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開發區

泉州經濟開發區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政府直接興辦開發建設的省級開發區。功能定位為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示範區和新的經濟成長點。規劃面積包括已開發的清濛園區20平方公里以及即將開發的洛秀園區83平方公里。清濛園區規劃建設了泉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高科技園區)、汽車製造基地、產業集中區、生活配套區。截止2005年8月,已投產企業近200家,就業人口7萬多人。

概況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經濟開發區

自1996年投建以來,黨工委、管委會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區一點”功能定位,以創業者需求和企業發展為導向,精心搭建創業支持平台,最佳化環境,創新機制,高效服務,努力構建政府、企業業主、員工發展共同體,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推進。

在經濟運行方面:實施開發壯區戰略,拓寬招商渠道,提升運行質量,不斷擴張經濟總量,新的經濟成長點的作用日漸顯現。建區以來累計簽訂投資項目契約280個,契約投資額30億元,契約使用外資4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3.2億美元;已投產企業累計近200家,在建項目50個。2004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達50.5億元,比增44%,財政收入達2.7億元,比增53%。開發區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輕紡化纖、體育用品、工藝禮品六大主導產業集群。一批規模大、檔次高、後勁足的明星企業和優質項目在區內迅速聚集。宏遠紡織公司等9家企業進入泉州民營企業100強。“國家火炬項目”神州電子在國內衛星接收設備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年產值3億元,稅收超1000萬元;“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三興體育用品公司年產運動鞋1000萬雙,稅收超1000萬元;“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九牧王西褲連續多年在全國市場占有率排名首位;“省高新技術企業”宏遠紡織日產優質紗線10萬錠,年產值6億元,稅收達2000萬元;億興電力、運城製版、冠宇信息、邁韋通訊、通力電氣、特庫克汽配等科技型企業發展勢頭迅猛。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經濟開發區
在環境建設方面:實施環境塑區戰略,構建高品位的創業空間。通過“多元投資、滾動發展”,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累計投入20多億元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完成首期8.5平方公里的道路、通信、供水、供電、排污、排水、寬頻網、有線電視等8個網路建設。同時,集中財力投建海關驗關場、商務酒店、商貿街、仙公山公園、美泰公園、綜合市場等創業配套設施和城市公共設施。管委會還通過創建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環境建設和管理水平,實施“美化、綠化、亮化、淨化、有序化、人性化”工程,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營造環境比較優勢,生態、人文、環境俱佳的創業空間已成為開發區招商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在科技創新方面:實施科技強區戰略,全力推進技術創新,致力於打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龍頭和推進科技創新的核心區。建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留學生創業園、高校創業園、台灣學者創業園、軟體園,初步形成“一個創業服務平台、二個中試基地(高科技陶瓷、先進制造技術)、三大孵化功能、八大創業載體、33個行業中心”的科技促進體系。目前,孵化基地的硬體配套已基本到位,總占地260畝,建成總面積4萬平方米的2幢創業大樓和專家樓。全區已被批准確認的國家火炬計畫項目3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2家,省“五新”項目28項,企業自主智慧財產權且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產品達43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30%。

在服務環境方面:實施創新立區戰略,創新行政管理體制,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平台,作為全市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示範區的示範效應不斷擴大。建立“瘦身型”政府,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只設定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黨務工作部(人事勞動局)、科技經濟發展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國土規劃建設局、財政局、社會事業局(計畫生育局)、監察局、工委會等8個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僅35名。建設“服務型”政府,推行“一路通”、“一站式”服務體系,設立招商服務中心和“馬上辦”辦公室,承擔、代理企業籌建、生產中所需一系列服務項目。稅務公安工商消防海關、金融等10多個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機構也已入區為企業提供服務。以市級部分經濟審批許可權平移開發區為契機,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把企業建設審批工作日壓縮至30日以內,並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登記“一審一核”、“直接登記”、“先照後證,告知承諾”等創新體制,變前置審批為後置審批,使行政審批更科學、更到位。

開發區建設以來,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經濟增速快。全區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出口交貨值等多項經濟指標保持50%以上的增幅,超過全國開發區的年平均增長率。二是外向度高。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家占入駐項目的三分之一以上,企業產品外銷比例大,出口交貨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三是企業規模大、檔次高。入區企業投資規模超1億元的有10家。在已投產的工業企業中,規模以上的占60%,其創造的工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5%;目前區內有“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3件、“福建省著名商標”6件。四是科技導向凸顯。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提升,目前已達30%;企業員工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占15%,企業研究和開發投入占總收入的3%以上。

