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雲南省下轄的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東與昆明市交界,南與普洱市、玉溪市毗鄰,西與大理白族自治州接壤,北與四川省攀枝花市相連,通達四川。下轄1市9縣,總面積為2.9萬平方千米,州人民政府駐楚雄市,距昆明市160千米。2013年,楚雄州已形成捲菸、醫藥、冶金、食品、建材、煤炭、電力、機械、紡織、化工、旅遊服務等門類齊全的行業,菸草、冶金化工、綠色食品、文化旅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楚雄州六大重點產業。2017年,楚雄全州常住人口274.40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37.37億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楚雄州地圖楚雄州地圖
早在170萬年前,生活在龍川江兩岸的元謀人就已進入了舊石器時代,掌握了用火技術。
距今4000年以前,以元謀大墩子和永仁菜園子為代表,楚雄州境各地已先後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州境先民創造了以銅鼓為特徵的青銅文化,步入了奴隸社會
先秦時期,楚雄州境主要分布著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
西漢中期楚雄州境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分別隸屬於越嶲、益州二郡。
蜀漢時期,分屬建寧郡、越嶲郡和雲南郡。
西晉時分屬雲南、建寧二郡。
東晉鹹康八年(公元342年),有“爨酋威楚築城硪碌賧居之”,故有威楚之稱。
南北朝時分屬晉寧郡、興寧郡和建寧郡。
唐初屬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
南詔時屬拓東節度和弄棟節度。
宋屬弄棟府、鄯闡府和威楚府。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元初分屬威楚萬戶、羅婺萬戶和大理下萬戶,後改設路、府、州、縣,分屬中慶路、威楚開南路、武定路和大理路。
明代分屬雲南府、楚雄府、姚安軍民府和武定府。
清代分屬雲南府、武定直隸州、楚雄府。
民國年間,裁府、州,設道、縣,設楚雄、雙柏、廣通、鹽興、牟定、鎮南、姚安、鹽豐、大姚、永仁、元謀、武定、羅次、祿豐共15個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分設楚雄、武定兩個專區。
1953年,兩專區合併為楚雄專區,設楚雄、鎮南、牟定、姚安、大姚、鹽豐、永仁、元謀、武定、羅次、祿豐、廣通、鹽興、雙柏、祿勸、富民、安寧17縣。
1954年改鎮南縣為南華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1957年劃安寧縣歸昆明市。
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建州前夕並鹽興縣入廣通縣。同年又合併楚雄、南華、牟定、雙柏4縣為楚雄縣,合併姚安、大姚、鹽豐、永仁4縣為大姚縣,合併羅次、祿豐、廣通3縣為祿豐縣,合併武定、元謀2縣為武定縣,劃富民縣歸昆明市。
1959~1961年間,先後恢復永仁、姚安、南華、雙柏、牟定、元謀6縣。
1983年9月改楚雄縣為楚雄市,10月劃祿勸縣歸昆明市。至此,楚雄州形成設楚雄市和雙柏、牟定、南華、姚安、大姚、永仁、元謀、武定、祿豐共9縣1市的格局至今。

行政區劃

楚雄州設九縣一市(楚雄市、雙柏縣、牟定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永仁縣、元謀縣、武定縣、祿豐縣),103個鄉鎮,1098個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其中:1036個村民委員會,6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詳情

