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縣

蒙自縣

蒙自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部,處珠江與紅河分水嶺兩側,海拔最高處2567.8米、最低處146米,北回歸線橫貫縣境,氣候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

基本信息

簡介

蒙自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部,國土面積2228平方公里,轄7鎮4鄉、86個村(居)委會、11個城市社區居委會、691個自然村、992個村民小組,共有漢、彝、苗、壯、回等19種民族,總人口39.08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3.03萬人,暫住人口6.0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9.31萬人、農業人口26.45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的58.5%、80%。轄區內有省級蒙自經濟開發區和省級紅河工業園區

自然區位

蒙自縣蒙自縣
蒙自縣地處珠江紅河分水嶺兩側,海拔最高處2567.8米、最低處146米,北回歸線橫貫縣境,氣候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年均氣溫18.6℃,年均降雨815.8毫米,全年無霜期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時。蒙自壩是雲南省六大壩子之一、紅河州乃至滇南最大壩子,壩區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24%,高於全省壩區面積比重18個百分點。全縣可耕地110.45萬畝,人均3.34畝。境內水資源總量12.15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2.12億立方米,城市日供水現狀6萬噸、中遠期規劃16萬噸,壩區水利化程度達75%。優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和現代特色農業深度開發。同時,孕育了銀、錫、鉛、鋅、銅、煤、大理石、磷、鈾等豐富礦藏,其中蒙自縣白牛廠銀多金屬礦已探明為我國目前最大銀礦。

蒙自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西南內陸通向東南半島地區的咽喉,處於輻射國內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兩大“扇面”的交匯點和昆(明)河(內)國際經濟走廊的中心節點,北距省會昆明289公里,南距國家一類口岸河口168公里,東連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滇越鐵路和在建的泛亞鐵路東線(昆明—新加坡)縱貫縣境,在建的昆(明)河(口)(國道326線)和廣(西)臨(滄)(國道323線)兩大高速公路在蒙自縱橫交匯,並計畫在蒙自新建紅河機場,計畫開發距蒙自58公里可直抵越南海防港的紅河水運,是雲南乃至西南地區面向東南亞和太平洋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樞紐。

歷史沿革

蒙自已有上萬年人類繁衍活動史、2100多年建縣史。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賁古縣,屬益州郡所轄24縣之一。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置蒙自縣至今。中法戰爭(1883~1885年)結束後,清·光緒十三年(1887),為適應對外通商需要,清廷與法國在北京簽訂《中法續議商務專條》,指定開廣西龍州和雲南蒙自為通商處所,蒙自成為中法之間的“約開商埠”。同年,清廷在蒙自設分巡臨安開廣道,下轄臨安府(今建水縣一帶)、開化府和廣南府(均屬今文山州一帶),兼管即將正式開關的蒙自海關關務。由此,蒙自成為雲南近代史上的滇東南軍事、政治中心。光緒十五年(1889),蒙自海關落成並正式開關,這是近代雲南第一個海關,也是近代中國21大海關之一。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蒙自縣人民政府隸蒙自專區專區行政公署駐蒙自。1957年11月18日,蒙自專區與紅河哈尼族自治區(駐地在今元陽縣)合併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駐蒙自。1958年7月,紅河州人民委員會由蒙自縣遷往箇舊市。1992年11月26日,蒙自縣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同年12月18日,被列為國家級對外開放縣。1999年2月5日,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試驗示範區。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將紅河州政府駐地由箇舊市遷移至蒙自縣。同年7月11日,雲南省政府滇南中心城市現場辦公會研究決定,建設以蒙自為核心的個(舊)開(遠)蒙(自)——滇南中心城市。同年11月18日,紅河州建州46周年暨州府遷移蒙自慶典在蒙自舉行,標誌著紅河州州府正式遷移蒙自縣暨滇南中心城市建設全面啟動。同日,“雲南省紅河工業園區暨紅河鋼鐵有限公司百萬噸鋼鐵項目奠基儀式”在蒙自縣雨過鋪鎮舉行,蒙自被列為省級工業園區,標誌著紅河州新型工業化戰略全面啟動實施。