所在城市介紹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市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特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巖、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占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國語

泉州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1000多萬畝,耕地217萬畝,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積7864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421公里,大小港灣14個,島嶼208個。深水良港多,可建萬噸以上深水泊位123個,湄洲灣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

全市林木蓄積量1833萬立方米,地表水總量87.6億立方米,可供開發的水電資源43萬千瓦。主要礦產資源有高嶺土、花崗岩、輝綠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鐵、錳、地熱、礦泉水等20多種。水產資源豐富,可作業的海洋漁場面積5000多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利用面積118平方公里,主要水產生物5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近百種,盛產牡蠣、蟶、蛤、螺、海帶、紫菜等貝、藻類200多種。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定縣、郡治之始。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晉江由此得名。他們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使晉江兩岸得到迅速開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變革,行政區劃建制幾度變遷。唐久視元年(700年)置武榮州,州治設今市區。唐景雲二年(711年)武榮州改名泉州。此後,先後設有郡、州、路、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行政督察區、專區、地區,1986年1月撤晉江地區設泉州地級市。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積澱深厚,素有“海濱鄒魯”、“世界宗教博物館”、“光明之城”的美譽。全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40處,縣(市)級600多處。其中極負盛名的有中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國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傳教的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的靈山聖墓、千年古剎開元寺及東西塔、記載古代海上交通和貿易的九日山祈風崖刻、廣受台胞和海外僑胞信眾膜拜的天后宮媽祖、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與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陽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以及與惠東民俗、海濱風光、石雕藝術融為一體的崇武古城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和秀出東南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使泉州成為一個全國乃至國際性的旅遊勝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到此觀光。泉州保留著彌足珍貴的戲曲文化遺產,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蜚聲海內外的有:晉唐士樂餘韻南音、宋元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和中國一絕“提線木偶”。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伊斯蘭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猶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種宗教在泉州廣泛傳播,留下大量遺蹟,使泉州成為多元文化融洽交匯、和諧共處、互促共榮的載體。作為南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泉州具有薪傳不息、獨樹一幟的武術文化。泉州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開放港口城市。自唐代開埠,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躍居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相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市

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華僑、華人620多萬人,港澳同胞70多萬人,台灣漢族同胞約900多萬人。長期以來,旅外鄉親心繫桑梓,或投資辦廠,或興學育人,或捐資慈善,或興辦公益,湧現出一大批貢獻巨大、成就傑出的鄉賢碩彥,成為推動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泉州與世界密切聯繫的紐帶和橋樑。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泉州地處海防前線,國家投資少,經濟長期處於以農業為主的自給、半自給狀態,經濟總量居全省地市倒數第二。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扭住中心、愛拼敢贏、大膽實踐,經歷“三來一補”起步、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成片開發邁大步、區城經濟展宏圖的經濟發展階段,走出一條“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建設路子,經濟實力隔幾年上一個台階,創造出“晉江經驗”和“泉州現象”,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創造泉州發展歷史的新輝煌。

泉州人民立足實際,奮力打造特色經濟,促使泉港“石化基地”、豐澤“中國樹脂工藝之鄉”、晉江“中國鞋都”、石獅“中國服裝名城”、南安“中國建材之鄉”、惠安“中國石雕之鄉”、德化“工藝陶瓷之鄉”、永春“蘆柑之鄉”、安溪“烏龍茶之鄉”等特色經濟的形成並馳名海內外。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288.60億元,增長16.0%;財政總收入225.06億元,增長22.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14.61億元,增長23.2%。晉江、惠安、石獅、南安、安溪5縣(市)進入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所有縣(市)均保持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榮獲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六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市民最滿意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等稱號。

專業化、基地化、區域化、集群化的生產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帶動大泉州城市建設與繁榮,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80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51%,一個以中心城市為核心,沿海次中心城市為骨幹,立體交通網路完備、市政設施完善,具有閩南僑鄉特色的泉州灣都市群雛形初現,泉州正以組團式、海灣型的城市形態進入全省三大中心城市行列。

泉州市委、市政府致力於發展大泉州經濟,弘揚大泉州文化,建設大泉州城市,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抓好文化和城市建設,堅持不懈地創建“全國衛生先進城市”、“文明城市”、“文化模範城市”、“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優秀旅遊城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按照“打開大門,治理兩江,保護古城,建設新區”的城建方針和“東進、西拓、南下”的發展思路,加快建設大泉州。

