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縣

雲縣

雲縣位於雲南省的西南地區,隸屬於臨滄市,位於大理、普洱、臨滄3個州市的交界處。總面積3760平方公里,轄7個鎮、5個鄉。總人口45萬人(2010年)。雲縣屬山區半山區縣,最高海拔3429.6米,最低海拔748米。屬低緯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1367.2毫米。雲縣礦產資源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燃料等4類14種。2013年,雲縣生產總值82.8億元。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杜文秀部將府第、川廟、大侯寨古樹群、雲縣革命烈士紀念碑、瀾滄江高峽百里長湖風景區、亮山天池等。地方特產有白花木瓜、涌寶冬蘿蔔、樹頭菜等。

基本信息

城市簡介

雲縣雲縣
雲縣素有“滄江明珠”的美譽,位於大理、普洱、臨滄3個州市的交界處,介於東經99°43′—100°33′和北緯23°56′—24°46′之間,南北最大縱距90.4Km,東西最大橫距84.2Km。全縣國土面積3760平方公里,轄5鄉7鎮,包括:愛華鎮(縣政府駐地)、幸福鎮、大寨鎮、大朝山西鎮、漫灣鎮、涌寶鎮、茂蘭鎮、茶房鄉、栗樹鄉、曉街鄉、後箐鄉、忙懷鄉。190個村委會4個社區,境內居住著23種少數民族,全縣總人口4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有漢族、彝族、白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回族、僳僳族和苗族等。雲縣是雲南省擴權強縣試點縣、縣域經濟試點縣、工業強縣、工業循環經濟試點縣,是臨滄市的工業重鎮、交通樞紐、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經濟中心。

交通狀況

雲縣的交通區位在臨滄占有絕對的優勢,境內交通發達,祥臨二級公路(即214國道)穿越雲縣城郊而過,雲保公路(雲縣—保山)公路,雲鳳一級公路(雲縣—鳳慶)正在建設中,計畫於2015年建成通車。將擴大了雲縣的交通範圍,現在正在規劃建設的祥臨鐵路(祥雲—雲縣—臨滄)即將於2014年開建。目前,雲縣至臨滄的高速公路(雲縣—臨翔)項目已經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正在進行項目前期調研。屆時雲縣即將成為臨滄市乃至雲南省面向東南亞的交通樞紐中心 。雲縣客運站:雲縣新的客運站在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位於雲縣城區草皮街,是目前臨滄市境內建成的最大的縣級客運站,也是平均每年在整個臨滄市載運旅客最多的客運站。客運站每天向不同的州市發車,具體的發往各地的班車。包括:昆明、臨滄、鳳慶縣、永德縣、鎮康縣、雙江縣、耿馬縣、滄源縣、景東彝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保山市、騰衝縣、昌寧縣、普洱市、麗江市、大理市、下關、祥雲縣、思茅市、河口瑤族自治縣、景洪市、楚雄、勐臘、南澗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定、廣通、鎮康縣(南傘)、深圳、東莞市、廣州等城市。縣內班次,包括:雲縣幸福鎮、大寨鎮、茶房鄉、栗樹鄉、大朝山西鎮、漫灣鎮、涌寶鎮、茂蘭鎮、曉街鄉、後箐鄉、忙懷鄉、鳳慶洛黨鎮等鄉鎮。

