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貢山縣)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屬的一個自治縣。地處滇西北怒江大峽谷北段,位於東經98°08′—98°56′,北緯27°29′—28°23′之間,東與雲南省德欽、維西兩縣相連,南與怒江州福貢縣相鄰,北與西藏自治區察隅縣接壤,西與緬甸聯邦毗鄰,國境線長達172.08公里,面積4506平方公里。2007年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3520萬元。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主要景點有碧羅雪山、高黎貢山、擔當力卡山、怒江、獨龍江等。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地處滇西北怒江大峽谷北段,位於東經98°08′一98°56′,北緯27°29′—28°23′之間,東與雲南省德欽、維西兩縣相連,南與怒江州福貢縣相鄰,北與西藏自治區察隅縣接壤,西與緬甸聯邦毗鄰,國境線長達172.08公里。全縣地勢呈“三山夾兩江”高山峽谷地貌,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1170米,海拔高差達3958米,立體氣候和小區域氣候特徵明顯,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在2700—4700毫米之間,空氣濕度達90%以上,日照時數1100—1400小時,無霜期280天。

全縣轄四鄉一鎮,26個村委會,兩個居委會,24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240人。境內居住著獨龍族怒族、藏族、傈僳族等15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2954人,占總人口的96%,其中獨龍族5288人,怒族6071人。國土總面積450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6人/平方公里。縣內資源豐富,已查明的礦點有38處,其中錫礦5000多萬噸,鉛鋅礦44萬噸,羊脂玉大理石10億立方米,矽礦100萬噸。大小河流42條,年徑流量577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368.6萬千瓦。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7.2%,縣內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4.3萬公頃,占整個保護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占全縣總面積的55.6。

區內野生動植物物種非常豐富,目前巳知的保護區種子植物有163科764屬2686種;哺乳動物有8目25科74屬192種;鳥類269種:昆蟲1690種,隸屬20目167科。其中地方特有的野生植物239種,隸屬103科14屬,特有野生動物17種,素有“南北動植物的走廊”、“第四紀冰川活動時期原生物的避難所”、“世界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有色金屬和動植物王國”之美譽。全縣40%左右的面積屬於規劃中的“三江併流”風景名勝核心區。由於地處中緬、滇藏結合部,多民族雜居,天主教基督教、藏傳佛教,原始宗教四教並存,使貢山成為多民族文化與東、西方宗教文化交匯的地方。這裡民族節日眾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有獨龍族“開強瓦”節、怒族“仙女”節、傈僳族“闊時”節……豐富的“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資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在這裡沉澱,使這裡成為集世界自然遺產和獨特民族文化為一體的“三江明珠”。

貢山獨龍怒族自治縣位於中國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北部,北鄰西藏自治區,1935年置貢山設治局,1952年設貢山傈僳族自治區,1954年改貢山縣,1956年改設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碧羅雪山高黎貢山和怒江、獨龍江縱貫境內。農產品有玉米、稻、小麥甘薯等,並產黃連、貝母、厚朴等藥材。有雲母、大理石、水晶石、磷、鉛等礦產資源。工業有農機、食品加工、建築材料等。總面積4506平方千米。總人口3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茨開鎮,郵編:673500。行政區劃代碼:533324。區號:0886。

行政區劃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轄1個鎮、4個鄉:茨開鎮、丙中洛鄉、捧打鄉、普拉底鄉、獨龍江鄉。共有1居委會、27村委會。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茨開鎮
面積:779平方千米 人口:1.24萬人 郵編:673500 代碼:533324101
全鎮轄1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丹當;芒孜、茨開、嘎拉博、丹珠、雙拉娃、吉速底、丹打。鎮政府駐茨開。
1933年稱貢山設治局茨開鄉,1939年稱宣化鄉,1950年稱貢山縣二區。1969年建茨開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設鎮。

丙中洛鄉
面積:823平方千米 人口:0.61萬人 郵編:673502 代碼:533324201
全鄉轄4個村委會:丙中洛、雙拉、甲生、秋那桶。鄉政府駐丙中洛。
1933年稱貢山設治局打拉鄉,1939年稱啟文鄉,1950年稱貢山縣一區,1969年建丙中洛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

