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綜合症

空巢綜合症

樹上鳥兒成雙對,築巢生子養家庭,小鳥長大翅膀硬,飛走他鄉謀自下而上了,孤獨鳥兒空守窩,自然界裡叫“空巢”。在人類社會中同樣存在“空巢”。子女長大後,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這些空巢老人、老夫婦倆或兩代老人居住的家庭就形成“空巢家庭”。隨著社會的發展,“空巢老人”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老齡問題之一。從發展看,未來10年,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齡階段,“空巢家庭”將成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由於孤單寂寞、缺乏精神慰借,空巢老人便會產生“老年空巢綜合症”。

空巢的概念

據說“空巢”一說最初起源於一則童話: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棲息著很多小鳥,它們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這片山林里,卻有一對老鳥趴在窩中,它們心中感嘆著:孩子們的翅膀硬了,都飛走了,剩下我們兩個老的好淒涼、好孤單……

單從字義上講,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換句話說,空巢家庭即是指無子女共處,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

“空巢”是指無子女或子女成人後相繼離開家庭,形成呢感中老年人獨守老巢的特點,特別是老人單身家庭,西方國家稱為“空巢”。傳統的中國文化重視天倫之樂,認為有兒孫跟隨左右,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可是隨著中國的社會文化變遷,大家庭解體,社會結構以核心家庭為基礎,人們的家庭觀念淡薄及工作調動,人口流動,住房緊張,年輕人追求自己的自由與生活方式等原因,都造成不能或不願與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獨、空虛、寂寞、傷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如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抗訴消極感會更加重。久之,會減低身體免疫功能,為疾病敞開大門。有些老人為了克服空巢綜合掙的痛苦,在垂暮之年,仍自告奮勇,代管一個未成年的小孫子,確能克服孤獨之感,但應量力而為。作為子女,應儘量與老人一起生活或經常回家探視,使來人精神愉快,心理上獲得安慰。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達到退休年齡,身邊又無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單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婦兩人的家庭。

“空巢綜合症”的提出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在法國,一本名叫《環境與性格》的書籍在人們心中盪起了不小的漣漪。

《環境與性格》的作者是維克多·布拉斯。該書從當今住宅建築的基本特點——封閉性、單元式、各家各戶與鄰居間互不相干——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單門獨戶”出發,引申出“空巢綜合症”的觀點,給現代都市人以深深的啟示。

“單門獨戶”住宅的興起,曾有許多有益之處:寧靜、舒適,對於家庭的休息、娛樂和學習來說相當方便有利;此外,也比較容易避免鄰裡間的糾紛和干擾。

然而,這種住宅並非人類最為理想的住宅格局。來自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權威調查表明:許多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裡的人,在人際關係中極易形成一種病態的離群索居、薄情寡義的行為,同時還會產生自我封閉、脾氣乖僻、性格偏執、心胸狹窄等變態心理。

專家們認為,對於居住在這種環境中的老年人來說,由於退休後難以同社會接觸,就會加速他們精神上的衰老,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會迅速衰退,甚至會誘發老年性痴呆、老年性抑鬱症和其他老年性精神、心理疾病。對於因居住在封閉環境中引發的各種心理症狀,專家們起了一個相當形象而準確的名稱——“空巢綜合症”。

青春期謹防該征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充滿競爭的現實生活往往使一些夫妻恩愛的小舟迷航擱淺,特別是白領女士們,她們最煩惱的心病就是愛的飢餓和空乏,甚至罹患症狀不同的“空巢綜合症”。

男女恩愛,雙方體內均可分泌出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醯膽鹼等活性物質,可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程度調節到最佳狀態,有利身心健康。但孤男寡女“空巢”而居,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引發的“空巢綜合症”集中表現為內分泌、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功能的紊亂、失調和減退,從而導致抵抗力下降,誘發冠心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青春期空巢症”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常見病,多見於青春期性格內向的姑娘,呈陣發性發作。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年輕女性的不良性格,如虛榮心強、自尊心重、好幻想,樂意成為人們注意的中心等。其次是未婚女性的愚昧性感,如無知的性自慰與性感受的糊塗影響等。

“苦戀型空巢症”一般採用心理治療。首先要求醫生設法弄清病人的發病原因,針對病人暗示性強的特點,採用催眠暗示療法,鼓勵和引導病人談出積鬱在心中的痛苦。預防則應採用糾正不良心態療法,最佳化生活質量。

