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區

隆陽區

隆陽區是雲南省保山市轄區,地處怒江山脈尾部、高黎貢山山脈之中,鑲嵌於瀾滄江、怒江之間。隆陽區總幅員面積為5011平方千米,其中山區、半山區占總面積的92.6%。截止到2014年,隆陽區轄2個街道、6個鎮、6個鄉、4個民族鄉。截止到2010年末,隆陽區常住人口為93.56萬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8.1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1.85%。2013年,隆陽區生產總值完成168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5.2:34.1:40.7,人均生產總值17666元。隆陽區素有“滇西糧倉”之稱,被國家和雲南省列為“香料煙生產基地”、“小粒咖啡生產基地”、“國家糖料基地”、“芒果生產基地”。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隆陽區隆陽區
海拔:境內山脈起伏盤錯,最高海拔3655.9米,最低海拔648米,城區海拔1653.5米。

人口:

2005年末,全區總人口85.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3.68萬人,占總人口的85.83%;少數民族人口11.55萬人,占總人口的13.46%;

民族:

有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苗族、回族、德昂族、佤族、納西族9個世居少數民族。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宗教:

隆陽區現有宗教主要是佛教(漢傳佛教、小乘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

歷史沿革

隆陽區系由縣級保山市的行政區域改劃,因地(區)改市而更名為隆陽區。

隆陽古稱永昌,有“永世良久、昌盛繁榮”之義,又名蘭城,是雲南歷史上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歷代的邊陲重鎮,也是我國歷史上通往印度、緬甸、伊朗等國的南方絲綢之路必經地。

隆陽區隆陽區
周朝時期屬哀牢國首邑,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不韋縣,屬益州郡,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永昌郡,在東漢時期卓立為全國第二大郡,明嘉靖二年(1523年)定名為保山縣。1950年1月5日建立保山縣。1962年12月1日,析置施甸縣,1983年9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2001年6月撤市設區。

據民國考古學者李郅《九隆山記》記載:“保山縣西之九隆山,歷史上得名最古,有名勝古蹟。西至沙河,東臨郡治,橫廣四公里。”

九隆山包括九個山峰,從太保山起順南數,第一峰寶蓋山及下部之太保山,第二峰蓮花山,第三峰黃龍山,第四峰十八坎,第五峰梨花塢,第六峰硯池過峽,第七峰蘭花坡,第八峰九嶺崗,第九峰龜山。每支山峰都隆(凸)起,人們亦稱之為九隆山。因九隆山在壩子之西,而城居隆山之東,為陽面,人們稱它為“隆陽”。《九隆山記》載:“昔人稱永昌府城為隆陽郡,謂其在九隆山之陽也。”另據民國《保山縣誌稿》大事記,古蹟、名勝載:“春滿隆陽——永昌古郡數萬人家,城中樹木最為繁多,春時群花盡放,憑高望之,滿城花花世界,如錦如雲,極為佳麗。”被列為保山內八景之第一佳景。

隆陽的設治,始自西漢武帝時期,初屬益州郡。東漢以後置永昌郡、永昌節度、永昌府。原“保山縣”作為政區名,是明朝中葉以後之事,明宏治五年,永昌舉人文澍進京考中壬子科進士,皇上封他為太子太保,並把城邑西邊寶蓋山下部的松山嘉封給他。後來文澍便在松山居住,從此,松山就被人們叫做太保山。《明地理志》載:“嘉靖三年三月,改永昌,金齒二千戶為保山縣,”因縣城設定在太保山腳,故縣城便以太保山得名——保山縣。清朝、民國時期繼續沿用,新中國成立之後,仍沿用了30多年。其轄境則隨時代不同而有差別,其治所的城址,也隨歷史的演變而變化。

據《後漢書·西南夷哀牢傳》載:哀牢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於哀牢山上,嘗捕魚水中,觸木若有感因妊,十月產子十人,後沉木化為龍,出水謂沙壹日:若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見龍驚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遂其抵以為主。後哀牢山下,有一夫一婦,復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為妻。九隆感木而生之說,雖事出虛玄、語涉怪誕,不足為信,但不能說並無九隆之人。《西漢書西南夷傳》李賢《注》《哀牢傳》說:“九隆代代相傳,名號不可得而數,至於禁高,乃可記知,禁高死,子吸代;子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子桑藕代;桑藕死,子柳承代;柳承死,子柳貌代;柳貌死,子扈栗代”。扈栗即東漢光武時內屬之哀牢王,以二十五年為一代計算,禁高應生於漢景之世(公元前156—141後)。禁高以前,代代相傳,名號不可得數。至少也應中隔五代以上,疑九隆之世應在東周赧王之時,即公元前三百多年,哀牢部族已有稱王者。其部族社會、經濟、文化發達較早。因此,保山(隆陽)可考的歷史可從戰國時開始。史稱以永昌為樞紐的“蜀身毒道”,早在公元前四世紀中葉以前,已是通往印度的交通線了。

《漢書·地理志》稱:益州郡。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間,設崔唐、不韋縣。裔唐、不韋在瀾滄江以西,《永昌郡傳》說:永昌郡東北八十里瀘侖津,即瀾滄江,渡江而後至裔唐、不韋縣境。裔唐在雲龍縣漕漳,不韋縣在保山平原。嵩唐設定到西晉時已廢,而不韋縣設定一直延至唐初。

崔豹《古今注》說: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39年),哀牢王柳貌相率內屬,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割益州西部都尉所屬六縣,建永昌郡。轄高唐、不韋、比蘇(今雲龍)、葉榆(今大理)、邪龍(今彌渡、巍山)、雲南(今祥雲)、哀牢(今德宏、騰衝、龍陵)、博南(今永平)其地東西3000里,南北4600里,為全國第二大郡。永昌之名自此開始,永昌設郡為這一地區沿革之大事。