捧當鄉
面積:488平方千米 人口:0.58萬人 郵編:673500 代碼:533324202
全鄉轄4個村委會:閃當、馬西當、永拉嘎、迪麻洛。鄉政府駐捧當。
1933年稱貢山設治局捧當鄉,1984年建捧當區,1988年改捧當鄉。

普拉底鄉
面積:422平方千米 人口:0.62萬人 郵編:673501 代碼:533324203
全鄉轄6個村委會:力透底、臘咱、禾波、補久娃、咪谷、其達。鄉政府駐普拉底。
1933年稱貢山設治局普拉鄉,1939年改稱普濟鄉,1950年稱貢山縣三區,1969年稱向陽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

獨龍江鄉
面積:1994平方千米 人口:0.42萬人 郵編:673503 代碼:533324204
全鄉轄6個村委會:孔當、巴坡、迪政當、龍元、獻九當、馬庫。鄉政府駐孔當。
1933年稱貢山設治局孟底鄉,1933年稱新民鄉,1950年稱貢山縣四區,1969年稱獨龍江公社,1984年改鎮,1988年改鄉。

歷史沿革

西漢時為越嵩郡邊徼地。唐南詔時屬劍川節度。宋大理時屬謀統府管轄地。元屬臨西縣,屬麗江路軍民宣撫司。明為維西康普、葉枝土千總管轄,屬麗江軍民府。清屬麗江府維西廳;乾隆年間,北段受西藏察瓦龍土千總管轄,南段為維西康普、葉枝土千總管轄;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歸流”後直屬維西廳。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民國元年(1912年)為蘭坪營盤街“殖邊總局”管轄,置菖蒲桶殖邊公署;民國二年(1913年)置菖蒲桶行政委員會;民國五年(1916年)改菖蒲桶行政委員公署,後置貢山行政區;民國七年(1918年),歸屬維西縣;1922年置菖蒲桶行政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貢山設治局。
1949年8月25日和平解放,1950年3月11日成立貢山臨時政務委員會,同年4月8日成立貢山縣人民政府。1956年10月成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2000年,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轄1個鎮、4個鄉:茨開鎮、丙中洛鄉、捧當鄉、普拉底鄉、獨龍江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4746人,其中:茨開鎮12460人、丙中洛鄉6062人、捧打鄉5807人、普拉底鄉6248人、獨龍江鄉4169人。
2001年,全縣轄1個鎮、4個鄉、個民族鄉:茨開鎮、普拉底鄉、捧當鄉、丙中洛鄉、獨龍江鄉。
2003年末總人口3.46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4萬人,占83.8%,獨龍(0.51萬人)、怒(0.63萬人)、傈僳(1.79萬人)、藏(0.16萬人)族為世居民族,人口3.25萬人,占總人口的95.5%。

教育發展

振興民族教育

發展民族教育,一直是貢山各族作為全國唯一的一個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能不能更好地實現“自治”,其根本在於教育的發展。50年來,歷屆縣委、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的發展戰略,把教育事業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貢山的教育事業,特別是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解放初期,貢山全縣僅有學校10餘所,在校學生1000餘人,教師50餘人。由於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加之各族民眾居住分散,給辦學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長期以來,學生上學要走幾里甚至幾十里路。辦教育難,受教育更難。如今,全縣共有中國小校57所,校舍建築面積59299m2,在校學生4858人。全縣幹部職工的文化素質也不斷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縣幹部職工中有中專生1085人,大學專科生358人,大學本科生53人,研究生3人。省級、國家級的社科院也有了獨龍族的教授、博士。

經濟發展

翻開貢山

經濟社會發展的篇章,過去50年是貢山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民眾實惠最多,經濟發展最快,改革開放力度最大的50年。5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貢山各級黨委、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縣處處呈現出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局面,開創了貢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篇章。截止2005年底,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為14151萬元,比1978年的343萬元增加13808萬元。按總人口3.46萬人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4090元(493美元),勝利完成了跨越400美元溫飽線的基本目標;地方財政收入1146萬元,比1978年的1.6萬元增加1144.4萬元;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814元,比1978年的107.24元增加706.76元;各項稅收收入達4594347.55元,平均增幅達13.82%,達到了貢山稅收歷史新高。