“獨身空巢綜合症”患者應儘量避免一切較強的精神和物質刺激。發病時應放下手頭的學習和工作,去休息或參加文娛活動。家長和親友在理解的同時要對她們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性愛婚戀疏導,啟發她們認識並正確對待婚姻,樹立治癒的信心。

產生原因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在法國,一本名叫《環境與性格》的書籍在人們心中盪起了不小的漣漪。《環境與性格》的作者是維克多·布拉斯。該書從當今住宅建築的基本特點——封閉性、單元式、各家各戶與鄰居間互不相干——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單門獨戶”出發,引申出“空巢綜合症”的觀點,給現代都市人以深深的啟示。“單門獨戶”住宅的興起,曾有許多有益之處:寧靜、舒適,對於家庭的休息、娛樂和學習來說相當方便有利;此外,也比較容易避免鄰裡間的糾紛和干擾。

然而,這種住宅並非人類最為理想的住宅格局。來自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權威調查表明:許多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裡的人,在人際關係中極易形成一種病態的離群索居、薄情寡義的行為,同時還會產生自我封閉、脾氣乖僻、性格偏執、心胸狹窄等變態心理。專家們認為,對於居住在這種環境中的老年人來說,由於退休後難以同社會接觸,就會加速他們精神上的衰老,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會迅速衰退,甚至會誘發老年性痴呆、老年性抑鬱症和其他老年性精神、心理疾病。對於因居住在封閉環境中引發的各種心理症狀,專家們起了一個相當形象而準確的名稱——“空巢綜合症”。

病因

心境行為因素(20%):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心境抑鬱,行為退縮,這些老人可能由於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對生活興趣索然,缺乏獨立自主、振奮精神、重新設計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情感依賴因素(20%):

對子女情感依賴性強,正需要兒女做依靠的時候,兒女卻不在身邊,不由得心頭湧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憐等消極情感。

傳統觀念因素(20%):

傳統觀念衝擊:部分老年人有“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老讓對兒女的情感依賴性強

養老措施因素(15%):

由於社會保障機制、養老措施不完善等,許多老年人無法到養老機構安度晚年。

離退休後因素(15%):

對離退休後的生活變化不適應,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感到冷清、寂寞。

獨居增多因素(10%):

老年人獨居時間增多。

診斷

子女離家之後,父母從原來多年形成的緊張有規律的生活,突然轉入鬆散的、無規律的生活大辯論態,們無法很快適應,進而出現情緒不穩、煩躁不安、消沉抑鬱等。

孤獨、悲觀、交往少

對自己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陷入無趣、無欲、無望、無助狀態,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軀體化症狀

受“空巢”應激影響產生的不良情緒,可導致一系列的軀體症狀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質量差、頭痛、食欲不振,心慌氣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等。

鑑別診斷

無需鑑別。

社會形態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隨著外出工作的人越來越多,空巢老人也日益增加。通常,他們比普通老人的物質生活要好一些,在人們

眼裡,他們常常是羨慕的對象。但是,他們的寂寞,又有誰知道?在已開發國家“空巢家庭”出現較早,現在十分普遍,老人與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除了日本,大多數老年人均與子女分居。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52%的老年人與子女同住,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與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幾。在比利時、丹麥、法國和英國,上個世紀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戶中65歲以上獨居者占11%。瑞典獨居老年人達到40%,即每10個老年人中就有4人獨居。

最近10年來中國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勢。1993年,我國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3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問題更為突出。2003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為34%,上海市為34.8%,廣州市為30%,天津市為36.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單身獨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3年的11%,即增加了兩倍。另據有關部門對天津、杭州、無錫三城市60歲以上老人抽樣調查表明:10.9%的老人生活在單身家庭里,29.1%的老人生活在夫婦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總數40%以上。“中國經濟實力的提高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發展。”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勤表示,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工作變動日益頻繁,人口流動和遷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結構向小家庭轉變。隨著社會轉型加快,代溝越來越突出。物質生活水準提高后,人們追求精神生活,老少兩代人都要求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越來越多的自由,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專家們認為,中國實行計畫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後,隨著獨生子女逐漸進入中年,他們的父母進入老年,“空巢家庭”將越來越多。“可以預料,‘空巢家庭’將是21世紀中國城市甚至許多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空巢家庭背後是情感空虛一個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經歷五個階段:誕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

