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簡稱江城縣)為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縣。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環繞故名江城。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與越南、寮國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83公里,是雲南省唯一與寮國、越南兩國接壤的縣城。江城縣名優特產主要有江城香軟米、火燒牛乾巴、江城大黃魚等;風景名勝主要有十層大山、勐烈湖濕地公園、山神廟丫口阻擊戰遺址等。2012年,江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90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5931萬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80892萬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4080萬元。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江城縣境為傣族古國“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南境。
公元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昆明、嶲等部族置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定縣(軍事據點),“勐達光”(哀牢國)向西退讓;今江城縣境成為自由地。
公元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置永昌郡,先前在“勐達光”境內設的縣(據點)由益州郡劃入永昌郡;今江城縣境屬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漢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今江城縣境屬雲南郡。
公元271年,西晉將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合置寧州;今江城縣境仍屬雲南郡。
公元316年,西晉滅亡,之後的東晉、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等中國內地王朝逐步退出雲南高原,陳(南朝)代梁(南朝)後,中國內地王朝徹底放棄雲南高原;今江城縣境為當地傣族土目把持自治。
公元738年,“勐舍”(即“老虎之邦”、今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龍”(即“大老虎之國”、漢譯“南詔國”);公元765年,“勐舍龍”(南詔國)在“勐谷”(景東盆地)設銀生節度,統轄“勐谷”及其以南地區,“領有銀生城、開南城、威遠城、奉逸城、利潤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撲敗、通遺川、河普川、大銀孔等地”;今江城縣境屬銀生節度河普川。
公元937年,前“勐舍龍”(南詔國)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國,沿“勐舍龍”舊制在“勐谷”置銀生節度;公元1096年,大理國廢節度、都督等軍事轄區,設八府、四郡、四鎮;今江城縣境先屬銀生節度河普川、後屬威楚府思摩部。
公元1254年,大蒙古國滅大理國;公元1256年,蒙古人在大理國直轄地區設萬戶、千戶、百戶等各級軍事轄區,穩定大理國局勢後便轉攻南宋;公元1274年,元朝(原大蒙古國)在大理國故地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後,裁萬戶、千戶、百戶等軍事轄區,設路、府、州、縣等各級行政區,同時平定前大理國外圍屬地;公元1288年,元軍平定前大理國威楚府南部的羅盤、馬籠、步日、思麽、羅醜、羅陀、步騰、步竭、台威、台陽、設棲、你陀等十二部設元江路,元江路下置普日思麽甸長官司、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因遠羅必甸長官司等;今江城縣境屬元江路普日思麽甸長官司。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公元1301年,“勐泐”(車裡軍民府)攻占元江路所屬的羅陀、步騰等部(思茅區西、景洪市東北),元江路將步日、思麽等部設普日思麽甸長官司(今寧洱縣、思茅區東、江城縣);公元1360年,普日思麽甸長官司長官父子、兄弟因承襲問題相互攻殺,普日思麽甸長官司等於廢置;今江城縣境屬元江路普日思麽甸長官司。
公元1382年,明朝擊垮雲南的元朝勢力設雲南都指揮使司(軍事機構)與雲南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機構),前元江路改設元江府,前普日思麽甸長官司所轄的李仙江(把邊江)流域地區劃入元江府、瀾滄江流域地區劃入車裡軍民府;今江城縣境分屬元江府、車裡軍民府(後改車裡宣慰司)。
公元1433年,元江府下增設鈕兀御夷長官司;今江城縣境的李仙江(把邊江)流域屬元江府鈕兀御夷長官司、瀾滄江流域屬車裡宣慰司。
公元1659年,清軍攻入雲南,仍沿明制設元江府、車裡宣慰司,但廢除鈕兀御夷長官司,轄地分設土千總、土守備、土千戶等;今江城縣境的把李仙江(把邊江)流域屬元江府、瀾滄江流域屬車裡宣慰司。
公元1729年,清朝分車裡宣慰司瀾滄江以東地區設普洱府;公元1732年,元江府下設他郎廳;公元1735年,普洱府下設寧洱縣、思茅廳;今江城縣境的李仙江(把邊江)流域屬元江府他郎廳、瀾滄江流域部分屬普洱府寧洱縣。
公元1770年,元江府降為元江州,儒林里土守備、定南里土千總併入他郎廳劃歸普洱府;今江城縣境的李仙江(把邊江)流域屬他郎廳、瀾滄江流域屬寧洱縣。
公元1913年,民國政府裁他郎廳,原他郎廳所屬的儒林里土守備領地劃入元江縣、把邊江以西劃入寧洱縣,其餘地區設他郎縣(後改墨江縣);公元1916年,墨江縣南部諸土目領地劃出設行政委員管轄;公元1929年,墨江縣南部土目領地、寧洱縣東南部土目領地合設江城縣。
公元1949年,江城縣解放;公元1950年,江城縣成立人民政府;公元1954年,江城縣改為縣級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區。
公元1955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區改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轄5個鎮(勐烈鎮整董鎮康平鎮、寶藏鎮、曲水鎮),2個鄉(國慶鄉、嘉禾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江城縣位於雲南省南部,地理坐標在101°14`-102°19`、北緯22°20`-22°36`之間。東與紅河州綠春縣為鄰,東南與越南接壤,南與寮國交界,西與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景洪市毗鄰,西北與思茅區寧洱縣相連,北與墨江縣隔江相望。東西橫距112公里,南北縱距64公里,總面積3544平方公里。縣城距省會昆明公路里程52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思茅區145公里。

