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Shanghai Museum)位於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近武勝路),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建築高度29.5米,象徵“天圓地方”的圓頂方體基座構成了新館不同凡響的視覺效果,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4萬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青銅器之鄉—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 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舊跑馬總會。1959年10月遷入河南南路16號舊中匯大樓,在此期間,上海市政府作出了決策,撥出市中心人民廣場這一黃金地塊,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館館舍。上海博物館新館於1993年8月開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開放。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上海博物館外觀上海博物館外觀

上海博物館是1950年4月開始籌建,1952年12月21日開館。建 館初期,館址在南京西路325號(原跑馬廳大廈)。1959年遷至河南南路16號(原中匯銀行大廈)。1991年,在龍吳路1118號建造4,000平方米文物倉庫。1992年,在虹橋路1286號建立上海博物館分館--中國錢幣館。同年,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上海博物館建造新館,選址在人民廣場中軸線南側--人民大道201號,與市政府大廈遙遙相對。

明清家具精品明清家具精品

1995年局部建成,試行開放,1996年10月12日全面竣工,舉行開館儀式。新館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高29.5米,總投資5.7億元。新館是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館名"上海博物館"系建國後上海第一任市長陳毅所書。

建館初期,上海博物館機構設定仿照蘇聯博物館模式,採用三部一室制,設立保管部、陳列部、群工部、辦公室。1958年,設立文物修復工場;1960年,設立文物保護技術科學實驗室;同年6月,上海市裱畫生產合作社併入上海博物館,在文物修復工場建立書畫裝裱組。1974年,為了加強博物館的學術研究,設立陳列研究部,下設青銅、陶瓷、書畫、工藝、陳列設計5個研究組以及考古部;1985年,各研究組升格為部,電腦組升格為室,同時增設文化交流辦公室。到1995年,為了使機構設定與新館建設的形勢相適應,又作了相應調整,設15個部、7個室、3個處。建館初期,隸屬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53年7月,劃歸上海市文化局領導;1960年9月,市文管委與上海博物館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1987年1月,上海博物館升格為副局級單位;1988年10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委恢復獨立建制,上海博物館劃歸市文管委領導;2010年9月,上海市文物局成立後,原市文管委管理單位除上海博物館外悉數劃歸文物局領導,上海博物館直屬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

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古代玉器館

近60年來,上海博物館的陳列體系作過4次重大調整、修改。建館初期,基本陳列是按歷史時代分設史前時期、商代、西周到近代工藝品等十大陳列室,集中反映中國歷代藝術發展的概貌。1959年遷館後,改為按社會發展階段排列,分設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前期、後期,近現代工藝品等陳列室。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上海博物館陳列被迫撤除。1972年開始恢復業務活動,綜合陳列改為專題陳列,先後設立了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代雕刻4個專題陳列,展品1400餘件,陳列面積3,400平方米。1986年開始,先後投資620萬元,改造了4個陳列,面貌煥然一新。1996年新館全面竣工,有青銅館、陶瓷館、書法館、繪畫館、雕塑館、玉器館、錢幣館、家具館、璽印館、少數民族工藝館和胡惠春捐瓷專館--暫得樓陶瓷館,以及3個臨時展覽廳,陳列面積1.2萬平方米,比老館陳列面積增加2倍。

館藏精品

厚趠方鼎

西周成王

高21.3厘米 口縱13.3厘米 口橫17.5厘米 重2.4千克

口沿外折,雙立耳,方腹直壁,由上向下漸有收分,下有四條細長柱足,四隅有棱脊。腹四壁均飾獸面紋,獸面紋長角下垂於兩側,體軀省略,圖式稀見。內壁有銘文5行34字,記述王在成周之年,厚趠受到廉公饋贈的事跡。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紅陶袋足鬹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胎呈紅色並夾有細砂,器口外侈,中間凹入形成一捏流。短頸,鼓腹,由三個高袋足組成器身,腹側附一寬環形把手。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