行政區劃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GDP(億元) 轄區 政府駐地
楚雄市 4433 59.74 299.09 鹿城鎮、東瓜鎮、呂合鎮、紫溪鎮、東華鎮、子午鎮、蒼嶺鎮、三街鎮、八角鎮、中山鎮、新村鎮、西舍路鎮、樹苴鄉、大過口鄉、大地基鄉 鹿城鎮
雙柏縣 4045 16 29.3 妥甸鎮、大莊鎮、法裱鎮、鄂嘉鎮、大麥地鎮、安龍堡鄉、愛尼山鄉、獨田鄉 妥甸鎮
牟定縣 1464 20.17 38.1 共和鎮、新橋鎮、鳳屯鎮、江坡鎮、戌街鄉、安樂鄉、蟠貓鄉 共和鎮
南華縣 2343 24.11 48.18 龍川鎮、沙橋鎮、五街鎮、紅士坡鎮、馬街鎮、兔街鎮、雨露白族鄉、一街鄉、羅武莊鄉、五頂山鄉 龍川鎮
姚安縣 1803 20.9 36.24 棟川鎮、光祿鎮、前場鎮、彌興鎮、太平鎮、官屯鎮、適中鄉、左門鄉、大河口鄉 棟川鎮
大姚縣 4146 27.97 57.6 金碧鎮、石羊鎮、六苴鎮、龍街鎮、趙家店鎮、新街鎮、桂花鎮、三岔河鎮、曇華鄉、三台鄉、鐵鎖鄉、灣碧傣族傈僳族鄉 金碧鎮
永仁縣 2189 11.1 25.37 永定鎮、宜就鎮、中和鎮、蓮池鄉、猛虎鄉、維的鄉、永興傣族鄉 永定鎮
元謀縣 2021.69 21.96 46.7 元馬鎮、黃瓜園鎮、羊街鎮、老城鄉、新華鄉、平田鄉、物茂鄉、江邊鄉、姜驛鄉、涼山鄉 元馬鎮
武定縣 3322 27.8 55.57 獅山鎮、高橋鎮、貓街鎮、插甸鎮、白路鎮、己衣鎮、萬德鎮、田心鄉、發窩鄉、環州鄉、東坡傣族鄉 獅山鎮
祿豐縣 3536 42.39 115.73 金山鎮、仁興鎮、碧城鎮、勤豐鎮、一平浪鎮、廣通鎮、黑井鎮、土官鎮、羅川鎮、和平鎮、恐龍山鎮、中村鄉、高峰鄉、妥安鄉 金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跨東經100°43′~102°30′,北緯24°13′~26°30′之間,屬雲貴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體部位。東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連普洱市玉溪市,北臨四川省攀枝花市和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與麗江市相望。

地勢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地勢大致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最大橫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47.5公里。境內多山,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0%以上,其間山巒疊嶂,諸峰環拱,谷地錯落,溪河縱橫,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壩”之稱。烏蒙山虎踞東部,哀牢山盤亘西南,百草嶺雄峙西北,構成三山鼎立之勢;金沙江、元江兩大水系以州境中部為分水嶺各奔南北,形成二水分流之態。州境最高點為大姚縣白草嶺主峰帽台山,海拔3657米;最低點在雙柏縣南端的三江口,海拔556米。州府所在地鹿城海拔1773米,大致為楚雄州壩區的一般海拔高度。在群山環抱之間,有104個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壩子)星羅棋布,形成州內一個個規模不同、獨具特色的經濟、文化區域。

