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綜合症

手足口綜合症

手足口病是一種能通過空氣、唾液或糞便傳染的疾病,大多數患病幼兒都是在幼稚園等集體場所被傳染。發病初期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的症狀。患者手掌、腳掌和臀部皮膚會出現小丘疹,丘疹周圍有紅暈,頂部出現水皰。同時,嘴唇、舌、口腔里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糜爛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為皰疹液、咽喉分泌物、糞便污染的手、玩具等。

基本信息

概述

手足口綜合症水皰
手足口綜合徵,簡稱“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傳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節流行,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患兒疼痛難忍,時時啼哭、煩躁、流口水,不能吃東西,尿黃,重者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併發症。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手足口病合併症表現在皮膚和口腔上,但病毒會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臨床監測,如出現高熱、白細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時,就要警惕暴發性心肌炎的發生。發現EV71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機會發生無菌性腦膜炎,其症狀呈現為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易煩燥、睡眠不安穩等;身體偶而可發現非特異性紅丘疹,甚至點狀出血點。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人,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手足口病其病原為多種腸道病毒,可發生於四季,但夏秋季最易流行。3歲以下的幼兒是主要患者,病人的咽部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沬傳播,或唾液、糞便污染手和用具。故托幼單位是本病的主要流行場所。手-足-口病多數無前驅症狀而突然發病,常有1-3天的持續低熱,口腔和咽喉部疼痛,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徵。皮疹多在第2天出現,多見於手指、足趾背面及指甲周圍,也可出現於手掌、足底、會陰及臂部。開始時為玖紅色斑丘疹,1天后形成半透明的小水皰,如不破潰感染,常在2-4天吸收乾燥,呈深褐色薄痂脫落後無瘢痕。口內、黏膜、軟齶、舌緣及唇內側也有散在的紅斑及小皰疹,多與皮疹同時出現,或稍晚1-2天出現。口內皰疹極易破潰成糜爛面,上覆灰黃色假膜,周圍黏膜充血紅腫,患兒常有流延,拒食,煩躁等症狀。

該病的潛伏期為2~7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為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溢出;病後數周,患者仍可自從糞便中排出病毒故如3歲以下幼兒出現上述症狀,注意為該病的可能性,早期治療預後良好,同時注意患兒的休息和護理。及時發現疫情隔離患者1周,以控制本病的發生。幼稚園所和家長應注意,觀察患兒的體溫、雙手、口腔,同時注意日用品、食具、玩具的清毒。如有神情淡漠、頭痛、嘔吐等症狀,應警惕併發症的出現,應及時送院檢查治療。

病體原因

手足口綜合症水皰
病原:柯薩奇病毒
傳播途徑:飛沫。
易發季節:四季均可見到,但以冬春季多見。
疾病特點:皮疹出現在口腔黏膜、手、腳和屁股周圍。
傳染源:人是本病的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症狀帶毒者為該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糞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通過日常接觸傳播,亦可經口傳播。與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經口感染,並常造成流行。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也可造成傳播。

易感人群人對CoxAl6及EV71型腸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後可獲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4歲以內占發病數85%—95%。

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後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稚園和託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得病人群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後只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對其它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臨床表現

手足口綜合症口腔
它是一種腸道病毒病,具有腸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徵。從最常見的無症狀或僅有輕度不適,至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均可發生。潛伏期一般2—7d,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約半數病人於發病前1—2d或發病的同時有發熱,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四部曲);因為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部分患者初期有輕度上感症狀,如咳嗽、流涕、噁心、嘔吐……等等。由於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d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癒合後不留痕跡。手、足、口病損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現。
主要症狀:
1.通常有2-5天的潛伏期,發病初期全身症狀較輕微,可能有低熱、睏倦、頭痛、咳嗽、流涕及食慾不佳等症狀;
2.在口腔內頰部、齒齦、硬齶、舌、唇及咽部等處黏膜出現疼痛性小水泡,其周圍繞有紅暈,水泡可互相融合,並迅速破潰,形成白色的糜爛面及淺表潰瘍,由於潰瘍疼痛而影響孩子吃奶或進食,口水增多;
3.皮膚病損常和口腔損害同時或稍後出現,散在或密集分布於手掌心、足底及臀部,表現為斑疹或丘疹,斑疹周圍有紅暈,無明顯壓痛,中央為小水皰,呈黃白色橢圓形,水皰像米粒或豌豆大,孤立而不融合,皰壁厚而緊張,一般數日後乾燥結痂;
4.本病經1~2兩周可痊癒。有個別患兒可同時伴腹痛、腹瀉等症狀。

