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玉雕

揚州玉雕

揚州玉雕是江蘇揚州漢族民間雕刻藝術之一,是中國玉雕工藝的一大流派。江蘇揚州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文化積澱厚重,尤其自明清以來,即為中國三大玉雕重地之一。揚州琢玉工藝源遠流長,幾千年來,玉器先輩藝師嘔心瀝血,勤奮實踐,繼承發展中國玉器優良傳統,創製了數量眾多,形式各異,工精藝巧的玉器珍寶。 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源流

隨著揚州的三度繁榮,琢玉工藝出現過漢、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葉,揚州成為全國琢玉中心。揚州玉雕千百年來形成了"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基本特徵。揚州玉器廠的數十件精品在國際國內獲得大獎或被國家作為珍品收藏。

清代乾隆年間揚州玉雕進入全盛時期,兩淮鹽政在揚州建隆寺設玉局,大量承辦宮廷玉器,並按歲例向朝廷進貢。1840年後,揚州琢玉行業逐年衰弱,揚州玉工流向上海和香港等地,留在本地的多從事平面玉件的雕琢,也有人轉行。20世紀50年代,揚州玉器廠成立,揚州玉雕技藝重新得到傳承。

玉石質地堅硬縝密,硬度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術較為複雜,其工藝特點是琢磨,即“琢玉”與“碾玉”。其製作工藝在幾千年的傳承中保持著揚州傳統的地方文化特色,將陰線刻、深淺浮雕、立體圓雕和鏤空雕等多種技法融為一體,形成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特點,具有秀麗典雅、玲瓏剔透的藝術風格。

揚州玉器分爐瓶、人物、花鳥、走獸、仿古、山子雕6個類別,品種齊全,花色繁多。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寶塔爐》 ,在全國玉器評比中一鳴驚人,1981年在東京、名古屋專櫃展出,受到日本各界人士高度讚賞。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 ,主塔七級八面,高105厘米、寬32厘米,以8根玉鏈、440圈鏈條從四方連線四塔,構成群體,是古往今來玉塔中的一件罕見之佳作;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圖》碧玉山,通高120厘米、寬90厘米,重達1000多公斤,以著名石刻為題材,集樂山大佛、大足石佛、龍門大佛和雲岡石佛於一體,構成深邃幽秘的福地仙境。展出時,引起轟動,首都新聞界紛紛發布訊息,並給予高度評價,香港報紙稱這件碧玉山“是繼中國清代乾隆年間製成的大型玉器《大禹治水圖》之後二百年來僅見的玉器珍品,它充分反映了中國玉石雕刻技藝的新水平”。1989年運用薄胎工藝琢成的青玉《百壽如意》 ,1990年運用“山子雕”工藝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國圖》 ,均榮獲國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經國家評定為珍品,現收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內。

揚州玉雕揚州玉雕

當今的揚州琢玉藝師,全面繼承了傳統的揚州玉雕優秀技藝,銳意

創新,在實踐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琢磨工藝規律,結合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藝,創作了大批構圖新穎、造型優美、做工精緻的產品。他們的“山子雕”和“練子活”技藝獨具一格,顯示出揚州玉雕工藝技法的精湛。

揚州玉雕揚州玉雕

揚州的琢玉工藝源遠流長,據相關史料記載,揚州的玉雕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書經·禹貢篇》中有"雍州貢琳琅"、"揚州貢瑤琨"的記述。1977年在揚州蜀崗,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以及氏族公共墓葬60多處,證明在夏代時的揚州一帶已有了玉

器製作工藝。

在江淮東部龍虬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玉璜、玉管等物,揚州漢代墓葬亦出土不少玉器,品類繁多,造型優美,且已採用透雕、陰線刻和淺浮雕手法。唐代的揚州玉器工藝又達到新高峰,貴族豪門用玉件裝飾樓閣,所謂"雕欄玉戶"。唐僖宗時,鹽鐵史高駢在揚州建有"御樓",用金玉製作蟠龍蹙鳳數十萬件,裝飾其中,並將多年搜刮的揚州玉器珠寶數萬件獻給朝廷。而唐代民間以玉器為佩、飾品亦漸開風氣。同時揚州玉器和琢玉技藝也陸續對外交流。