氣候

楚雄州境內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但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楚雄彝族自治州劃分總的氣候特徵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長;日溫差大、年溫差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濕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同時因各地地形和海拔的差異,形成氣象要素時空分布複雜、立體氣候和小氣候特徵明顯的特點。年均氣溫為14.8~21.9攝氏度。絕大多數地區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7.4攝氏度;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21.4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42攝氏度(1963年5月31日),極端最低氣溫-8.4攝氏度(1974年1月1日)。元謀壩子和金沙江河谷地區全年無霜,其他大部分地區無霜期為221天~275天。楚雄州降水量偏少,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月至10月。楚雄州地處雲南省日照高值區,年均日照為2450小時,從西北向東南呈遞減分布。西北部的永仁縣最多,年平均達2823小時,日照率達65%,是雲南省日照時數最多、日照百分率最大的地區。最少的是祿豐縣為2198小時。楚雄州的蒸發量年平均為2432毫米,為年降雨量的3倍多。元謀縣的蒸發量為降雨量的6倍多,是雲南省蒸發量最大的乾熱盆地,蒸發量最小的是南華縣和雙柏縣,年均不到2000毫米。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州土地總面積4388.7萬畝,其中耕地238.36萬畝,水田123.95萬畝。土壤共有19個類,其中耕作土壤類14個,自然土壤類5個,以紫色土分布最廣,紅壤次之。紫色土上層不厚,蓄水能力差、抗蝕能力弱,但富含磷、鉀,適宜於種植各種經濟作物,尤其是烤菸。紅壤土層一般較厚,結構較好,呈酸性,適合種植茶葉、薯類、豆類等作物。此外,水稻土是最主要的耕作土壤,楚雄州有128萬畝,主要分布在平壩地區。水稻土保水保肥性能好,栽種糧食產量高。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種類涉及41個礦種,產地和礦化地達431處。其中,銅、鐵、砷、岩鹽、芒硝、石膏等可稱優勢礦種,煤、鐵、石油、天然氣等儲量較豐富,其他還分布有金、銀、鉛、大理石、石棉、磷、鉑等礦藏。截止到2013年現已探明且儲量較大的有鐵礦石2.7億噸,煤10億噸,鹽11億噸。

水源

楚雄州地處金沙江和元江的分水嶺上,境內無天然湖泊,也無入境暗河,水資源多由大氣降水形成。楚雄州多年水資源量為68.67億立方米。州內的地面河流分屬金沙江和元江兩大水系,蘊藏量達117.7萬千瓦(不含金沙江幹流),宜開發量為25.21萬千瓦。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相繼建起了武定大響水(1200千瓦)、祿豐花橋(2400千瓦)、雙柏魚莊河(3200千瓦)、大姚天生橋(3700千瓦)、永仁他皮里(2000千瓦)、元謀虎跳灘(2700千瓦)等一批電站。1998年建成投產的雙柏縣老虎山電站,裝機3.7萬千瓦,年發電量1.74億千瓦/小時,是楚雄州目前最大的水電站。

植物資源

楚雄州的植物種類有6000多種,主要是森林、中草藥、野生食用菌等。楚雄州有林地面積1731.3萬畝,森林面積1633.6萬畝,森林綜合覆蓋率60.69%,森林覆蓋率達39.5%。州內常見的樹種有雲南松、華山松、滇油杉、金絲桃、滇橄欖、杜鵑、冬瓜樹等。草本植物以香茅、龍鬚草、野古草、金球花為最多。藥用植物以薄荷、大黃、黃連、茯苓最為有名。

動物資源

州境有野生哺乳動物110多種、鳥類有390多種、爬行類66種、兩棲類34種、魚類85種,其中長臂猿、懶猴、雲豹綠孔雀黑頸鶴等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

人口民族

楚雄州少數民族楚雄州少數民族
2017年末,全州常住人口273.90萬人,出生率11.79‰,死亡率7.05‰,自然增長率4.74‰。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全州總人口2636779人,比上年末增加11244人。其中:鄉村人口1885044人,城鎮人口751735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945470人,占總人口的35.9%,其中彝族人口762446人,占總人口的28.9%,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0.6%。萬人以上少數民族有彝族(762446人)、傈僳族(58119人)、苗族(47612人)、傣族(23560人)、回族(21603人)和白族(17900人)。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計算)為104.1。

經濟概況

綜述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
2016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GDP)847.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2.63億元,增長5.9%,拉動經濟成長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22.35億元,增長13.8%,拉動經濟成長5.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62.14億元,增長10.9%,拉動經濟成長4.5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7%、47.9%和41.4%。
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9.2%、38.1%、42.7%。全州人均生產總值(GDP)達30962元,比上年增長10.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89.43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6.0%。
2016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55.78億元,比上年下降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64億元,增長8.0%(省口徑增長10.2%),其中:稅收收入46.55億元,增長1.3%;非稅收入27.09億元,增長21.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5.21億元,增長8.8%。
全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3%。其中:城市上漲0.9%,農村上漲1.8%。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菸酒價格上漲2.9%,其中糧食價格上漲0.7%;衣著價格上漲2.6%;居住價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9%;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0.2%;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5%;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0%;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與去年持平。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0.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3.1%

