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

昌樂縣

昌樂縣位於山東半島中部,隸屬山東濰坊市,東距海濱城市青島150公里,北離渤海80公里。環渤海經濟圈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交匯點,是內陸通往膠東沿海地區的咽喉地帶。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309國道等貫穿境內。是國務院批准的沿海經濟開放縣,也是著名的藍寶石之都。土地面積1101平方公里,總人口61萬(2013年)。政府駐地城關街道。昌樂縣先後被評為“中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中國“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進縣 、“中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中國魅力名縣”、“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中華文化國際旅遊名城” 、山東最佳投資城市和山東旅遊強縣。

基本信息

概述

昌樂縣城風光 昌樂縣城風光

昌樂縣,古稱營丘,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樂縣,以“都昌”、“長樂”兩地名之尾字取名昌樂縣,寓昌盛安樂之意。 

昌樂縣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和出入口,東距海濱城市青島190公里,西距山東省會濟南180公里。公路、鐵路、空運、郵運四通八達。昌樂縣面積1101平方公里,人口61萬,轄4個鎮、3個街道和1處省級經濟開發區、1處水庫管理區。

歷史沿革

昌樂縣風光 昌樂縣風光

昌樂縣古稱營丘。

商歸諸侯逢伯陵管轄。

秦屬齊郡。

西漢設劇(侯國)和劇魁(侯國)。

東漢為營陵縣,屬北海國。

晉時營陵先屬東莞郡,後歸高密國。

隋朝改為營丘,屬北海郡。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設安仁縣,不久改為昌樂縣,隸屬濰州。

乾德三年(965年)析壽光縣長壽鄉置安仁縣,尋改昌樂縣,故治在今縣北10里。

明初移今治。

元至元三年(1266年),改為巡檢司,併入北海縣。

明復置昌樂縣,隸屬青州府。

民國初年,屬膠東道,後改淄青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裁道,直屬山東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昌樂縣民主政府在臨朐縣堯山區大桃花村成立;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解放,縣政府進駐昌樂城,隸屬魯中區第三行政公署。

行政區劃

昌樂縣 昌樂縣

昌樂縣轄5個街道、4個鎮:城關街道、寶城街道、朱劉街道、城南街道、五圖街道、喬官鎮、鄌郚鎮、紅河鎮、營邱鎮。

歷史沿革:昌樂縣古稱營丘,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樂縣,取昌盛安樂之意而得名。

1994年11月1日,撤銷平原鄉、崔家莊鄉、阿陀鄉,設立平原鎮、崔家莊鎮、阿陀鎮。1995年7月25日,撤銷畢都鄉、南郝鄉、北岩鄉、河頭鄉,設立青龍鎮、南郝鎮、北岩鎮、河頭鎮;撤銷漳河鄉,以原漳河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高崖鎮;將臨朐縣白塔鄉的張家樓、東前韓、東後韓、東前河野、東後河野5個行政區和東窩鋪、東白塔2個自然村劃歸高崖鎮管轄。

1996年6月28日,撤銷臨朐縣白塔鄉,設立昌樂縣白塔鎮,將原白塔鄉所屬的劉家溝、西寺後、東寺後、窩鋪、白塔、史家溝、北段、山坡西溝、克家窪、臥牛石官莊、魏家溝、後河野、西前韓、南高家莊、山坡、西後韓、董家莊、栗行、建新、前河野、洛村、趙莊、孫家溝、北洋河、南洋河、大溝、閆家河、黃冢坡等28個村和臨朐縣大關鎮的池子村劃歸白塔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原白塔鄉人民政府駐地;將原白塔鄉所屬的龐家河、西雙山河、東雙山河、李家溝、王家溝、大高家莊等6個村劃歸臨朐縣辛寨鎮管轄,鄔家官莊劃歸臨朐縣柳山鎮管轄,上述區劃調整後,昌樂縣白塔鎮,臨朐縣辛寨鎮、柳山鎮的行政區域界線以濰政請字50號、51號文所附的1:5萬地形圖上標繪的邊界線為準(魯政字121號)。