歷史沿革

雲縣夜景圖雲縣夜景圖
雲縣歷史悠久。漢屬益州哀牢地。唐屬南詔、宋屬大理國永昌郡節度。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設大侯長官司,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改土歸流,設雲州。民國二年(1913年),始稱雲縣。
雲縣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四千年前,人類就在這一區域留下了西南地區重要的忙懷新石器文化。雲縣是瀾滄江文明、湄公河文明的重要源頭,同樣也是古滇濮文化和百越文化的重要源頭。這塊滄江環繞的古老的土地上,神奇地匯集和保留了古滇濮文化、百越文化、氐羌文化、中原文化的基因,多元文化在這塊隱秘的土地上碰撞、交融、生成。
雲縣素有“滄江明珠”的美譽。瀾滄江在雲縣境內流程176.5千米。縣城所在地正位於漫灣、大朝山、小灣三大百萬千瓦級電站的中心地帶。境內建成的大朝山和漫灣兩大電站,使雲縣成為“西電東送”“雲電外送”的主戰場,巍巍攔江大壩在高山峽谷間橫空出世,昔日的急流險灘,今日成了青山倒映、水天相連、碧波蕩漾的百里長湖。冬春季節,站在高山,極目遠眺,滿眼一串串碧綠翠珠。如今,“瀾滄江百里長湖”“瀾滄江啤酒狂歡節”又為古老而厚重的瀾滄江文明,注進了新的活力,也必將使“滄江明珠——雲縣”打造得更為耀眼璀璨。
雲縣,歷來是內地通往東南亞的重要通道。西漢時期即有一條從楚雄通往東南亞的“銅鼓之路”,這古道,過雲縣南橋河,越頭道水分水嶺,順南汀河而下,經清水河出緬甸,達東南亞。兩千年後,抗戰期間著名的“滇緬鐵路”幾乎就與這條神秘的“銅鼓之路”並行,這條路線,至今仍然是雲南通往緬甸的最便捷的陸上通道。
雲縣沿瀾滄江,從白鶯山到涌寶、大朝山一線,都發現了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樹和古茶魅力雲州(29張)林,這一區域,正是世界茶的起源之地。自唐宋以來,雲縣便成為“茶馬古道”南線的必經要道。滇矮馬馱著白鶯山茶、茶房茶、雪山茶,北走藏域,西走夷方。如今,徜徉在神洲渡、哨街、茂蘭、大寨……一路的古渡、古塔、古樹、古驛道上,仿佛還可以聽到一串串漸去漸遠的馬幫鈴聲。1639年,雲州就曾留下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匆匆走過的身影。
雲縣縣城所在地愛華鎮,處於214國道和雲保公路的交匯點,是北往大理,西進保山,東上昆明,南下孟定、出緬甸的中心點。隨著雲南橋頭堡建設的興起,使雲縣向清水河、南傘、打洛、瑞麗四大邊境口岸的物流提速更加迅捷,而雲縣已逐步融入省城5小時的經濟圈內。雲縣正以特殊的區位優勢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為依託,吸引著各省市縣和周邊各國的客商。

城市建設

雲縣建設中的雲縣
近年來,雲縣堅持新城建設與舊城改造並舉,統籌縣城建設與特色小集鎮建設,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力,推動城鎮擴容提質。堅持規劃引領,城鄉、產業、生態、文化四位一體共同發展的原則突出房、村、鎮、城同步提升,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努力建設“潔淨、美麗、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全力打造“潔淨之城、美麗雲縣”。一是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步伐。圍繞把雲縣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城、森林城、潔淨城,堅持舊城棚戶區改造與新城建設並重,著力推進瀾山國際、瀾滄江城市廣場、東大街舊城改造、新興街舊城改造、財富中心、滄江領域、環城南路(一期)等舊城棚戶區改造項目,實施老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城市擴容開發,加快推進宏泰山地新鎮、雲海陽光、雲雪花園、雲州國際新城、錦華商務會都、蘇靖金北岸等項目建設,加快進河灣片區、田心片區及德勝片區開發。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加快推進第二垃圾處理場、第三水廠、文筆橋、文化牆、體育場、景觀湖、景觀橋、綠色照明、濱河東路、濱河西路、雲縣綜合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等在建項目,合理布局停車場,啟動乾壩山森林公園、文筆公園、濱河公園等一批城市休閒、景觀公園建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確保完成農轉城1.9萬人,城鎮化率達38%以上。二是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圍繞“設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市容整潔”的總體目標,深入開展市民文化素質提升工程,強化市政雲州城建(17張)執法管理,集中開展道路交通、環境衛生、市場秩序、違規建築、違法用地、河道違規采砂、戶外廣告等綜合整治,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爭創省級衛生文明城市和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力打造一座潔淨城。

城市地標建築

雲縣瀾滄江城市廣場、雲縣財富中心、雲州金鼎尚都、雲縣雲頂藍水灣、雲縣人民醫院新大樓、雲縣行政中心、雲縣商業碼頭、雲縣濱河公園廣場城市地標、雲縣景觀大橋、雲縣雲州彩虹橋、雲縣城郊文筆塔、三江半島時代廣場、雲縣晨光大廈、雲縣瀾山國際都城、雲縣雲州景觀湖、雲州體育場、雲州國際新城等。

旅遊酒店

雲縣的賓館酒店非常之多,城區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賓館,酒店等等。雲縣三江半島大酒店(四星級酒店)、雲縣溫州假日酒店、雲縣雲州大酒店、雲縣金匯源大酒店、雲縣凌安酒店、雲縣瀾滄江大酒店、雲縣長安賓館、雲州華信大酒店、雲縣皇都大酒店(四星級酒店)等。