三國時,永昌郡屬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南中大姓雍口等叛蜀,諸葛亮不得不“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平叛後,置南七郡,將永昌郡之雲南、邪龍、葉榆三縣分出,合建寧郡之四縣立雲南郡。永昌公領五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因中原設定少變,永昌仍稱郡。至晉以後,永昌郡只“有名無民、日空荒不立”等於廢置。這時南詔部土長趁機崛起,哀牢王自今騰龍移居永昌,後又遷至蒙化,與葉榆部族融合為西南夷民族。

唐初,南詔民族漸強,南詔得唐助。封皮羅閣為雲南王,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8年),南詔破施浪詔,餘眾走永昌,皮羅閣追擊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那時永昌人戶稀少,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閣羅鳳強秒二十萬戶於永昌,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異牟尋又口劍川、野共川、異棟蠻於永昌,見樊綽《雲南志》,永昌成為南詔西境重鎮,設永昌節度。

隆陽區隆陽區
樊綽《雲南志》載:永昌城在點蒼山西六日程,龍尾城西第七驛有橋(即瀾滄江橋)即永昌。又言:高黎貢山,在永昌西,下臨怒江,則瀾滄江以西,怒江以東,為永昌地。而永昌節度城,在今保山平原。

唐昭宗天復二年(公元902年)鄭氏纂南詔建長和國,後又歷趙氏天興國,楊氏義寧國,凡三十五年,皆領永昌地。至段氏建立大理國(時值兩宋時期),改永昌節度為永昌府。永昌設府自此開始。

元初平滇。置大元帥鎮大理。分設十九萬戶府,萬戶以下,設千戶、百戶以統率之。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中書省,改萬戶、千戶為路、府、州、縣。永昌千戶改州,後又為府,領永平縣。

行省所屬路、府、州、縣為政治組織,另有軍事組織,設宣慰、宣撫、安撫等官,初設宣慰司於大理,又設金齒兩路宣撫司於建寧(今乾崖、鎮康)。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將大理金齒宣慰司為都元帥府,設治永昌,管大理、永昌及金齒東西兩路、都元帥坐鎮永昌,至元末未廢,為一方重鎮。

明朝廢行省制,設布政司、都司、按察司,分管軍、民、司法,謂“三司分立"。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府隸布政司、金齒衛屬都司。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革府。改設金齒軍民指揮司,兼理民事,領千戶十二、安撫司一(潞江)、縣一(永平)、長官司二(施甸、鳳溪)。成化12年(公元1476年)置金騰兵備道(為按察司分巡道),以按察司副使領導,督察軍民、官吏及土司,道置設永昌。《明史·地理志》說:“嘉靖元年十月,罷軍民司,復設永昌軍民府。”又說:保山本金齒乾戶所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九月,又置永昌守御千戶所,俱屬金齒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三年三月(公元1524年),改二所為保山縣,其轄不及金騰軍備道,只領州一(騰衝)、縣二(保山、永平)、安撫司一(潞江))、長官司二(施甸、鳳溪),保山之名稱自此始。

天啟《滇志·沿革大事考》說:“明萬曆13年(公元1 585年)添設金騰參將、姚關守備。”《明合典》說:“永昌參將,萬曆11年添設,駐永昌、龍騰、蒙化(今巍山)等處"。按:是時衛軍已積弱,不堪戰陣,募民為軍,設參將領之,後邊隅軍務,即歸參將治理。

清初,沿用明制,設永昌軍民府,其轄區包括明時兵擺道所屬諸土司在內,且所屬州縣建置略有變化。即廢鳳溪、施甸長官司併入保山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省去“軍民’’二字,稱永昌府,管轄區域為領州一、縣二及周邊各土司。乾隆35年(公元1770年)又分設龍陵廳,“龍陵”之稱自此始。嘉慶25年(公元1820年)改騰越州為直隸廳。是時永昌府領-二廳(騰衝、龍陵)、縣二(保山、永平),及周邊各土司。其土司有:土府一(孟定)、土州二(鎮康、灣甸)、宣撫司五(南甸、乾崖、盞達、隴川、遮放)、安撫司三(潞江、芒市、勐卯)、長官司二(戶撒、拉撒),總計十三個單位。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仍設永昌府,而省保山縣。民國二年又裁府復設保山縣,府一級設定從此結束。

民國時期,保山縣之轄境亦有變遷,民國初,分杉陽歸永平。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以卯興、魯掌、登埂三土司歸瀘水設治局。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又劃保山之東南境之福東、福西、均謠、三約地及都魯窪甲、大田壩鐵廠、銅廠、思拉寬、鍋廠河、竹魯窪等處,歸新設之昌寧縣。保山縣原有境界、人戶先後劃歸鄰縣,約六分之一。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因騰、龍陷於日寇,裁原設於騰龍邊區的行監督署,另設第六行政專員公署,先暫設辦事處於昆明,後將保山劃入第六行政公署,公署設於保山。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公署又設於騰衝。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1950年元月5日,接管舊政權,成立保山縣人民政府。保山專員公署駐保山,管轄保山縣、騰衝縣、龍陵縣、昌寧縣、雙江縣、鎮康縣、潞西七縣;耿馬、瀘水二設治局;瑞麗、隴川、蓮山、盈江、梁河五個民族行政委員會,共十四個單位,保山轄十個區。1956年,撤銷保山專區,成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保山縣屬州府所轄。1963年,恢復保山專區(德宏州與保山專區分治),同時將保山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關、酒房等五個區析置施甸縣,保山專區仍轄五縣。1967年,成立保山縣軍事管治委員會,各公社均成立軍事管治領導小組,屬地區軍管會管轄。

1968年,成立保山縣革命委員會,各公社成立革委會,屬保山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1979年,改保山縣革命委員會,為保山縣人民政府,各公社革委會改為公社管理委員會,屬保山地區行政公署所轄。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改保山縣為保山市,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1984年初,隨著機構改革和體制調整,將二十六個公社、一鎮,劃為十八個區和一個城關辦事處。1987年,又將十八個區與城關辦事處、金雞村等設定成二十個。