第一產業

2016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0.7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0%。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88.12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58.32萬畝,其中:烤菸種植面積64.05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8.1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27.41萬畝。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為60.04∶39.96。全年糧食總產量126.80萬噸,比上年增長1.5%。其中:秋糧97.04萬噸,夏糧29.76萬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44.45萬噸,增長7.3%;牛奶產量63噸,下降60.9%;禽蛋產量14637噸,增長7.3%;蜂蜜產量1326噸,增長2.7%;蠶繭產量3602噸,增長10.2%;水產品產量28598噸,增長9.8%。大牲畜年末存欄111.45萬頭,增長3.9%;生豬年末存欄311.46萬頭,增長5.2%;羊年末存欄181.22萬隻,增長7.3%;家禽年末存欄1449.94萬隻,增長4.3%。
全州有效灌溉面積145.5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23.41萬畝。全州農業機械總動力301.60萬千瓦,增長5.8%,其中排灌機械總動力38.56萬千瓦,增長3.7%。農村用電5.38億度,增長8.8%;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6.19萬噸,增長3.7%;農藥使用量3568噸,增長5.0%。

第二產業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668.71億元,比上年增長14.4%(現價);實現增加值211.68億元,增長10.3%。
菸草製品業、冶金化工業、醫藥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35.19億元,比上年增長2.9%,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0.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3.9%。其中:菸草製品業實現增加值74.1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5.0%;冶金化工業實現增加值48.8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1%;醫藥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2.1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7%。
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00.95億元,比上年下降5.7%。其中:實現利潤26.75億元,下降6.2%;實現稅金74.20億元,下降5.9%。
全州139個資質內本地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43.34億元,比上年增長38.1%,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7.26億元,現價比上年增長24.6%,可比價增長23.9%。
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09.45億元,比上年增長31.0%。其中:國有單位投資568.79億元,增長39.5%。按構成分,建築工程投資878.91億元,增長46.6%;安裝工程投資26.36億元,下降10.2%;設備購置49.28億元,下降42.3%;其他費用54.90億元,下降2.6%。全年新增固定資產708.39億元,增長12.3%。本年新開工項目2058個,增長45.8%。
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31.80億元,比上年增長58.0%;第二產業投資201.37億元,下降20.8%;第三產業投資676.28億元,增長56.3%。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11.12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商品房銷售面積271.52萬平方米,增長41.7%。商品房銷售額95.74億元,增長46.3%。

第三產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8.7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按銷售地區分,城鎮實現243.44億元,增長12.9%;鄉村實現55.33億元,增長10.4%。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45.62億元,增長11.1%;商品零售253.15億元,增長13.1%。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510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出口額50769萬美元,增長17.5%;進口額288萬美元,增長27.8倍。
全年引進州外到位資金總額789.73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其中:省外到位資金524.65億元,增長30.7%;省內州外到位資金265.08億元,增長23.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669萬美元,下降18.9%。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139.41億元,比年初增長24.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63.39億元,比年初增長14.0%。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652.56億元,比年初增長11.6%。
全年州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3.3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壽險公司保費收入12.84億元,增長20.1%,賠款及給付4.31億元;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0.46億元,增長14.6%,賠款及給付4.81億元。健康和意外傷害業務保費收入2.78億元,增長9.8%,賠款及給付1.70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

2016年列入州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147項。其中:國家級11項,省級56項,州級80項。全年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獎3項,獲地廳級獎39項。科技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54.2%,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全年組織科技培訓23.7萬人次。受理專利申請977件,批准專利424件。