經濟發展

雲縣城市建設雲縣城市建設
2013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82.8億元,增長13.4%;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增長37.2%;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54億元,增長20%,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05億元,增長24.4%;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71億元,增長10.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億元,增長12.5%;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8元,增長15.8%;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711元,增長20.4%;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主要指標增幅位居全市前列,縣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本屆政府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產業建設加快發展。深入實施產業建設年三年行動計畫,全力打好三大戰役,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9.8:47.8:22.4,工業經濟主導地位日益凸顯。
高原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實現農業總產值38.1億元,增長16.6%。全縣糧食產量20.4萬噸,增長5%;完成茶葉產量1.41萬噸,實現農業產值2.6億元;完成烤菸種植6.05萬畝,收購菸葉15.07萬擔;建成高優蔗園5萬畝,實現甘蔗農業產量66萬噸。共調減低價值農作物種植面積9萬畝。新植泡核桃10萬畝,咖啡4.13萬畝,澳洲堅果6萬畝。農業產業莊園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德勝無公害農業生態莊園、幸福高原特色農業循環經濟莊園、凌豐咖啡幸福莊園建設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畜牧產業,實現產值14.7億元,增長14.4%。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現工業總產值71.9億元,增長33.7%;工業增加值32.2億元,增長19.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投資20.3億元,增長13.8%;新培育規模以上企業4戶,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22戶。新材料光伏產業園區道路、供排水、供電、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工業園區入園企業達45戶,投產運營28戶,實現工業總產值39.3億元,增長45.6%。
三奇光電技改擴建、60萬噸水泥粉磨站、1萬噸司崗里木瓜酒生產線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快速推進,打葉復烤廠已進入國家菸草專賣局“十二五”規劃,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第三產業繁榮發展。旅遊、商貿、物流、信息、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消費市場日趨活躍,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5億元,增長10.1%。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7.4億元,增長16.6%;貸款餘額28.2億元,增長15.9%。

特色工業園

2011年9月,雲縣新材料產業園區正式開工,奏響了向新型工業化進軍的雄壯交響曲。2012年3月,省委、省政府將雲縣新材料光伏產業園區列為雲南省未來5年培育的45個省級工業園區之一。
園區總體規劃按“一園三區”規劃布局(一園:雲縣新材料光伏產業園;三區:新城壩片區、田心片區、幸福片區),總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
新城壩片區——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產業布局上以光伏、光電子產業為主,生物資源加工和輕型加工為輔。目前雲縣新材料光伏產業園區共有企業43戶,其中建成投產的有23戶。該片區致力於發展成為“兩大示範園區”:新型工業化示範園區、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到“十二五”末,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光伏產業基地。
田心片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打造輻射周邊連線邊境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建設貿易加工園和集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一體的現代物流園區,年貨物吞吐量為350萬噸。園區分三大功能區:商務會展區、加工配送區、管理服務區。
幸福片區——利用臨滄150萬畝甘蔗基地優勢和其它桔桿、飼草種植優勢,建設中國粗纖維飼料基地,建設中國高端肉牛基地。充分利用啤酒糟、白酒糟、啤酒酵母等附產物,再加工成精飼料養殖肉牛,延伸下游產業即肉牛食品加工,生物有機肥料,以工業拉動農業,實施生態、環保型循環經濟。

戰略目標

雲縣靠的是項目支撐,強縣靠的是幹部執行力、創新力和感召力,在全省跨越發展的大背景下,結合雲縣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雲縣提出強縣的舉措和載體為“四強六跨越”,即經濟轉型增長強、社會開放創新強、人民安居福祉強、城鄉美好和諧強。現代農業實現新跨越、新型工業實現新跨越、商貿物流實現新跨越、基礎設施實現新跨越、公共服務實現新跨越、社會創新實現新跨越。
經濟轉型增長強

實現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工業增加值“三翻番一增長”。到2015年末,生產總值實現翻兩番,力爭達到200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翻兩番,達到150
億元以上;財政收入翻一番,突破10億元大關;工業增加值大幅度增長,達到100億元以上。三次產業所占比重調整為18:58.5:23.5,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社會開放創新強
實現“一百三園區”,即: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100億元;建成特色農業經濟園區、新材料光伏產業園區、現代商貿物流園區。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0%以上。
人民安居幸福強
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5萬元;完成舊城改造190萬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3萬套,改造舊村舊房4萬戶。廣大人民民眾幸福感明顯增強,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城鄉美好和諧強
新增就業崗位10萬個;農業轉移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10萬人。人均受教育年限達8.1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保護壩區耕地,推進城鎮上山,城鎮化率達41%。