2000年12月30日,國務院批准:(1)撤銷保山地區和縣級保山市,設立地級保山市。(2)保山市設立隆陽區,以原縣級保山市的行政區域為隆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上巷街。

2001年6月,保山撤地區設市後,原保山市人民政府更名為保山市隆陽區人民政府,下面仍轄20個鄉鎮。

2005年11月28日,為進一步深化隆陽區鄉鎮機構改革,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快速和健康發展需要,隆陽區委、區政府經研究決定調整區內部分鄉鎮行政區劃建置:

1、撤銷永昌鎮,以保岫東西路為界設立蘭城、永昌兩個街道辦事處。漢莊鎮的漢營、沙河2個村委會建制劃歸蘭城街道辦事處;河圖鎮的紅廟、下村、太平、白塔、廖官、沈官、紅花7個村委會建制劃歸永昌辦事處。

2、撤銷汶上彝族苗族鄉和瓦房彝族鄉,設立瓦房彝族苗族鄉。新設立的瓦房彝族苗族鄉管轄原瓦房彝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汶上彝族苗族鄉管轄的巴戛、乾塘、油房、保和、瓦河、水源、喜坪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原瓦房彝族鄉政府駐地。原汶上彝族苗族鄉管轄的汶上、小河、搭板橋、小水井、新民、上拉堡、下拉堡、岩腳、秧草、安邦10個村委會建制劃歸瓦馬彝族白族鄉管轄。

3、撤銷道街鄉和潞江傣族鄉,設立潞江鎮。新設立的潞江鎮管轄原潞江傣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道街鄉管轄的江東、道街、澡塘、登高、石頭寨、三達地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地由壩灣村遷至小平田集鎮。原道街鄉管轄的大田、榿木林、紅岩腳、核桃、秉塞5個村委會建制劃歸蒲縹鎮管轄。

4、撤銷老營鄉和瓦窯白族彝族鄉,設立瓦窯鎮。新設立的瓦窯鎮管轄原瓦窯白族彝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老營鄉管轄的老營、阿石寨、六合、舊寨、磨房、大蒿、小浪壩、大浪壩、克恭、阿依寨1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原瓦窯白族彝族鄉政府駐地。

5、將原老營鄉管轄的西河、阿家、柴河、下付家4個村委會和金雞鄉管轄的羅寨村委會及河圖鎮管轄的長嶺崗、柳上2個村委會建制劃歸板橋鎮管轄。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全區共設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隆陽區的建置沿革名稱,無論是哪個時期,在滇西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都熠熠生輝。如:益州郡、永昌郡、永昌節度、永昌府等,“永昌”叫響了上千年。後來因甘肅省也有個永昌縣,因全國縣以上地名不能雷同,兩家當中必讓一家,保山這邊只好屈讓予甘肅那邊罷了。

行政區劃

隆陽區轄2個街道、6個鎮、6個鄉、 4個民族鄉。 永昌街道、蘭城街道、板橋鎮、河圖鎮、漢莊鎮、蒲縹鎮、瓦窯鎮、潞江鎮、金雞鄉、辛街鄉、西邑鄉、丙麻鄉、瓦渡鄉、水寨鄉、瓦馬彝族白族鄉、瓦房彝族苗族鄉、楊柳白族彝族鄉、芒寬彝族傣族鄉;潞江農場、新城農場。

永昌街道2005年11月28日正式成立。轄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7個村民委員會,128個村(居)民小組,轄區面積52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陽區位於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南段,東經98°43′—99°26′和北緯24°46′—25°38′之間。地處怒江山脈尾部、高黎貢山山脈之中,鑲嵌於瀾滄江、怒江之間,東鄰大理州永平縣、保山市昌寧縣,南接保山市施甸縣、保山市龍陵縣,西與保山市騰衝縣相連,北與怒江州瀘水縣、大理州雲龍縣交界,東距省會昆明486公里,西離中緬邊境279公里,全境東西寬78公里,南北長96公里,隆陽區擁有國土面積4855.51平方公里。

地勢

隆陽區位於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南段。境內山脈起伏盤錯,最高海拔3655.9米,最低海拔648米,城區海拔1653.5米。最大的保山壩子,面積149.9平方千米。

水文

隆陽區境內河流眾多,落差較大,水力資源較為豐富。隆陽區分屬怒江、瀾滄江兩大水系的大小河流140多條,總長580公里,較大的有怒江、瀾滄江、東河、瓦窯河、沖江河、蒲縹河、水長河、大沙河等。

氣候

隆陽區氣候屬西南季風區亞熱帶高原氣候類型,加之低緯度高海拔和海拔高程差異較大的複雜地形,使隆陽區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熱、溫、寒三種氣候類型俱全。隆陽區大部分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四季如春,終年常綠。最冷1月平均氣溫8.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0.7℃,年平均氣溫15.5℃, 年極端最高氣溫32.4℃,年極端最低氣溫-3.8℃。全年無霜期290天以上,冬春兩季雨量較少,夏秋兩季雨量較多,年平均降雨量966.5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優越的立體氣候,造就了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隆陽有鳥類470餘種,列為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獸類60多種,珍稀植物1700多種,享有“世界動物植物寶庫”、“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之稱,已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這些給隆陽帶來了立體農業之利,已被國家列為滇西農業綜合開發區和全國糧棉大縣(區)之一。全區現有農業耕地68.24萬畝,林業用地418.5萬畝,其中有林地278.2萬畝,森林復蓋率為38.55%。按氣候和地形劃分,全區大體可分為溫和壩區、亞熱帶區、溫涼山區和高寒山區四個農業自然經濟區域。以保山壩為主的溫和壩區,素有“滇西糧倉”之稱,面積533平方公里,現有農耕地20餘萬畝,一年兩熟,盛產稻米、包穀、小麥、蠶豆,歷來是雲南糧食生產區和重要糧食基地,是國家和雲南省先後投資建設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養豬業亦較發達,是國家級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隆陽區生產的蠶繭在東南亞享有盛譽,每繭絲長1150米,為全國之冠;反季蔬菜成熟早、無公害,深受境內外消費者歡迎;“透心綠豆”種植面積2.28萬畝,銷往省內外;優質小麥初步形成了以永吉麵粉廠為龍頭企業的“公司+基地+農戶”的格局。

