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焦慮症

一些地方舉辦節慶過多過濫,不排除與有些地方官員的功利心態有關。“有些地方官員想以此撈取政治資本,為仕途升遷鋪路。”官辦節慶過多過濫 折射地方官“政績焦慮症”

簡單介紹

“官辦節慶”虛腫待消“官辦節慶”虛腫待消

節慶活動過多過濫,所體現出來的浮躁心態和投機心理,也折射出地方官員存在嚴重的“政績焦慮症”

“許多地方政府舉辦節慶活動的初衷是通過政府辦節、企業經營、社會參與的方式,集政治、經貿、旅遊、文化、審美為一體,達到擴大知名度、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張淑靜教授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指出,“這完全符合‘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一般運作規律。”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提法是正確的。文化對經濟有著巨大的拉動作用,尤其是優質旅遊項目的開發可以帶來吃、住、行、游、購、娛全面發展。經濟不是獨立於文化之外的特殊存在,文化遊走於經濟活動內外,隱蔽地控制經濟,利於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張淑靜分析,然而,有些地方政府過於強調節慶的政治、經濟功能,恰恰淡化了其文化本質。有些根本就不適宜舉辦節慶,也要牽強附會地與節慶扯上邊。於是,文化的平台搭起來了,官員也有了“政績”,卻並沒有給地方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收益。相反,造成的只是浪費。 據多位知情人透露,一些地方舉辦節慶過多過濫,不排除與有些地方官員的功利心態有關。“有些地方官員想以此撈取政治資本,為仕途升遷鋪路。”李紹榮說。
“在有些地方,本來就缺少資源,要在短短的任期內出政績,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雲南某縣一位年輕官員私下坦言,“只有弄出點‘動靜’,讓上級注意到,以後有晉升機會才能輪到自己。”

從地方官員的視角,要弄出“動靜”,舉辦節慶活動是捷徑。因為舉辦節慶活動大張旗鼓,不但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樹立地方形象,而且領導也能出出風頭,不但電視上有影,而且報紙上留名。

而事實上,在舉辦節慶期間,大小官員忙前忙後,還可藉機與前來剪彩、祝賀、講話的上級領導拉近關係。這時好好表現,在地方官員看來,比悄悄找到領導辦公室“匯報”效果好。 少數地方舉辦節慶活動,也有為小團體獲取經濟利益之嫌。 ,因舉辦節慶過多,比較難出彩,有些地方只好在排場上下功夫,以致費用支出水漲船高,財政入不敷出,也就只有四處“伸手”,比如轄區企業“贊助”,或集資攤派。 “主管部門開口讓你‘贊助’,哪個敢說個不字?”一位深受“節”害的企業家對記者說,“令人氣憤的是,這些錢並沒用在實處,或是拿去海喝濫用,或是活動結束後發放不菲的加班費或補貼。”

影響反應

“官辦節慶”五花八門
中國近年有些地方的節慶舉辦得很成功,比如中國吳橋雜技節、洛陽牡丹花會、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大連國際服裝節、青島國際啤酒節、濰坊風箏節、吉林霧凇節等。 “這些成功的節慶活動,對弘揚當地民族文化、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活躍民眾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不少地方舉辦的節慶活動,大多曇花一現,且已呈現泛濫之勢。比如2003年,一個沿海省由縣以上政府舉辦的節就有100多個,僅冠名“螃蟹節”的就達5個。其中某地在辦“螃蟹節”時還搞了個“螃蟹小姐”評選。 再比如,僅2010年上半年,北京某區就已舉辦大型節慶3個,平均每兩個月舉辦1個。“還有兩個節慶活動在策劃中,具體方案7月底出來。”

據中國節慶網統計,中國每年有大小5000多個節慶活動,級別也不一樣。有省級節、市級節、縣級節,甚至有的鄉鎮、學校、企業也辦節,其中以旅遊文化類節目居多——不是攬盡歷史名人,就是把一個土特產、一種植物、一類動物、一處風景拿出來叫陣。

各地的節慶活動稀奇古怪、五花八門,舉凡吃喝穿戴、花鳥蟲魚、山水人獸、無所不包。比如荷花節、小棗節、桂花節、啤酒節、西瓜節、牡丹節、葡萄酒節、豆腐節、大蔥節、板栗節、龍舟節、冰雪節、沙雕節戲水節、褲子節、魚王節、雙胞胎節等。這些節慶活動,一般包括經貿、文化、體育、旅遊等活動,有些還包含研討會、論壇,時間短則一星期,長則將近一個月。