文化

2016年末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公共圖書館1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135.17萬冊,文化館11個,博物館4個,文管所10個,鄉鎮文化站103個。全州有電視台1座,廣播電台1座,電視覆蓋率98.02%,廣播覆蓋率97.57%。全年出版報紙313期,939萬份。

醫療

2016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759個,其中:醫院79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643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4個,衛生院115所,村衛生室1118所,門診20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66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7所,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11所,婦幼保健院(所、站)1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個,急救中心(站)2個,采供血機構1個,健康教育(站、中心)1個。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155人,其中:執業醫師3904人,執業助理醫師1011人,註冊護士5821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5022張,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4627張,其中醫院床位12167張。

體育

2016年體育健兒參加省級及以上體育競技比賽獲得獎牌51枚。其中:金牌19枚、銀牌17枚、銅牌15枚。

教育

2016年末有普通高校2所,專任教師789人,招生5102人,在校生16832人,畢業生3925人;普通中專學校26所(含成人中專學校10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5所、職業高級中學10所和技工學校1所),專任教師1187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380人),招生11230人,在校生28508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8815人),畢業生7625人;高中22所,專任教師3152人,招生17001人,在校生45399人,畢業生14002人;國中114所,專任教師6933人,招生30635人,在校生96486人,畢業生34066人;國小749所,專任教師11538人,招生25909人,在校生161452人,畢業生30859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專任教師69人,招生112人,在校生403人。幼稚園489所,專任教師2355人,在園幼兒58335人。
全州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97%。國小畢業生升學率99.27%,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0.22%,國中學齡人口淨入學率99.85%,高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83%。教育部門主管錄取的大學生13284人,比上年增長2.2%;殘疾兒童入學率97.24%。國小、國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9.68%、99.84%和98.35%。

保障

2016年末全州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38475人(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91027人)。其中:參保職工164294人,參保離退休人員74181人。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保險1425007人,減少27人。參加失業保險100003人,減少11708人,年末全州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7634人。參加工傷保險192172人,增加5708人。參加生育保險78505人,增加4403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425416人,減少8731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96141人,減少25181人。
全年城鎮居民99111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金額41038.65萬元。農村居民189410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金額34207.18萬元。全年民政優撫傷殘軍人1207人,在鄉復員軍人3750人。全州有敬老院102個,收養老人4587人;有福利院15個,收養359人。

交通運輸

2016年末州內公路通車裡程19056.09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339.40公里,一級公路68.61公里。年末全州機動車擁有量656039輛,比上年增長3.5%。其中:汽車225235輛(個人204432輛),增長17.0%;拖拉機52994台,增長0.4%;機車376746輛(個人376377輛),下降2.8%。機動車駕駛員686971人。全年完成客運量3458.48萬人次,下降1.8%,其中:公路運輸客運量3423萬人次,下降1.8%;旅客周轉量202361.29萬人公里,增長19.1%,其中:公路旅客周轉量201880萬人公里,增長19.3%;運輸貨運量3097.88萬噸,增長2.4%,其中:公路運輸貨運量3076萬噸,增長2.4%;貨運周轉量504073.41萬噸公里,增長2.4%,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503885萬噸公里,增長2.4%。

地方特產

楚雄彝族自治州夜景楚雄彝族自治州夜景
楚雄市:雲泉豆瓣醬、薄荷、冬粉、絲綢、呂合米酒、紫溪茶;
祿豐:香醋、東河米、耐磨鑄鐵、汽缸套、剪刀、黑井石榴;
南華:大白芸豆、鐵鍋、沙橋豆腐、月琴;大姚的薄殼核桃、果脯、野壩子蜂蜜
姚安:三角糯米、茯苓、菖河蜂蜜、蕎酒、乳鴿、山藥,蓮藕;
永仁:苴卻硯、永興花椒、永橋酒;牟定的油鹵腐、喜鵲窩酒、銅炊具、化佛茶;雙柏的妥甸醬油、白竹山茶;
元謀:土鍋、龍鬚草、毛葉棗、熱帶水果;武定的壯雞、板栗等。
元謀:冬早蔬菜名列全國十大蔬菜基地之一;
全州:虎掌菌、松茸、牛肝菌、黑木耳等野生食用菌、“蝴蝶泉”、“桂花”、“國賓”等品牌的楚雄捲菸