體。在傳統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獨生子女家庭,子女離家的時間越來越早,比過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維繫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離,使許多夫妻難以適應,容易引發夫妻的情感危機。“空巢綜合症”的表現為:空巢老人普遍都有一種“空巢感”。空巢感也就是孤獨感,但這種孤獨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憐和無助等複雜的情感體驗。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他們中許多人深居簡出,很少與社會交往。究其原因,一是對離退休後的生活變化不適應,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感到冷清、寂寞;二是對子女情感依賴性強,有“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及至老年正需要兒女做依靠的時候,兒女卻不在身邊,不由得心頭湧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憐等消極情感;三是心境抑鬱,行為退縮,這些老人可能由於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對生活興趣索然,缺乏獨立自主、振奮精神、重新設計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空巢家庭老人,特別是單身老人,生了病以後特別感到無助。單身老人病死在床上,待人們發現時已成一堆白骨的事例,近年來也屢見不鮮。就是那些相依為命的老夫婦家庭,也同樣面臨這一問題:當一個老人生病時另一個尚可陪同就醫;但當夫婦倆人都因病而躺在床上時,怎么辦?單身老人對此憂慮最大,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精力的衰退,將來總有一天難以獨立地照料自己,到了這一天怎么辦?特別是生活中發生意外的時候,如何得到援助?養兒防老,可這些老人為什麼偏偏要獨居?一句“自己一個人很好”,瀟灑之中其實透著辛酸。

防治方法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減少子女離家後對家庭的心理衝擊,避免空巢出現的情感危機,就要積極防治“空巢綜合症”。

未雨綢繆,正視空巢

有些家庭對空巢心理準備不足,不願面對,似在迴避,誤以為“空巢綜合症”是一過度性的,豈不知忽視帶來的負作用會更大,只有積極正視,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帶來的家庭情感危機。

重燃激情,找回感覺

中老年人具有懷舊、戀舊的心理特點,塵封的舊情終難忘。如王先生在空巢困擾下掙扎了很久,遵照心理治療的要求,夫妻共同參與文娛活動,當夫妻倆卡拉OK重唱戀愛中的同一首歌時,他們唱的淚滿臉心又醉,找回了當年含情脈脈的感覺。

對症下藥,心病醫心

預防“空巢綜合症”,不能採用消極的應對方法,如賭博,不正當的娛樂活動等。西方國家緩解中年情感危機曾出現“夫妻互換”遊戲都是飲鴆止渴、非常錯誤的。對於“空巢綜合症”,由於症狀病因不同,必須接受規範的心理治療。子女們要充分的認識到空巢老人在生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機,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有的放矢的為父母的身體健康做一些實事。有專家強調,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與父母房子的距離最好不要太遠。在這一點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湯”距離,即子女與老人居住距離不要太遠,以送過去一碗湯而不會涼為標準。這是非常要意義的。對於身在異地,與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顧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老年空巢綜合症

表現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由於孤單寂寞、缺乏精神慰借,空巢老人便會產生“老年空巢綜合症”。老年空巢綜合症是老年人在子女

成家立業獨立生活後,由於適應不良出現的一種綜合症,在中國精神病學中屬於“適應障礙”的一種,是老年人覺的一種心理危機。由於空巢老年人家庭的增多是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體現,同時也是空巢老年人獨立意願的體現,因此,各級政府要在維護空巢老年人家庭獨立的同時,在為空巢老年人家庭養老提供支持上發揮主導作用,與家庭和社會一起,共同提高空巢老年人實現獨立生活的能力。

經濟支持力

穩定並逐步提高空巢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增強空巢老年人的經濟支持力。(1)保證老年人正常的收入來源,實現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在社會分配機制中充分考慮到老年人能夠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保證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穩步上升。(2)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履行贍養老年人的義務,給予老年人必要的經濟支持。(3)建立老年人財產的合法轉移途徑,尤其是老年人擁有的住房等不動產能夠通過抵押、租借等方式轉化為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拓寬老年人的收入來源。