1996年12月29日,撤銷朱漢鄉、大宅科鄉,設立朱漢鎮、大宅科鎮(魯政函民字65號)。

1997年7月9日,撤銷北展鄉,設立北展鎮(魯政函民字31號)。

2000年,昌樂縣轄20個鎮、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593009人,各鄉鎮人口: 昌樂鎮 85475 堯溝鎮 23555 朱劉鎮 46517 五圖鎮 31529 南郝鎮 26592 北岩鎮 25151 喬官鎮 28758 青龍鎮 14369 唐吾鎮 26275 高崖鎮 23501 平原鎮 28511 紅河鎮 30255 馬宋鎮 18219 河頭鎮 22584 阿陀鎮 23016 崔家莊鎮 19444 白塔鎮 20631 北展鎮 16824 朱漢鎮 15990 大宅科鎮 14250 北唐吾鄉 13990 包莊鄉 17863 王俊鄉 12500 昌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虛擬鎮 7210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縣總面積1101平方千米。轄15個鎮,904個村。年底全縣總人口59.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9萬人。

2003年,全縣總面積1101平方千米。轄15個鎮:昌樂鎮、朱劉鎮、堯溝鎮、南郝鎮、北岩鎮、五圖鎮、喬官鎮、馬宋鎮、崔家莊鎮、阿陀鎮、朱漢鎮、唐吾鎮、高崖鎮、紅河鎮、白塔鎮。904個行政村。年底全縣總人口59.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72萬人。

2006年,昌樂縣轄4個街道、12個鎮:城關街道、寶城街道、朱劉街道、城南街道、堯溝鎮、五圖鎮、北岩鎮、喬官鎮、鄌郚鎮、高崖鎮、紅河鎮、馬宋鎮、阿陀鎮、崔家莊鎮、白塔鎮、朱漢鎮。

2007年,昌樂縣將4個街道、12個鎮調整為5個街道、4個鎮:撤銷堯溝鎮,將原堯溝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寶城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五圖鎮,以原五圖鎮的行政區域設立五圖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五圖鎮政府駐地;撤銷北岩鎮,將原北岩鎮的行政區域併入喬官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崔家莊鎮、阿陀鎮、馬宋鎮,以原崔家莊鎮、阿陀鎮、馬宋鎮的行政區域設立營邱鎮,鎮政府駐地駐原馬宋鎮政府駐地;撤銷朱漢鎮,將朱漢鎮的行政區域併入紅河,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白塔鎮、高崖鎮,將白塔鎮、高崖鎮的行政區域併入鄌郚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

位置境域

昌樂縣位於北緯36°11′-36°46′、東經118°43′-119°10′,環渤海經濟圈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交匯點,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和出入口,東距海濱城市青島150公里,西距山東省會濟南180公里。土地面積1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6平方公里。

地形

昌樂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海拔最高381米,最低25.6米大部分區域在海拔40-150米之間。地貌為低山、丘陵、平原相間。中西部、中北部多低山。東部多丘陵。南北兩端系平原。

水文

昌樂縣河流分屬濰河、白浪河、彌河三大河流,汶、白、丹、於、桂五條水系,在中西部呈輻射狀流入區外。

水面面積20.6平方公里,分布在水庫、塘壩、河道。有32條河流(超過5公里)。

氣候

昌樂屬北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1年,全縣平均氣溫12.7℃,日照2339.1小時,降水量907.3毫米。全年8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昌樂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和開採的有有藍寶石、油頁岩、石灰石、地熱、膨潤土、玄武岩、煤等26個礦種。

其中藍寶石有礦面積450平方公里,儲量數億克拉,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藍寶石礦床之一。石灰石礦區集中,品位高,約有120億立方米。油頁岩總儲量10.5億噸,含油量平均10%,最高達16.25%,發熱量在2300-2500大卡之間,儲量居中國首位。