縣情特點

區位顯要,雄鎮南滇。蒙自是雲南乃至大西南連線東協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樞紐,現代鐵路公路航空運輸條件齊備,有著構建區域性國際大通道樞紐,通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形成區域性國際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中心和建設進出口加工業基地的便利條件。蒙自為歷代屯兵重鎮,1915年朱德在此率部誓師護國討袁,現為全國駐軍最多的縣份之一。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蒙自,是雲南建縣最早的24個千年古縣之一,在雲南近現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曾是雲南省對外貿易的最大口岸,當時雲南8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通過蒙自轉運。雲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第一個外國銀行、第一條民營鐵路、第一個外資企業、第一個駐滇領事館、第一個火電站等諸多“第一”先後在這裡產生。1928年,中共雲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蒙自查尼皮村召開。1938年,西南聯大文學院、法商學院曾遷來蒙自,聞一多朱自清等著名教授駐蒙講學。蒙自成為雲南近半個世紀的商貿、金融、交通運輸和外事活動、革命活動的中心。現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保”文物單位6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處。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蒙自承載著邊地文化、中原文化、黨史文化、軍旅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豐厚積澱,成為雲南近代工商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堪稱一座彪炳史冊、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發展現代科教、體育事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的較大潛力。

土地寬廣,物華天寶。蒙自是滇南第一大壩子,是資源富集、潛力巨大的投資創業熱土和北回歸線上最適宜人居的綠色家園,具備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的優越條件,是享譽神州300年並被郭沫若譽為雲南食品中“一朵瑰麗的山茶”的“中華名小吃”——“過橋米線”的發源地和歷經700個春秋鑄就的中國石榴之鄉、中國十大知名農業旅遊示範點,以及我國目前最大的銀礦和正在崛起的世界最大的銦冶煉基地。

發展現狀

蒙自縣蒙自縣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機遇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創新機制增活力,務實拼搏求跨越,推進了各項事業提速提質提效發展。2005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億元,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8.7%;人均GDP達7506元,提前五年實現了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2029元,比上年增長10.5%;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3.3億元、2.21億元,年均增長24.7%、24.6%。一般預算收入2.15億元,增長59.4%。“十五”期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64億元,是“九五”期間的4.68倍。2005年,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合計66.49億元,現金收、支合計200.7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3.3倍、3.35倍;三次產業的比重由“九五”末的35.7∶26.9∶37.4變為2005年的24∶35∶41。城市建城區達20平方公里,居滇南首位。蒙自縣被評為2005年雲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躋身第五屆“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縣(市)”行列,還相繼被列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首批科技工作試點縣和雲南省縣域文化建設試點縣,成功協辦了“中國電影百年·紅河電影周”活動和“雲南省第七屆民運會”,成為中國男籃職業聯賽(CBA)的主賽場之一,被評為省級雙擁模範縣、雲南省首批“平安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少數民族體育先進縣中國西部最具特色城市和國家衛生縣城。

發展思路

蒙自縣蒙自縣
未來五年和今後一段時期,蒙自縣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獨具特色的區位、自然、人文、產業、行政等戰略資源優勢,牢牢抓住發展機遇,按照“46663”的發展思路,即圍繞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基礎設施現代化四大目標,實施產業強縣、城市興縣、文化立縣、環境優縣、開放活縣、民本穩縣六大戰略,培植礦冶加工、特色農業、生物創新、房地產和建築建材、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六大產業,建設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教、物流商貿旅遊、金融、信息六個中心,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協調發展,著力壯大支柱產業,打造實力蒙自;創新體制機制,打造活力蒙自;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打造綠色蒙自;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打造平安蒙自;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和諧蒙自;培育城市文化個性,構建滇南之心,打造魅力蒙自。

蒙自——這一和諧發展的新州府、新興產業聚集區、北回歸線上的綠色家園、滇越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多元文化名邦和紅土地上的科教城,必將迎著新世紀的曙光激流勇進,奮發有為,在祖國南疆沃土展翅騰飛!

特色產業和產品

蒙自縣蒙自甜石榴
農業產業和農產品

近年來,蒙自縣緊緊圍繞農民增收主題,著力實施種植業“8512”工程和畜牧業“十百千”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優質稻、烤菸、甘蔗、水果、蔬菜、蠶桑、畜牧等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

蒙自甜石榴:蒙自種植石榴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目前,全縣種植面積9.5萬畝,產量10餘萬噸,產值達2億元。3萬畝連片種植的石榴園,形成了生態觀光旅遊景區。

蒙自甜石榴外形美觀、皮薄、個大、籽粒大、核小且軟、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高,營養豐富,且成熟早、上市早,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因此,蒙自甜石榴1993年被評為雲南省優質水果;1996年蒙自縣被雲南省政府批准為“九五”水果(石榴)商品基地縣;1999年獲世博會蔬菜水果類最高獎;2002年

蒙自縣蒙自大枇杷
被農業部批准為南亞熱作名優水果石榴基地;2003年獲得了國家進出口檢驗檢疫局認證的原產地標記註冊證書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2004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國石榴之鄉”;萬畝石榴園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區和中國十大知名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9月在昆明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銀獎,同年11月,116株蒙自石榴樹移栽於釣魚台國賓館