生命質量

提供健康和醫療支持,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提高空巢老年人生命質量。(1)積極發展老年醫療保健事業,結合醫療體制改革,真正把醫療工作的重點轉向預防為主,在衛生資源分配上向公共衛生傾斜,做到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並重。(2)對社區醫療服務給予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發展社區衛生保健站,並加強和完善對社區醫療服務的監督和管理;在工作任務與管理指標方面不能單純強調醫療任務的完成,更要考察慢性病人管理,預防、教育健康等不易見到經濟效益的軟任務的完成情況。(3)建立社區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網,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為老年人提供送醫送藥、定期體檢,大病轉診、醫療諮詢和健康教育等多種形式的上門服務。(4)完善就醫醫療機構就診醫藥費報銷制度,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落實。(5)市財政應設立老年人醫療基金,降低或免除一部分空巢老年人的醫療費用,補貼空巢老年人的醫療報銷費。

生活質量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提供照料支持,增加照料資源,改善照料環境,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質量。(1)鼓勵老年人再婚,排除再

婚的社會和家庭干擾,使喪偶老年人得到配偶的照料和心理支持。(2)制定政策,提供條件,鼓勵空巢老年人與子女就近居住,使空巢老年人和子女能夠“分而不離”。(3)興建社會福利服務網路,建設老年服務中心和老年護理中心等養老設施,提供保姆、小時工、志願者等照料來源;普及老年人照顧和護理知識,向老年人提供穩定、規範化的服務。(4)鼓勵鄰里互助和老年人之間的互助;社區工作人員應定期看望、慰問空巢老年人,為他們解決困難。(5)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在交通出行、居家設施等方面的設計上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開發能夠增強老年人自立能力的器材;普及應急鈴、緊急呼叫系統等防範老年人出現意外事件的裝備。

精神支持

提供精神支持,組織開展興趣活動,轉移空巢老年人的孤獨寂寞情緒。(1)在社區設立專業的老年人心理諮詢場所和服務熱線,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識,及時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壓力;開展有利於老年人參與的社會活動並吸引老年人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改變老年人孤立生活的環境。(2)引導老年人積極地看待空巢現象,把子女長大離巢看作自己撫養的成就,把獨自生活當作自己鍛鍊社會適應能力的機會,利用空巢的悠閒、清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從而戰勝“空巢綜合症”帶來的抑鬱、孤寂和不安。(3)結合“星光老年福利服務計畫”的設施建設要求,完善社區服務中心的硬體建設。使社區服務中心具備綜合的服務功能,為老年人的公共養老、健身、休閒娛樂提供必要的場所。(4)建立多種形式的老年人群團組織,引導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強,注重開發老年人才,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牽線搭橋,讓老年人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繼續為社會貢獻餘熱。(5)辦好和豐富老年電視節目,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權益支持

深入貫徹《老年法》和《條例》,提供有效權益支持,切實維護空巢老年人合法權益。(1)在全社會加強尊老愛幼、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2)制定補充規定和實施細則,把我國《老年法》和《條例》的有關規定落到實處。(3)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互相配合,齊心協力做好空巢老年人養老保險、退休金、醫療保障、老年文化活動等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4)採取政府資助、社會贊助的方式建立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制度,解答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使老年人懂得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得到法律的保護,而且還可以接受老年人的委託代為進行訴訟,從而援助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老年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救助制度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制定針對空巢困難老年人的特殊救助制度,把幫扶救助重點放在空巢老年人中的獨居、高齡、女性、農村老年人等弱勢群體上。(1)制定幫扶政策。各級政府都應儘快出台有關空巢老年人幫扶工作的意見或辦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通過樹立幫扶工作典型,示範引導幫扶工作全面展開。同時要對幫扶老年人工