地熱資源

昌樂地熱資源豐富,儲量大、溫度高。

水利資源

昌樂縣是一個資源型缺水縣,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6185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68立方米,昌樂縣占中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200立方米的八分之一。截止2011年,全縣建起了大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103座,塘壩407座,揚水站560處,機電井7550眼。

人口

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59.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72萬人。

規模

1986年,昌樂縣總人口516299人,其中農業戶口480477人,非農業戶口35822人;人口密度為499.8人/平方公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縣總人口556592人,其中農業戶口511748人,非農業戶口44844人;人口密度為495.39人/平方公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縣總人口603484人,其中農業戶口527347人,非農業戶口76137人;人口密度為548.12/平方公里。2005年,全縣總人口594109人;其中農業戶口395990人,非農業戶口198119人;人口密度為539.61人/平方公里。

民族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縣共有12個民族,其中漢族556474人,約占總人口的99.98%。少數民族11個,共118人,約占總人口的0.02%,其中蒙古族1人,回族32人,苗族1人,彝族4人,壯族2人,朝鮮族12人,滿族48人,白族11人,土家族1人,哈尼族3人,僳僳族1人,外國加入中國籍2人。回族多分布於朱劉、堯溝等鎮,滿族、朝鮮族多分布於縣城及昌樂鎮,白族、彝族多分布於阿陀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縣共有26個民族,其中漢族602975人,約占總人口的99.92%。少數民族25個,總計509人,約占總人口的0.08%。其中蒙古族25人,回族34人,拉祜族9人,東鄉族1人,納西族6人,僳僳族77人,佤族2人,哈尼族16人,傣族5人,黎族7人,侗族3人,白族57人,土家族3人,壯族32人,布依族11人,朝鮮族11人,滿族53人,藏族5人,維吾爾族3人,苗族43人,彝族71人,布朗族29人,普米族1人,怒族4人,獨龍族1人。縣城及昌樂相對分布較多,其中以嫁來昌樂或在昌樂就業的女性居多。

經濟

綜述

昌樂縣農村民居 昌樂縣農村民居

2012年,昌樂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4.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8.3億元;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946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76元,在12個縣市區中位居第四名。

2013年,昌樂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8.5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10.8%;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10.2%,收入質量明顯提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8.6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19.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8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16.5%;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42300元、13037元。

第一產業

2012年,昌樂縣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4家,新增“三品”認證46個,新建標準化種養基地和農業示範園區17處。小麥高產創建每畝達到767.8公斤;西瓜產業產值突破12億元;畜牧業銷售收入130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785家。實施農業基礎設施項目80個,完成投入2.1億元。。

2012年,昌樂縣形成了瓜菜、煙桑、果品等一批高效農業主導產業和草莓、蘆筍、芋頭等一批區域性特色產業,果蔬基地50萬畝,年產17億公斤。

2013年,昌樂縣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5處,註冊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件,認證“三品”35個。西瓜產業產值突破15億元。建成合作社達到1229家。實施農業基礎設施項目32個,完成投入3億元。

第二產業

2012年,昌樂縣工業增加值突破百億元大關,增幅居濰坊市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23.2億元,增長16.8%。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實施技改41項,完成投入71億元,新增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合作組織12家,新獲專利授權256件,10家企業列入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新創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著名商標9件,山東名牌產品11個,市長質量獎2個。以園區引領轉型升級,規劃建設了藍色經濟產業園和5處鎮街特色經濟創業園,新引進落戶過億元項目24個。

奶牛存欄量1.6萬頭,生豬存欄量50萬頭,年可養殖加工肉鴨4000萬隻、肉雞1500萬隻,年可實現產值20億元。

2013年,昌樂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25.9億元,其中過50億元的企業3家,過30億元的7家。新建博士後工作站1處、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究中心11家,51個項目列為省技術創新項目。新創省級以上名牌名標10件,新獲專利授權392件。

化工產業

2012年,主要產品有煤焦油、油漆等。縣裡在城東項目區內規劃了占地1500畝的煤化工項目區。

造紙包裝

2012年,規模以上企業13家,其中總資產11多億元的陽光紙業年產量50萬噸,年銷售收入30億元。

塑膠產業

2012年,形成了“管、袋、膜、板”四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的塑膠製品生產體系,擁有148家加工企業,其中28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年加工能力25萬噸,年銷售收入近17億元,出口創匯1億美元。

