箇舊市博物館

箇舊市博物館

箇舊市博物館位於箇舊市寶華路15號雲廟內。1987年11月成立。1995年11月箇舊市博物館開館。與市民眾藝術館合署辦公,群藝館館長兼博物館負責人。2005年,箇舊市博物館與文物管理所從市民眾藝術館單列出來,同文物管理所合署辦公,成為獨立法人單位。

基本信息

博物館簡介

(圖)雲錫三傑 從左到右分別為呂冕南、陳鶴亭、繆雲台雲錫三傑 從左到右分別為呂冕南、陳鶴亭、繆雲

箇舊市博物館是箇舊市專門從事文物藏品保護保管、陳列展覽和科學研究的單位。主要任務是開展文物陳列展覽和民眾宣傳教育工作。現有館藏文物712件,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等,古生物化石近100種,出土文物500餘件。館內有展廳4個,面積1299.32平方米,不定期舉辦展覽。舉辦過《箇舊市博物館藏品精品展》、《箇舊市出土文物展》、《箇舊首屆收藏家藏品展》、《箇舊錫文化展》、《個碧石鐵路陳列展》等展覽。年接待觀眾5萬人次。2005年舉辦《箇舊錫文化展》,觀眾達20萬人次。

發展歷史

箇舊市博物館館址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始建的雲廟,也稱雲省會館,原系滇籍工商業主集會和商議採礦、銷售和大錫的場所。座東南朝西北,是清朝中晚期和民國年間箇舊經濟、金融中心,兼有廟宇和會館的功能。建國後闢為民眾休息、遊覽和娛樂的場所。整體建築原為三進四合院落,占地10000平方米。十年浩劫期間,大部分被撤除,僅存第二進四合院的大殿廊廡和作為配殿的財神及凝雲軒、六角亭、荷花池。現占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整個建築布局為清代早期園林式建築風格。館內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箇舊市文明單位。箇舊市人民政府和紅河人民政府分別於1986年和1991年公布雲廟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名

經箇舊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2008年11月12日起“箇舊市博物館”更名為“錫都博物館”,在“錫都博物館”加掛“箇舊市文物管理所”牌子。

館藏文物

箇舊市博物館館藏文物2600餘件,各類石器、人牙化石和古生物化石標本近300件。館藏文物中以考古發掘出土的青銅器最具特色。如東漢銅俑燈、東漢銅三羊盒、銅量器等。

建館以來曾出版《箇舊市博物館精品展》、《箇舊市出土文物展》、《卡房黑馬井東漢墓出土文物展》、《館藏佛像和佛教藝術品展等陳列展覽》,這些陳列展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箇舊錫礦的發展史和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發展的輝煌成就。此外,每年還舉辦展影、美術、書法藝術作品展覽。

管轄隸屬編輯
箇舊市博物館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1985年籌建,1987年11月正式建館對外開放。隸屬箇舊市文局。

獲得稱號

1997年6月,國家文物局授予箇舊市博物館“1996年度全國文物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之後再獲省級、州級、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9:00-17:00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