宋、元、明時代,揚州玉器已向陳列品方面發展。宋代揚州玉雕出現了鏤雕和練條技藝,為後來特色技藝的形成打下了基礎,宋代揚州玉器已向陳設品發展,花鳥、爐瓶等品種日益豐富,造型、琢磨藝術水平大為提高。

清代民間玉雕工藝主要集中在北京、揚州、蘇州、杭州、南京和天津等地,並且似有明確的分工,其中揚州善雕大件玉器,揚州玉匠又善於把玉雕藝術和書畫藝術結合起來,於造型、紋飾方面,借用繪畫中的透視效果,鏤雕多層花紋,由近而深,由大到小,呈現出具有故事情節的生動畫面。

到了清代中葉,揚州玉雕可以說諸品齊備,藝術水平空前提高,尤其是乾隆年間揚州玉雕進入全盛時期,揚州成為全國玉材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產製作中心之一。清宮中重達千斤、萬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為揚州琢制,其中重逾萬斤被稱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圖》玉山,成為稀世之寶而名聞遐邇。1840年後,揚州琢玉行業逐年衰弱,揚州玉工流向上海和香港等地,留在本地的多從事平面玉件的雕琢。

傳承意義

揚州玉雕揚州玉雕

現代的揚州玉器,全面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優良技藝。藝師們設計製作了大批造型優美、琢工精緻的玉器,藝術水平仍居前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會,博覽

會受到高度評價和讚許。外國朋友們用"人間奇蹟"的創造、"東方藝術之最"、"巧奪天工"等美好的語言來形容他們的感受,見證了揚州玉器為增進我國同各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在近幾年來的全國、全省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揚州玉器在同行業中一直處於前列地位。如今這簇古老而絢麗的工藝美術之花,正在繼承傳統,發展創新的道路上繼續成長。

當今的揚州琢玉藝師,全面繼承了傳統的揚州玉雕優秀技藝,銳意創新,在實踐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琢磨工藝規律,結合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的精湛。主要的揚州玉雕傳承人有黃永順、顧永駿、焦一鳴、劉筱華、李小威、江春源、夏林寶、汪德海等。

揚州從事玉器生產的企業普遍面臨成本高(玉石價格年年上漲)、費用高、賦稅高等困難,生存極為不易。揚州玉雕加工的原料主要來自新疆。原料價格要比以往漲了很多。同時玉雕為手工操作,生產周期長,由於玉雕技藝的學習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在雕琢的過程中又要創作者有自己的創意和思維。付出與報酬不相稱,雕玉器不如在餐館雕蘿蔔,致使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玉雕技藝的學習,玉雕技藝後繼乏人。這兩方面的原因直接導致現有技術人員大量流失,青年人不願學習和從事這項手藝,揚州玉雕技藝後繼乏人,亟待保護、搶救。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江春源和顧永駿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歷代揚州玉雕精品無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西漢“白玉蟬”,選用和田上等白玉雕琢而成。其造型準確,寫真性強。採用“漢八刀”琢雕手法,線條凝練挺拔,推磨功底深厚,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蟬王”;宋“玲瓏玉塔”,塔玉雪白,高23厘米,七層,其制六面,面面有欄,欄內佛像。塔頂連索,系諸頂層六角,絲紊不亂,鬼斧神工;清“大禹治水圖”玉山,為新疆青白玉,重約5330公斤,高224厘米,為世界玉器之王,在揚州琢制為時6年,用工時15萬個,耗銀15000餘兩,構圖宏偉,氣勢磅礴,人物山水,風景如畫,堪稱稀世珍品。

榮譽

北京奧運會“金鑲玉”獎牌北京奧運會“金鑲玉”獎牌

2008年北京奧運會,揚州生產的3030枚玉環在上海造幣廠,進行了奧運獎牌的最後一道工序:金鑲玉。專家表示,這也是青海玉器與聞名天下的揚州工藝和上海鑄造的一次完美結合。