機械產業

2012年,擁有產業150餘家。主要有礦山機械、農業機械、運輸機械5大類30多種產品。主要產品有液壓支柱、拖拉機、風機等。其中,營丘鎮被命名為“中國拖拉機基地鎮”,年可組裝拖拉機30萬台。

建材產業

2012年,擁有建材企業100多家,主要生產水泥、板材、大理石等20多種產品,其中水泥生產能力達180多萬噸,素有“建材之鄉”之稱。

第三產業

中國寶石城 中國寶石城

2012年,昌樂縣“三區”建設物流園被確定為山東省重點服務業載體項目和藍色經濟區重點項目。中信銀行、交通銀行昌樂支行成功組建。旅遊綜合收入增長17.4%。中國(昌樂)國際寶石博覽會成功獲批。壽陽山養老產業功能區、企業總部基地公園、城市綜合體等新興服務業項目動工建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8.2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5.2%。

與2012年相比,2013年昌樂縣增加值占比提高2.1個百分點。成功舉辦2013中國(昌樂)國際寶石博覽會。3個項目列為省服務業載體項目。新引進銀行4家,銀行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20.9%和18.1%,3家企業實現債券融資7億元。房地產市場健康運行,交易面積增長37.4%,新增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153家。

珠寶產業

昌樂縣有國家大型珠寶首飾專業批發市場——中國寶石城,占地120畝,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是國家工商總局批准命名的國內規模較大、功能較完備的寶玉石飾品、貴金屬飾品的專業批發市場。2004、2005年,中國寶石城被評為“全國競爭力百強市場”。 

2006年被授予“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2012年,珠寶產業從業人員達4萬餘人,企業近400多家,昌樂珠寶市場年交易額100多億元人民幣。

對外開放

昌樂縣對外開放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我縣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關係。2014年,昌樂縣完成進出口總額12.07億美元,其中,出口7.67億美元,進口4.4億美元。進出口額過5000萬美元的企業5家。2015年一季度,全縣完成進出口總額3.07億美元。其中,進口1.07億美元,出口2.0億美元。

昌樂縣堅持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利用外資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昌樂縣共有外商投資企業56家,主要外資來源地有香港、台灣、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從外商投資企業的分布行業看,外商投資企業主要集中在造紙、煤化工、檸檬酸、塑膠、食品等行業。昌樂縣致力於完善外商投資便利化措施,最佳化投資環境。強化首問負責、一次告知、限時辦結、“一站式”服務等措施,積極承接下放的審批許可權,大力推行線上行政許可,簡化審批步驟,規範審批程式,增強審批透明度。

昌樂縣作為藍寶石之都,從2002年開始每年舉辦昌樂(國際)寶石節,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來參觀考察,宣傳了我縣的藍寶石文化。2014年10月,由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和濰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昌樂國際寶石博覽會在昌樂縣成功舉辦。博覽會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有來自國內外260多家企業參展,共接待採購商及遊客達到8萬人次,實際交易額突破3億元,意向交易額達到4億元。

社會

教育

2012年,昌樂縣44處農村標準化學校和53處普惠性標準化幼稚園建設改造全面完成,100輛新型校車投入使用。

幼兒教師1113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5088人,其中國小2877人,國中2211人;高中階段教師1013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326人。教師隊伍中,市以上特級教師12人,市以上優秀教師213人,市以上教學能手436人。

學前教育

2012年,昌樂縣有幼稚園154所,其中公辦園104所,民辦園50所。縣級以上示範園51所,占總數的33.1%。在園幼兒14886名。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0%。

義務教育

2012年,昌樂縣中國小共81所,其中國小60所,國中18所。省、市級規範化學校60所,占總數的74%。在校國小生34308名、國中生20907名,國小和國中普及率均為100%。

