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風箏節

濰坊風箏節

濰坊國際風箏節是風箏運動最有影響力的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濰坊國際風箏節一般定於每年4月20日至25日在風箏都濰坊舉行。1984年舉辦第一屆濰坊風箏節以來,吸引著大批中外風箏專家和愛好者及遊人前來觀賞、競技和遊覽。旅遊者以4月20日前抵達濰坊為宜。

基本信息

風箏與濰坊

風箏是濰坊的象徵

濰坊風箏節濰坊風箏節
早在20世紀30年代,濰坊就曾舉辦過風箏會。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濰坊風箏又煥發了生機,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風箏展覽和放飛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國友人大衛·切克列的熱心幫助和山東省旅遊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拉開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召開主席團會議。會上,有美國西雅圖風箏協會主席大衛·巧克列提議,與會代表一致通過,確定濰坊市為“世界風箏都”。1989年第六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成立了由美國、日本、英國、義大利等16個國家和地區風箏組織參加的“國際風箏聯合會”,並決定把總部設在濰坊。從此,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

位於市區東北15公里的楊家埠村,便是風箏的故鄉。楊家埠風箏以做工考究,繪製精細,起飛高穩而聞名,分為串子類、板子類、立體類、軟翅、硬翅和自由式六大系列,六十多個品種。楊家埠木版年畫,則是馳名中外,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列齊名,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畫市。年畫與風箏為姊妹藝術,始於明(代)而盛於清。均有著500多年的歷史。在這裡可以看到明清時期典型的民間建築四合院式的風箏與木版年畫作坊,並能看到藝人們刻制年畫,扎制風箏的技藝全過程。歷屆風箏節的中外風箏佳作,在濰坊風箏博物館——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專業博物館——陳列展出,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濰坊國際風箏節

世界風箏之都

濰坊風箏節濰坊風箏節
濰坊市被各國推崇為“世界風箏之都”,國際風箏聯合會的總部就設在濰坊風箏博物館。濰坊也是中國的風箏之鄉,製作歷史悠久,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與京、津風箏齊名鼎立,享譽中外。濰坊風箏題材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民間生活氣息。每年4月20日至25日舉行濰坊國際風箏節,每年都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賽。

濰坊國際風箏節的活動內容

節慶的活動內容包括:舉辦開幕式,放飛儀式,國際風箏比賽,國內風箏大獎賽,評選風箏十絕,參觀風箏博物館,觀看楊家埠民間藝術表演,參觀民俗旅遊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娛樂等。

濰坊國際風箏節的意義

濰坊國際風箏會是我國最早冠以“國際”,並有眾多海外人士參與的大型地方節會。其創立的“風箏牽線、文體搭台、經貿唱戲”的模式,被全國各地廣為借鑑。國際風箏會的舉辦,讓世界了解了濰坊,也使濰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極大地促進了濰坊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為了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打好節會牌、唱好節會戲的新路子,從第16屆開始,嘗試市場化運作的辦會模式,使風箏會越辦越好,吸引了眾多遊客,風箏會期間還同時舉辦了魯台貿洽會、壽光菜博會、濰坊工業產品展銷會、昌樂珠寶展銷訂貨會、臨朐奇石展銷會等經貿活動。據不完全統計,風箏會期間,前來濰坊進行體育比賽、文藝演出、經貿洽談、觀光旅遊、對外交流、理論研討、新聞報導、文化交流等活動的國內外賓客近60萬人。

附:中國三大風箏之都

(一)濰坊國際風箏節

濰坊市被各國推崇為“世界風箏之都”,國際風箏聯合會的總部就設在濰坊風箏博物館。濰坊也是中國的風箏之鄉,製作歷史悠久,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與京、津風箏齊名鼎立,享譽中外。濰坊風箏題材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民間生活氣息。每年4月20日至25日舉行,每年都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賽。節慶的活動內容包括:舉辦開幕式,放飛儀式,國際風箏比賽,國內風箏大獎賽,評選風箏十絕,參觀風箏博物館,觀看楊家埠民間藝術表演,參觀民俗旅遊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娛樂等。

(二) 天津風箏的製作技術

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清代的楊柳青年畫《十美圖放風箏》即可證實有串燈、盤鷹、唐僧取經、蝴蝶等十種風箏。
天津風箏製作技術做出重大貢獻的,是已故風箏藝人魏元泰。他從事風箏製作70餘年,先後研製了平拍類、圓形立體類和軟翅風箏,還創造了折翅風箏。在著色上富於民族特色,並吸收了古建築彩繪上使用的退暈法以及冷暖對比色調,使之更加適合高空放飛的特點。他的作品在1914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獲得了金牌,為天津風箏贏得了榮譽。
以“風箏魏”為代表的天津風箏,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細。箏面大多用絲綢,輕而結實,骨架選用質地細密、節長、彈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造型美觀,彩繪精美,放飛晴空令人賞心悅目,又可放於室內以供觀賞,是民間工藝的珍品。

(三)北 京 風 箏

相傳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清《帝京歲時記勝》記載了當時傾城男女“各攜紙鳶”,清明掃墓後施放較勝的盛況。近人沈太侔《春明採風志》載:“常行沙燕,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結架,作燕飛式,紙糊,繪青藍色,中按提線三根,大者背著風琴或太平鑼鼓,以索繞,順風放起, 晝系線條,夜系紅燈,兒童仰首追逐,以泄內之積熱,蓋有所取意也。三尺以上 ,花樣各別,哪咤、劉海、哈哈三聖、兩人鬧戲、蜈蚣、鮎魚、蝴蝶、蜻蜓、三陽開泰 、七鵲登枝之類。其最奇者,雕與鷹式,一根提線翔空中,遙睹之,逼真也。”北京風箏基本形式有硬翅 、軟翅、排子、長串和桶形五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