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區

昭陽區

昭陽區是昭通市轄區,位於雲南省東北端,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和國家“攀西——六盤水”經濟開發區腹心地帶。東鄰貴州省威寧縣,南接魯甸縣,西隔金沙江與四川省金陽縣相望,北與彝良、大關、永善三縣相連,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昭通市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下轄3個街道,3個鎮,10個鄉;有129個村、49個社區。昭陽區交通便利,有內昆鐵路、昆水公路、昭待高速公路和昭通機場,城區距省會昆明341公里、成都550公里、重慶580公里、貴陽450公里,是滇、川、黔、渝結合部的重要樞紐城市。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70.4427億元。昭陽區內物產豐富,有豐富的無煙煤、黃鐵礦、鉛鋅、銅、鐵等,其中褐煤儲量達81.58億噸,居全國第二位、南方第一位。大山包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有“中國黑頸鶴之鄉”的美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昭陽區昭陽區

2000年,昭通市(縣級)轄4個街道、4個鎮、1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2795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東城街道24650、南城街道35317、西城街道37329、北城街道27893、鳳凰鎮7731、舊圃鎮24789、永豐鎮37342、北閘鎮57094、蒙泉鄉41666、土城鄉32899、布嘎鄉26405、守望鄉43741、太平鄉36500、小龍洞鄉30752、盤河鄉21206、靖安鄉34419、青崗嶺鄉22950、灑漁鄉50756、樂居鄉25881、蘇家院鄉32943、蘇甲鄉22334、大山包鄉12671、大寨子鄉11655、炎山鄉18428、田壩鄉10608。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01年1月1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1】6號):(1)撤銷昭通地區和縣級昭通市,設立地級昭通市。(2)昭通市設立昭陽區,以原縣級昭通市的行政區域為昭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愛民路。

2006年,撤銷鳳凰鎮、蒙泉鄉和太平鄉,其行政區域與北閘鎮所轄集中村委會,石渣河村委會,箐門村委會的米坡、觀音廟、水井邊、山跟腳4個自然村的第1至7村民小組,紅路村委會柳家溝、石圍牆、深溝3個自然村的2、4、14、15村民小組;守望回族鄉所轄甘河村委會大院子自然村的第1、2、3村民小組,馬貴閘村委會鳳凰山腳自然村的第8、9村民小組;小龍洞回族彝族鄉所轄龍汛村委會馬家營、溝門口、白毛梁子3個自然村的第15至19、21至23村民小組,連同東城、南城、西城、北城4個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新的龍泉、鳳凰、太平3個街道辦事處。撤銷土城鄉,其行政區域併入舊圃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3月24日成立昭通縣人民政府。
1981年11月劃出昭通縣部分轄區成立昭通市
1983年9月9日撤銷昭通縣建制,其轄區併入昭通市。
2000年,昭通市(縣級)轄3個街道、10個鎮、7個鄉。
2001年國務院以國函(2001)6號文批准撤銷縣級昭通市成立縣級昭陽區。
2001年6月昭陽區人民政府成立。
2004年轄4城街道,4個鎮,13個鄉,4個民族鄉;152個村民委員會。
2005年,昭陽區進行了鄉鎮撤併,將原來的東城、南城、西城、北城四個城區街道、鳳凰、舊圃兩個鎮和土城、蒙泉、太平三個鄉撤銷,新成立太平龍泉鳳凰三個城區街道和舊圃鎮,並於2005年12月25日正式掛牌。至此,昭陽區由25個鄉鎮辦事處變為20個鄉鎮辦事處。

區劃詳情

2014年6月,昭陽區轄3個街道,3個鎮,10個鄉,4個民族鄉。
街道:太平街道、龍泉街道、鳳凰街道。
鎮:舊圃鎮、永豐鎮、北閘鎮。
鄉:蘇家院鄉、樂居鄉、灑漁鄉、盤河鄉、靖安鄉、蘇甲鄉、炎山鄉、大寨子鄉、大山包鄉、田壩鄉。
民族鄉:守望回族鄉、小龍洞回族彝族鄉、青崗嶺回族彝族鄉、布嘎回族鄉。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

昭陽區夜景昭陽區夜景

境內有兩大山系橫亘境內,東邊,烏蒙山脈綿延而至,山勢雄奇,高聳峻拔;西邊,是橫斷山脈涼山山系五蓮峰分支的盡頭,山山陡峭,峰峰兀立。地勢西高東低.屬典型的高原山地構造地形,最高處是大山包鄉獨石包包,海拔3364米,最低處是海拔494米的金沙江邊的茅坡,年均無霜期220天,年均氣溫11.7℃,涵蓋了從亞熱帶到暖溫帶的不同氣候類型,從海拔最低的金沙江邊到海拔最高的大山包山頂,你能體會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感覺,還可以領略到完整的高原山巒和高原壩子風光,欣賞到洶湧湍急、奔騰而去的金沙江。