輝煌的業績展示過去,更為未來發展奠基。泉州人民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一輪創業,對業已形成的“大泉州發展戰略”框架進行拓展、深化、創新和完善,全力以赴投入到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城市和泉州灣濱海城市,努力提升泉州在國內外的整體經濟競爭力、科技文教競爭力、現代城市競爭力、民生保障競爭力、行政管理競爭力,力爭把泉州市建設成為經濟發達、政治清正、文化繁榮、民生寬裕、社會穩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

規劃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經濟開發區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政府直接興辦開發建設的省級開發區。功能定位為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示範區和新的經濟成長點。

清濛園區規劃面積12.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了泉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高科技園區)、汽車製造基地、產業集中區、生活配套區。

泉州出口加工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位於晉江市紫帽鎮,南至324國道,北至五道水庫,東至城市外環路,西至曾嶺村。

洛秀園區規劃控制面積88平方公里,遠景規劃建設用地可達到51平方公里,將構建一個以生態綠化水域為核心,以交通主幹為依託,以大型現代工業為基地的大泉州生態型現代工業、港口新城區

氣候

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5℃~21℃,終年溫暖濕潤,四季如春,古詩稱泉州“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故泉州有“溫陵”雅稱。

全市年平均氣溫介於18.8℃(德化)~22.0℃(鯉城),異常度為1.9℃(南安、德化)~2.5℃(晉江、安溪),其中南安、德化為顯著偏高,其餘均為異常偏高。德化年溫18.8℃,僅次於1998年(19.3℃),為1961年以來的次高值;南安、安溪、永春列1961年以來第3位,崇武為第4位。夏季氣溫異常偏高,冬季、早春季偏高,雨季、秋季正常。氣溫7月、8月、9月大部分為異常偏高,2月、4月、11月為偏高,其餘為正常(其中6月、12月有負異常度)。最低氣溫沿海出現在1月6日,內陸山區出現在12月20或21日,沒有出現最低記錄;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中下旬,其中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最高氣溫創記錄,鯉城平記錄。全年大於等於35℃日數,崇武正常,鯉城偏多35天,南安偏多24天,安溪偏多23天,永春偏多25天,德化偏多8天,且多出現在7月份。其中安溪7月份31天中有28天高於35℃,22天高於37℃,7天高於38℃,1天高於40℃。

資源

國土資源】全市土地總面積110.16萬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70.3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63.9%;有林地面積64.70萬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1.9%;耕地面積240.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14.24%;園地面積129.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7.67%;林地面積789.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46.81%;牧草地0.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0.05%;其它農用地面積88.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5.26%;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61.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9.56%;交通用地12.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0.74%;水利設施用地面積11.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0.66%;未利用土地面積253.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15.01%;人均耕地為0.33畝。
礦產資源】全市已發現各類礦產46種,包括鐵、錳、釩、鈦、銅、鉛、鋅、銀、鎢、錫、鉬、鉍、金、稀土、硫鐵礦、泥炭、水泥用灰岩、水泥用大理岩、葉臘石、伊利石、明礬、螢石(普通)、水晶、石墨、鉀長石、高嶺土、瓷石、水泥用粘土、耐火用粘土、磚瓦用粘土、紫砂土、建築及飾面用花崗岩(凝灰岩、閃長岩)、飾面及雕刻用輝綠岩、冶金用脈石英、玻璃用石英岩、玻璃砂、型砂、建築用砂、矽灰石、絹雲母、彩石、綠柱石、硬高鋁礦物、地熱、礦泉水等,已發現礦種數占全省的38.98%。經過地質探明還有資源儲量(包括尚未上儲表)的22種,其中金屬礦有鐵、錳、鉛、鋅、鉬、金6種;能源礦有煤、地熱2種;非金屬礦有玻璃(鑄型)用砂、葉臘石、高嶺土(瓷土、瓷石)、水泥用灰岩(大理岩)、飾面(雕刻)用石材等14種。現已探明礦產地有611處,其中大型礦床(井)14處、中型13處、小型152處。