六跨越

現代農業實現新跨越。實施結構調整、龍頭帶動、專業合作、科技強農“四大戰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到2015年,實現農業產值60億元以上。
新型工業實現新跨越。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堅持走園區化發展路子,推動工業經濟跨越發展。到“十二五”末,實現工業總產值22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00億元以上。
商貿物流實現新跨越。打造輻射周邊四州(市)、連線邊境三口岸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培育1—2戶銷售規模在1億元以上、3—5戶銷售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的流通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基礎設施實現新跨越。建成雲鳳一級公路,完善城市交通路網,實現縣鄉公路柏油化、村村公路硬板化,公路、鐵路和水路互聯、互通、互補的交通網路體系初步形成;完成水利投資8億元,灌溉保證率達45%,解決14.45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全面實施“城鎮上山”工程,到“十二五”末縣城建成區達17.4平方公里。
公共服務實現新跨越。完成標準化校舍建設40.7萬平方米,農村學前教育校舍2.9萬平方米,農村教師周轉宿舍1515套5.3萬平方米。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均期望壽命達70.5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以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
社會管理實現新跨越。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發展活力競相迸發,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人民民眾公共安全感滿意度達95%以上。

自然資源

水能蘊藏

水量:地表水,雲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367.2毫米,年平均降水總量為50.1626億立方米。年降水總量豐水年為56.6837億立方米,平水年49.664億立方米,偏枯年44.6447億立方米,枯水年37.622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深632毫米,年平均徑流總量23.1881億立方米。年徑流量豐水年為27.13億立方米,平水年為22.7243億立方米,偏枯年為19.7099億立方米,枯水年為15.7679億立方米。地下水,全縣年平均地下水深199.99毫米,年平均地下水量7.3375億立方米。地下水量豐水年為8.3648億立方米,平水年為8.1978億立方米,偏枯年為6.457億立方米,枯水年為5.5031億立方米。水能雲縣主要河流共有38條,總徑流面積3376.8平方千米,總河長416.5千米,總流量59.9048立方米/秒,水能總蘊藏量417850.9千瓦雲縣境內有大小河流38條,孕育了古老的人類文明,賦予了雲縣豐富的水能資源。雲縣河流分屬瀾滄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水能蘊藏總量52.3萬千瓦,徑流面積3376.8平方公里,一級支流流經地溝谷縱橫,自然落差較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

礦產資源

1991年以前,雲縣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燃料等4類14種。1991~2000年又新發現了鉭、鈮、鉬、雲母、葉臘石、明礬石、火山灰等礦種。新發現礦產地有栗樹葉臘石(全省首次發現),曉街明礬石,大朝山糯伍銅鉛多金屬礦,茶房鉭鈮礦,頭道水河羊頭岩附近的多點鉛鋅礦,幸福邦撒小田良子錳礦,幸福勐底野豬塘錳礦,幸福邦信山頭街錳礦,幸福勐底楊梅樹溝鉛鋅礦,茂蘭小定喜的水泥用石灰石,曉街新聯石灰石,忙懷果園銅礦等。原有儲量登記有所變化,如栗樹官房銅礦重新計算儲量,由1117.7萬千克減為634.3萬千克銅金屬量,草地銅礦由60萬千克減少為29.4萬千克銅金屬量。目前,雲縣發現各類礦種17種,礦產品種、品位及儲量在滇西南首屈一指,尤以銅礦、鐵礦、錳礦、葉臘石等最為可觀。雲縣位於瀾滄江銅多金屬礦及鉛鋅鐵多金屬礦成礦帶上,成礦地質條件有利,同時非金屬礦產和地熱資源潛力大。(現已探明葉臘石儲量273萬噸、石灰石810萬噸、大理石110萬噸、花崗石230萬噸、銅礦石150萬噸、錳礦石11萬噸、明礬石300萬噸)。據近年國土資源大調查和商業性礦產勘察成果,雲縣有較大的找礦潛力,潛在資源量為:銅20萬噸、鉛鋅礦石50萬噸,鐵礦石5000萬噸,錳礦石500萬噸。