傳播途徑

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覆感染髮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導,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診斷方法

手足口綜合症手足口綜合症

①好發於夏秋季節。②以兒童為主要發病對象,常在嬰幼兒集聚的場所發生,呈流行趨勢。③臨床主要表現為初起發熱,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繼之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膚出現斑丘疹及皰疹樣損害。④病程經過較短,多在一周內痊癒。根據上述臨床特徵,在大規模流行時,診斷不困難。
但散在發生時,須與口蹄疫皰疹性咽頰炎風疹等鑑別:(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有7個血清型、65個亞型。主要侵犯豬、牛、馬等家畜。對人雖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發生於畜牧區,成人牧民多見,四季均有。口腔黏膜疹易融合成較大潰瘍,手背及指、趾間有疹子,有癢痛感。(2)皰疹性口炎四季均可發病,以散在為主。一般無皮疹,偶爾在下腹部可出現皰疹。(3)皰疹性咽頰炎,可由CoxA組病毒引起,病變在口腔後部;如扁桃體、軟齶懸雍垂,很少累及頰黏膜、舌、齦。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難與出疹發熱性疾病鑑別,須做病原學及血清檢查。

疾病特點

手足口綜合症不良習慣
手足口綜合徵雖由病毒引起的,一般以柯薩奇病毒A族為主,B族也可以致病,有時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腮腺病毒也可以充當病因的角色。這個病有以下幾個特點:

●多見於學齡前兒童,尤以1歲~2歲嬰幼兒多見,潛伏期為4天~7天,以夏秋季多見,傳染力較強。

●全身症狀以發燒、食欲不振為主。由於在硬齶、口腔黏膜、齒齦及舌部出現水皰、潰瘍,故可產生疼痛性口腔炎。在手掌、足底、肛門周圍均可見米粒大至豌豆大的丘疹及水皰,周邊紅暈,數目從幾個至幾百個。

●病程一般為7天~10天,預後良好,復發者罕見,合併症也很少,只有個別病例可合併為病毒性心肌炎、胸膜炎。

●末梢血象符合病毒感染的特點,即白細胞總數不高,分類中淋巴細胞數增高。

●由於本病屬病毒感染,在治療上以使用抗病毒藥物為主,以及對症處理,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對口腔的治療和護理十分重要,因為關係到嬰兒的進食;高熱也要及時處理,否則可能發生驚厥;對皮疹破潰,要及時消毒敷藥,以防繼發感染。以上是治療本病的要點。該病雖不屬傳染病,但仍有一定的傳染力,故患病小兒在熱退、皮疹消失後方能入托。

治療原則

手足口綜合症皰疹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同時也是最危險的變種,會造成死亡。EV71型腸道病毒是一種可引起手足口病的傳染性病毒。患者一般出現發燒,皮疹等症狀,患者主要是11歲以下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導致該病傳播的原因主要是環境衛生,食品衛生以及個人衛生差;在幼稚園,學校等兒童密集的地方傳播速度尤為迅速;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具,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都會引起感染;此外,病毒還可以通過唾液傳播。腸道病毒EV71感染病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而且有2-7天潛服期,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延誤最佳時機,對該傳染病後期國內還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後期死亡率很高。
一是要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二是托幼等單位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三是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應消毒處理,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四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時,應做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五是家長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還要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六是醫院應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如板蘭根、大青葉、銀花、貫眾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在嚴重合併症的HFMD流行地區,密切接觸患者的體弱嬰幼兒也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在治療方面,本病如無合併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癒。治療原則主要對症處理,可服用維生素B、C及清熱解毒中草藥或抗病毒藥物,有合併症病人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護理,做好口腔衛生,進食前後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應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品為宜。因手足口病易合併心肌炎、腦炎、腦膜炎、弛緩性麻痹等,故患兒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當地醫療機構就診、複查和疾病預防控制部門進行檢測。