生肖群俑

唐代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一組十二件,造型有數種。這七件作品是人身生肖頭相結合。各俑雖高不盈尺,但鼠、牛、虎、龍、蛇、猴、雞首的形象齊全。俑身穿廣袖長服,雙手相拱,作站立凝目狀。

幹道元寶

宋 南宋

金質 直徑1.95厘米 重4.5克

小平錢,面文真書鏇讀,背無文。為非流通貨幣。幹道元年(公元1165年),宋孝宗鑄幹道元寶。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十八學士圖

明 杜堇

莊萬里家族捐贈

立軸 絹本設色 縱134.2厘米 橫78.6厘米

共有四幅圖,題材為唐貞觀時期十八學士故事,分別為琴、棋、書、畫四個場景。此為畫圖。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北宋玉押印

北宋

玉質。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為北宋花押印。花押印主要流行於宋金元時期,為各階層人士所普遍採用。據史料記載,宋代皇帝都有自己的押字,這件花押印為玉質夔龍鈕。

青玉三螭紋璧

南宋

外徑11.1厘米

該玉璧出土於上海松江區西林塔。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璧內外施壓邊線,器物肉部陰刻三螭環璧。螭首呈三角形。額陰刻兩條額紋,脊柱線順螭身作S形曲線,璧反面光素無紋。

真書寧州帖

北宋 司馬光

單頁 紙本 真書 縱32.7厘米 橫57.6厘米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此帖為司馬光答覆其侄子司馬富的手札,叮囑其辭官歸里,侍養尊親。其書法結體方正,用筆起落利落,並寓隸書筆意。為司馬光六十七歲時所作。

展廳介紹

古代青銅館

中國古代青銅館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陳列了400餘件精美的青銅器,中國商周時代,青銅器是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又以具有長篇銘文和著錄的重較多為特色,新的陳列品中還有西周的晉候器和秦國早期秦公器等重要文物。

古代雕塑館

中國古代雕塑館展廳面積640平方米展廳,其中有120餘件展品。展廳以金、紅、黑三色為基本色調,以佛教藝術中常用的蓮瓣形做隔牆,石窟寺中的佛龕做壁櫥,以及露置的陳列形式。

除陳列部分木雕、陶塑外,以石刻塑像為主。這裡有北魏、北齊、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南石刻、金銅佛像等。

古代陶瓷館

中國古代陶瓷館展廳面積1300平方米,共陳列了展品500餘件。

其中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戰國時代的原始青瓷、東漢時代的的青瓷,還有唐朝的唐三彩。宋、金、遼時代,各地窯場林立、青釉、白釉、黑釉和彩繪瓷競相爭艷,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景德鎮成為中國瓷業的中心,所燒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顏色釉瓷器皆有展出。

歷代書法館

中國歷代書法館集中了中各個時期的典型名作,系統地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軌跡。展廳採用了展框、自動感應的燈光照明。

商代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文字系統。先用毛筆書寫,然後以刀契刻,已具書法的特點。

歷代璽印館

中國歷代璽印館是中國第一個專題陳列璽印篆刻的藝術館。展廳面積380平方米,展出璽印篆刻500餘件。

整個陳列以印章藝術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是從館藏一萬餘枚印章文物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藝術性的精品。

展館內藉助高低錯落的展櫃,套用多種技術手段,使實物與輔助陳列相互配合。

歷代繪畫館

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共陳列歷代繪畫精品120餘件,從唐代至近代,各種繪畫門類均有所體現。

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為有效地保護展品和方便觀眾欣賞,展室內還採用了自動調節光照的感應射燈。

民族工藝館

展廳面積700多平方米,集中陳列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工藝、染織繡、金屬工藝、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編和面具藝術等近600件。表現了少數民族工藝品的奇異風格。

歷代錢幣館

展廳面積730平方米,通過近7000件文物,集中展現了中國貨幣發生、發展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概貌。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錢幣館內還辟有杜維善、譚端言伉儷捐贈的絲綢之路中亞古幣專室。

明清家居館

家具館700平方米展廳內陳列了明清時代中國家具精華100多件。

明代的家具業十分發達,從傳世實物看,這一時期的家具品類齊全,而且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它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比例勻稱,榫卯嚴密。在裝飾上除了充分套用木材紋理的自然美外,還好用攢接和雕刻的手法,在家具的醒目部位加以點綴。