作進行必要的行政監督、考核,建立規範的激勵機制依,托社區,整合資源,促進幫扶工作的落實。要求建立的空巢老年人檔案,空巢老年人聯繫制度,老齡幹部和社區志願者定期走訪制度,了解空巢老年人的需求。(2)完善對貧困老年人定期發放補助、救助金的制度。首先,建議對享受低保的空巢老年人每月發放50元生活補助金,保障困難空巢老年人維持基本的生活。其次,通過簽定幫扶協定方式,組織社區單位和志願者及低齡健康老年人實行包戶或“一幫一”服務,幫助解決他們的生活料問題,並從精神上給予鼓勵、關懷和安慰。第三,社區衛生站應對空巢困難老年人減免部分檢查和醫療費用,保證空巢老年人患病時得到及時的救助,根據需要設立家庭病床並提供上門服務,就近解決空巢老年人的就醫問題。第四,由政府出資給空巢困難老年人安裝急救鈴。(3)發揮老年中介組織的作用。遵循就近、小型、方便的原則,通過老年中介聯繫轄區醫院、飯館、浴池、理髮店、市場等組建服務內容廣泛的老年產業隊伍,以無償、低償、有償相結合的市場化運作方式提供代請保姆、鐘點工、家務、送飯、送醫、理髮、婚介、修理、陪聊等服務,滿足空巢老年人的各種生活服務需求。(4)通過不斷強化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和幫助空巢老年人的良好氛圍。困難空巢老年人的幫扶工作不僅僅是政府或老齡工作部門的事情,而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各部門密切配合,要把空巢幫扶工作和“雙創建”、“敬老家庭百顆星”以及雙擁共建等活動結合起來開展,努力爭取廣大社區居民的參與和支持,調動社區內機關、團體、企事業和廣大社區志願者的積極性,共同來扶助空巢困難老年人。

案例分析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1、某某:我和老伴都是退休職工。去年,我們的兒子和女兒先後結婚,大女兒出嫁到另一個城市,小兒子

結婚後搬到單位分的新房另住。按理說完成了社會工作和養育子女的義務,我和老伴應該輕鬆愉快地安享晚年,可自從女兒兒子離開家後,老伴便思維遲鈍,鬱鬱寡歡,成天閉門發獃,愁眉不展,不同親友往來,連我找她說話,她也不太理我,拉她出去參加老年人的活動,她也不去,時常自個嘮叨說別人對她冷淡,這個世界上人情淡漠,孤苦伶丁地活著沒有什麼意思。我心裡很著急,我老伴是不是得了什麼病?

心理醫生:您老伴患的是“空巢綜合症”,這是一種過慣了熱鬧家庭生活的老年人一時不適應子女突然離開家庭,容易患上的一種心理疾病,多發於老年婦女身上。起因是不能正確認識子女“離巢”是家庭發展的必然趨勢,感情走了極端,認為子女不在身邊了,美好的感情也就不存在了,沒有發現朝夕相處的老伴是唯一的終生伴侶,因而陷入寂寞和孤獨之中不能自拔,產生了懷疑排外、消極抑鬱、甚至悲觀絕望的不良情緒。“空巢綜合症”會導致老年人的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減退,抵禦不住各種疾病的入侵,甚至會引發老年痴呆症。對“空巢綜合症”患者,家人應給予必要的關懷和照顧。首先是做老伴的要儘可能地關心體貼她,可與她一同做家務,多陪她坐坐,聊聊,逛逛市場、公園,萬勿因為她整天神情沮喪而對她冷淡或發火。二是讓子女多回家與老人團聚,讓家中重現往日的熱鬧和溫馨,使老人得到心理上的慰借。三是請一些過得快樂而充實的老年人影響影響她,引導她參加一些老年人的活動,比如晨練、跳舞、打門球、郊遊等,鼓勵她重新走入社會,開拓自己的人生空間。必要時,還可以讓她看看心理醫生,讓心理醫生開導開導她,對她進行一些心理治療。有了家人、社會和心理醫生的幫助,“空巢綜合症”是能夠戰勝的。

2、退休老人精神恍惚。家住和平區的李先生原是一名正局級幹部,去年,60歲的他正式退休回家,可是就在回家後的半年中,他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而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後,原本有秩序的生活一下子被打亂了,不用每天按時上下班,沒有人向他匯報工作,也再聽不到同事們的歡聲笑語,在家裡的一切都顯得枯燥乏味:整天無所事事,每天不二的規律就是吃飯、看電視。而更為嚴重的是,他總是覺得自己的身子發硬,腿腳越來越不靈便,而自己的腰還總是彎的,每天一點精神都沒有,而且還時常胡思亂想,尋思著單位里的那些人和事。對此,遼寧省心理教育專家楊子說,李先生患上的是“退休老人綜合症”,目前,在退休老人中,有60%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退休綜合症,主要原因就是一時難以適應脫離工作的狀態,有些甚至不願意放下“架子”和同齡人接觸。“空巢”老人疑神疑鬼“我今年剛剛63歲,自從一次體檢出現誤差後,我總是懷疑自己得了癌症,而且整天坐立不安。”一直接受心理治療的張女士說。據介紹,她是一名機關退休的幹部,在一次體檢中,被懷疑得了胃癌,雖然後來已經確診,胃癌根本是子虛烏有,但只要她的身體有一點問題,她就認為得了癌症。因自己的孩子早已成家,很少到其家中探望,甚至電話都很少。她整日鬱鬱寡歡,而且經常失眠,毫無食慾,當她接受治療時,已被診斷為抑鬱症伴有強烈的焦慮症。楊子說,這就是“空巢老人綜合症”,因其患病係數較高,目前已經引起了醫學界、心理界及社會上的重視,而有90%以上的原因是兒女離巢並少於聯繫造成的,易發人群為單親家庭。