“不便透露”的辦節費用

為了使節慶活動辦出“實效”,一般主辦者都會在節前向各單位下達招商任務。於是,各種造假便成為公開的秘密。
“有些成交額水分很大,協定根本並沒有約束性。”一位深諳“造節”內幕的基層退休官員向本刊記者透露,“有些地方領導舉辦節慶,希望達到的就是新聞效應,以及自己的‘出鏡率’,對於引來的協定資金,到底最後能兌現多少並不在乎,節後也很少有人問津。”
為吸引眼球,有些小地方舉辦節慶時也冠以“國際”字樣,卻難見外國人的身影,或拉幾個外籍華人來充數。由於缺乏對項目可行性的實質論證,根本達不到招商引資的預期目標,最終曲終人散,沒有實際效果。
“地方節慶大多由領導致辭、文藝演出組成,專業性、娛樂性、參與性不強,不僅難以吸引當地遊客,對外來遊客的吸引力更低,當然也更難以吸引投資商。”中國旅遊研究院蔣依依博士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
“地方政府舉辦節慶的目的,在於短時間內以節慶為載體,通過媒體的集中宣傳,達到迅速擴大地方知名度,形成地方品牌,以吸引投資的目的。”蔣依依指出,“但很多節慶活動由於特色缺乏、活動持續時間不長,所獲得的媒體報導規模、持續性、深度有限,導致關注度較低,往往形不成宣傳地方品牌的轟動效應。” 除弄虛作假外,不少節慶活動中還存在嚴重的鋪張浪費、勞民傷財現象。“有些節慶為造聲勢,還重金邀請明星助陣。”曾參與湖南某市一個節慶活動籌備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訴記者,“明星出場費價位便宜的五萬,而貴的達數十萬元。這些費用除部分來自門票收益外,大部分由企業埋單。”
有些地方在節慶中舉辦研討會、論壇,會提前幾天把部分重量級專家學者、記者邀請到當地。“除了住星級酒店待遇外,就是領略當地風土人情,隆重招待。而請來的主持人出場費也高達十幾萬元。” 活動總要請上級領導以及兄弟地區、友好單位的領導參加。不少還轎車接送,警車開道。於是,以參加節慶活動的名義變相旅遊,揮霍各有由頭。 對舉辦節慶活動的具體花銷數額總是忌諱莫深,回答幾乎如出一轍:“不便透露。”

管理辦法

“官辦”模式應儘量退出
“政府節慶活動要更具有生命力,應該做到以下三個方面。”北京市大興區旅遊局局長何立樓說,“首先,內容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吸引民眾積極參與;其次,要依託當地優勢資源,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第三,注重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才具有流傳下去的基礎。”
“對官辦節慶要嚴格控制數量,嚴格審批程式。”張淑靜表示,“政府舉辦節慶活動,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所以,是否舉辦、如何舉辦,不應是政府一方說了算。在確定辦某個節慶之前,要召開聽證會,諮詢、徵求專家和民眾的意見,把節慶真正還給民眾,然後要將提議上報地方人大進行審議,不可隨意確定和取消。”

“中央應提供地方節慶活動在全國範圍內統籌的建議,避免重複浪費,加強區域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張淑靜建議,“在政府舉辦節慶活動時,要成立臨時或長期專門小組,小組成員應包括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和民眾代表,應提高專門小組的工作透明度,及時公布有關節慶活動的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收益,加強專門小組與各參與方的溝通、協調。”
中央要求各地按“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節慶活動進行清理摸底,工作分為自查摸底、重點督查、匯總分析三個階段,從7月開始至11月結束。因此,“官辦節慶”的未來具體走向,還有待觀察。

心理疾病-焦慮症

當代常見綜合症

科技化的生活出現了眾多的“綜合症”。 當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勢必對軀體和精神狀況產生不良影響,如不注意調節,導致心理失衡,使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則抵禦疾病的能力明顯下降。反覆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疾病。
拖延症
恐剩症
恐夏症
虛構症
聖誕綜合症
大腦肥胖症
考試綜合症
家庭高尚病
考后綜合征
疲勞綜合症
頸肩綜合症
假日綜合症
夜餐綜合症
熬夜綜合症
便當綜合症
時間綜合症
肝肺綜合症
戀母綜合症
電腦綜合症
長假綜合症
節后綜合症
經期綜合徵
論壇綜合症
信息綜合症
電視綜合症
快遞依賴症
鏡子綜合症
動物恐懼症
職業倦怠症
三電綜合症
政績焦慮症
網聊依賴症
大自然缺失症
秘書依賴症
考前焦慮症
教材潔癖症
購房焦慮症
開學綜合症
衣領綜合症
宇宙綜合症
辭賦綜合症
手機恐懼症
巴黎綜合症
親密恐懼症
聯考后綜合症
雷爾氏綜合症
美尼爾綜合症
唐納氏綜合症
帕金森綜合症
經前期綜合症
辦公室綜合症
建築物綜合症
絕經期綜合徵
手足口綜合症
IT虛榮綜合症
蹭涼綜合症
職業倦怠症
假前綜合症
世界盃綜合症
LIMA綜合症
人身變換症
學者綜合症
廣場恐懼症
彼得·潘綜合症
閩希豪生綜合症
快樂木偶綜合症
倖存者綜合症
假期綜合症
飛機綜合症
格斯特曼綜合症
司湯達綜合症
壞訊息綜合症
被愛妄想症
假期綜合症
偏側空間失調症
時差綜合症
雙曲綜合症
空巢綜合症
春天綜合症
真命天女症
名人經濟綜合症
手機上網綜合症
世界盃後遺症
周一綜合症
女超人綜合症
辦公樓綜合症
大雄-胖虎綜合症
道林格雷綜合症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
MUNCHHAUSEN綜合症
搜尋依賴症
科塔爾綜合症
耶路撒冷綜合症
不寧腿綜合症
阿斯伯格綜合症
外地口音綜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
第歐根尼綜合症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盆底痙攣綜合症
蒙被過暖綜合症
辦公易怒綜合症
重複使力傷害症
格林巴利綜合症
胸廓出口綜合症
愛德華氏綜合症
健康食品痴迷症
健康食品痴迷症
電腦視覺綜合症
假期失憶症
經濟艙綜合症
微笑抑鬱症
年末抑鬱綜合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