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10月首批經國務院批准的十四個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是集現代港口、新興工業、旅遊度假、商貿物流為工業特色的現代化新城區,內設幾個特殊功能區,其中保稅區2.5平方公里、新技術產業區1平方公里、省級薛家島度假區27平方公里、行政商務中心區20平方公里。此外,還有工業區和商貿物流區等。

簡介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青島開發區)是198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1985年3月28日正式動工興建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享有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的特殊經濟區。它位於膠州灣西海岸,與青島老城隔海相望,海上最近距離2.26海里(約4.2公里)。1992年與同處一地的青島市黃島區合一,現有面積274.1平方公里,人口40萬。自建區以來,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80多億元,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現代化港口、家電電子、機械製造、石油化工、生物製藥、國際貿易、旅遊度假為主要特色,集開發區、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和旅遊度假區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框架,是中國開放區域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歷史沿革

1984年10月,國務院批准設立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15平方千米,1985年3月動工興建。

1989年5月6日,國家科委批准同意青島市在青島開發區內建立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1992年11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青島保稅區,規劃用地面積為2.5平方千米,位置在黃島區境內。

2001年4月,青島市人民政府做出了《關於加快青島開發區發展的決定》,提出了要把開發區建設成為“青島的明天”的宏偉目標,確定了青島經濟發展重心向青島開發區全面轉移的戰略決策,並賦予了開發區一系列加快發展的許可權。

2006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設立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規劃面積2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開發區位於山東半島膠洲灣南口西海岸。地處東經120°02´至120°18´、北緯35°52´。東與青島市市南區隔海相望,海上最近距離2.26海里。南瀕黃海,北、西皆與膠南接壤。

地質地貌

地形

青島開發區屬魯東丘陵區,呈西高東低之勢,境內山嶺起伏,溝壑縱橫。有海拔100-400米的山峰45座,西部主要有小珠山山脈,陡峻挺拔,分別向東向西綿延數十里,為西部的天然屏障。主峰海拔724.9米,山基多為花崗岩和石灰岩。全區除辛安辦事處東部近海處有平均海拔3米的沖積平原外,其它均數丘陵山地。

河流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開發區屬東南沿海水系,均為季節性河流。因境內山水相連,形成了源短流急,單獨直接入海的特點。較大的河流有辛安前河辛安後河南辛安河、鐮灣河、獨垛子西河等11條河流。河流總長34公里,流域面積83.2平方公里。

海域

青島開發區三面環海,海岸線長106公里,港汊眾多,水道縱橫,島礁棋布。有黃島、竹岔島、唐島、牛島等10餘個大小島嶼。位於黃島與薛家島之間的黃島前灣,水深浪平,不凍不淤,是優良的天然港灣。薛家島與靈山衛間的唐島灣,有廣闊的淺海和大面積的灘涂,加上其他淺海海面,適合發展海水和灘涂養殖業。薛家島金沙灘東西長3.5公里,呈月牙狀向南伸展,灘面廣闊平緩,沙質細膩,水清浪涌,是天然浴場和度假療養勝地,這裡已成為中國·青島金沙灘文化旅遊節的固定舉辦場所。此外,還有金沙灘的姊妹灘銀沙灘長2公里,色澤如銀;以及景色奇特、環境幽美的連三島等已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地。

氣溫

青島開發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日差變化較小,年平均氣溫12.5℃。四季分明,有明顯的海洋氣候特點。有春寒、夏涼、秋爽、冬暖之說,是天然的避暑勝地。

土壤

境內多為棕壤土和潮土兩類,分布規律為由高處到低處,依次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土體隨地形的起伏由高處到低處逐漸增厚。

人口概況

人口分布及構成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0年底,全區總人口為312864人,比2009年底的315722人減少2858人;總戶數87822戶,較2009年的86304戶增加1518戶,平均每戶3.56人,比2009年的每戶平均3.66人減少0.1人。
黃島街道辦事處50377人,減少888人;辛安街道辦事處58409人,減少2853人;薛家島街道辦事處40084人增加1160人;柳花泊街道辦事處13379人,增加163人;長江路街道辦事處116150人,減少533人;紅石崖街道辦事處34465人,增加93人。
在總人口中,男性160004人,女性152860人,性別比為104.67(女性為100),性別比有所下降,比2009下降1.09%。

人口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出生人口:共出生3422人,男嬰1838人,女嬰1584人,出生率為10.89‰,出生性別比為116.04(女性為100),比2009出生3126人,增加296人,出生率比2009年的9.82‰增加1.07‰。
死亡人口:共死亡1215人,男性712人,女性503人,比2009年的1060人,增加155人,死亡率為3.87‰,死亡率比上年的3.33‰增加0.54‰。死亡人口中,非正常死亡80人,比2009的99人減少19人,占死亡總數的6.58%。

少數民族及人數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區有滿、朝鮮、蒙古、回、土家、苗、壯、達斡爾、侗、錫伯、布依、白、維吾爾、瑤、彝、藏、黎、畲、傣、鄂溫克、土、羌、仡佬、哈薩克、水、俄羅斯、赫哲、撒拉、鄂倫春等29個,少數民族人數3870人。

城鄉變化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橋隧通車,西海岸發展開啟新篇章。2008年以來,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69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到7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82.5%。新建、改建重點道路30餘條,公交充換電站等重要基礎設施投入運營。累計獲得“魯班獎”、“泰山杯”等全國全省工程質量最高獎50餘項。新增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提高到76%。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5.2%,林木綠化率提高到34.3%,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91%以上,是省級生態區、中國生態(人文)宜居規劃建設示範區。在全市率先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五化”工程。

社會民生

青島開發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四分之三以上。2008年以來,累計投資82億元,辦理政府實事48件、94項。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3.5%、12.8%。設立全民創業扶持基金,以創業帶動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2%以內。保障性住房累計竣工107萬平方米,城區人均住房面積33平方米。社會保障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七連調”,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比2007年增長了66.7%;先後4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由每人每月260元、150元提高到440元、300元;優撫對象撫恤標準、定補標準每年提高約15%;先後4次提高城鄉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準,由每戶3000元、7000元分別提高到1.2萬元、1.5萬元;先後5次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340元,保障標準居全國前列。

發展環境

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榮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十強開發區、山東最佳投資城市稱號。堅持每年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機關作風教育整頓活動。幹部教育培訓質量顯著提升,掛職鍛鍊、輪崗交流力度不斷加大。深化源頭防腐,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效。充分發揮“三線一網”作用,健全網路問政等互動平台。電子監察系統投入使用,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機制不斷創新,行政事項審批效率平均提速70%。熱線服務電話辦結率96%。自覺接受監督。

綜合實力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1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50億元,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長17.8%;工業總產值3500億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長25.7%。實現轄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5.8億元,是2007年的2.1倍,年均增長20.6%。開發區創造了全市1/4的工業總產值、1/5的生產總值和實際到賬外資。投資環境綜合評價總指數連續8年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五位。

中國開發區

開發區是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