山脈河流

雲縣境內山巒連綿,重疊交錯,山脈屬滇西橫斷山系碧羅雪山南部伸延的支脈,為雪山、老別山的一部分。走向為西北—東南,北部最高點為茂蘭與漫灣分界的大丙山,西部最高點為雲縣、鳳慶交界的黃竹嶺,南部最高點為大朝山境內與臨滄交界的大雪山,東部最高點為由忙懷向栗樹延伸的樺竹林山。縣境內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的山脈有44座,其中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有28座。
雲縣較大河流有38條,分別屬瀾滄江水系和怒江水系。瀾滄江水系總徑流面積2976平方千米,主要包括12個鄉鎮,占全縣總面積的79%;怒江水系總面積784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幸福鎮和頭道水鄉(石房村公所除外),占全縣總面積的21%。瀾滄江從北部入境,縣境流程176.5千米,主要有羅扎河、拿魚河、勐麻河等河流入。境內屬於怒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南汀河、頭道水河、盤河、勐回河。
雲縣土壤面積548.37萬畝,占全縣土地面積的99.7%。土壤共分7個土類、12個亞類、46個土屬、149個土種、77個變種。7個土類分別為黃棕壤,占土壤總面積的1.1%;黃壤,占19%;紫色土,占7%;紅壤,占49.6%;赤紅壤,占17.2%;草甸土,占0.2%;水稻土,占5.9%。地質構造縣境內的地質構造主要有褶皺、斷裂構造及岩漿活動3種。褶皺構造,主要分布在縣境東部的大朝山、栗樹、後箐、涌寶、忙懷、漫灣等地。斷裂構造,縣境內此類構造可分為南北向、南南西至北東東向、南東東至北北西向三組。其中南北向斷裂構造最大,分布在東面瀾滄江沿線和拿魚河、分水嶺、漫灣等地。走向由北向南、跨縣境並向縣境外延伸;南南西至北東東向斷裂,主要分布在盤河、勐底河谷一帶;南東東至北北西向斷裂,主要分布在大寨和幸福的邦別、乾坡、慢品一帶。岩漿活動,縣境熱液岩漿活動較為頻繁。有喜山期、燕山期及華力西期的岩漿侵入和噴發活動,使原來老的沉積岩地層受到破壞、變質。由於構造的活動,岩體的侵入,縣境內形成了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等地層。雲縣地處滇西橫斷山系縱谷區南部,屬深度切割中山寬谷、峽谷區。是第四紀更新世初期喜馬拉雅運動大面積強烈的差別抬升所形成。山脈大多為西北—東南走向,地勢東西高,中部稍低,相對高差2350米。最高點為雲縣與臨滄縣交界的大雪山,海拔3429米;最低點為幸福鎮邦洪村委會所駐地的南汀河邊,海拔748米。由於長期的侵蝕和風化作用,形成峽谷縱橫、地形破碎的地貌。全縣地貌大致分為3種類型。河谷盆地,屬構造盆地和侵蝕盆地。包括雲縣城壩、新城壩、涌寶壩,面積164.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4.4%。最高為涌寶壩,海拔1860米;最低為雲縣城壩,海拔1110米。雲縣城壩、新城壩屬侵蝕盆地,覆蓋著古代沖積物和近代沖積物,形成台階地與河漫灘組成的丘陵地貌。涌寶壩為構造盆地,覆蓋著殘積物和老沖積物。中切割中山寬谷區,屬河流沖積侵蝕河谷,面積375.6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10%。包括勐麻槽、勐賴壩、邦洪壩、茂蘭槽子、曉街月牙地。深切割中山峽谷區,面積3219.97平方千米,占總面積85.6%。包括漫灣、忙懷、後箐、栗樹、大朝山、頭道水、糯灑等鄉鎮的全部和涌寶、茂蘭、茶房、大寨、愛華、幸福、曉街等鄉鎮的大部。由於在地層上升運動中,伴隨著斷裂和翹升,以及長期的沖刷切割,形成山高谷深、地形破碎的地貌。

工業

如今,它擁有雲南省最大的啤酒、白酒、生產銷售企業——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這家企業連續七屆獲得雲南省“消費者最喜愛商品”稱號,現代化的廠房已成為全國工業旅遊的示範點。這塊土地上,還誕生了世界第一支木瓜發酵酒“茅糧.司崗里”,它的研發者正是雲縣的另一家酒業集團:雲南茅糧酒業集團。雲縣的這兩大酒業集團,竟占了雲南省酒品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瀾滄江酒業集團年產啤酒60萬噸,占全省啤酒市場份額的53.6﹪。兩大酒業集團年產白酒17萬噸,占全省白酒份額的46﹪。高端白酒“雲南老窖”“茅糧驕子”已成為雲南省人民政府接待國外賓客的專用酒。除了傳統的酒類,雲縣酒業還依託國內科研部門,開發出新型的木瓜發酵果酒和原生態茶葉直接釀造的茶酒產品,並逐步打響了省內外市場。
滄江明珠雲縣,正悄然成為雲南的知名酒鄉。亘古不變的滄江流到這裡,被勤勞、智慧的雲縣人變成了令人陶醉的杯中美酒。
雲縣是滇西南綠色經濟之鄉。調整產業結構,已建成一批高優蔗園、高優生態茶園和泡核桃基地。以“雲縣生態型山地烏骨雞”為龍頭的畜牧產品品牌正在打響。以瀾滄江自然保護區建設、南汀河生態防護林體系建設和後箐勤山“雲南山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項目”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取得好成績。食糖、精製茶、啤酒、白酒為主要工業產品。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開發了以啤酒、白酒、生物食品、旅遊、家具、建材為主的6大類70多個產品。在1998年與保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保山有限公司之後,又先後收購了思茅地區原南亞啤酒廠、曲靖霑益珠江源啤酒麥芽有限公司、楚雄德力高啤酒廠。至此,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已發展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啤酒、白酒生產企業,已順利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擁有固定資產6億多元,年生產能力為啤酒18萬噸、白酒2萬噸,銷售收入共3億多元,實現稅利2000多萬元。雲縣茅糧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茅糧系列白酒產品在中國綠色食品2000年昆明博覽會中獲暢銷產品獎。茅糧系列產品自投放市場以來,已成為雲南白酒行業的領潮產品。雲南臨滄雙銀茶葉製品有限公司屬三資企業,
引進印度CTC紅碎茶生產設備,每年上繳茶葉增值稅占全縣茶葉增值稅的50%以上。民營股份合作制企業雲縣嘉木茶業製品有限責任公司,其設備CTC綠碎機
具,目前在中國尚屬首家使用。嘉木公司所有產品都屬於外向型產品。