清代的家具,初期直接承襲明代的傳統,其形制仍保持簡練質樸的結構特徽。自雍正、乾隆至嘉慶時期,人們對家具的愛好追求纖瑣繁耨,故清代中期用料寬綽,體態凝重,裝飾上求多求滿,甚至採用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的手法。清代晚期,中國傳統的古典家具業逐漸走向衰落。

古代玉器館

中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製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古代社會,玉不僅被用於裝飾,而且是財富、權力的標誌,又是統治者祭天祀地、溝通神靈的法物。

玉的自然屬性被人格化、道德化。

科學研究

出版讀物

1976年以來,先後與南斯拉夫青春出版社,日本講談社、香港三聯書店、日本NHK放送協會出版社、日本平凡社、香港大業公司等出版機構聯合出版了《上海博物館》、《青花釉里紅》、《上海博物館藏寶錄》等12種大型圖錄和專著。1985年以來出版了出國展覽圖錄28種,圖文並茂,既有綜合性論述,又有每件展品的具體介紹,有的有幾種文本。

出版了《上海博物館藏畫》、《上海博物館藏青銅器》、《上海博物館藏瓷選》、《上海博物館藏法書》、《上海博物館藏明清扇面》等圖錄和專著92種。

1987年,為慶祝建館35周年,集中出版了《上海博物館藏青銅鏡》、《青花釉里紅瓷器》、《惲南田書畫圖集》、《中國書畫家印鑑和款識》、《崧澤——新石器時遺址發掘報告專集》等10種。1990年出版的《清初四高僧精品集》大型圖錄。1994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錢幣》8冊圖錄。

學術期刊

1985~1988年,編印了《國外自然科學與文物考古技術》情報資料14期。

1989年創辦了《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期刊,它既是實驗室的研究通報,又是全國性的、唯一的文物保護技術的專業學術刊物。

文物修復

上海博物館1958年設立文物修復工場,主要是修復、複製館珍藏品,同時也為其它博物館和國外博物館修復文物、裝裱書畫。

37年來,修復了館藏青銅器、陶瓷器1400餘件,如原來殘缺的商父丁卣,破碎成70多片的西周曲折雷紋卣,從廢銅中搶救出來的一對殘損嚴重的春秋早期龍耳尊,經過精工修復,恢復了原貌。

工場還裝裱了館藏書畫1800餘件,其中不少是流傳有緒的重要文物,如王羲之《上虞帖》、唐孫位《高逸圖卷》等,經過精心裝裱,得以妥善保護。尤其是出土時已成“書餅”的《明成化說唱本》,經過文物保護科技人員與書畫裝裱匠的通力合作,使說唱本得以完善地保存。

科研成果

1977~1995年上海博物館科技成果獎一覽表

數序 年份 科技項目 主要研究 人員 獲獎等級
1 1977 熱釋光測定陶瓷器文物年代 王維達 市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2 1983 3號中藥氣相防霉劑研製及其在書畫保護上的套用 陳元生 83~84年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3 1984 用TLD測量XB年劑量的細粒熱釋光測定年代技術 王維達 83~84年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4 1984 軟X射線對書畫漆木器等文物的無損檢測 祝鴻範 83~84年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獎
5 1984 宋代漆器圈疊胎製作工藝 吳福寶 83~84年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獎
6 1984 用全息照相時間平均法研究明代“游魚噴水洗”噴水原理 祝鴻範 83~84年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獎
7 1986 漢“水銀沁”銅鏡表面處理技術研究 譚德睿 85~86年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8 1986 溴甲烷熏蒸劑在文物保護上的套用及其廢氣治理 陳元生 85~86年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9 1986 微機在熱釋光測定年代上的套用 王維達 85~86年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10 1986 國外自然科學與文物、考古技術 實驗室 85~86年文化局科技成果獎
11 1987 浸滲處理青銅器有害銹處理 祝鴻範 88年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2 1987 不測檢量的熱釋光斷代技術 王維達 88年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獎
13 1987 熱釋光測定年代誤差分析和計算 王維達 88年文化局科技成果三等獎
14 1988 藏品編目圖微機管理系統 祝敬國 88年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獎
15 1989 博物館內主要污染氣體檢測及分布研究 陳元生 89年國家文物局科技成果四等獎
16 1991 BHC濕度調節劑研究及其在文物保護上的套用 陳元生 91年國家文物局科技成果三等獎
17 1992 “水銀沁”形成機理及其套用前景研究 譚德睿 92年國家文物局科技成果四等獎
18 1994 出土鐵器文物脫鹽緩蝕保護研究 祝鴻範 94年國家文物局科技成果一等獎
19 1994 史前漆膜分析鑑定技術 陳元生 94年國家文物局科技成果三等獎