礦產資源

隆陽區境內主要礦藏有汞、銅、硫磺、鉛、錫、鈦鐵砂、金、銀、煤等多種礦產,且儲量豐富,極具開採價值,保山壩區現已探明有資源儲量為26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資源(目前城區內已民用)。

水力資源

隆陽區境內河流眾多,落差較大,水力資源較為豐富。全區分屬怒江、瀾滄江兩大水系的大小河流140多條,總長580公里,較大的有怒江、瀾滄江、東河、瓦窯河、沖江河、蒲縹河、水長河、大沙河等,水能理論蘊藏量23萬多千瓦,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裝機容量8.3萬多千瓦。

國土資源

全區現有農業耕地68.24萬畝,林業用地418.5萬畝,其中有林地278.2萬畝,森林復蓋率為38.55%。按氣候和地形劃分,全區大體可分為溫和壩區、亞熱帶區、溫涼山區和高寒山區四個農業自然經濟區域。以保山壩為主的溫和壩區,素有“滇西糧倉”之稱,面積533平方公里,現有農耕地20餘萬畝,一年兩熟。

以潞江壩為主的亞熱帶區,面積1321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範圍內),現有農耕地32萬餘畝,該區域別具乾熱氣候特徵,有“天然溫室”之稱,既適宜種植髮展一年多熟制的糧食作物,更適宜種植髮展多種熱帶、亞熱帶高價值經濟作物,現種植有甘蔗、香料煙、咖啡、胡椒、砂仁、龍眼、荔枝、芒果、香蕉、鳳梨、鳳梨、柑桔、橡膠等經濟作物,而且這些高價值經濟作物產品的品質別具特色,一般都優於其它熱區,可謂“香的最香、甜的最甜”,香料煙、小粒咖啡、砂仁、龍眼、胡椒的品質在國內首屈一指。現已被國家和雲南省列為“香料煙生產基地”、“小粒咖啡生產基地”、“國家糖料基地”、“芒果生產基地”;綿亘遍布全區的溫涼山區和高寒山區,面積3420平方公里,現有農耕地16餘萬畝,森林200餘萬畝,這個區域山高地廣,適宜農、林、牧各業生產的發展,是全區旱糧、用材林、烤菸、茶葉、乾果、水果、山葵、亞麻、大牲畜的重點產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隆陽區普查時點常住人口為935618人。

隆陽區共有家庭戶228949戶,家庭戶人口為88687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87人。隆陽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70883人,占50.33%;女性人口為464735人,占49.67%。隆陽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81499人,占19.40%;15—59歲人口為637647人,占68.15%;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6472人,占12.4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2346人,占8.80%。

2010年,隆陽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3583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7425人;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31797人;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74863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2010年,隆陽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63380人,占28.1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2238人,占71.85%。

2010年,隆陽區18個鄉鎮(辦事處)人口分布如下:

鄉鎮(辦事處) 人口數(人) 比重(%)
隆陽區合計 935618 100.00
蘭城街道 90841 9.71
永昌街道 104137 11.13
板橋鎮 97512 10.42
河圖鎮 47481 5.08
漢莊鎮 72675 7.77
蒲縹鎮 52676 5.63
瓦窯鎮 37154 3.97
潞江鎮 73380 7.84
金雞鄉 24709 2.64
辛街鄉 66746 7.13
西邑鄉 61282 6.55
丙麻鄉 28027 3.00
瓦渡鄉 24013 2.57
水寨鄉 14453 1.54
瓦馬彝族白族鄉 24605 2.63
瓦房彝族苗族鄉 32507 3.47
楊柳白族彝族鄉 38704 4.14
芒寬彝族傣族鄉 44716 4.758

民族

2010年,隆陽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805353人,占86.08%;少數民族人口為130265人,占13.92%。其中,彝族人口為42320人,占4.52%;白族人口為40401人,占4.32%;傣族人口為20133人,占2.15%;傈僳族人口為12728人,占1.36%;苗族人口為4596人,占0.49%;回族人口為3496人,占0.37%;滿族人口為1413人,占0.15%;德昂族人口為1075人,占0.11%。

2010年,隆陽區有彝族、白族、傣族、僳僳族、苗族、回族、德昂族、佤族、納西族9個世居少數民族,其他有壯族、拉祜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概況

2013年,隆陽區生產總值完成1680006萬元,比2012年增長1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4105萬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572129萬元,增長12.6%,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406743萬元,增長11.9%,建築業增加值165386萬元,增長14.7%;第三產業增加值683772萬元,增長12.4%。三次產業的比重由上年的25.5:34.6:39.9調整為25.2:34.1:40.7。人均生產總值17666元,增長10.5%。

第一產業

隆陽區隆陽區

2007年,隆陽區現有農業耕地68.24萬畝,林業用地418.5萬畝,其中

有林地278.2萬畝,森林復蓋率為38.55%。按氣候和地形劃分,隆陽區大體可分為溫和壩區、亞熱帶區、溫涼山區和高寒山區四個農業自然經濟區域。以保山壩為主的溫和壩區,素有“滇西糧倉”之稱,面積533平方公里,現有農耕地20餘萬畝,一年兩熟,盛產稻米、包穀、小麥、蠶豆,歷來是雲南糧食生產區和重要糧食基地,是國家和雲南省先後投資建設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養豬業亦較發達,是國家級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隆陽區生產的蠶繭在東南亞享有盛譽,每繭絲長1150米,為全國之冠。

2013年,隆陽區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02544萬元,比2012年增長7.7%。其中:農業產值332040萬元,增長6.6%;林業產值79364萬元,增長1.9%;畜牧業產值264795萬元,增長11.2%;漁業產值14003萬元,增長7.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342萬元,增長6.0%。