旅遊介紹

雲縣山川秀麗、景色怡人。大旅行家徐霞客筆下神秘的大丙山原始森林、安河黃竹林海、栗樹白水瀑布、後箐的獨木成林、獨具民族特色的僳僳澡堂、象山公園、正覺庵水庫靜靜地臥躺在這片土地上,仿佛正給行人講述一個個古老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海內外遊人。漫灣、大朝山兩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的建成,使瀾滄江形成了平靜如鏡的“百里長湖”。城郊的大控蚌溫泉熱浪升騰。北河畔的文筆塔直指青天。茂蘭長安橋記載著滄桑歲月。武廟、雲覺寺、聖教寺肅穆典雅。

人文自然景觀

雲縣——彩雲的故鄉,在這裡,有著美不勝收的大自然的恩賜,有不勝枚舉的人文、歷史景觀;在這裡,兩座國內外聞名的雄偉的百萬千瓦級大電站拔地而起;在這裡,“二十多個民族文化的斑斕輝映;在這裡,現代文明的種子已深深紮根。這裡人傑地靈,清代,有晉見過道光皇帝,歷官浙江的進士楊國翰,林則徐為其撰墓聯“望重五華,才高三迤;功歌兩浙,名達九重。”民國,有草皮街人護國名將葉荃(字香石),曾任護國軍第五軍軍長。有茂蘭人胡瑛,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與朱德元帥同學,並同時加入同盟會,民國時期曾兩次代理雲南省主席。有參加台兒莊戰役的著名抗日將領董文英,盧漢致送輓聯“英靈足千古,智勇寇三軍”。

民俗

具有600多年歷史的雲縣彝族古吹,在一些民間家庭已經世代相傳20多代。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論農村農戶新房建成入住搬遷,或是城鎮各種節慶、喜事,都少不了要聘請彝族山寨古吹藝人前來助陣吹奏,增加熱鬧氣氛。圖為雲縣的一支彝族古吹隊為民眾表演吹奏。

著名景區

瀾滄江百里長湖旅遊區

瀾滄江流經雲縣全程176.5km。至80年代以來,國家先後在此段江面上建起了百萬千瓦級的漫灣電站和大朝山電站;兩座電站大壩橫空出世,沖天而起,形成了兩個如梯相連、沉靜如畫的高峽平湖和
百里長湖,即漫灣庫區的高峽平湖和漫灣電站到大朝山電站全長91.3km的百里長湖。由於兩大壩對水位的共同抬升作用,使原來的青山變矮了,形成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湖灣半島,湖面也由此而迂迴曲折,形狀奇特多變。放眼湖上,湖水碧藍浩淼,青山簇簇綿延,山水相映,水天一色。
蕩舟湖中,舟移景換,一步一景,頗有“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感受,令人情不自禁聯想起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湖邊連片的良田、花草、樹木和悠然自得的牛羊,以及掩隱在萬綠叢中的少數民族村落,猶如共同譜寫著一首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田園生活樂章,形成一種天、水、人和諧共處,人與自然親密無間的極樂景象。

杜文秀部將蔡發春府第

該建築是杜文秀政權時期其部下將領蔡發春一家在雲縣的居所。該建築位於回營街改新巷10號,建於清朝中朝,房屋布局為三房一照壁,主體建築及原貌基本完整。1983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立有保護標誌牌,經申報,2005年10月作為“民間建築”被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第一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現為馬懷禮、馬懷仁、馬懷義、馬一誠、馬彩梅五戶回民住宅。該建築是目前雲縣縣內三房一照壁式建築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有重要歷史藝術價值。