高中教育

2012年,昌樂縣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6906名,其中縣外學生6935名,占總數的41.02%。

民辦教育

2012年,昌樂縣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共有民辦學校6所,基本滿足了民眾多樣化教育需求,形成了“擇校找民校”格局。在校生1.8975萬人,占總數的26.31%。

職業教育

2012年,昌樂縣擁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4202人。開設寶玉石、機械製造、電工電子、信息技術、醫藥衛生等9類14個專業,其中省、市級名牌專業、重點專業7個。

文化

2012年,昌樂縣建設文博園、文化中心等文化項目,建成農家書屋298個,11處綜合文化站全部達到市級標準。

社會保障

2012年,昌樂縣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了33.3%和19.4%,“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35.2%和41.7%,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復蓋。新修改造農村公路168公里,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856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復蓋。中醫院病房樓建成投用。新農合為民眾報銷醫藥費1.21億元,受益人口104萬人次。基本藥物價格下降了30%左右。

交通

昌樂城區 昌樂城區

昌樂縣境內有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309國道及膠王路、濰九路、昌大路貫穿境內,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

青銀高速公路、309國道、膠濟鐵路、濟青客運專線橫貫東西,省道大沂路、膠王路穿越南北。東距世界風箏都—濰坊25公里,濰坊機場和濰坊北港均可在30分鐘內到達,濟南、青島國際機場和青島、日照、煙臺海港可在90分鐘內到達。

旅遊

昌東縣歷史優久,西周,姜太公始封齊地,建都營丘(即今河頭鎮營丘村),宋初,置昌樂縣。現城東南22公里處有齊國故都遺址,當年城廓至今依稀可見,碑碣尤存。城南10公里的方山廟,建築古老,翠柏蒼然。團山子火山口,距縣城18公里,系新生界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約1800萬年,四壁石柱磷次櫛比,成豎條和斜條輻射狀排列,仍保存著當年火山噴發時的壯觀。

仙月湖風景區:仙月湖風景區位於昌樂縣西南部與臨朐縣的交

界處,總庫容1.45億立方米,常有水面9.9平方公里,湖內魚類資源豐富,大壩周圍綠林成蔭,水質無污染,與沂山及本縣內的藍寶石、古火山口、山旺化石等旅遊資源形成較好的配比和組合關係。

2002年他們與山東大學旅遊管理學院合作完成了《昌樂縣仙月湖風景旅遊項目總體規劃》,2004年又委託南京林業大學設計院對仙月湖壩下林區進行景觀綠化設計,分三期實施仙月湖風景區建設,把仙月湖水利風景區建設成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昌樂縣把原高崖水庫建設成山、水、林、路等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相結合,集住宿、餐飲、休閒、娛樂、康體多功能為一體的水利風景區。因這裡有“嫦娥仙湖奔月”和“姜太公仙湖賞月”的美麗傳說,故定名為“仙月湖水利風景區”。2005年1月至10月共接待遊客4.2萬人次,旅遊收入102萬元。近日又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位於昌樂城南22公里的喬官鎮龍泉院村團山子,海拔191米,相對高差30米,面積0.3平方公里。系郯廬斷裂帶上的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火山口呈圓錐形,深20多米,直徑60米,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團山子火山口,是昌樂-臨朐火山盆地中20處火山口之一,為國內罕見的保存完好的火山口。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岩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岩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距今1800萬年前,由於沂沭區域性大斷裂的再次活動,地殼深部的玄武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衝出地殼,在今濰坊市境內形成大面積的火山噴發,直到新第三紀上新世,這一帶火山活動才逐步停息。在長達1000多萬年的時間裡,共有三次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活動,波及範圍達1000多平方公里。火山活動給我們帶來許多寶貴礦產資源,藍寶石就是火山活動帶來的重要礦產,還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水等。

火山口由70年代當地農民開山採石時發現,並用鋼鍬利鎬揭開了它令人驚嘆的顏面,使“千古一頁”得以重見天日。它不僅是人們增長知識,認識自然的好去處,也為地球物理和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昌樂縣 昌樂縣