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有3030枚,與前幾屆奧運會不同的是,北京奧運會獎牌除了用傳統的金銀銅作材料,還加入極具中國特色和文化氣息的玉環,即在金牌中嵌入白玉環,銀牌中嵌入青白玉環,銅牌中嵌入青玉環。獎牌直徑70毫米,厚6毫米,重150克,正面為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臘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斯競技場,背面鑲嵌著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的“揚州工”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這3030枚奧運玉環要做到色澤均勻和品相上乘,必然需要大量玉石原料,而且價格還不能太高,國內的幾大玉種對比下來,只有青海崑崙玉最符合要求。因此在2008年1月2日奧運玉的論證和鑑定過程中,崑崙玉由於材質均勻、儲量豐富、價格便宜最終勝出。

崑崙玉選好後,很快面臨的就是加工產地選擇問題。由於青海本地玉雕工藝水平不高,他們不遠千里來揚州,就是看中了“揚州工”玉雕技藝在國內外的領先地位。好料還需好工雕。青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但揚州玉雕做工精細,工藝大師在設計時也會因材施藝,每件產品都是精益求精。也只有“揚州工”,才能讓奧運玉環名揚世界。

業內專家也證實了“揚州玉雕甲天下”的說法。2008年1月初崑崙玉正式被宣布為奧運用玉後,圍繞奧運玉環的生產在揚州全面鋪開。尤其在選料、做細槽、切環等關鍵性技術上,“揚州工”都扮演著關鍵角色,負責工藝的把關。舉例來說,在原料選擇上,每枚玉環重約15克,3030枚玉環加起來只有45.45公斤,不足百斤。而要選出這些玉環,則耗費了約50噸的玉石原料。揚州玉器工藝大師優中選精,剔出不合格的玉料就有四五噸。而製作奧運玉環最難的是做細槽,在厚度為3毫米的玉環上鑿出1毫米的細槽,其難度可想而知。另外,切環的精度要求也很高,精確到以千分尺為單位。這些技術難題都是在“揚州工”的直接參與和指導下攻克的。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的獨特設計,創下了奧運史上的另一個第一,首次在奧運獎牌上使用兩種不同的材質。而“揚州工”在這次奧運盛會上,也將留下自己光輝的一頁。

特點

玉雕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早在人們發現玉石後,玉雕這種藝術形式就隨之出現了。玉雕是一種精工細作的特種工藝,既要富有高超的造型藝術,又要具有豐富新穎的題材,才能製作出優異的產品。

揚州玉雕的一個藝術特點是題材新穎。除以反映我國人民愛祖國、愛生活、愛勞動的傳統題材外,還創作了以現實生活為內容的新題材,如“劈山引水”“漁家樂沙“滿園春色”“大豐收”等,這些作品中充滿了詩意豪情,具有濃郁的現實生活氣息。揚州玉器廠創作的一件中型產品“四管瓶”,是用珍貴的碧玉雕成。瓶頂和瓶身雕為玉龍,瓶的四角,結合鏤空的藝術手法,雕成四個漏空管,外部飾以鳳凰。構思精巧,寓意深遠,形象動人。“四管瓶”的四管,象徵著我國人民的大團結,“四海昇平”呈現出到處龍飛鳳舞的新氣象。

揚州漆器廠的大型整堂屏風“滿園春色”,是揚州歷史上半立體站屏玉石鑲嵌作品中,體積最大、用料最多的一件名作。白的面積高兩公尺,長三公尺八寸。屏風的中間鑲嵌白玉蘭花一棵,玉蘭樹的中部鑲嵌孔雀一隻,兩面鑲嵌著牡丹和梅花,花頂錦雞黃雀飛翔。作品用料多種,孔雀除頭部外,其他均採用碧玉、青金、象牙鑲嵌而成;牡丹用珊瑚、瑪瑙、翡翠製成;白蘭花的花朵系從五噸掖玉和三噸咕玉中選制而成。“滿園春色”象徵祖國大地一片繁榮興旺景象。構思精巧,寓意深遠,豐富多采,真是“搜盡奇峰打草稿”,現仍陳列在揚州漆器廠的陳列室內,供國內外的客人參觀欣賞。