亮山天池(生態度假旅遊)

亮山天池位於涌寶鄉南,距縣城66km,距涌寶鄉駐地7km,海拔2400m,蓄水240萬m3,面積0.1km2,氣候涼爽濕潤,是人們消夏避暑的理想場所。天池南依一望無際的亮山林海——面積1.96萬畝的生態林場;北臨草長“櫻”飛、生機勃勃的草場花海。天池、林海、草場相依相存,彼此映襯,組合成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對久居鬧市、飽受污染,想逃離喧囂、回歸自然的廣大城鎮居民來說,這無疑是一處極佳的生態度假勝地。亮山天池:亮山天池是亮山上一顆不可多得的高山明珠,鍾靈毓秀,雋永脫俗。
用“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來形容其水清、水美亦不過分。蕩舟其中,看那湖水清碧,野鴨嬉戲,飛鳥追逐,柳樹飛舞,竹影婆娑,如夢如幻,如痴如醉,恍若入了陶淵明的世外桃源;而清風輕拂,頓覺滌盪心胸,透身舒爽,似一劑良藥讓人愉悅無比。湖中還有一天然小島,島上樹木蔥蘢,山花爛漫,整個景區美如仙境,令人樂而忘返。亮山林海:面積1.96萬畝的亮山林海,綠蔭華蓋,古木參天,漫步林間,遍地的花草野果,溪水山泉以及清閒的空氣,鳴啼的百鳥,讓你整個身心都融化於大自然的美好與純淨之中。
草場花海:天池北部海拔2410m的山坡為面積0.15km2的平緩開闊的天然草場,草坪上綠草茵茵,群花爭艷,雪白的羊群悠然地漫步其間,仿佛一幅寧靜而空曠的風景畫面。席地而坐,遠可望林海茫茫,近可觀碧水幽幽,山清水秀,景色令人迷醉。

大控蚌汽沸泉群

大控蚌汽沸泉群位於縣城西南14km處大控蚌村附近的南橋河支流溝谷中。汽沸泉群規模大,呈帶狀出露,出水點多達數十處,最高水溫96℃,最低60℃,最大流量21.97升/秒,最小流量1升/秒。泉水帶有強烈的硫化氫味,水中含有鋰、F、SiO2、偏矽酸、鍶、鉻等多種微量元素,對去病、理療、健身有重要功效。熱水飛瀑:由熱泉匯集而成,形成落差12m,寬1m的熱水瀑布。瀑布飛流而下,在山腳匯聚為面積10×10m2的熱水深潭,水溫為54℃。潭水清碧,雲霧蒸騰,水溫適宜,是極佳的天然溫泉泳池。
轟鳴汽泉:位於瀑布旁1m處,溫度96℃。蒸汽從岩縫中噴射出來,壓力巨大,氣柱有盆口粗,平射數米遠,並伴有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迴蕩山谷,奇麗壯觀,若進行天然蒸汽浴,真是妙不可言。鴛鴦雙瀑:小型雙瀑布,一熱一冷,熱者水溫58.2℃,二瀑相距15m,涓涓水流從斷壁上汩汩而下,象似一對溫情脈脈的戀人在訴說心語。

川廟

川廟又稱“川主廟”,是原四川籍同鄉在雲州城建造的會館。位於象山東麓,原縣政府招待所(雲縣賓館)院內,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是一座占地160多平方米,單檐歇山頂式的古典建築。該建築除門窗被改造外,建築原貌保持完整。是雲縣具有典型建築結構的縣級保護文物之一。

羅扎河漂流

羅扎河流經愛華鎮(上游)、曉街鄉與茂蘭鄉邊界(中游)、忙懷鄉(下游)四個鄉鎮後流入瀾滄江。其中上遊河床開闊,水流平緩,三三兩兩的古老水車置於河邊,不知疲倦的“吱吱”鳴響,似乎在演繹一首首優美的田園讚歌。其下遊河段切割較深,河床狹窄,水流湍急,形成巍峨的羅扎河峽谷。峽谷兩壁對峙,山峰聳立,古藤倒掛,林木蔥蘢,景色雄奇壯觀。扎河中上遊河床開闊,兩岸風光旖旎,具有浪漫而久遠的鄉村氣息。在此河段可開展水上遊覽或徒步觀光,組織遊客參觀“咕轆”轉動的古老水車,並親自進行田間操作。羅扎河下遊河床狹窄,兩岸岩壁陡直,形成雄秀的峽谷風光。在此河段除進行峽谷觀光外,還可開展岩壁攀岩、探險等特種旅遊。