昌樂公園:昌樂公園位於縣城西南隅,由三島四湖組成,1983年動工興建,面積10205平方米,19年初具規模,後繼續充實完善。內植花卉盆景、喬灌樹木,後添窄規火車、升降飛機及多種健身器材、娛樂設施,湖邊多垂釣、水面可泛舟,西北隅建成鳥島,全園景致日臻優美完善,是人們度假休閒、健身娛樂的好去處。

昌樂縣首陽山森林公園:昌樂縣首陽山森林公園位於昌樂縣城東南1公里處,屬低山丘陵地帶。公園以國有孤山林場為核心,四周與城關、朱劉、城南街辦和五圖、喬官鎮相鄰,區域內孤山、李家山林區相連,方山、謝家山林區有村莊相隔,各成一體。公園規劃總面積45000畝,其中國有林地面積12720畝,集體所有土地面積32280畝。2003年被評為市級森林公園,2004年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

公園主體部分以孤山、方山兩大山系25個山頭組成。方山系主峰方山,海拔318米,東北南三面分別環繞有獨魯山、馬山、釣魚台、東山、仙煙山等,山脈為東南西北走向,岩石組成系第三系玄武岩;孤山系主峰孤山,海拔266.6米,有牛山、謝家山、花山、草山合為一脈,東西走向,沿城東膠濟鐵路蜿蜒東伸,主要為石灰岩,地質年代系寒武紀上統。

森林公園規劃區內林木資源豐富。現有有林地總面積22000畝,宜林地面積23000畝,其中國有有林地面積12000畝,具體情況為:側柏林分6000畝,刺槐林分5000畝,經濟林面積1000畝;集體所有有林地面積10000畝,其中用材林4000畝,經濟林000畝。公園規劃區域內森林復蓋率為48.9%。公園內樹木種類豐富,主要樹種有側柏、檜柏、雪松、黃櫨、五角楓、苦楝、臭椿、刺槐、楊樹、泡桐、麻櫟、國槐、銀杏、楸樹、車梁木、蘋果、桃、杏、李子、柿子、櫻桃等50餘種。

公園內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方山山體高大,山上怪石嶙峋,樹木蔥鬱,山西坡有始建於元朝年代的方山廟一處,院內有碑林一處,殿宇兩座,神像9尊,廟下坡有“壽”柏古樹群一處,廟四周有4000餘株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側柏古樹,其中有距今700多年的元柏,也有距今600多年的明柏,樹高林深,蔚為壯觀。孤山古稱首陽山,山體險峻,“橫看成嶺,側觀成峰,山勢突兀,險峻陡峭”,山頂有廟一座,相傳為伯夷、叔齊避難之處。昌樂古八大景觀中的“龍洞雲開、馬山雪霽、孤峰夕照、方水朝煙”等四大景觀全部分布於公園規劃區內,另“劇城春晴、營丘夜雨、白石飛花、黃村秫熟”等四大景觀與公園相鄰。近幾年新發現的羅圈山溶洞群位於公園李家山林區,洞內空間廣闊,可容納千餘人,洞中乳石千奇百怪,絢麗多彩。經省地礦廳、省旅遊局勘察證實,該溶洞群極具開發價值。另外方山西南10公里為著名的昌樂古火山群,現已申報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同時,公園內藍寶石資源豐富,方山為昌樂藍寶石主產區。

公園內古文化遺址較多。孤山附近現已發現古文化遺址55處,有太玄呂望初封之都,堯帝之子朱車後墓地;有“伯夷避亂居此北海之濱”的避亂采微處;有姜太公傳說中的釣魚台、馬蹄泉、仙人坑;有韓信卸甲乘涼的卸甲山,練兵演武的插旗台和漢代王侯古墓等等。方山西南有魯智深舊居桃花山等。