海洋資源】全市海域面積1.13萬平方公里,略大於陸地面積。海域10~40米等深線面積1499平方公里,40~60米等深線面積1681平方公里。泉州海域蘊藏有豐富的生物、礦產資源。主要水產生物有500多種,其中魚類115種、蝦類10多種、貝類20多種。泉州淺海灘涂面積118萬畝,盛產牡礪海帶紫菜等貝、藻類200多種。海砂、花崗岩、高嶺土等濱海非金屬礦產蘊藏量達26億噸以上,潛在經濟價值550億元。海岸線長427公里,大部分為基岩海岸,岸線婉蜒曲折,沿岸有湄洲灣、大港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和眾多小港灣。沿海島嶼208個,島嶼岸線72公里。有適宜建港岸線44.7公里,其中中、深水岸線42.l公里,已開發肖厝、後渚等16個港區,擁有大型深水泊位8個,中型泊位19個,小型泊位20多個,2003年港口貨運吞吐量達2511萬噸;有近海漁場50.6萬公頃,國家中心漁港1個(深滬)、一級漁港2個(祥芝、崇武)、二級漁港4個、三級漁港8個;濱海旅遊資源有崇武聽濤、洛陽潮聲、深滬海韻、黃金海岸等名列泉州十八景的旅遊景點。

水資源】全市常年雨量充沛,境內溪流多達34條,總長1620公里,水資源相當豐富。地表水總量87.6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約14.56億立方米,平均產水量101.86億立方米,水電蘊藏量達43萬千瓦。晉江為泉州市第一大河,發源於戴雲山東南麓,流經永春、安溪、南安、鯉城、晉江注入泉州灣,水系河流全長404.8公里,流域面積5629平方公里。大漳溪發源於德化縣戴雲山脈,全長234公里,流域面積4834平方公里,流經永泰注入閩江。洛陽江發源於城區北部朴鼎山南麓,全長40公里,流域面積230平方公里,經馬甲、河市流入泉州灣。安溪縣祥華溪、福前溪等5條溪流流入九龍江,黃塘溪等5條江河直接入海。此外,泉州地下水資源有10億立方米,可利用的地下水0.76億立方米。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經濟開發區
林業資源】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8.7%,活立木蓄積量1921.53萬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量1863.04萬立方米,疏林地蓄積2.96萬立方米,散生木和四旁樹55.99萬立方米,毛竹立竹量5649.1萬根。在林分蓄積量中,杉木(含珍貴針葉樹)蓄積量378.4萬立方米,占林分蓄量的20.3%;馬尾松1026.74萬立方米,占55.1%;闊葉樹(含珍稀闊葉樹、硬闊、軟闊、桉樹)421.78萬立方米,占22.6%;木麻黃36萬立方米,占2.0%。全市生態公益林面積26.3萬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40.7%;商品林38.35萬公頃,占59.3%。已區劃界定的重點生態公益林27.9萬公頃,占全市林地面積的39.7%。規模以上新造速生林面積2.95萬畝,投入資金1037.4萬元。非公有製造林面積達3.86萬畝,占造林總面積的42.9%;新增竹林面積3975畝;經濟林面積7756畝。

野生動物資源】全市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野生動物資源有30目85科385種,分別為兩棲類2目7科32種;爬行類3目13科61種;鳥類19目51科260種;獸類6目14科32種。全市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黿、蟒蛇黑鸛黃腹角雉雲豹華南虎金斑喙鳳蝶中華白海豚中華鱘紅珊瑚等11種;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虎紋蛙黃嘴白鷺鴛鴦、鳶、鹰鵰蛇雕花田雞穿山甲、豺、黑熊蘇門羚等57種;有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有列入《瀕危野生動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野生動物59種。泉州市野生動物資源種類在全省屬於較為豐富地區。但是,許多珍稀物種仍然較為罕見,有的幾乎沒有蹤跡,資源的脆弱性較明顯,急需有針對性地加以保護。

野生植物資源】全市森林植物種類達174科,599屬,1127種(或變種),主要包括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次生植被等。亞熱帶雨林有上層優質樹種如紅栲、米楮、黃杞、阿丁楓、紅豆樹等樹種;常綠闊葉林有栲樹、丁楓、黃杞、樟樹、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馬尾松、木荷、楓香等樹種為主;山頂常綠矮林為主,上層優質樹種以台海松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為主。
【自然保護區】永春牛姆林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二、三類珍稀動物、珍稀樹種和名貴藥材,如穿山甲、靈貓、觀光木、水松、金錢蓮等,擁有較為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德化戴雲山保護區因地形複雜、氣象萬千,植被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保持有原始和半原始狀態的常綠闊葉林。全市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各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風景名勝區2個,森林公園9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5.03萬公頃,自然保護區覆蓋率4.63%。