半立體浮雕當推揚州玉器廠生產的碧玉插牌淺刻浮雕“鳳立桐蔭”和碧玉插牌深刻浮雕“龍飛鳳舞”。淺刻浮雕“鳳立桐蔭”,在一棵葉茂蔭濃的梧桐樹下,一隻雙足立於石上的鳳凰,翅依青竹,給人以怡然白樂,清靜涼爽之感;深刻浮雕“龍飛鳳舞”,龍蟠於雲端,騰空而起,鳳立懸岩,展翅欲舞,水天煥新,一仁下爭輝,充i滿了喜樂的氣氛。真是千姿百態,五光十色。

民族特色 地方風格

揚州玉雕的風格,首先表現在它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揚州的圓雕產品中長於爐瓶,建國以來,在創作鼎彝之類的小型產品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到雕琢中、大型的寶塔和宮燈。這些作品中,頗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黃玉寶塔上下七層,高一二市尺四寸,是仿照首都圓明園塔遺影雕琢而成。圓明園塔是我國古建築物中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的代表作。碧玉宮燈一對,燈座及燈身全部用深綠色碧玉雕成。燈座用淺刻浮雕龍蟠玉樹等民族圖案,加以裝飾,給人以雅致純樸的美感。

揚州玉器廠製作的白玉寶塔,上下共分七層,全部用白玉雕成,皎如秋月,無一塊峋斑磷點。塔頂飛檐四起,每角下墜風鈴。極富民族特色,看了令人心曠神怡。揚州玉雕不僅表現在產品外觀上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而且還有豐富的傳統題材。象揚州立體玉雕和鑲嵌作品中,通常採用的傳統題材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昭君出塞”等,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也是世界傳聞的佳話。再如鑲嵌產品中的“天仙配”,從相遇到分離,共分八幅,每幅都表現了董永和七仙女不同的思想感情,生動地刻劃了一個仙女愛上了一個勞動者的形象,充滿了生氣,使人深思遐想。

揚州玉雕風格還表現在,不少的作品取材於本地的建築物和鳳景名勝,具有明顯的地方色采。南京長江大橋、江都水利樞粗工程、萬福閘、瓜洲船閘以及揚州景物中的五亭橋、白塔、文昌閣、四望亭都成了工藝創作的優美圖案。解放後,揚州雕刻的第一件大型作品黃玉寶塔就是仿照大運河邊上的文峰塔設計而成的。另外,不少作品還借鑑了揚州畫派的風格,用刀似筆,鮮明潑辣,氣韻生動,簡潔勁秀,瀟灑出塵。如鑲嵌作品中的蘭、竹、石,就是採取“揚州八家”中鄭板橋、黃慎等產、的繪畫手法,作筆簡潔,寥寥數筆即構成詩情畫意。也有不少產品是直接仿揚州畫派,的作品而設計的。如石濤的山水、金農的梅花、羅兩峰的石筍、。黃瘦瓢的人物,以及晚清畫家王小梅的仕女、陳錫蕃的爐瓶花鳥等。

形成揚州玉雕地方風烙的特色,與揚州的地理位置密切有關。揚州地處江淮之間,它吸取了我國南北方的藝術特點,在產品風格上形成了具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的特點。如立體玉雕的風洛,在整個造型上非常渾厚莊重,但在外部雕刻上卻講求雕工精緻,線條清勁,花紋纖細雅朴。大型產品往往是濃中見清,小型產品則是纖中見厚。這就是楊州琢玉手法中著名的大件細出,小件大做,挺中見秀,濃中見清的傳統手法。在畫紋製作上,它和揚州的牙雕、竹刻、瓷刻一樣,講究以淺刻取勝。在產品風格上還有一個特瀏l氛,即講求胎薄體平。玉碗、玉杯雕成後,可浮在水上,人稱“水上飄”。有的作品在陽光一下可隔層見人,確是別具風姿。