治療藥方

手足口綜合症手足口綜合症與口蹄疫的區別
1、綠豆薏米湯

材料:綠豆200克、薏米200克,洗淨加水煮熟。烹煮時不可太久,否則色濁豆爛成豆羹,將失去解暑功效。

功效:綠豆皮寒肉性平,綠豆作為解暑食品,應連皮一起吃。薏米性寒,味甘淡,具有健脾、清熱、利濕功效,營養豐富,可增強人體抵抗力。
2、薏米冬瓜湯

材料:薏米100克、冬瓜300克,煮瘦肉湯。

功效:清熱利濕。

3、甜涼茶

大青葉二錢半、金銀花二錢半、綠豆四錢、陳皮一錢,以二碗半水煮至一碗,以黑糖摻入調為甜涼茶,讓幼兒一日分兩次服用(隔四小時一次),連服三天。

治療手足口綜合徵中藥選用與藥理

金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大青葉、柴胡、滑石、甘草、貫眾、茵陳蒿(黃蒿)、生地、夏枯草、蘆根、茅根等等,這些單味藥多有抗病毒作用,對治療手足口綜合徵有一定療效。

金銀花:具抗菌作用。

貫眾:具抗毒作用,對柯薩奇A9、B5及其餘多種病毒有對抗作用。
連翹:具廣譜抗菌作用,與金銀花等組成的銀翹散合劑在體外對PR8流感病毒有消滅作用。

黃芩:同樣對PR8流感病毒具抑制作用。

板藍根:治流感、瘡疹、熱毒發斑等。

大青葉:臨床用於抗病毒感染。

護理方法

手足口綜合症護理寶寶
小兒手足口綜合徵系因病毒感染引起,以大腸桿菌病毒柯薩奇病毒多見,潛伏期4~6天,傳染性極強。開始表現為發熱,體溫一般在38.5℃~39℃之間,4~8小時後全身皮膚除前胸、後背、顏面外,遍布針尖樣紅色斑疹,尤以手、足、口腔為甚,好發於三歲以內的兒童,所以稱小兒手足口綜合徵。其發病有明確的誘因,如感冒、免疫力低下(預防接種後)等。發病後,患兒因發熱、皮膚斑疹瘙癢,常哭鬧不安,抓撓。口腔黏膜斑疹可致進食疼痛,患兒拒絕進食,因此,做好患兒的護理工作非常重要。

1.明確診斷。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病毒、抗感染的藥物,如:利巴韋林頭孢氨苄等,體溫超過38.5℃時,可使用蓋諾、小兒退熱栓等;

2.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因患兒發熱致體液丟失,加上口腔黏膜斑疹,進食疼痛,患兒拒絕吃東西,甚至於連水也不願喝,此時應靜脈輸液給予對症支持治療。

3.做好患兒的生活護理,出汗多時,勤更換衣褲,但要注意不要著涼,以免加重病情。患兒皮膚斑疹瘙癢,注意儘量不要讓患兒用手抓撓,以免皮膚破潰引發感染。

4.做好消毒隔離工作。發病至痊癒後一周內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患兒換洗的衣物要用開水洗燙,有條件的可用1:500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鐘後洗淨晾乾;一般3~5天后患兒身上的斑疹開始消退,此時患兒會腹瀉,每天5~6次,多時達7~8次。要加強患兒臀部的護理,便後用溫開水清洗,糞便也要作好消毒處理。