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深滬灣國家級海底古森林遺蹟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海底古樹樁遺蹟、古牡蠣礁為主要對象。2003年保護區內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減少污染物排海,改善了保護區內海域水質;保護區科技大樓投入使用,提高了保護區科研、教育、展覽的能力。

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紅樹林及其棲息的野生動物為主要對象,區內常出現中華白海豚、中華鱘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二級保護動物24種。該保護區於2003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其《總體規劃》己進行初步論證。

旅遊

高爾夫球場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高爾夫球場
坐落於鍾靈毓秀的紫帽山風景區的泉州高爾夫俱樂部,隸屬泉州市晉江中遠發展有限公司。由中國著名的跨國家跨行業的國家骨幹企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投資興建。中遠集團(COSCO)總資產1100億人民幣,船隊載重量居世界第一。泉州高爾夫燈光球場:由美國著名克雷戈高爾夫工程公司,匠心設計的國際標準18洞72桿的泉州高爾夫球場,占地1500畝,首期投資2.4億人民幣。經過細心籌劃精雕細琢的泉州唯一的高爾夫球場,已於98年12月8日試營業。俱樂部設有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會所、網球場、游泳池、別墅等配套設施。位於泉州南大門福廈路旁的球場,離泉州市區僅六公里,距泉州晉江機場15公里,是中國離城市最近的高爾夫球場之一,交通便捷。球場自然環境優越,天然低丘山地,由美國專家造型,採用美國最先進全自動電腦控制噴灌系統的球道總長度7108碼,球道變化各異。湖泊、溪水、沙坑和長草區向各位高爾夫愛好者發起挑戰。球場內的兩虎(山丘)兩龍(溪流)就像盤踞龍盤,氣勢磅礴。前九洞視野開闊,依湖順溪而走;後九洞則以虎山為中心,盤鏇而繞。球場整體高低起伏,層次分明。福廈路邊的大眾練習場和球場內的水上練習場是初學者的良好去處,用美國最先進的剪草機械修剪的球道和果嶺,使您猶如漫步與青翠如洗、綠茸如毯的世外桃源。歐式建築風格的會所坐落於球場中心的山丘上,這裡可飽覽球場內迷人的景色。雍容堂皇的裝飾,揉合進濃烈的鄉村的休閒氣息。為您提供應有盡有的五星際服務,讓您極盡舒適的享受,球場北部300畝居高臨下的高級別墅區和綠色球道環抱中50畝豪華別墅區,幢幢盡覽球場,完整的配套設施,盡顯無尚尊貴。泉州高爾夫俱樂部追求卓越及完善的服務,管理層及員工擁有豐富的國際管理經驗,請體驗本俱樂部開拓的非凡新領域。

宿燕寺

宿燕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境內江南鎮亭店村紫帽山東面,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宋·海岸寺廢墟上建造的。寺坐北朝南,前面峰巒連綿,後背山巒圍護,地形似“燕子歸巢”,故名。

山巔有老子騎青牛景象。近幾年經過改建擴建,建成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及兩廊,附有4個亭、蓮花池及花園、功德堂贈藥處等。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宿燕寺
《泉州府志》記載,北宋至和年間,山上曾建有佛寺,名曰“海岸庵”,鼎盛之時有五百尼眾住寺修行,惜毀於元朝兵火,寺宇蕩然無存。清同治年間,亭店孀婦楊嘉姑,於高峰山上結茅苦修,奉佛持齊。四方善信感於其志行精嚴,遂廣集淨資,於光緒年間興建殿宇,使高峰山再次成為佛門聖地。又傳,其時有雙宿宿勞燕築巢於房梁之上,被視為吉兆,遂名其為“宿燕寺”。

楊嘉姑的外孫女廣仁尼師幼年亦在宿燕地地出家。1958年,廣仁尼師南渡菲律賓,協助其表姐文蓮姑在菲島推展宿燕寺法務,使宿燕分燈光大于海外。80年代,宗教政策得以落實,廣仁民師屢次回泉州,見祖庭年久失修,殿舍狹小破舊,實難敷用,遂發願籌資重建。1995年秋,恭請瑞今法師主持動工儀式,興建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敬塑諸佛菩薩聖像。1997年夏,重建工程告竣。新建的宿燕寺布局緊湊,環境清幽,棟宇巍峨,佛相莊嚴。每日梵唄悠揚,香菸繚繞。再加上山色蒼翠,鳥語花香,登臨此地頓感超然方外、塵念漸熄,誠為清修靜養的人間淨土。