2013年,隆陽區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9.11萬畝,比2012年增加0.45萬畝;油料種植面積7.96萬畝,增加0.13萬畝;甘蔗種植面積12.98萬畝,減少0.42萬畝;菸葉種植面積14.41萬畝,減少1.02萬畝,其中烤菸面積11.73萬畝,減少0.08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0.45萬畝,增加1.86萬畝;咖啡種植面積16.31萬畝,增加1.84萬畝;茶葉種植面積6.32萬畝,減少0.05萬畝。

第二產業

2013年,隆陽區全年工業完成現價總產值1502345萬元,比2012年增長25.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1017228萬元,增長32.66%。按輕重工業分: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總產值568111萬元,增長1.26倍,規模以上重工業完成總產值449117萬元,下降15.54%。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406743萬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8%。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減。

2013年,隆陽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52754萬元,比2012年增長99.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稅111773萬元,增長69.2%;私人控股企業實現利稅22348萬元,增長1.0倍;港澳台及外商控股企業實現利稅13862萬元,增長2.4倍。

2013年,隆陽區年末擁有資質建築業企業42個,平均從業人員3.02萬人。完成建築業產值527498萬元,增長15.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92.2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3.0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3年,隆陽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0321萬元,比2012年增長13.9%。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49821萬元,增長15.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0501萬元,增長8.7%。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2596萬元,增長1.6倍;零售業零售額586506萬元,增長10.1%;住宿業零售額5968萬元,增長7.6%;餐飲業零售額75250萬元,增長16.8%。

2013年,隆陽區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增長47.9%;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58.5%;飲食類零售額增長11.9%;五金、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增長10.2%;書報雜誌類零售額增長28.6%;服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95.7%;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增長57.7%;汽車類零售額增長33.4%。

2013年,隆陽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342892萬元,比2012年增長20.8%。其中,單位存款餘額990737萬元,增長19.5%;個人存款餘額1289472萬元,增長21.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623978萬元,增長20.6%,其中短期貸款餘額415320萬元,增長17.4%,中長期貸款餘額1208538,增長21.8%。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隆陽區內有各級各類學校562所。其中:國小335所(完小174所、教學點28個),完全中學12所,高級中學1所,十二年一貫制1所,初級中學22所,幼稚園160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附設幼兒學前班的國小有162個。本年最佳化撤併校點共9個。

2013年,隆陽區在校學生總數145217人。其中:國小在校生64707人,國中在校生3596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7438人,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2520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361人,在校幼兒24227人(其中:學前班6017人)。

科技

2013年,隆陽區共爭取省、市科技扶持項目26項,實施區級科技項目11項,投入科技經費676萬元;爭取中國科協和省市各類科普立項5個、資金56萬元;共申請專利58件,已獲授權39件;有區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3個。舉辦了隆陽區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參賽作品1709件。隆陽區累計有科技入戶示範村181個,核心示範戶16950戶;組織科技培訓18場次、培訓3500人次,發放資料1萬餘份,復蓋隆陽區4萬餘人次。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15次,實用技術培訓27次,發放各類科技宣傳資料3.76萬份,農村實用技術手冊15種、27000冊;開展科普宣傳15次,發放科普資料16種、11.2萬份。隆陽區有科普惠農服務站4個,科普圖書室210個,各類農技協會119個,會員7050人。

社會保障

2013年,隆陽區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58萬人,全年共發放基本養老金22324萬元;失業保險參保1.6萬人,全年共發放失業金169.76萬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4.9萬人,支付醫療保險金12545萬元;工傷保險參保24055人;生育保險參保18647人;隆陽區農村養老保險參保44.87萬人,全年共發放養老保險金7879.5萬元。

2013年,隆陽區共安排下撥災區生活救濟款767萬元,下撥恢復重建資金29.5萬元;年末共有優撫對象34889人,落實重點優撫對象7324人,全年共發放各類補助金2600.11萬元。

環境保護

2013年,隆陽區完成人工造林面

積8.26萬畝,全民義務植樹180萬株,森林復蓋率55.5%。隆陽區林業用地面積490.99萬畝,區劃商品林315.28萬畝,公益林143.15萬畝。國家公益林62.34萬畝,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林56.84萬畝,江河兩岸水源涵養林20.61萬畝,水土流失嚴重區水土保持林35.07萬畝。

交通

隆陽區有國道320線(大保高速公路)橫穿其境,使其成為內聯滇西各地州的交通樞紐,外通緬甸陸上口岸的重要通道。截止到2007年隆陽區區內公路全長2000多公里,是建國前的8倍。隆陽有可起降波音737的二級機場。