疫情

手足口綜合症咬手指
國際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流行報導。1957年紐西蘭首次報導該病,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荷蘭西班牙羅馬尼亞巴西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經常發生由各型柯薩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發病較多的國家,歷史上有過多次大規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則由EV71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躍,EV71、CoxA16病毒均有分離。20世紀90年代後期,EV71開始肆虐東亞地區。1997年馬來西亞發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發病,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齡1.5歲。1998年中國台灣省發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暴發流行,在6月和10月兩波流行中,共監測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死亡病例大多為5歲以下的兒童,併發症包括腦炎、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或肺出血、急性軟癱和心肌炎等。

中國疫情

中國自1981年在上海發現本病,以後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東湖北廣東等十幾個省(市)均有報導。1983年天津發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發流行,5~10月間發生了7000餘病例;經過2年散發流行後,1986年又出現了以託兒所及幼稚園為主的暴發。1995年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手足口病人中分離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衛生防疫站從患者分離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東省招遠市小兒手足口病暴發,市人民醫院接診患兒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年齡最小5個月,最大14歲;3例合併暴發心肌炎死亡。

2006年,全國共報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區外,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病例報告。報告發病數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為山東(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廣東(670例)、黑龍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蘇(287例)和福建(240例)。

截止2007年5月21日,2007年全國共報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與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報告病例數上升119.41%。

預防措施

手足口綜合症治療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傳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節流行,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患兒疼痛難忍,時時啼哭、煩躁、流口水,不能吃東西,尿黃,重者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性併發症。

預防手足口病必須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後套用溫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多飲白開水或清涼飲料,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經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時,家長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此外,家長還要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了抵抗力。治療上可採用口服板藍根沖劑、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種維生素;或用抗病毒藥膏塗抹患處,消炎止痛。尤其是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強度大。病毒可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因此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熱度和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皰結痂後才可回幼稚園學校。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時到醫院加強治療。

中藥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綜合徵,簡稱“手足口病”。是臨床上較多見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又口腔、手、足發生皰疹為主要特徵。一般3-11月為發病季節,6-8月為發病高峰。任何年齡均可患此病,但以1-4兒童為多見,約占病人數的85%-95%。

中醫理論認為,本病的病因為外感濕熱疫毒。當疫苗濕熱之邪傷及肺脾兩髒時,造成肺衛失和或毒邪蘊積於脾,使脾主四肢及開竅於口的功能失調,出現上述的臨床特徵,同時可伴有發熱、流涕、微咳等類似夏季感冒的症狀或流涎、拒食、煩躁等症。

中藥治療本病療效頗佳,既能消除、緩解症狀,又可縮短病程。在發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採用清熱解毒、化濕涼血療法,常用的藥物有銀花、連翹、黃芩、梔子、生苡仁、牛蒡子、蟬衣、紫草、蘆根、竹葉、生石膏、黃連、燈芯草、六一散等;在發病的後期,若見手足心熱、食少、煩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麥冬、白薇、玉竹等養陰清熱之品。

本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主要應做到;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鍊;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手足口綜合症健康寶寶
多種散劑合用治小兒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的傳染病,西醫尚無理想的特效藥物。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院的醫生們以清熱解毒、涼血去濕、調脾助運、養陰生津為治法,將長期行之有效的經驗散劑加以比較、補充,最終篩選出三散聯合套用。經臨床2000餘例患兒套用,達到了症狀迅速減輕、病程明顯縮短、治癒率高的可喜療效。