地形地貌

江城縣地處橫斷山脈,在無量山尾端。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形成中低山地貌。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的獅子崖海拔2207米,最低的土卡河僅317米。

氣候

江城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冬夏兩季短,春秋兩季長。年平均氣溫18.7℃,最冷月1月,月均氣溫12.1℃;最熱月6、7月,月均氣溫22.2℃。年均有霜日僅2-3天。年平均降雨量2283毫米,年均降雨天數178天。年均日照1886小時,相對濕度為85%,蒸發量為1478毫米。

河流水系

江城縣境內有曼老江、勐野江李仙江、曼連河、臘戶河、土卡河等30條江河及200多條溪流。以康平鄉營盤山為分水嶺,營盤山以西河流注入曼老江,屬瀾滄江水系,營盤山以東河流注入李仙江,屬紅河水系。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江城縣境內金屬礦產有銅、鉛、鎢、鋅、辰砂等,其中瑤家山銅礦儲量為96萬噸。非金屬礦產有鉀鹽、煤、石膏、石灰石、石棉等,其中已探明岩鹽儲量25億噸,鉀鹽的儲量2000多萬噸。

生物資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截至2012年,江城縣境內有植物種類達2000種,主要有思茅松柏木、紅椿、黃楊木、花皮木、大樹花生、木姜子、八角香蘭、山桂花、香八角、野三七、白豆蔻、砂仁、苦竹、甜竹、黃竹、白竹、大藤條、小藤條、楊梅、乾天果、三丫果、橄欖、山茶花、冬鳳蘭、竹葉蘭等。動物主要有虎、熊、豹、鹿、野豬、麂子、刺豬、穿山甲、蛇類、鳥類、魚類等動物上百種。

水能資源

截至2012年,江城縣水資源總量達168.9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02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底,江城縣有戶籍人口113781人。常住人口為33880戶124000人。其中農業戶數為24686戶101621人。人口出生率為12.7‰,人口死亡率7.00‰,人口自增率6.00‰。

民族

截至2012年底,江城縣境內有25個民族,其中有彝族、漢族傣族瑤族、哈尼族、拉枯族等6個世居民族。

經濟

綜述

2012年,江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903萬元,比2011年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5931萬元,增長7.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80892萬元,增長21.8%(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53892萬元,同比增20.8%,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7000萬元,同比增24.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4080萬元,增12.1%。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7.8:40.3:21.9。

第一產業

2012年,江城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6817萬元,比2011年增長7.4%。其中:完成農業產值70989萬元,增長11.4%,林業產值33854萬元,增長3.7%;牧業產值15730萬元,增長2.1%;漁業產值3774萬元,增長353.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470萬元,增長6.8%。農作物播種總面積327891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4169畝,經濟作物面積123722畝。林業產值達到33854萬元,增長3.7%。完成肉類總產量6881噸,增長23.1%。漁業產量為3630噸。