歷史文化

民族風情

保山白族
保山市的白族分為兩支,一支是與雲南大理相同的白族,另一支的有其自身的特色,他在語言、服飾和生活習慣上同雲南大理的白族有很大的不同。在服飾上一反雲南大理白族服飾的清新、明快、耀眼,而是以一種沉著、凝重、古樸的感覺出現在你面前。女子的整個服飾以深沉的黑調為主,搭配紅、青、綠、白等色彩。這種民族主要生活在保山市芒寬及保山市西山一帶。
苗族打歌
保山苗族主要分布於芒寬、瓦馬、丙麻、水寨各鄉範圍。具有長久的歷史文化。“打歌”為苗族傳統民間藝術,丙麻一帶的苗族尤為喜愛並經常進行。除重大節日外,平時亦時常舉行。丙麻的打歌形式甚為獨特,許多地方“打歌”只用樂器伴奏,只跳不唱,而丙麻一帶的苗族打歌,則邊跳邊唱,參加者多為青年男女,打起歌來(舞蹈),十分歡快熱烈。伴奏樂器有竹笛、直簫、蘆笙等,竹笛為領舞者。
太平簫
太平簫,本市苗族特有的古傳民族民間樂器,苗語稱“漲本都”。長約1米,直徑3-4厘米,直斜吹奏,音量較小,然音色純美,樂曲有孤兒調、散心調等。該器樂在雲南省民族文藝匯演中,引起國內及日本專家的高度重視。
刀桿節
騰衝、龍陵一帶傈僳族同胞特的傳統節日,相傳為經念明初率軍“三征麓川”、安定邊疆的兵部尚書王驥而興。其主要活動有:二月初七“洗火澡”,二月初八“上刀桿”。“洗火澡”也下稱“下火海”,表演者赤足在通紅的炭火堆里舞蹈、翻滾,並捧炭火“洗臉”;“上刀桿”也稱“上刀山”,表演者赤足迎刃,在用數十把鋒利鋼刀架起的雲梯上從容攀登。表演驚心動魄,充分顯示出傈僳人民剽悍勇武的民族性格。
永昌鈸舞
保山彝族,分布於瓦房、瓦馬、瓦窯、楊柳及蒲縹、上江、丙麻等鄉寨。擦大鈸屬彝族傳統舞蹈且帶有武術性質。彝語叫“大鈸聚自得”。流布於瓦房的徐掌、四棵樹、白龍井、梅蘭山、楊柳壩等地方。逢婚喪嫁聚時舉行。參舞者4、6、8、10人不等,女人諱跳,表演者全系男人,器樂有嗩吶、大鈸、小鈸、鐃子、芒、鑼、大鼓、小鼓。演跳時常戴面具或化裝成孫悟空、唐僧、八戒、沙僧,或彝家仙女,或其它形象。大鈸扮演者即領舞者居中主跳,伴奏伴演者環繞周圍,因領者舞姿極為活躍多變,且節奏鮮明,氛圍磅礴,故稱擦大鈸。多採用對跳、串花、蹬腳、蹉腳等藝術套路。代表保山地區參加了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的行進節目表演並獲得表演一等獎、組織一等獎。
德昂族水鼓舞
德昂族在保山市有人口近千人,聚居於潞江壩大溝邊、白寨、芒彥。具有豐富絢麗的傳統文化。水鼓舞是保山德昂族獨有的民族舞蹈。德昂語叫“嗄格楞當”,多系喜慶時舉行。領舞者打著水鼓、大鈸、大芒率眾起舞,水鼓是主要道具,敲打前在鼓身中間一小孔加進約一斤重的清水或水酒,使鼓面濕潤而以鼓皮潮濕而得名,濕潤的水鼓能發出更有特色的音響。水鼓通常重三、四十斤,表演者將水鼓挎於脖頸,身體微彎,以手擊鼓,左手拍打小頭鼓面,右手錘出大頭鼓面。

當地特產

保山綠豆
“保山綠豆”為地道的保山特有品種。與一般蠶豆相比,它小巧玲瓏:未經加工之時,豆殼潔白光亮,豆瓣卻通體翠綠,直透於心,故保山人給它取了個名字——透心綠。
保山人種植透心綠並用透心綠加工炮製特色零食泡炒豆的歷史已相當久遠。以往泡炒豆均為農家自種、自炒、自銷,經營規模不大,20世紀90年代後,一些廠商用現代設備和工藝相繼開發出了“森力神”、“同心”等品牌的透心綠深加工系列產品,從而使這一傳統風味小食走出保山。

旅遊資源

概況

保山滇西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臥佛寺 古西南絲綢之路遺蹟諸葛亮營遺址龍王潭 高黎貢山 梨花塢 霽虹橋 金雞古鎮五月端午花街雙虹橋 惠通橋

保山,地處雲南西部,自然條件十分複雜。既有雄偉險峻的高山峽谷,又有星羅棋布的山間盆地;既有保山壩型的斷層陷落壩,又有潞江壩類的沖積河谷壩,還有騰衝附近的火山堰塞壩……。

保山,位於橫斷山脈滇西縱谷末端,高黎貢山、怒山南延的山系,東西各有瀾滄江、怒江天險相衛,地形多樣,氣候溫和,地地肥沃,物產豐富。

保山,歷史悠久,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保山市蒲縹鄉塘子溝發現的中石器時代的石器、灰爐及動物化石等遺存,經中國科學院研究鑑定,其中被命名為“蒲縹人”,分屬老、中、青四個人體的頭骨、上下頜骨和7顆牙齒等古人類遺存,距今已有八千多年歷史。在雲南元謀、陝西的藍田、北京的周口店以及雲南蒲縹發現的人類遺骸和遺物,正逐步揭開我國古人類歷史的序幕。

保山,古稱永昌,開發甚早。因此隆陽古就是通商要塞,為“殊方異域”聚散之地,“南方絲綢之路”橫貫全境,至今留有諸多勝跡;隆陽山川壯麗、風景優美,它神奇的魅力吸著八方來賓。曾令中外旅行家徐霞客、馬克·波羅和大批文人墨士所傾倒而吟詠的“內八景”、“外八景”經修葺一新,可供觀賞遊樂的有:明月太保、龍泉雁塔、西山晚翠,梨花香雪、農民公園龍王塘、千里古道飛長虹、千姿百態金姆洞、金雞臥牛寺,唐代古剎雲岩臥佛寺,它在東南亞影響極廣。雄踞區境西部的高黎貢山,從海拔3780米的主峰順山下至海拔900米的山麓,形成獨特的立體氣候,完整的寒帶、溫帶、亞熱帶生態體系。100多萬畝浩瀚的原始森林中,有似劍刺空的山峰,如線如帶的大小瀑布,清如明鏡的溫泉。

保山,歷史文化沉積深厚,歷史遺存眾多,有崎嶇磅礴的絲綢古道,有二戰期間馳名中外的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還有眾多的寺宇觀客,如古剎梨花塢、古建築群玉皇閣、全國最大的玉佛瞻仰地臥佛寺……。

其中臥佛寺為中、緬、泰的傣族民眾相攜來此供奉朝佛者,絡繹不絕。1961年緬甸前總理吳努偕夫人曾專程取道保山,於四月六日身著黃綾袈裟,前往參拜,並樂捐功德。

古往今來,鄭純、呂凱、徐霞客、楊升庵、徐悲鴻以及國際友人馬可波羅等歷史名人,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足跡。