中華寶玉石博物館:位於中國寶石城內中,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總投資1500萬元,三層樓房建築,一層為寶玉石文化展區,二層為寶玉石標本陳列區,三層為珍奇珠寶、書畫展覽區。館內廣泛收集了全國各地及部分國際上知名的寶玉石產地的寶玉石產品,並大量採用聲、光、電等現代化高科技手段,形象直觀地向人們展示寶玉石的悠久歷史和璀燦風采,是一個集寶玉石文化普及、標本展覽、珠寶銷售、旅遊購物為一體的大型博物館,是國內僅有的展示中國寶玉石文化及世界寶玉石發展史的重要視窗。

公園四周水資源豐富,丹河、白浪河、於河、桂河四大水系分別流經公園四周。方山是於河、桂河的發源地,於河沿方山以東流經5.5公里長度匯入濰城區域內的白浪河;桂河沿孤山以東向北流經17公里長度匯入壽光市域內白浪河。小丹河沿公園以西橫跨方山、孤山兩大山系。公園內有中小型水塘多處。

公園地處昌樂縣城郊,交通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309國道、高等級大沂路、濰臨路、膠王路分布在公園四周,林區內道路可通車輛。

特產

昌樂西瓜

昌樂西瓜已有200年栽培歷史,清嘉慶版《昌樂縣誌》即有西瓜種植的記載。適宜的氣候和富含氮、磷、鉀的沙質土壤,造就了昌樂西瓜以“早、大、甜”特點聞名於世。

藍寶石

昌樂藍寶石由18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而形成。其原生礦體主要是鹼性橄欖玄武岩。昌樂所產寶石有晶體顆粒大、晶體完整、顏色純正、雙色性強、純淨度高、裂絮少、特異寶石多、出成率高等特點。

木魚石

昌樂木魚石形成於數千萬年至上億年前,富含偏矽酸、鍶、鉬、鋰、鎵、鋅、硒等10多種元素。昌樂木魚石具有空腔環帶結構的鐵泥質、鐵錳質分泌體,形狀大小不一,外表多呈土褐色、橙黃色、紫紅色,內壁多呈土黃色,空腔內有的為液體,有的有核,成卵形或粉末狀,用手搖動能發出響聲,因此被人們稱之為“會唱歌的石頭”。

特色小吃

綠豆糕:綠豆糕是著名的京式四季糕點之一。它具有形狀規範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味清香綿軟不粘牙的特色。製作綠豆糕的原料有綠豆粉、豌豆粉、黃砂糖、桂花等。綠豆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保肝益腎的效用,適合作為消夏小吃

採用明朝宮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種中藥,經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定為“山東名小吃”。已發展到燒豬肉、牛肉、驢肉、雞肉、兔肉、香腸等十幾個品種。

⒈製作時,先用細鹽輕搓幾遍,然後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煮時放入用紗袋包好的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

⒉煮熟的肉撈出,放在鍋內箅子上,加糖燻烤即成。

昌樂縣 昌樂縣

三頁餅是產於景芝的一大特產,為山東地方名吃,與景芝白酒齊名。因其“三頁如一,葉薄如紙,一抖三開”而得名。它以精麵粉、細食鹽加水和面,外加生豆油,經擀制、鏊烙而成。其成品薄如蟬翼,軟如錦綢,焦柔相濟,入口筋香,讓人百吃不厭,念如故舊。若將其涼透疊起,可數日不爆,柔軟如初。

景芝三頁餅以其特殊的加工工藝、奇妙的視覺手感、獨到的色澤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數以百計的地方飲食品牌中脫穎而出,歷經300餘年而不衰。近年來,景芝三頁餅走出景芝地方,走遍齊魯大地,成為山東市井餐桌的美食和城鄉饋贈親朋的佳品。1987年,景芝三頁餅獲省優產品稱號;其後,再獲第十一屆國際風箏會博覽會金獎,第十二屆國際風箏會參展榮譽獎;現已被列入《山東名吃大全》和《山東風物誌》。