上表統計:重大科技獎1個,市文化局科技獎2個,文化部或國家文物局科技一等獎2個,文化部或國家文物局科技二等獎2個,文化部或國家文物局科技三等獎5個,文化部或國家文物局科技四等獎7個,合計:19個。

社會教育

上海博物館為國際旅行社舉辦20餘次文物知識輔導;為400多所學校宣講600餘次文物課;

與上海師大附中、上海實驗學校聯合開辦“人文景觀課”,把上海博物館作為一個重要的人文景觀點,分批組織各班級到陳列室講課;

暑假期間,舉辦“考古夏令營”、“文物夏令營”活動,讓學生實地領略中華古老文明的風采;組織“江浙滬中學生文物博物館考察團”活動,從江、浙、滬地區“博物館和我”徵文比賽中選拔出32名優勝者的學生參加;

舉辦“文物知識競賽”、開展“我心目中的博物館”徵文比賽,增強中學生的文物意識,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上海博物館還組織了“博物館之友”、“文物之友”等民眾團體,把海內外文物收藏家、文物愛好者團結在博物館周圍,為文物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尤其是為上博新館建設捐贈了900多萬美元作為18個專館、專室的裝修資金。

文化建築

上海博物館展物上海博物館展物

如果說博物館是因聚集了諸多古文物,而成為核心的文化建築,大劇院作為演藝文化展示的最高殿堂,其在文化建築界的地位只會比博物館更高。在我國迎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文化建築的發展也隨之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諸如博物館、大劇院等高精端文化建築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建設了起來。

在博物館的層面上行,故宮博物館依託故宮成為了世界知名、且獨具特色的文化建築。而近年來在劇院建設層面上我國也有著長足的進步,前不久廣州大劇院便被評為了“世界十大劇院”,而作為廣州大劇院的建設者,中孚泰文化集團,素來也有著“大劇院建設專家與領導者”的美譽。其在建築聲學方面的造詣之高,使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聲學裝飾工程開創者”。近年來中孚泰建設的高精端劇院的聲學效果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近年來中孚泰的表現為文化建築界豎起了一桿大旗,積極帶動了我國文化建築行業的發展。

科研成果

上海博物館展物上海博物館展物

該館的科學研究獲得了多項成果,如《熱釋光測定陶器年代》、《溴甲烷在文物保護上套用》、《軟 X射線在文物保護和考古上的套用》、《用雷射全息照相研究明代“魚游噴水洗” 的噴水原理》 等。該館在國內博物館首先擁有熱釋光年代測定技術、文物保護的雷射全息攝影技術和古木器的真空冷凍乾燥技術。

圖冊

該館編著有圖冊《上海博物館藏畫》、《上海博物館藏青銅器》、《上海博物館藏陶瓷器》、《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藏印》、《上海博物館藏明清法書》、《明成化說唱本》以及其他專題圖冊等數十種。年刊為《上海博物館集刊》。

館藏文物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 批流傳有緒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館藏的保卣、召卣,也都是著稱於史學界和金文學界的重器。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

館藏文物圖集館藏文物圖集

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於景德鎮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羲之的《上虞帖》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閒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宋徽宗的瘦金《千字文》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