巨大的海拔高差,導致了立體氣候明顯,晝夜溫差大。而坐落著昭通城的昭魯壩子,則是春、秋相連,無明顯的夏季氣候特徵,是較為理想的避暑勝地。2006年、2007年,昭陽區連續進入了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並在中國避暑旅遊城市排行榜上位列第20位。

區境地處雲貴高原西北部,地勢西高東低,為滇中凹部的東北端,有較完整的高原地貌。兩大山系橫亘境內,東為烏蒙山脈西延伸尾端,山勢磅礴,高峰林立;西為橫斷山脈涼山山系分支東伸邊緣,山高坡陡,海拔懸殊;大山包鄉獨石包包海拔3364米,為境內最高點,大寨子鄉茅坡海拔494米,是全區最低處。兩山系之間為昭通壩子、灑漁壩子、靖安壩子,均是糧食主產區。利濟河經昭通壩子匯入灑漁河,灑漁河流經灑漁、靖安壩子後出境;金沙江流經境內23千米。全區壩區占33.6%,山區占64.3%,江邊河谷地帶占2.1%。昭通壩子海拔約1950米,地勢平坦,丘壩相間,為典型的高原湖積盆地,昭通城坐落在壩子中間。

氣候特點

境內地處暖帶,為北緯高原大陸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低,夏季氣候涼爽,乾濕兩季分明。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氣溫11.6℃,最熱月7月均溫19.8℃,最冷月1月均溫2℃,極端最低氣溫-13.3℃,極端最高氣溫33.5 ℃,全年活動積溫≥10℃的3217℃,年均日照時數1902.02小時,年降水量735毫米。

主要資源

昭陽區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造就了豐富的資源,可謂物華天寶,素有“資源金三角”之稱。其中,褐煤儲量80.97億噸,居全國第二、南方第一,無煙煤儲量3億多噸。植物品種繁多,已經鑑定的植物有118科438種,常年花開四季,水果飄香;昭通炎山出產的蠟蟲品質優良,早在民國時期就被譽為出產優質蠟蟲的全國“四大名山”之一;昭通蘋果因種植歷史悠久,1989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中國南方優質蘋果生產基地”。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昭陽區總人口85.2719萬人,比2011年末增加6837人。其中常住人口801700人,在常住人口中,男性412956人,女性388744人;城鎮人口303604人,鄉村人口498096人。

民族

總人口中:漢族174529戶,651302人;回族22682戶,98213人;苗族1856戶,7330人;彝族4567戶,17658人;白族114戶,293人;壯族29戶,95人;布依族19戶,48人;其他少數民族176戶,637人。

經濟概況

概況

昭陽區昭陽區

2012年,昭陽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70.4427億元,比2011年增長13.2%。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增加值203449萬元,增7.5%;第二產業增加值879261萬元,增長15.4%;第三產業增加值621717萬元,增長11.5%。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11.07:52.06:36.87調整為11.94:51.58:36.48。昭陽區人均GDP達21348元,比2011年增長12.3%。非公有制經濟創造增加值576092萬元,占昭陽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3.8%,比2011年提高0.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昭陽區望海公園昭陽區望海公園

2012年,昭陽區糧食種植面積842721畝,比2011年增加18499畝;全年糧食產量308677噸,比2011年增加17934噸,增產6.17%。完成農業總產值315065萬元,比2011年增長7.65%。年末常用耕地面積58017公頃,比2011年減少184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33701萬瓦特,比2011年增長39.2%。

第二產業

昭陽區昭陽區

2012年,昭陽區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776228萬元,比2011年增長14.2%。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018152萬元,比2011年增長21.26%。實現利稅總額537197萬元,比2011年增長16.78%;實現利潤總額81611萬元,比2011年增長1.71%。2012年昭陽區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03033萬元,比2011年增長26.3%。

第三產業

昭陽區昭陽區

2012年,昭陽區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00338萬元,比2011年增長17.37%,其中非公有制經濟332108萬元。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55.58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76.99%。實現旅遊收入6.19億元,比2011年增長86.7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昭陽區內有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學生5975人,比2011年增長0.96%。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11759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58825人,國小在校學生87486人,在園幼兒20881人,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99.53%,毛入學率達110.32%。國中學齡人口淨入學率91.3%,國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達98.1%。

2012年末,昭陽區各類學校專任教師8402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378人,中等專業學校專任教師446人,職業中學專任教師144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915人,其中國中專任教師1802人,國小專任教師4519人。