蒙自大枇杷:蒙自種植枇杷歷史悠久,氣候適宜枇杷的生長,成熟早,枇杷具有果大、肉厚、味甜、汁多、產量高等特點,具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之功效,是重要的保健果品,是蒙自特色水果之一。目前,全縣種植枇杷3.14萬畝,產量2300多噸。預計,到2008年,全縣大枇杷將發展到5萬畝,進入盛果期,年產鮮果可達4萬噸。

蒙自縣蒙自小紅棗
蒙自小紅棗:小紅棗是蒙自水果產業中的三大果品之一,。具有營養豐富,含糖量高,肉厚、口感好等特點,適宜加工,耐儲運。2005年9月在昆明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獲優質水果獎。目前,全縣小紅棗種植面積2.2萬畝,產量2100噸。

蒙自優質稻:蒙自種植優質稻起步早,1996年起引進13個品種進行試種、篩選和技術研究,其中採用“三圃制”對優質常規稻“雲恢290”和“滇屯502”進行原種繁殖。經田間試驗,“雲恢290”純度達99.99%,“滇屯502”田檢達一級種標準,經提純復壯後的“雲恢290”原種抗性增強,品質優越。目前,全縣種植優質稻發展到5.1萬畝,平均單產557.6公斤,總產2844.54萬公斤,年生產優質大米1706.72公斤。

工業產業及產品

蒙自現有縣屬工業企業77家,中央、省、州、市屬工業企業22家;規模以上企業12家。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2.42億元。工業產業有礦產冶金、化工、建築建材、食品加工、製糖、印刷醫藥機械製造等22個門類。工業產品有鉛、錳礦、原煤、白銀、電池、白糖、膠鞋、清酒及化肥、輕工機械等200多種。工業產品銷往全國,部分產品出口到歐美亞三大洲的10個國家和地區。

紅河鋼鐵有限公司:位於紅河工業園區,占地近2000畝,總投資14.2億元。一期工程50萬噸鋼項目已於2005年2月建成投產,二期工程從2005年3月啟動,2006年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形成年產100萬噸鋼的產能,實現產值35億元,利稅5億元。

蒙自礦冶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6年11月11日,是一家集資源勘查、採礦、選礦、冶煉於一體的大型礦冶企業,公司擁有資產4.5億元。與中南大學共同組建了“科技產業化基地”,首開雲南民營企業省院省校合作共建科技-產業績效平台先河。目前,已形成年出礦60萬噸,日處理原礦4000噸,年冶煉高純鉛2.5萬噸、粗銀60噸的生產能力及與之配套的安全、環保工程。主要產品有錫精礦、鋅精礦鉛鋅礦鉛錠白銀銻錠等,2007年,公司將形成年產50噸電銦的生產能力,淨增產值6億元。

地方土特產

蒙自縣過橋米線
蒙自過橋米線:蒙自是雲南過橋米線的發源地。蒙自過橋米線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在蒙自縣城南湖之中有一個小島,島上綠樹成蔭,風景如畫,環境十分幽靜。縣城內有一姓楊的書生為了赴京趕考,苦於城裡人聲喧譁,就到這裡刻苦讀書。為使丈夫安心學習,他那勤勞賢惠的妻子每日堅持為他送飯,但因離家較遠,途中還要過一座橋才能到達小島,等飯菜送到時已涼了。一日,妻子把家裡一隻肥母雞宰殺燉熟後,把雞切成塊連同米線盛人裝雞湯的罐內,急忙給丈夫送去,豈知走至湖橋時因疲勞過度暈倒在地,送到醒來時,已不知過了多久,她連忙爬起來奔向丈夫讀書處,待到丈夫面前,揭開蓋子,見罐內雞湯仍十分燙手,原來是雞油將湯覆蓋保溫之故。她從中得到啟發,後來常變化著花樣把肉片、生魚片等來入湯中和米線一起入罐送給丈夫吃,丈夫深受感動,刻苦攻讀,終於金榜題名。後人聽說也如法炮製,過橋米線因此得名。

蒙自過橋米線以“菊花過橋米線”為最佳,其配料考究,調味齊全,製作精細,湯味香醇。其製作首先是煨湯,故入豬骨、豬肉、雞鴨等渾料煨煮。煨煮時火功要考究,先用旺火.