預防

(1)老年人應在子女生活獨立之前注意調整日常生活的格局、模式和規律,以便適應即將臨近的“空巢”家庭生活。

(2)年輕人與老年人雖然分開居住,但居住的距離最好是近一些,便於照看老人。居住較遠的可經常進行電話聯繫,當需要時能夠及時趕來照料老人。

(3)子女應該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多關心父母的心身健康,並在生活上給予照顧,這是對處於孤獨和空虛的老年人最大的安慰。

(4)老年人在孩子離家後要增強夫妻間的情感,要互相關心、體貼。要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和豐富自己的家庭生活,如種花草、養寵物、旅遊、欣賞音樂和體育鍛鍊等,並保持和加強同親友之間的往來,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以排解內心的孤獨和思念情緒。

當代常見綜合症

科技化的生活出現了眾多的“綜合症”。 當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勢必對軀體和精神狀況產生不良影響,如不注意調節,導致心理失衡,使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則抵禦疾病的能力明顯下降。反覆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疾病。
拖延症
恐剩症
恐夏症
虛構症
聖誕綜合症
大腦肥胖症
考試綜合症
家庭高尚病
考后綜合征
疲勞綜合症
頸肩綜合症
假日綜合症
夜餐綜合症
熬夜綜合症
便當綜合症
時間綜合症
肝肺綜合症
戀母綜合症
電腦綜合症
長假綜合症
節后綜合症
經期綜合徵
論壇綜合症
信息綜合症
電視綜合症
快遞依賴症
鏡子綜合症
動物恐懼症
職業倦怠症
三電綜合症
政績焦慮症
網聊依賴症
大自然缺失症
秘書依賴症
考前焦慮症
教材潔癖症
購房焦慮症
開學綜合症
衣領綜合症
宇宙綜合症
辭賦綜合症
手機恐懼症
巴黎綜合症
親密恐懼症
聯考后綜合症
雷爾氏綜合症
美尼爾綜合症
唐納氏綜合症
帕金森綜合症
經前期綜合症
辦公室綜合症
建築物綜合症
絕經期綜合徵
手足口綜合症
IT虛榮綜合症
蹭涼綜合症
職業倦怠症
假前綜合症
世界盃綜合症
LIMA綜合症
人身變換症
學者綜合症
廣場恐懼症
彼得·潘綜合症
閩希豪生綜合症
快樂木偶綜合症
倖存者綜合症
假期綜合症
飛機綜合症
格斯特曼綜合症
司湯達綜合症
壞訊息綜合症
被愛妄想症
假期綜合症
偏側空間失調症
時差綜合症
雙曲綜合症
空巢綜合症
春天綜合症
真命天女症
名人經濟綜合症
手機上網綜合症
世界盃後遺症
周一綜合症
女超人綜合症
辦公樓綜合症
大雄-胖虎綜合症
道林格雷綜合症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
MUNCHHAUSEN綜合症
搜尋依賴症
科塔爾綜合症
耶路撒冷綜合症
不寧腿綜合症
阿斯伯格綜合症
外地口音綜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
第歐根尼綜合症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盆底痙攣綜合症
蒙被過暖綜合症
辦公易怒綜合症
重複使力傷害症
格林巴利綜合症
胸廓出口綜合症
愛德華氏綜合症
健康食品痴迷症
健康食品痴迷症
電腦視覺綜合症
假期失憶症
經濟艙綜合症
微笑抑鬱症
年末抑鬱綜合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