該館珍藏歷史藝術文物 11.2 萬餘件,包括青銅器、書法、繪畫、 陶瓷器、玉器、石雕、 甲骨刻辭、璽印、錢幣、絲繡染織、牙骨雕刻、少數民族工藝品以及上海地區的考古發掘品等,上自舊石器時代,下迄近代和現代。全部收藏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書畫最具特色。在青銅禮樂器中,重要的藏品有西周成王時代的德方鼎,康王時代的大盂鼎(後支援中國歷史博物館,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磁器有商原始青瓷尊、唐邢窯盈字盒、唐越窯海棠式大碗、成組的宋汝窯盤、南宋官窯貫耳瓶、元景德鎮窯青花蓮花罐、明永樂景德鎮窯紅釉盤、明成化景德鎮窯青花孔雀藍釉盤等等。

明 張宏《青綠山水圖》明 張宏《青綠山水圖》
上海博物館館內玉器藏品上海博物館館內玉器藏品

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家具的收藏更是集王世襄、陳夢家兩大家之精華於一身,世上實無人能出其右。

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上海博物館是1952年在當時的市長陳毅同志的支持下,合併了原有的幾個博物館而成立的。最先的館址在河南南路16號(原中匯銀行大廈內)。1995年底,新館正式建成。

上海博物館館內錢幣藏品上海博物館館內錢幣藏品

該館珍藏歷史藝術文物 11.2 萬餘件,包括青銅器、書法、繪畫、 陶器、瓷器、玉器、石雕、甲骨刻辭、璽印、錢幣、絲繡染織、牙骨雕刻、少數民族工藝品以及上海地區的考古發掘品等,上自舊石器時代,下迄近代和現代。全部收藏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書畫最具特色。在青銅禮樂器中, 重要的藏品有西周成王時代的德方鼎,孝王時代的大克鼎、小克鼎,懿王時代的師虎簋、師兌簋,宣王時代的頌鼎;春秋時代的有渾源李峪村青銅器群的主要器物犧尊和鳥獸龍紋壺、 齊侯壺、 邾公華鍾,田齊三量和商鞅方升等。瓷器有商原始青瓷尊、唐邢窯盈字盒、唐越窯海棠式大碗、成組的宋汝窯盤、南宋官窯貫耳瓶、元景德鎮窯青花蓮花罐、明永樂景德鎮窯紅釉盤、明成化景德鎮窯青花孔雀藍釉盤等等。在1萬餘件的書畫中,早期的有晉王獻之鴨頭丸帖卷、唐懷素苦荀帖卷、唐高閒千字文卷、唐孫位高逸圖卷及五代董源夏山圖卷等。宋代有趙佶柳鴉蘆雁圖卷及千字文卷、蘇軾與謝民師論文卷、黃庭堅華嚴疏卷、米芾多景樓詩冊、郭熙幽谷圖軸、馬遠雪屐觀梅軸、李迪花鳥軸等。元代有王蒙青卞隱居圖軸、吳鎮漁父圖卷、趙孟頫洞庭東山圖軸、倪瓚漁莊秋霽圖軸和六君子圖軸等。至於明清書畫家的作品,既精湛且富有系統、代表性畫家的捲軸,都在數十件以上,是江南書畫匯集的所在,也是館藏的重要特色。錢幣的收藏,最有規模。明清流派篆刻印章的收藏,居全國博物館首位。在考古發掘品中,以大宗的良渚文化玉禮器最具特色。

交流成果

建館以來,上海博物館還舉辦了各種展覽115個。其中有的是反映館藏特色,如"明清書法展"、"歷代繪畫展"、"璽印篆刻展"、"絲織刺繡印染工藝展"等;有的是反映國家文物保護政策成就,如"文物博物館10年成就展"、"劉靖基捐獻書畫展"等;有的是各省市博物館來滬展出的珍藏文物展覽,如"敦煌藝術展"、"湖北省出土戰國、秦漢漆器展"、"鎮江吳文化考古成果展"、"江西省新幹縣商墓出土文物展"等,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的對外文化交流,五六十年代,基本是接待參觀陳列。70年代開始組織專業交流,舉辦學術講座和國外來滬展覽。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積極開闢對外文化交流新領域,組織出國文物展覽、中外聯合展出、文物借展、中外合作出版、交換出版物、參加或組織國際學術討論會,使對外文化交流的內容和形式有很大發展。例如:

1980年開始組織了"上海博物館珍藏中國青銅器展覽"、"中國青花瓷器展"、"中國書法名品展"、"董其昌世紀展"、"上海博物館珍藏工藝品展"、"上海博物館藏良渚文化珍品展"等34個,分赴美、日、意、法、聯邦德國、西班牙、荷蘭、澳大利亞、墨西哥、瑞典和港、澳、台等13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受到國外學者、華僑、港澳台同胞的歡迎。"六千年的中國藝術展"在美國舊金山、芝加哥、休斯敦、華盛頓四城市展出時,觀眾達82萬人次,並獲得美國姊妹國際協會和讀者文摘基金會頒發的"藝術特別成果獎";在休斯敦展出時,布希總統夫人出席了開幕式,並宣布該月為"中國文化月",休斯敦市長發給隨展組"休斯敦榮譽市民"證書。"中國古代青銅器展覽"在義大利米蘭展出獲得轟動,法國里昂市政府向中國駐法大使館再三要求在米蘭結束後轉里昂展出。法國的一些博物館,專程組織專家和研究生赴里昂作專業參觀。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協助舉辦國外來展和聯展。1978年以來,上海博物館展出了"突尼西亞迦太基出土文物展"、"美國印第安人文物和西部名畫家作品展覽"、"中日貨幣展覽"、"日本版畫展覽"等15個展覽,加深了對別國文化的理解。

開展中外合作出版。1976年以來,先後與南斯拉夫青春出版社,日本講談社、香港三聯書店、日本NHK放送協會出版社、日本平凡社、香港大業公司等出版機構聯合出版了《上海博物館》、《青花釉里紅》、《上海博物館藏寶錄》等12種大型圖錄和專著。1985年以來出版了出國展覽圖錄28種,圖文並茂,既有綜合性論述,又有每件展品的具體介紹,有的有幾種文本,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選派館內專家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加強學者之間的聯繫和交往。上海博物館於1980年開始步入國際學術論壇,先後有12人參加了各種國際性學術討論17次。謝稚柳赴美國參加克里夫蘭的"中國古代繪畫國際學術討論會"、鍾銀蘭赴美國參加堪薩斯的"董其昌書畫國際學術討論會"、單國霖赴港參加"敦煌吐魯番學術討論會"。此外,上海博物館自己組織的國際性學術討論會,有的是結合展覽內容組織國際學術討論,如結合"清初四畫僧精品展覽",組織"四畫僧繪畫藝術學術討論會",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香港地區研究四畫僧的學者參加,宣讀專題論文40篇。

2012年上博建館60周年,舉辦了《幽藍神采--元青花大展》,《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展》等重量級的大展。

2013年,上海博物館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聯合舉辦了"剛果河--非洲中部雕刻藝術展",與美國克拉克藝術館聯合舉辦了"從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藝術館藏法國繪畫精品展",與土耳其文化部門聯合舉辦了"安納托利亞文明:從新石器時代到奧斯曼帝國"展覽。

參觀指南

地址交通

地址: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近武勝路)。

交通:捷運1、2、8號線、574路、112路、925路、123路、71路、127路、18路、145路、46路、952路、108路、48路、934路、隧道六線等。

開放時間

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場。

注意事項

一、參觀者須接受安全檢查方可入館參觀。

二、為確保文物安全,保持良好的參觀環境,上海博物館將對觀眾流量實施限量、有序控制,每天的參觀人數控制在8000人次以下(其中含預約觀眾2500人次)。

三、為維持良好的參觀秩序,下列人員可憑本人有效證件,由綠色通道優先接受安全檢查入館參觀。

1、70歲以上老人、離休幹部、現役軍人、革命烈士家屬、殘障人士等,可優先入館。

2、上海博物館之友會員憑證可優先入館。

3、團體參觀可通過電話形式提前兩周預約(額滿為止),參觀當日經工作人員核准後,優先入館。

四、租借錄音導覽設備仍將實行收費服務辦法。

五、上海博物館舉辦的特別展覽將酌情實行售票參觀制度。

六、為保障文物安全,營造文明環境,上海博物館將要求觀眾自覺遵守如下規定:

1、 衣冠不整者謝絕入館;

2、 推銷各類小商品者、散發廣告者謝絕入館;

3、 攜帶寵物者謝絕入館;

4、 身高1.3米以下的兒童須由家長帶領參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須由親友陪同參觀;

5、 觀眾攜帶的大件包、袋可免費暫存;

6、 請勿將食品、飲料帶入陳列室;

7、 博物館樓宇建築內嚴禁吸菸或使用明火;

8、 請勿觸摸裸置文物;

9、 請勿在展館內喧譁,影響他人參觀。

10、精神病患者不予入內(病症輕者須監護人陪同);

11、禁止攜帶除鉛筆以外的任何書寫繪畫工具;

12、因過度酗酒,造成頭腦不清者不可入館;

13、禁止攜帶攝影三角架,大、中型專業攝像機等攝影設備進館拍攝。

七、遇有重大活動或重要設備設施維修保養時,可根據需要臨時閉館,屆時將預先告示公眾。

服務設施

提供專門的殘疾人車道、升降電梯服務。免費提供輪椅車、嬰兒推車、針線服務、醫藥箱。

捐贈人士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在館內有一份長長的捐贈者名單,已經有800餘位捐贈者的名字。上海博物館汪慶正先生曾披露:上海博物館的藏品由建館之初的9000件,增加到當前的近100萬件,其中有近1/10的館藏來自於民間的捐贈。當初建館時,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們的捐款達1000多萬美元。 給捐贈者以最高的禮遇,是上海博物館一貫的做法,而對於民間收藏家來說,他們看重的不僅僅是榮譽,更重要的是接受捐贈的機構如何對待自己的藏品。上海博物館所表現出對收藏家最真誠的態度和情感,以及採用最恰當的方式與收藏家及觀眾們進行交流,妥善保存並擇機展出,讓更多的觀眾有幸目睹這些藝術瑰寶。

旅遊貼士

交通路線

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近武勝路)。

公交454路、112路、123路、71路、934路、145路、46路、隧道六線、537路等可到。

軌道交通一、二、八號線可到人民廣場站。

門票價格

免費。自2008年3月10日起,上海博物館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等4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

營業時間

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修改

公交信息

交通地圖

最佳季節

上海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陰冷,全年雨量適中,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總的說來就是溫和濕潤,夏冬季較長,春秋季顯短。一般在秋天或新年的時候較好。館內的溫度四季差不多是一樣的。

遊客須知

上海博物館北門口有一幫黑茶樓的茶托裝作遊客專門和外國遊客搭訕,然後帶老外去黑茶樓喝茶。

上海博物館北門口(上海市政府對面的那個門),有一幫青年男女裝作遊客專門和外國遊客搭訕,之後"邀請"外國遊客去看著名的"茶藝表演"。這些茶托會引導老外喝六種茶,按每人每茶每座消費,一般每人喝茶至少消費400多元,然後會引導老外買高價茶葉。茶托其實就是這些茶樓的業務員,外國遊客走後,他們會回茶樓取回自己和老外喝茶時付的錢,並按老外消費總額的百分之四十或百分之五十作為業務員的提成。

黑茶樓的地理位置在上海黃浦區人們廣場附近福州路與浙江中路交叉口向北50米的掛牌叫古滇茶坊的商場內三樓,該茶樓沒有掛店面名字,但是茶樓店面外掛一副康熙畫像,畫像兩側是一副對聯。

在這個商場內還有其他兩家這樣的專宰外國遊客的黑茶樓。並且,在上海的外灘、南京東路、南京西路和豫園有七八家類似的宰客茶坊。

上海博物館列表

博物館百科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上海博物館上海電子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