紫帽山

紫帽山風景名勝區泉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泉州西南約五公里處,規劃面積8.8平方公里。該區所處的紫帽山為泉州的一大名山,鍾靈毓秀,景色綺麗,因山形如古代紗帽,常有紫雲蓋頂,故得此名。自唐以來,紫帽山即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勝地。

紫帽山脈,山嶽層迭起伏,有的峻峭參天,有的蜿蜒含蓄,有的玲瓏如玉,有的回顧生媚。山間高崖飛瀑,泉水叮噹。山下紫湖、紫溪諸湖泊碧波蕩漾,或寬或窄,曲折迴旋,風韻有致。沿湖四周山坡野地,龍眼、荔枝、楊梅、柿子諸多果樹,濃蔭蔽空,鬱鬱蒼蒼。山下村落稀少,幽靜寧謐,遠離市囂,空氣清新。置身此間,世外桃源之感油然而生。紫帽山石刻:在登山沿路的岩石上,散布著許多不同的“心”字石刻.這些“心”字石刻於何時,無從稽考.民間相傳紫帽山上的“心”字石共有一百方,誰能找到這一百方“心”字石刻,就能成仙.據紫帽山金粟洞現住持釋心定說,他多年來滿山尋覓,發現尚存的“心”字石仍有七十四方.“心”字石刻在各地不少佛寺或道觀中常有出現.而福建南部在明代已透漸形成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明末莆田人林龍江成為俗稱“三一教”的教主,影響很大.泉、莆一帶三教合一的寺廟很不少。紫帽山現存的“心”字石,寫法各有不同,儒、道、釋三大宗教各有不同解釋,使人領悟出不同的意境.有人認為,紫帽山上的“心”字石是以道教為主的三教合一的石刻,不同結構和題詞的“心”字石各有不同含義.

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紫帽山
紫帽山南側有座小山叫鐵灶山(古稱秀林山〉,山上怪石林立,其中有因形似而被稱為“飛獅石”的,有三塊巨石上,分別浮躁了三尊佛像,又有一些岩石則刻著佛教的經偈,還有一塊直立的石壁上,刻有“佛國”兩個大字.在這樣一座只有幾十米高的小山上,竟有這么多佛像浮雕、刻經和摩崖石刻,因此有“鐵灶山佛國”之稱。

鐵灶山的三尊浮雕佛像,分別雕鑿於三塊獨立的花崗岩石上,佛像周圍都雕雕成龕形,中間一尊是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頭髮作螺紋結,身披通肩,赤足立於蓮台上,左手當胸,右手下垂,掌心向外作導引狀,左邊的一尊是觀世音菩薩,赤足立於朵雲上,雙手相迭放在小腹前,手中有念珠一串,此佛俗稱“數珠觀音”,右邊的一尊是大勢至佛,赤足立於蓮台上,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前伸,掌心向前,手指向上,表示能排除眾生苦難。

這三尊佛像造型端莊,但不知是何時何人所雕。據佛教界人士稱:這三尊浮雕佛像屬於淨土信仰,主尊阿彌陀佛,稱為是引導信徒們往西方淨土的“接引佛”。淨土宗創立於唐代,興盛於宋代,有“鑿石為廟”的風氣。又,紫帽山在唐垂拱三年(687年)就建有佛寺名安福寺,天佑間(904-907年)又建有觀音院(後賜名普照寺),這就說明至遲在唐代,佛教已在紫帽山區傳播了。據此,文史界人士認為鐵灶山的浮雕佛像,當是唐宋間雕刻的。

區內品牌企業

九牧王: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

特步: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

金萊克: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

神州電子:福布斯“中國潛力100榜”第9名

紅孩兒:商務部百家重點出口扶持產品

相關詞條

葫蘆島經濟開發區本溪經濟技術開發區丹東經濟開發區錦州經濟開發區鐵嶺經濟開發區遼陽經濟開發區遼寧海城經濟開發區廣州朝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齊齊哈爾高新技術開發區東營經濟開發區鞍山經濟開發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撫順市勝利經濟開發區東港經濟開發區白城經濟開發區菏澤經濟開發區濱州經濟開發區

相關連線

http://mn.fznews.com.cn/qzxw/2008-1-12/2008112wqbDqdwKmm102627.shtml

http://www.qzkj.net/nongyekeji/fuwutixi/200601/447.html

中國開發區

開發區是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