雲州文筆塔

州文筆塔位於雲縣縣城北面約1公里的火石山頂,建於清朝乾隆壬寅年(1782年),高約20米,分九級,系密檐式方形實心磚塔。第二級以上,每級四面正中各有一淺穴佛盒(未設佛像),塔基為紅砂岩條石,塔頂為銅質葫蘆形寶瓶,其下四角各懸一隻銅鈴,塔身一級西壁嵌有大理石一塊,鐫刻建造說明文字。塔基四周15-25米範圍內為荒地。文筆塔1983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縣人民政府再次確定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雲縣較有文物價值的古建築,也是雲縣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雲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為緬懷在剿匪征糧戰鬥中光榮獻身的人民戰士,雲縣人民政府於1950年12月在人民會場建立烈士紀念碑,以紀念68位烈士的光輝業績。1969年1月,烈士紀念碑遷於南河西岸原縣汽車隊與工人俱樂部的中間,建成革命烈士陵園。面積為2975平方米,紀念碑聳立在陵園中心的東部,方形塔狀,底座邊寬15米,高1.1米,設8級踏步;第二台階寬4米,高2.3米。碑身寬1.4米,高6.7為。紀念碑總高10.1米,四周塑有23朵花環,代表雲縣當年23萬各族人民對烈士的崇敬。烈士碑的四面鑲刻有碑文的大理石,正面(西)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東、南、北三面分別刻著毛澤東的手書“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和“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碑的東面刻有烈士芳名。西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敘述了烈士的英雄業績。紀念碑的南面和北面還分別鐫刻著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和《長征》律詩手書。紀念碑現為濱河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內廣植花木,松柏長青,四時鮮花吐艷,鳥語蝶飛,是城區中國小德育教育基地和民眾遊憩之所。

茂蘭長安橋

茂蘭長安橋位於雲縣縣城北面約20公里處茂蘭鎮政府西側的茂蘭河上,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15年(1989年)重修。該橋為石拱橋,長46米,寬3.3米,跨徑9米,中距河床約10米,兩側有石護欄,拱頂護欄外有石雕龍頭一對,分別面向河的上下游。清代乃至民國初期,該橋是雲縣與大理、昆明等地的交通要道。1983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縣大朝山-乾海子

雲縣大朝山──乾海子風景名勝區位於雲縣境內,由溫灣──溫竹河、大朝山──大雪山、愛華鎮、亮山天池等四個片區及溫灣──大朝山水陸遊覽線組成,景點129個,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景觀有巍峨雄奇的大雪山,茫茫蒼蒼的林海,滿山遍野的杜鵑,繁華似錦的木棉,溫竹河上三疊瀑,瀾滄江上第一壩等。風景獨特迷人,民族風情濃郁,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地方特產

樹頭菜

樹頭菜屬珍稀野生蔬菜,據云南省產品監督檢驗所檢測《雲質食檢字97001號》樹頭菜含有的膽鹼是印磷脂和鞘磷脂的重要組成部份,對人體細胞的生命活動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活性物質。其嫩芽可以食用,根、莖可以入藥,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味道鮮美獨特,適口性好,是純天然食品,全縣已立項開發20000畝,已發展2000多畝,年產量可達100噸。

涌寶冬蘿蔔

在雲縣說起蘿蔔,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涌寶冬蘿蔔,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有水果蘿蔔的俗稱。涌寶的冬蘿蔔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肥和農藥,是物美價廉的純天然綠色食品。
最大的優點是“個大、皮薄、白嫩、甜脆、多水”,常吃有:行氣、消谷、和中、去痰、利大小便等功效,此外,生食可止渴寬中,煮食可化痰消導。現代醫學認為,蘿蔔還有美容、減肥、抗癌等作用。故民間有:“十月蘿蔔小人參,家家藥鋪關大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等俗語。涌寶冬蘿蔔以它的優點和藥用價值,將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白花木瓜

據《本草綱目》記載:木瓜有舒肝活絡,健脾開胃,舒肝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可用於治療風濕、霍亂、痢疾、腸炎、腳氣病和維生素缺乏症等。現代醫療證明:木瓜中含有廣譜抗菌的齊墩果酸,多種胺基酸,人參皂甙等成份,對人體健康長壽有益。白花木瓜酸味適中,苦味比紅花木瓜少,現在人們除藥用以外,多以木瓜煮豬腳,木瓜煮炒雞、炒肉、煮酸菜等來食用,既開胃增食,又可以治病。目前全縣已有上萬畝種植規模,總產量200噸。

雲南行政區劃(1)

桂林山水甲天下雲南美景人人夸。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