醫療衛生

2012年末,昭陽區衛生機構146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4414張,其中醫院床位3372張,衛生院床位599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45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200人。

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45.22/10萬;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7.0%;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67.82萬人,參合率達95.02%。

風俗民情

文化現象

數萬年前,早期智人“昭通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在次設立朱提縣,秦鑿“五尺道”、漢開“南夷道”,這裡成為雲南與中原互相溝通的重要門戶,是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要衝,歷來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以銀、銅采煉為其特色的朱提文化,是雲南三大文化發祥地之一。昭通山歌粗獷狂放、深厚遼遠,洞經音樂古樸神秘、民族歌舞純樸絢麗。

名優特產

烏蒙馬烏金豬等良種。

葡泉麯酒、綠豆糕、昭通醬、皮衣、皮褥、版納地毯、渝鬃、金江磨芋片。

產蘋果和優質稻米。

特色美食

油糕

昭陽區昭陽區

油糕以洋芋為主要原料,選用昭陽區高寒山區如小龍洞、靖安西魁梁子等地出產的優質洋芋,煮熟後切碎,裹上薄薄的米漿,放入油中炸至金黃後撈出。炸好後的油糕色澤金黃,外圍香酥爽脆,內里糯軟香甜,散發著洋芋特有的香味。

稀豆粉

選用優質豌豆,磨細成麵粉狀後加入生薑等作料熬制而成。熬好後的稀豆粉,色澤淡黃,清香宜人。盛入碗中,撒上少許蔥花、辣椒麵、花椒麵等,稀豆粉的淡黃、蔥花的碧綠、辣椒麵的鮮紅。

油糕配稀豆粉,不僅養眼、養胃還養顏。特別是稀豆粉中的豌豆,性味甘平,有和中下氣、利小便、解瘡毒的功效,還可除去皮膚表面多餘的油脂,讓皮膚更有光澤。

旅遊景點

黑頸鶴之鄉黑頸鶴之鄉

昭陽區海拔最高的大山包,是聲名遠播的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每年冬季,到此越冬的黑頸鶴達1000多隻,占世界總數五分之一。昭陽區也因此榮膺“中國黑頸鶴之鄉”的美譽.在那裡,除觀賞雪域精靈黑頸鶴外,還可以領略垂直落差達2600米的雞公山大峽谷風光,觀賞天然湖泊跳墩河水庫,欣賞萬畝草場,邂逅吉祥的佛光,體會千變萬化的天氣等。

昭陽八景

雲南昭通市昭陽區境內,有“龍洞吸月”、“恩波蜃影”、“寶山環翠”、“鳳嶺飛霞”、“灑漁煙柳”、“珠泉涌碧”、“雨鬟公雲”和“花鹿食草”八個旅遊勝地,統稱“昭陽八景”。

1、“龍洞吸月”———龍洞,源於大龍洞山。山在昭通市北郊10餘公里,層巒疊嶂,溪澗縱橫,林泉幽深。山之西南麓,有一巨大的半敞式溶洞,洞高近百米,危崖突兀如篷蓋,岩篷上倒懸石筍、石柱;洞深處,有暗河伏流,有泉水出露。據說,每年春分、秋分,值農曆二月、八月中旬,當空皓月竟會倒映在溶洞深處岩篷遮蔽的水潭中,潭水輝映,構成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岩篷上又映現一個月亮的奇觀,人稱“犀牛望月”。“龍洞吸月”,可謂奇景,舊時列為“昭陽之第一勝景”,如今仍居昭陽八景之首。

2、“恩波蜃影”———在城南郊5公里處,昭通煙廠西北、鳳凰山腳下有一建造於清乾25年的古樓,人稱“望海樓”。當時此地一片汪洋,樓的四周疊浪涌碧。雲南總督愛星阿遊覽登樓,見沿閘柳樹映日搖風,樓下水光灩灩,疊浪搖天,鳳凰山和樓閣倒影參差,有蜃樓海市之風,遂更名並題額“恩波樓”,意為皇恩浩蕩。鹹豐年間,此樓被一場大火毀去,光緒末楊履恆募巨資重建,並在樓前增設屋宅、迴廊、亭子、花木,蔚為清秀。2001年,昭通市園林局動工按原樣重建,使樓閣重展雄姿,仍名恩波樓。