第二產業

2012年,江城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43739萬元,比2011年增長65.2%。完成工業增加值53892萬元,增長20.8%。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22471萬元,增長44.7%,重工業完成產值121268萬元,增長6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28096萬元,增長60.0%;完成工業增加值56663萬元,增長20.9%。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22728萬元,增長198.2%。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1366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2年,江城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039萬元,比2011年增長15.0%。按行業分,批發業完成銷售4195萬元,零售業完成銷售29224萬元,住宿業完成銷售528萬元,餐飲業完成銷售8093萬元。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79萬元,增長17.7%。接待遊客總數為34.25萬人,實現旅遊總收入13282萬元。其中國內旅遊33.75萬人,收入13049萬元;海外遊客4951人,收入233萬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07832萬元,增長17.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為132633萬元,增長18.7%。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底,江城縣有各級各類學校共45所。其中有普通中學7所,在校學生5100人(其中高中生1213人,國中生3887人);有專任教師324人;有職高1所,在校學生525人,專任教師86人;有國小校數26所,國小在校學生9362人,專任教師564人;有教師進修學校1所,教師12人;有幼稚園10所,在園幼兒數2178人,專任老師92人。

文化

2012年底,江城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4.22萬冊;有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7個,年內《江城報》發行4.8萬份。2012年,共組織和參與文藝演出27場,觀眾近7萬人。成功舉辦了“三丫果節”、“金雞龍馬節”、“五一”勞動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節慶演出活動。完成“七彩雲南”鄉(鎮)村級體育場所建設28個點。

衛生

2012年底,江城縣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服務站、門診)62個,床位275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44人,其中:執業及助理醫師112人,註冊護士113人,藥師17人,技師21人。

交通

截至2012年底,江城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797.2公里(含等外公路);有民用汽車4942輛,貨物運輸量達84萬噸,旅客運輸量57.7萬人次。江城縣有計程車61輛,城市公共運輸車7輛。

風俗民情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傣族竹樓
傣族竹樓是一種乾欄式住宅,住宅用竹子建造,留有高腳欄乾,分上下兩層,故稱竹樓,樓上住人,樓下堆放什物和關家畜、家禽。
彝族民居
彝族的住宅,一般是穿逗屋架,土基砌牆,茅草屋頂,有的還用石料鑲砌台階和鋪墊寨內路面,住房多是有門無窗或窗戶很小、光線較暗,習慣喜歡“黑房亮灶”。
彝族服飾
彝族成年男子包青布頭,穿青色對襟止衣和寬大的褲子。婦女纏青布包頭,穿緊袖元領大襟上衣,長及膝蓋,外套青色領褂,領褂上釘有成排銀紐扣,胸前配戴一串銀果和銀響鈴。未婚姑娘系紅腰帶,已婚婦女系青腰帶,喜歡戴耳環、手鐲、戒指。有的未婚姑娘還在頭上裝飾有兩條長線穗,兩個銀葫蘆和兩個銀響鈴。
彝族節日
彝族節日主要有:正月過春節,從除夕過到正月十六,二月“打掃寨子”、“祭竜”、“獻廟房”、“獻水井”,三月清明上墳修墓,四月做重陽會、獻竜山,五月端午包粽粑,六月二十四火把節,殺牛祭祖,七月半接老社公,八月十五蒸糕獻月亮,冬至吃湯圓。

名優特產

江城香軟米
江城香軟米是江城縣特產,通常指大毛毛穀米和麻線穀米兩種,屬晚秈型品種。桿高穗粗、粒大,出米率高而不易碎斷。
火燒牛乾巴
火燒牛乾巴是景頗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菜餚。是把牛肉條放到木炭火灰里,將乾巴燒熟,取出拍盡灰燼,待牛肉鬆軟後,將乾巴撕成肉絲防入盤中,同薄荷、辣椒等配料攪拌食用。
江城大黃魚
江城大黃魚產於勐野江、李仙江和曼克老江中,頭扁身圓,體表無鱗,無粘液,鰭鬚髮達,內原無刺,體重每條可達30多公斤。

風景名勝

十層大山
十層大山,也稱為寬羅珊山,是一座座落於中國雲南省、越南奠邊省及寮國豐沙里省的山峰,為三國邊界的交界點,海拔1864米。山頂被稱為雞鳴三國,豎立有一塊花崗岩界碑,分別書寫中國、越南、寮國3國文字的界碑面向著各國的領土。
山神廟丫口阻擊戰遺址
山神廟丫口阻擊戰發生於1950年2月,是解放軍在江城縣東北方的山神廟丫口阻擊國民黨軍隊的一場戰鬥。1987年6月29日,江城縣把山神廟丫口阻擊戰遺址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