旅遊名勝

民族節日

“火把節”、牟定“三月會”、大姚“插花節”、永仁“賽裝節”、姚安“龍華會”、祿豐“花會”、武定“花山節”、雙柏“虎笙節”等。

景區

主要景區(點)有武定獅子山、元謀土林、彝人古鎮、祿豐世界恐龍谷、楚雄州博物館、黑井古鎮、南華咪依嚕風情谷、楚雄紫溪山、大姚石羊古鎮、永仁方山、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牟定化佛山、大姚三潭、姚安光祿古鎮、武定羅婺彝寨等。

歷史文化

文化多樣性

楚雄州文化,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條件,其發展呈現出豐富性、開放性與單一性、封閉性的雙重特徵。在壩區和交通沿線,由於鄰區文化的影響與歷代中原王朝的開發,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要特徵的地方文化;在山區各少數民族地區,因與外界相對隔絕,保留了彝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但兩種文化又長期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楚雄州多元一體的民族地方傳統文化。
流傳至今的有大量彝族人民關於天地萬物、人類起源等各種神話、傳說和史詩,如《梅葛》、《查姆》等,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文化融合

明代大量江南移民流入州境,漢文化在城鎮、壩區內逐漸普及,本地文人大量湧現,如姚安的二陶(陶珽、陶珙)與稍後的高 映,楚雄的劉聯聲、池生春等,於文、史、哲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清末至民國,社會急劇變革,伴隨著近代教育的產生和各種新思想、新文化的傳入,楚雄地區的文化在動盪的社會環境中發展,並始終和社會的變革與救亡運動結合在一起。一些楚雄籍學生外出留學,投身各種新文化運動,推行社會改良,提倡文明風氣,接受馬列主義,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身。抗戰時期,內地大量文化人涉足境內,電影、攝影、報刊、文藝、戲劇演出等新興文化活動開始出現,民眾性文化活動活躍於一時,醫療、體育、自然科學也相應得到發展。
漢文化在壩區廣泛傳播的同時,山區少數民族亦“漸習漢學”,“間有中科第者”。各少數民族在與漢民族的交往過程中逐漸使用漢族語言,吸收漢文化豐富自己的文化。漢文化同時亦受當地自然環境和民族文化的影響,具有了明顯的地方特色。如花燈在壩區廣泛流傳,元謀、祿豐花燈,姚安花燈及蓮花落各有不同的風格,還產生了具有濃郁特色的彝族花燈。各地都有風格不同的山歌、秧歌、民歌,滇劇在州境亦有變異。但由於階級壓迫和民族偏見,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卻始終未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和提倡,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彝文彝書大部分僅在民間流傳,保存於畢摩手中;一些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則僅由人民世代口耳相傳,有的自生自滅。武定鳳氏土司曾興辦彝學,刊刻彝文典籍。流傳至今的大量古彝文經典記載了包括歷史、天文、文學藝術、醫學、習俗、政事等內容。

文化瑰寶

2008年,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報的“梅葛”,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550。
2010年,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報的“彝醫藥(彝醫藥水膏藥療法)”,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項目類別,序號2。

領導人物

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屆人民政府州長:遲中華
中共楚雄州委書記:楊斌

雲南行政區域

作為一個風景秀麗、景色迷人的度假、旅遊之鄉,雲南是深客群多旅遊愛好者旅遊時的首選之地,為了讓更多的人對雲南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豐富完善這些詞條!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