古代馳名中外的保山出產的“桐華布”、“永子”(圍棋子)等也是保山歷史文化的見證。 保山,同時榮戴保山博南古道省級風景名勝區桂冠。該景區集冰山雪峰,珍稀動物、植物,及三山高聳、兩江縱貫的高山深谷等奇麗的壯觀的自然景觀及人文社會景觀。現主要景點有永昌文化園、太保山森林公園、哀牢王御花園、蒲縹阿里山莊度假區、舊石器時代遺址塘子溝等,還有棲賢寺、寶山寺、寶鼎寺、臥牛寺、玉皇閣、霽虹橋、千佛洞等名勝古蹟。踏入隆陽,你既可領略高黎貢山的雄偉、怒江峽谷的險峻,瀾滄江、怒江日夜奔騰的怒濤,又可飽賞高原明珠的萬紫千紅、乾熱河谷的亞熱帶風光,更可遊覽諸多建築奇趣,古色古香、環境優雅的風景名勝。隆陽不失為旅遊度假的勝地,地理探險家、考察家們迷人的樂園。

主要景點

1、高黎貢山中心風景片區;

2、保山壩區風景片區;

3、瀾滄江風景片區。

其中,高黎貢山還同時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稱謂,蘊藏著禿杉、樹蕨、珙桐等珍稀植物2000餘種,羚牛、蜂猴、雲豹等珍稀動物近五百種。是世界少有的“高山植物園”、“自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

在保山博南古道風景名勝區中,自然和人文景觀交融,貫穿名城景區和高黎貢山景區。

博南古道

中國境內的三條絲綢之路(西北的路上絲路、南方的海上絲路和西南方的路上絲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絲路發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紀時便已開通。這條絲路在漢代時稱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稱,既是指從四川出發,經過雲南、緬甸直至印度的商路。

儘管古道難行,古代的商旅卻在千難萬險中打通了這一條民間的貿易商道,利用馬匹、駱駝以至人力,運載著絲綢、布匹、瓷器、鐵器、漆器、茶葉等到印、緬各地,又攜回寶石、珍珠、海貝、琉璃等輾轉販賣。印度佛教境思路沿線傳播,撣(緬甸)人的樂隊和雜技在東漢時傳入洛陽宮廷,也是通過西南絲路上的永昌道與南亞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的結果。

西南絲路從四川起步,分別走東南面的五赤道和西南面的靈關道,最後匯合於大理,從大理往西,經過漾濞縣城,就進入博南山區。博南是公元1世紀開始沿用的縣名,治所就在今天的永平縣。這條山道是漢武帝於公元前105年前後下令開鑿的(當時稱為博南山道)。古道向西跨過瀾滄江,便進入保山地區。保山是古時的永昌郡、永昌府的治所,也是這一代絲路通過的主要地區,所以“永昌道”便被作為這段古道的名稱了。

站在瀾滄江邊,可見博南山與羅岷山絕壁對峙,旁有蘭津古渡,這是走永昌道的必經之路,渡口附近有兩座橋墩,建有一座中國已發現的最古老的鐵索橋——霽虹橋。相傳那時候每天清早橋亭大門未開時,等候過橋的商旅、人馬以排成五、六里長的隊伍。今天,驛路上還留有深深的馬蹄窩,足以證明那時驛道上馬匹來往頻繁的程度。

徐霞客的保山之旅

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暮春時節,“千古奇人”徐霞客(公元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江蘇江陰人)在其平生最後也是最為艱遠的一次壯遊——“萬里遐征”過程中,沿千年古道踏入保山這塊山雄水奇、古老而神秘的西南極邊之地。自三月二十八日從霽虹橋入境至八月四日從昌寧離開保山,4個多月里,他芒鞋黎杖,走危地、探險境、結鄉賢、訪野老,情隨怒水滄江流蕩,足跡遍及高黎貢山兩麓,遍訪名勝古蹟,考察地理、交通、物產、民俗等自然、經濟、文化實況,並以其如椽巨筆寫下了洋洋5萬餘字遊記,從而使邊地的自然、社會風貌在其被公認為國之經典的“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中獲得了極可觀地極寶貴的一席。

作為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悉心觀察了瀾滄江、怒江兩岸的山勢脈向,並經過多番考證,得出了兩江歸海的科學推斷,這就糾正了《大明一統志》所載瀾滄江“與沅江匯”、怒江“與瀾滄江合”這一通行認識的謬誤;登高黎貢山之巔,他在火塘邊與“土人”敘談,得知此山俗名“崑崙崗”,於是敏銳地聯想到南詔蒙氏曾封此山為“西嶽”,進而目透群峰,以其特有的科學判斷力作出結論:“以其高大而言,然正崑崙南下正支”,首次向世人揭示了高黎貢山的來龍去脈。

作為一位獨步天下的大施行家,徐霞客對保山的一山一水、一景一地、一風一俗都給予了真切而深情的注視—— 在保山城近郊遠野,他游龍泉、登太保、探蕉洞、謁臥佛、考九隆翠岡、訪哀牢金井、臨天生橋而察東河伏流、上瑪瑙山而觀麗石出礦……上江(潞江上段)壩是傣族聚居的一塊風水寶地,徐霞客流遊歷至此正值“新谷新花一時並出,而晚稻香風盈川被隴”之際。在這“窮邊樂土”之中,他採訪記錄了許多當地歷史、風土及生產生活情況,如他寫曾邀其同餐的舊土官:“其人九十七歲矣,以年高,後改於早龍江(即“出揖”之人)者。喧人中皆言其人質直而不害人,為土官最久,曾不作一風波……喧人感念之,共宰一牛,賣為瞻老之資。”民風之古樸純厚,躍然紙上,尤其令人難忘的是,遊歷途中,徐霞客曾三次被眼前景色所傾倒,並由此推出了“滇中第一”的三處奇景——其一:他過霽虹橋、登梯雲路後,見水寨“平窪一圍,下墜如城,四山回合於其上,底圓整如鏡,得良疇數千畝,村廬錯落,雞犬桑麻,俱有靈氣”,不禁盛讚道“不意危崖絕磴之上,芙蓉蒂里,又現此世界也……武陵桃源,王官盤谷,皆所不及矣!此當為入滇第一勝”;其二:他過板箐入盤蛇谷道,