昌樂縣 昌樂縣

濰坊傳統名吃,據說起源於山西、陝西,後經北京傳至濰坊,由歷史上的“河漏”演變而來。“河漏”是用蕎麥麵在密鑿細孔的河漏床上壓出的麵條,本是農家日常食品。濰坊人對此作了改進,用小麥代替蕎麥麵,並配以雞鴨肉、“憨肉”和小調料的滷子,用期諧音取名“和樂”,因滷子以雞鴨為主,遂名“雞鴨和樂”。經民間食品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至今,成為人勻喜聞樂見的麵食。它以製作考究,佐料齊全、味美湯鮮而聞名齊魯大地,又以味美價廉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1997年雞鴨和樂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做得最好的一家在胡家牌坊,在勝利大街濰坊廣播電視大學對面的一家做得不錯,是家庭式作坊。

是用淡鹽水和面,水多面軟,軟得幾乎能淌。面和好後先放起來“醒”一個多時辰再擀,一般是斤面擀兩張,每張直徑50厘米左右,分三層,層層施油,烙成後,卷拿為一張,抻起來一抖擻即散為三頁,各頁都薄得近乎透明,卻厚薄均勻而無窟窿。烙花細碎均勻,熟而不糊,吃起來柔有筋力,鬆軟可口,油豐而不膩,微鹹透清香,越嚼越香,開人胃口。近年,馬宋餅相繼被評為濰坊名吃,山東省名吃,中華名小吃。

人物

古代

徐幹(170~217),漢魏間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偉長,北海郡(今山東昌樂附近)人。少年勤學,潛心典籍。

王鎮惡(373~418),東晉名將。北海劇(今山東昌樂西)人。前秦丞相王猛之孫,五月初五出生,家人以為不祥,王猛卻說:“此非常兒,昔孟嘗君惡月生而相齊,是兒亦將興吾門矣!”祖父王猛親自為其取名曰“鎮惡”,既有避諱的意思,又有警示為人處事的作用。

王昕,字元景,北海劇(今山東昌樂西)人,生年不詳,卒於北齊文宣帝天保十年。

李成(919~967)中國五代及北宋畫家。字鹹熙。原籍長安(今陝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昌樂),故又稱李成為“李營丘”。

韓熙載(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國南唐官吏,青州(今昌樂)人。後唐同光進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殺而奔吳。南唐李升時,任秘書郎,輔太子於東宮。李璟即位,遷吏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書舍人。

趙池(生卒年不詳),明後期官員,昌樂人。1568年(隆慶二年)舉進士,為行人,繼為御史。萬曆初,司禮太監馮保之侄仗勢不避道,被他拿下枷示。後出為汝南知府,以病乞休。

閻循琦(1711~1776),字景韓,號瑋庭,清乾隆時期大臣,昌樂縣河頭鄉黎家村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隨父宦居各地,讀書能見其大,為文亮拔至深。

閻循觀(1724-1771),字懷庭,山東昌樂人。清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乾隆七年(1742),閻循觀年僅十八歲就考中舉人,後講學於麓台書院。

當代

吳愛英,女,漢族,1951年12月生,山東昌樂人,197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法務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四、十五、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七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原法務部部長

李鴻忠,男,漢族,1956年8月生,山東昌樂人,197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l975年8月參加工作,吉林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天普,山東昌樂人,1962年生,1985年7月青島化工學院(現青島科技大學)基本有機化工專業大學本科畢業;1996年7月大連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2003年8月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2006年5月當選為中國石化第三屆董事會執行董事,並任中國石化總裁。

王國華,山東昌樂人,早先在內地從事教育、出版工作,1992年任香港《大公報》社長。他曾任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慶祝香港回歸籌備委員會委員。現為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榮譽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首批“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金融生態縣,山東旅遊強縣,山東最佳投資城市。

龍聞

這裡有龍的傳說。使昌樂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不是很厚,厚則容易妖,無則白開水)。網上議論山東省昌樂縣青龍鎮黑山子村2000年8月4日墜落黑白兩龍,大批民眾圍觀,官員和警察維護秩序,一些專家趕來考察,白龍較快飛去,黑龍至晚待到月底。按理應該保留了大量錄像以存檔。雖沒有權威證實,未來不失為一種文化研究資源。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