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南市

膠南市

膠南市是中國山東省原轄縣級市,曾由青島市代管,位於黃海之濱、膠州灣畔、青島西海岸,是中國最早批准的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現已(2012年12月)併入青島市黃島區。

基本信息

簡介

膠南市膠南市

膠南是中國最早批准的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史以東國名地著稱。是青島市的衛星城市。

地處山東東南沿海、青島市西海岸,東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緊接,西與日照市相鄰,北連膠州,南臨黃海,擁有156公里的海岸線。國家大環海高速公路同三線、膠州灣高速公路和204國道經過膠南。

2010年末,全市轄17個鎮(街道),1016個行政村(居委會)。總面積1846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人;城市規劃面積38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31萬;海域面積4000平方公里,海岸線156公里。

歷史沿革

膠南市膠南市

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境內就有人類生活繁衍。

春秋時期,境內有琅琊、安陵兩城邑。戰國初,越滅吳,於公元前468年徙都琅琊,今縣域南部沿海一帶屬越,歷224年。後越敗於楚,地屬楚。

戰國後期,縣域全部屬齊。秦統一六國,境內設琅琊郡,並附郭置琅琊縣,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縣域屬琅琊縣。漢承秦制,並增琅琊國、櫃縣祝茲侯國治於境內;晉省琅琊,隋復置琅琊縣;唐代又裁,境地歸膠州、諸城,此後廢置千餘年。

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諸膠邊辦事處;

1944年析置藏馬、諸膠邊兩縣,屬濱海行署。

1946年改膠南縣,以地處膠州之南而得名;

1950年5月濱北專區撤銷,藏馬、膠南兩縣屬膠州專區。

1956年3月藏馬縣併入膠南縣。是年膠州專區撤銷,膠南縣屬昌濰專區。

1958年10月膠南縣改屬青島市;

1961年4月復屬昌濰專區;

1979年1月再度劃歸青島市。

1991年1月,膠南撤縣設市。

2004年1月1日,紅石崖鎮整建制劃歸黃島區管轄;

2005年5月,紅石崖撤鎮設立紅石崖街道辦事處

2012年12月,膠南市併入黃島區

地質與氣候

坐標

膠南市膠南市

位於北緯35°35′~36°08′,東經119°30′~120°11′,

地質

膠南市屬濱海低山丘陵區,境內山嶺起伏,小珠山、鐵钁山、藏馬山和大珠山崛起於中部,構成東北--西南向隆起脊樑,支脈蔓延全境,有大小山頭500餘座。山嶺之間,有大小河流125條,其中較大河流10條。地勢西北較高,東南偏低,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入海。

氣候

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2℃,年降水量794mm,年均日照2447小時,無霜期202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

水文

膠南近岸海域水溫分布和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特徵:春季水溫迅速升高,5月近海水溫為11.0~18.0℃;夏季,近岸表層水溫在26.0℃以上,近海為23.0~27.0℃;秋季,水溫迅速降低,11月近岸表層水溫已降至9.6~14.1℃,近海區水溫在12.0~18.8℃之間;冬季水溫最低,2月份近海水溫介於2.2~6.6℃之間,水溫垂直分布比較均勻。

經濟

膠南市經濟較為發達,在縣市中具備較強競爭力,其綜合實力2010年列山東省縣(市)的第六位,全國縣(市)第十七位

農業以糧食生產和漁業為主,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大白菜和數百種海產品。工業以機械、化工為支柱,是中國最大的碘生產基地

特產有“泊里紅席”等。

名勝古蹟

境內琅琊台秦始皇修築並三次登臨之地。方士徐福就在附近的琅琊港入海求仙而最終到達日本。此外還有齊長城遺址等文物古蹟。

風土人情

膠南人過年貼年畫的習慣非常久遠,已代代相傳了不知多少世代。

1986年,膠南被人民美術出版社定為“年畫基地”。

1989年1月26日,文化部命名膠南為“中國現代繪畫畫鄉”。

1999年2月,《膠南年畫精品集》由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發行。

歷史名人

膠南歷史悠久,人才輩出。秦漢時期,聲名較大的人物以方士居多。唐代裁琅琊縣後,境內無縣級建置,未有志書修纂,許多有影響的歷史人物,或載諸鄰縣誌書,或流傳於鄉野。

古代名人

膠南大珠山膠南大珠山

1、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稱千歲翁,安丘先生。琅琊人,師從河上公,是秦漢期間燕齊方士活動的代表人物,黃老哲學與方仙道文化的傳人。在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列在第三左位,奉為“北極真人”。

2、徐福,本作徐巿,字君房,秦方士,琅琊(今膠南琅琊)人。通道術,精陰陽,與當時的齊國方士侯公燕國方士盧生均為至交。

3、貢禹,公元前124~前44年)字少翁,西漢琅琊縣人,其確切里籍不詳。今泊里鎮、琅琊鎮有貢口、肖家貢、陳家貢等村,是否與貢禹有關待考。

4、王無競,明末大珠山東人。名僴,初號無競,後以唐人王無競未以善終,改"競"為"竟"。幼即能詩。當時山東文人都效法歷下派,無竟能自振拔,習陶、杜、岑、孟之風,出語清遠間曠,氣骨卓犖一時。遠近名士都以文章和無竟交往,而無竟與琅琊劉翼明尤為投契。著有《太古園集》

5、焦復亨,字七來,清代靈山衛人。自幼刻苦攻讀。因家貧,教授學生以奉養雙親。父歿後,對繼母備極孝順。性聰悟,幼讀《春秋》,過目不忘。以拔貢任鄆城縣教諭,言行為讀書人所仿表。學生中有成就的較多。後辭官歸里。

近現代名人

膠南琅琊台膠南琅琊台

1、吳大洲,(1884~1916)原名廷楨,字佐周。後有友人誤書其字作大洲,遂改名。泊里鎮封家莊人。

2、楊德齋(1900~1972)名道林,鐵山鄉東南崖村人。他一生從教,是山東教育界知名人士。

3、蕭采瑜,(1903~1978)膠南鎮蕭家莊人。是中國著名昆蟲學家,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天津生物學會理事長,兼天津市自然博物館館長,天津市、河北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4、康生,(1898年-1975年12月16日),原名張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趙溶、張溶,乳名張旺,筆名魯赤水,中國山東膠南縣人;曾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重要職務;在革命戰爭年代,他長期領導秘密戰線工作;文革期間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康生精於文物收藏與鑑賞,擅長書法、中國畫,有極高的藝術造詣。

5、李肇星,男,漢族,1940年10月生,山東膠南人。1993年—1995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2003年外交部部長。

山東省城市

山東,古代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省會設在濟南。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約700餘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這個任務主要介紹山東城市人文,歷史,經濟等。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