見“東西兩崖夾成一線,俱摩雲夾日,溪嵌於下,蒙菁沸石,路緣於上,鏖壁摭崖。排石齒而北……有碑倚南山之崖,題曰:‘此古盤蛇谷’,乃諸葛武候燒藤甲兵處,然後信此險之真冠南也”;其三:他到楊柳瑪瑙山探冷水河瀑布時驚讚道:“黔中白水(黃果樹瀑布)之傾瀉無此之深,騰陽滴水(騰衝疊水)之懸注無此之巨……滇中之瀑,當以此為第一。”如此大家手筆,堪稱一方山水的錦上之花。

七月二十九日,徐霞客依依辭別了保山城,繼取道昌寧,結束他注定將使邊地山水增色的保山之旅。而玉皇閣北鄰那座古樸寧馨的小院——會真樓,則從此成了保山人的一方聖地,因為這是徐霞客此行的下榻之所,“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的某些章節和《永昌志略》等傳世墨寶從這裡刻入永恆。而今,睹樓思賢,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保山飲食給徐霞客留下的印象

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之稱的保山,物產資源豐富,飲食傳統獨特,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習俗各異、山高密林,飲食品種豐富。

俗語說:“綠的就是菜,動的就是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保山人對自己環境的稟賦。那么,哪些飲食能讓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徐霞客留下印象,起他的好奇而記述呢?

《徐霞客遊記》所記述的保山飲食習俗主要有:

1、蠻邊少數民族的飲食習俗:吃生肉“火酒糟生肉”;用燒魚做下酒菜;楊柳玀玀寨(彝族)煮大麥為飯的艱苦的生活。蒲縹大板鋪連酒糟喝酒(傣族),”有賣漿者、連槽而啜之。”騰衝上營坡角村,以醋芹為下酒菜。

2、菌類山珍:楊柳瑪瑙山的樹蛾,“乃菌之生木上者,其色黃白,較木耳則有莖有枝,較雞則非土而木,以是為異物而已。”保山城中吃到鮮雞煮湯佐飯,還買雞請劉館房東做成乾雞。

3、動物野味:在高黎貢山竹笆鋪嘗到烤鹿肉,保山吃到九隆池的魚。

4、野生水果:冷水箐(蒲縹)的黃果“酸甘可以解渴。”保山的花紅“花紅正熟,枝壓牆南,紅艷可愛。生青熟紅,摘而食之。”並與他家鄉的進行比較。保山冷水箐(蒲縹)的復盆子“擔夫摘洞口黑果來啖,此真復盆子也;其色紅,熟則黑而可食。”並與先前看到的紅果進行對比。

5、叢林乾果:騰衝固東的飛松,“一名狐(槲)實,亦作梧實,正如梧桐子而大倍之,色(澀)味如梧桐,而殼薄易剝,生密樹中,一見輒伐樹乃得,遲則樹即存而子俱飛成空株矣,故曰‘飛松’”。騰衝街竹實“大如松子,肉圓如蓮肉,土人煮熟以賣。”

6、醃臘製品:騰衝“腊味中始食竹鼯。”騰衝固東的園筍,“味與吾鄉同,八九月間有香筍,薰乾瓶貯,味有香氣。”

7、價格便宜:蒲縹西村:“米價頗賤,二十文可飽三四人。”橄欖坡:“米價甚賤,每二十文宿一宵、飯兩餐,又有夾包。”

8、用具、方式特殊:騰衝“皆燒土為鍋”。打獵圍虎“四峰了視者,吶聲相應,兩箐搜覓者,上下不一”。另外、還對豆腐、豆漿、饅頭、包子、大餅、茶、鯖魚、黿(團魚)、鼉(揚子鱷)等諸多飲食有描述。

飲食是反映各地民族民俗風情的一個重要方面,徐霞客遊記距今已有366年的歷史,人間世事滄海變遷,有的飲食已不能吃到,他只在保山四個多月,物產是因季節而不同的,保山的諸多美食他沒有涉及,歷史的進步已使保山飲食已有了長足的發展,遊記所記錄並不代表保山飲食的全部。但徐霞客抓住了保山飲食的特點,那就是民族的、天然的、特定自然條件下獨有的飲食。今天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要把雲南建成旅遊大省,民以食為天,研究利用徐霞客記述的保山飲食,尋找保山飲食中能讓外地人感到奇特、留下印象的食品。不僅具有歷史的文化價值,而且對推動飲食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民族節日

端陽花街 農曆五月初五 保山端陽花街是保山各族人民的傳統盛會,在每年端午節舉行。屆時上市花卉有數十萬盆(株),使得保山滿城鮮花,爭奇鬥豔,其中以蘭花居多。如今的端陽花街也是大型綜合博覽會,花葯鳥蟲、土特產品、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全城張燈結彩,貨棚琳琅滿目,中外人士,商賈名流,紛至沓來,蔚為大觀。

同時還有其它一些民族的節日,比如有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和廟會、山會等等。

特產與小吃

小吃頭腦 “鍋子” 永昌板鴨菜花醃菜伴蜂仔 餌絲 “透心綠” 保山大燒罈子雞 乾醃菜 “大救駕” 下村豆粉 油炸撒撇 “五滴水” “口水羹”山林素席 春甜黃酒 醃菜膏

特產 藤編 翡翠 山珍雞樅“茶鄉”的茶 蒲縹甜大蒜香料煙 尼諾茶芒果 清涼磨鍋茶 小粒咖啡 “雲子” 茶油 永昌古織 香蕈 棕包米 水籽石榴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