將沫打淨後用中火,爾後再用文火。其次是氽湯的肉片要精而全,可用雞脯豬脊片、豬腰片、豬肝片、鮮魚片(烏魚最佳)等。再次是配料製作,配料製作要注意色美味鮮,主要有鮮菊花、草牙、豆腐皮、豌豆培、豌豆尖、韭菜、蔥花、芫荽、姜沫、地椒、還有芝麻辣椒油胡椒粉味素等。食用時,先用大湯碗放入味素、胡椒、雞油(豬油也可)等、然後將沸湯舀人碗內,油脂即上浮,將熱汽蓋住。看似冷湯,實為滾燙。爾後將生肉片或鵪鶉蛋這類不易速熟的食物投入湯碗中稍作刪燙,再下全生或半生的鮮菜及配料,最後把上等、韌性較好的米線摻入,米線可邊吃邊加。此時,碗內粉白的肉片、金黃的菊花、白嫩的魚片,潔白的草芽、碧綠的蔥花、紅亮的椒油渾為一體,五顏六色使人饞涎欲滴。

蒙自縣年糕
蒙自過橋米線由於風味獨特,很受民眾歡迎,並廣為流傳。如今,過橋米線普及到了省內外許多地方,深受中外顧客的青睬。過橋米線經過歷史演繹,由於各地配料及製作工藝不同,味道也各異,所下燙之料從沿海一帶的生猛海鮮,到雲南的山珍,無所不有。

蒙自年糕:是雲南省傳統的名特食品之一。據傳,蒙自年糕產生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民國初年,新安所人熊兆林製作的年糕頗負盛名,縣城江星齋製作的年糕也頗有名氣。1982年和1983年,曾被評為“省優”產品;1990年,獲中國婦女兒童用品40周年博覽會銅獎。

蒙自年糕是以優質糯米為原料,洗淨後磨成粉狀,配以紅糖(或白糖)、火腿、芝麻、玫瑰、花生米等輔料調成濃糊,盛入小碗薰蒸至150℃,成形出籠,冷卻後從碗中取出即可出廠。年糕形呈半球狀,每個約重500克,外表光滑,色澤油潤,糕質細膩,糍實柔韌,入口香甜。切成薄片用油煎炸後食用,外酥內糯,尤為香甜可口。具有表面光滑、晶瑩油潤、品質細膩、味香清甜、柔韌適口、久食不膩等特點。

旅遊景點

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

蒙自縣會址
位於蒙自縣東27公里芷村鎮查尼皮村。1928-1931年春,曾是全省早期革命據點之一。黨的“八七”會議後,中共雲南省委主要領導人王德三,吳澄,李鑫,吳少默,劉玉瑞等同志都轉移到蒙自工作,開闢了查尼皮等農村據點。在查尼皮,小東三等地發展黨的組織,辦了兩期黨員培訓班,成立了以查尼皮為中心的10多個農民協會,建立了中共雲南省委領導下的第一支游擊隊,召開了多次黨的重要會議。1928年4月13日,雲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在查尼皮召開中共雲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7人,通過決議案9件,選舉省臨時委員會領導。會址為游擊隊長佴三的胞弟楊自林家,後遭火毀,1991年修復。1993年公布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西南聯大文法學院舊址

蒙自縣西南聯合大學舊址
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合大學遷至雲南,其中文法學院曾設在滇南重鎮蒙自,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著名教授均在蒙自任教,西南聯大文法學院在蒙自的校舍,包括蒙自租界址的蒙自海關,法國臨時署和哥臚士洋行和武廟街周柏齋的住宅"頤樓"等處。其中頤樓有名聽鳳樓,既是聯大的女生宿舍,又是蒙自縣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占地約2300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單檐硬山頂三層樓房,院中古榕成蔭,典雅幽靜。1983年公布成為蒙自縣文物保護單位。

龍寶洞

在蒙自縣南20公里五里沖水庫。石灰岩溶洞,深約500餘米,由三個廳堂組成,洞內景色既有凝固的石瀑布,又有定格的石梯田,高低錯落,令人嘆為觀止,與洞外五里沖水庫相映成趣,為蒙自理想的旅遊勝地。

王喆墓

在蒙自縣新安鎮南1公里黃栗樹坡。圓形圍石封土墓,墓高1米,徑3米,碑坊式墓碑,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立。王喆,字二吉,一字梁溪,蒙自新安所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貢生,早年科舉失意,在本鄉教書育人,成績顯著,其門人王諾,尹宗梁,楊潞,王錫圭等皆以文學成名,著有《王喆詩集》傳世。1983年公布為蒙自縣文物保護單位。

蒙自縣玉皇閣
玉皇閣

又名通明閣。在蒙自縣城承恩街口東側,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由玉皇閣及東西兩閣組成,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閣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頂,通高約20米,面闊,進深各19。1米,梁架斗拱用材粗大,,閣記憶體明永曆五年(1651年)《常住通明閣碑》及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重建通明閣碑記》 。東西兩閣位於玉皇閣兩側,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重檐歇山頂,通高12米,面闊,進深各12米,具清代早期建築風格,三閣鼎立為蒙自縣城時代最早的一組建築。1983年公布為蒙自縣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