小兒手足口病是上世紀80年代新發現的一種發疹性傳染病,年齡一般在5歲以下,尤以嬰幼兒多見,夏秋季節易於大範圍流行。此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手、足、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齊市中醫院兒科現為國家級重點專科、黑龍江省兒科疾病診療中心。該科主任中醫師張鐵、何桂華、王英等人認為,儘管小兒手足口病歷代中醫典籍未曾記載,但根據辨證應將其列為溫病的範疇,病機是風熱病毒蘊於肺、心、脾、胃,蒸騰氣營所致,病邪在衛氣營之間。故治療應以消熱解毒、運脾養陰為總則。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張鐵醫生等人自擬了羚涼通散和平脾羚散,兩大散劑類型又各含有三個不同藥物組成的散劑。在風邪犯肺、心脾蘊熱型的急性期,證見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色紅,發熱,口渴,便乾溲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治法以清熱解毒、涼血去濕為主。採用羚涼通散,主要成分為雙花、連翹、豆豉、大黃、石膏、防風、荊芥、黃芩等。在脾胃失運、陰虛火熱型的恢復期,證見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散在或消退,身熱漸退,口唇乾燥,食欲不振,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以調脾助運、養陰生津為原則。採用平脾羚散,主要成分為陳皮、厚朴、神曲、羚羊角、蘆根、麥冬、蒼朮、砂仁等。兩期均以三種散劑互相配伍,共奏清熱解毒、利濕之功,使熱去疹自退,脾運正常,虛火自滅,養陰津自生。

自1997年以來,該院套用上述散劑共治療觀察大量小兒手足口病患者,療程平均縮短至4天。而西藥對照組,療程達6天。

預防原則:

(

手足口綜合症檢查
1)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採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
(2)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3)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5)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6)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7)家長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8)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9)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當代常見綜合症

科技化的生活出現了眾多的“綜合症”。 當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勢必對軀體和精神狀況產生不良影響,如不注意調節,導致心理失衡,使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則抵禦疾病的能力明顯下降。反覆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疾病。
拖延症
恐剩症
恐夏症
虛構症
聖誕綜合症
大腦肥胖症
考試綜合症
家庭高尚病
考后綜合征
疲勞綜合症
頸肩綜合症
假日綜合症
夜餐綜合症
熬夜綜合症
便當綜合症
時間綜合症
肝肺綜合症
戀母綜合症
電腦綜合症
長假綜合症
節后綜合症
經期綜合徵
論壇綜合症
信息綜合症
電視綜合症
快遞依賴症
鏡子綜合症
動物恐懼症
職業倦怠症
三電綜合症
政績焦慮症
網聊依賴症
大自然缺失症
秘書依賴症
考前焦慮症
教材潔癖症
購房焦慮症
開學綜合症
衣領綜合症
宇宙綜合症
辭賦綜合症
手機恐懼症
巴黎綜合症
親密恐懼症
聯考后綜合症
雷爾氏綜合症
美尼爾綜合症
唐納氏綜合症
帕金森綜合症
經前期綜合症
辦公室綜合症
建築物綜合症
絕經期綜合徵
手足口綜合症
IT虛榮綜合症
蹭涼綜合症
職業倦怠症
假前綜合症
世界盃綜合症
LIMA綜合症
人身變換症
學者綜合症
廣場恐懼症
彼得·潘綜合症
閩希豪生綜合症
快樂木偶綜合症
倖存者綜合症
假期綜合症
飛機綜合症
格斯特曼綜合症
司湯達綜合症
壞訊息綜合症
被愛妄想症
假期綜合症
偏側空間失調症
時差綜合症
雙曲綜合症
空巢綜合症
春天綜合症
真命天女症
名人經濟綜合症
手機上網綜合症
世界盃後遺症
周一綜合症
女超人綜合症
辦公樓綜合症
大雄-胖虎綜合症
道林格雷綜合症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
MUNCHHAUSEN綜合症
搜尋依賴症
科塔爾綜合症
耶路撒冷綜合症
不寧腿綜合症
阿斯伯格綜合症
外地口音綜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
第歐根尼綜合症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盆底痙攣綜合症
蒙被過暖綜合症
辦公易怒綜合症
重複使力傷害症
格林巴利綜合症
胸廓出口綜合症
愛德華氏綜合症
健康食品痴迷症
健康食品痴迷症
電腦視覺綜合症
假期失憶症
經濟艙綜合症
微笑抑鬱症
年末抑鬱綜合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