3%;規模以下170853.6萬元,增加77284.4萬元,同比增長82.6%。至2012年底,南華縣共有6家資質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66638.1萬元,增長21.1%,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1886萬元,增長28.4%。

第三產業

南華縣農村 南華縣農村

2012年,南華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432.2萬元,增加17430.2萬元,同比增長16.6%。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21792.8萬元,增長3.2%;零售業零售額83211.1萬元,增長20.5%;住宿業零售額3065.4萬元,增長36.1%;餐飲業零售額14362.9萬元,增長14.3%。郵電業總收入完成8529.74萬元,增加1099.76萬元,增長14.8%。旅遊接待遊客105.14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69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356724萬元,增長25.6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10096萬元,增長23.6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208183萬元,增長11.97%。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2年,南華縣有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13所、職業中學1所、國小135所、幼稚園9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有教職工2071人,其中,專任教師1972人。在校學生(不含幼稚園)33399人。

文化

截至2012年,南華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圖書館1個(藏書4.69萬冊),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1個,鄉鎮文化站所(室)130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

衛生

截至2012年,南華縣共有衛生機構158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747張(其中醫院床位585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11人,其中醫生309人。

體育

2012年,南華縣共組織民眾體育運動80場次,參加體育運動人次達5萬人次。參加州級以上體育運動人員134人次,參加州級以上體育競技比賽獲得獎牌11枚,其中金牌3枚、銀牌2枚、銅牌6枚。

交通

公路

南華縣境內的楚大高速 南華縣境內的楚大高速

截至2012年,南華縣公路通車裡程2703.95公里。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鄉(村)公路通車裡程分別達45.1公里、21公里、61公里、862.61公里、約1005公里。經過境內的主要公路有:杭瑞高速公路、320國道、省道217線(南永二級公路)等。其中杭瑞公路及320國道連線緬旬,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通道;南永二級公路是雲南省北上入川的通道。

鐵路

截至2012年,經過南華縣境內的鐵路為廣大鐵路,在境內設有南華站。

民俗風情

彝族服飾

南華縣少數民族風情 南華縣少數民族風情

彝族服飾,彝族崇尚黑色和藍色,衣著以黑色和藍色為基調色。領口、袖口等處繡著紅白相間的彩色圖案,多以花瓣為主。穿繡花鞋。

白族服飾

白族服飾,男子成人一般頭上包著大白繞巾,穿白衣,套上一件領褂。姑娘多將頭分成三至四股,編成一條大辮,婚後又將頭髮綰結起來懸在腦後,套上用毛線紮成的圓形花圈和網兜,然後用紗帕或黑布疊成約一寸寬的“紗帕箍”戴在頭上。

彝族訂婚儀式

彝族青年經戀愛確立關係後,在正式結婚前,要舉行一個“訂婚”儀式,告知親朋好友及鄰里鄉親。在儀式上,男方要給女方的“內親”一人買一套衣服,拿上一個豬腿子,拿上20公斤白酒和一些瓜子、糖果、煙茶等放在家堂上。在家裡準備“訂婚”宴席。

景區景點

毛板橋風景區

毛板橋風景區 毛板橋風景區

毛板橋風景區位於南華縣西部,在毛板橋水庫庫區,集湖光、山色、古寺、食宿於一體。

咪依嚕風情谷

咪依嚕風情谷位於南華縣龍川鎮岔河村,長6.5公里,在南(華)永(仁)二級公路兩側,是一個彝族文化底蘊深厚、民俗保持完好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大中山自然保護區

大中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南華縣城西,是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份,面積25237公頃,其中核心區11223公頃。主要景點有觀音洞、法空大洞、大澗洞、仙人洞等。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