元寶公園元寶公園

3、“寶山環翠”———寶山即元寶山,在昭通城南。其形圓潔,風景秀麗。上有廟,三月上巳日為香市,3日內遊人絡繹不絕。謝文翹詠之:“兩山排闥送,眾綠滿郊坰。列嶂松篁翠,連畦豆麥青。鐘聲穿桂院,契事勝蘭亭。空藏興拳石,仙乎在德馨。”民國21年建中山公園於其上,春秋佳日,綠柳蔽天,映日梳風,景色如畫,軍士、學生行游其間,異常熱鬧。如今元寶山已建起元寶公園,成為人們遊覽、休閒的佳所。

4、“鳳嶺飛霞”———鳳凰山在城南近郊,因形似鳳凰,故名。分南北二山,南山高,稱大鳳凰,北山低,稱小鳳凰。山上樹林蔥蘢,春夏晨時常有雲霞繚繞。每當雲散霧霽,鳳凰山頂雲蒸霞蔚,頗為壯觀。如今成為市民登山休閒的好去處。

5、“灑漁煙柳”———灑漁河在城西南15公里,壩平田多。在灑漁河幾十里的河堤上生活的彝漢先民,為了護堤保埂,廣植楊柳。久而久之,沿河兩岸便長成了排排綠柳。每到盛夏,那絲絲柳絮,從河堤飄搖下河中,與水相輝映一體,大有“煙霞染水觀魚躍,柳絮惜陰聽蟬鳴”的感覺。清晨時分,當陽光噴薄而出時,一層輕紗似的薄霧就籠罩在林帶上,偶然高枝露出,霧中透綠,形成一道百年難逢的壯麗景觀,即著名的煙柳景觀。

6、“珠泉涌碧”———距昭城西北10公里的舊圃老鴉岩對面昭魯河北岸有一眼清澈見底、四季溫暖的泉水,泉水由下湧出,碧泡銀珠,累累上涌,滾滾翻花,似串串葡萄,故名葡泉,又稱葡萄井、珍珠泉。井水是釀酒較為理想的礦泉水。此井四周風景雅致,群山環抱,向陽背風,所在地盛產牡丹和甜蜜可口的櫻桃,加之山腳密林深處有一香火鼎盛的觀音廟,為該景點增添了別樣色彩。

7、“雨公雲鬟”———雨公山與鳳凰山相連,即今之小鳳凰山。山頂常有雲霧聚散。雲聚則雨,雲散即晴,故名雨公山,是舊時昭城人眾觀陰晴之所在。這裡的雲彩常呈女子蓬鬆環繞的美麗頭髮,並在雨前雨後從山腰慢慢遷移,十分美麗,因此被稱譽為“雨公雲鬟”。如今的小鳳凰山,已不止是作為晴雨表著稱的自然景觀,因為此山上建有烈士墓137座,下半部擴為公墓,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成為城區殯葬改革的大本營。

8、“利濟浮光”———在昭陽區境內,有一條南北走向、貫穿全境的河流。舊時該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十分美麗,河水引上來後灌溉農田,滋潤大地,歷來被視為昭陽區人民的“母親河”。河兩岸柳樹成蔭,景色怡人。因風景優美,該景被文人學士們取名“利濟浮光”,列為“昭通八景”之一。民國年間利濟河為昭通城主要飲用水源。如今已經過整修,在河邊建造河濱公園,林木秀麗,空氣清新,玲瓏別致,成為城市一道美麗風景線。

人文景觀

人文景觀人文景觀

昭陽是一部古色古香、深邃雋永的典籍,是一軸古韻悠悠,翰墨飄香的長卷。數萬年前,早期智人“昭通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在次設立朱提縣,秦鑿“五尺道”、漢開“南夷道”,這裡成為雲南與中原互相溝通的重要門戶,是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要衝,歷來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以銀、銅采煉為其特色的朱提文化,是雲南三大文化發祥地之一。

踏著昭通城古老的青石板,漫步在古韻悠遠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獨特的文化。你可以得漢碑之神韻,窮晉墓之淵源;可以從“過山洞古人類遺址”中,閱讀我們人類走過的歷史;可以領略愛國彝族將領龍雲、盧漢,國學大師姜亮夫等著名歷史人物的風範;也有機會和國際著名攝影大師吳家林、中科院院士張亞平、以著名作家夏天敏為代表的“昭通作家群”面對面的交流;可以欣賞四筒鼓舞的粗獷狂放、昭通山歌的深厚遼遠、洞經音樂的古樸神秘、民族歌舞的純樸絢麗;還可以盡情地品嘗千滋百味的昭通小吃,感受到全區各族人民的團結和諧,淳樸善良。

著名人物

昭陽誕生有愛國彝族將領龍雲、盧漢,國學大師姜亮夫等著名歷史人物,以及國際著名攝影大師吳家林、中科院院士張亞平、以著名作家夏天敏為代表的“昭通作家群等近現代名人。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