50年的風雨歷程已悄然遠去,貢山已駛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軌道,貢山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起點,新希望,今後,貢山將以“生物經濟強縣,礦電經濟富縣,民族文化旅遊活縣”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夯實基礎、振興教育科技和培育特色產業為重點,以啟動項目為突破口,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按照“抓好生態、打牢基礎、培植產業、開闢財源、強縣富民”的發展思路,全面加強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建設和諧貢山,總體解決溫飽問題,努力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社會發展

由於貢山境內群山橫亘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峻岭逶迤、谷深林密、江河交錯,交通不暢、通訊落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千百年來一直是困擾著貢山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成為制約貢山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50多年前貢山境內沒有一寸公路,人們出門就爬坡,過江靠溜索,運輸靠人背馬馱,“過竹篾,劃豬槽船,走鼠道,爬石岩,攀天梯”成了當地民眾出行的真實寫照。50年過去了,在黨的領導下,昔日偏居一隅的窮鄉僻壤,如今奇蹟般地構建起了較為通暢便捷的交通和通信網路,全縣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大部分村輸通了電、開通了電話廣播

封閉的山門被打開了,桎梏的思想被撞擊,山水相通,城鄉相連,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統計,截止今年初,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571.36公里,鄉道181公里,專用公路212.1公里,四級以上公路里程319.16公里,等外公路252.3公里。全縣已實現鄉鄉通公路,26個村委會中有20個通公路,通車率達77%。全縣實現了“南下北上”的交通建設目標。另外,獨龍江公路的後續完善工作正在進行當中;貢山縣“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的重點交通項目:德欽至貢山的德貢公路的前期勘測、設計已經完成,計畫在年內動工建設,該公路建設完工後,將形成貢山—德欽—香格里拉公路交通環線的新格局,促進“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景區旅遊開發。

能源方面,至2005年末,全縣共有小(微)型水電站10座,總裝機容量6067.5KW,比1978年的326KW增長18.6倍,年發電量達1680萬度,基本實現電力自給,以普拉河電站和獨龍江5座微型電站為代表的縣域水電能源供給體系初步形成。通訊方面,1954年4月成立貢山郵電營業處時,全縣只有一部15W發報機和收訊機,如今,基本形成了光纖通訊、微波通訊、寬頻網通訊相結合的完善的通訊網路,沿江四鄉均開通了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

2004年,獨龍江衛星行動電話的開通,結束了獨龍族沒有通訊的歷史,也標誌著我縣的通訊事業邁上了新的台階。目前,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2395戶,行動電話用戶達2200多戶。同時,廣播電視事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覆蓋率分別達到84%和87%,縣城的電視用戶可收看16個頻道的節目,各鄉鎮也能收看到4-7個節目。50年來,制約發展的瓶頸逐步緩解,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磁場效應”激活著經濟發展的勃勃生機。

旅遊景點

景色優美景色優美

貢山縣境內的怒江、獨龍江兩岸,自然風光雄偉壯麗,旅遊風光獨特。碧羅雪山、高黎貢山、擔當力卡山群峰高聳,怒江、獨龍江兩江縱貫,千山萬壑,峰巒迭障。高山逶迤雄奇,峽谷氣勢磅礴,山間飛瀑瀉珠,雲中林海茫茫,如畫山水,氣象萬千,雄、險、奇、秀、幽盡顯于山水之間。主要旅遊名勝風景有世外桃源——“丙中洛”、“怒江第一灣”、天險“那依奪石門關”、砥柱中流的怒江“江中松”、獨龍江獻九當的“石神門”、獨龍江麻必洛“乃龍奪”、馬庫的“江中小島”、終年積雪的“嘎娃嘎普雪山”、“滴水岩月亮大瀑布”、“石門摩崖石刻”等。主要民族民間節日有獨龍族的“開強娃節”、“剽牛祭天”,怒族的“仙女節”等,民風民俗,古老純樸,光彩奪目。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