因材施藝 取石天然

在一塊天然玉石上,如何因材施藝,運用得當,雕成藝術珍品,這是玉雕藝人們的智慧結晶。立體玉雕多採用巧色的手法進行雕琢。象雕一匹馬、一隻駱駝,僅限於在一塊玉石上去設計。雕成一個什麼樣顏色的馬?什麼樣姿態的駱駝?都必須從這一塊玉石上去構思設計,才能達到形狀自然,成為一件藝術品。再如鹿身上的花,鶴頂上的紅,它不僅要和真的鹿、真的鶴相似,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巧色的誇張和渲染,成為神態宜人的典型的鹿和鶴。采色玉中馳名於世的有“白玉灑黃”(即白玉中灑有菊黃色的,豆點)和“三色翡翠”(白、紅、綠三種顏色)。揚州玉器廠的一件“龍鳳呈祥”,就是用“蘭色翡翠”製作的。它用白色的作龍鳳,紅色的翡雕成龍蟠彩球,綠色的翠,雕成鳳催牡丹。形象生動,極為自然,可謂巧矣。鑲嵌產品的利用色采,雖不象立休玉雕之難,僅限在一塊王石上丟取材,但用色的複雜,卻又準於立休王雕。立休工雕一般為形象色異,如人物中的仕女以及藤木花卉均可採用單色。鑲嵌王雕左用石上則要求形象色同,往往一件屏風上要用幾十種色采,如鑲嵌一個仕女,從頭到腳,衣、冠、履、帶,差不多紅、黃、青、紫、綠都要用上去,般的一件花鳥屏風要甲色三十多種,選石取色真是豐富無比。

一件好的玉器作品,除精巧技藝外。沒有優質玉石為基礎,也就不可能成為住品。揚州玉雕的原料多為我團著名的“老山玉”,如新疆和聞的“羊胎玉”,細膩瑩潤,白如羊脂;“山流水石”,是崑崙山帶的王岩經過千萬年的雪水衝擊洗刷而成,清奇自然;再如“白玉灑黃”,潔白玉石中灑有黃色豆點或蕉葉斑 這些部是極為珍貴的玉料。它如緬甸的翡翠,黑尤江的瑪瑙,河南的獨山玉,湖北的松耳石,蘇北的水晶石,均為揚州玉雕的重要原料。水晶瑪瑙也是我國的一種名貴玉料,緊靠楊州西而的儀征、六合就產五色瑪戒。宋代《丟林石供》記有真州(即儀征)、六合瑪書頗左羊。說大而潔白者,五色紋如刷些,甚溫潤節徹,鄉人就巧碾成物象。明陸君弼的詩中說:“遠供參寥稱怪石,真州靈岩亦產此。”其石有單色和複色兩種,單色的多為白色,複色有紅、綠、青、藍、紫,五色陸離。石中的花紋千變萬化,有似《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有的形如飛禽中的鸚鵡、嬌鳳、黃雀,有似植物中的松竹,形象遇真,栩栩如生。邢江瓜洲工藝廠和儀征工藝廣以此為原料釗作的產品,頗富地方特色。選料用色的好否是鑑別玉雕產品的重要方面,所以玉器的名貴,除了良師巧匠,還要有美玉名石才能成為件作名品。

中國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刺繡、印染、服裝縫製等更是直接來源於民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民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楊柳青木版年畫| 武強木版年畫| 桃花塢木版年畫| 漳州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佛山木版年畫| 梁平木版年畫| 綿竹木版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 納西族東巴畫| 藏族唐卡| 衡水內畫 | 顧繡| 蘇繡| 湘繡 | 粵繡| 蜀繡| 苗繡 | 水族馬尾繡| 土族盤繡| 挑花| 慶陽香包繡制| 象牙雕刻| 揚州玉雕| 岫巖玉雕| 阜新瑪瑙雕| 夜光杯雕| 金石篆刻| 青田石雕| 曲陽石雕| 壽山石雕| 惠安石雕| 徽州三雕| 臨夏磚雕|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潮州木雕| 寧波朱金漆木雕 | 樂清黃楊木雕| 東陽木雕| 漳州木偶頭雕刻| 萍鄉湘東儺面具 | 竹刻 | 泥塑 | 塔爾寺酥油花| 熱貢藝術 | 燈彩 | 嵊州竹編 | 固安焦氏臉譜| 民間美術| 大悟織錦帶 | 武漢剪紙| 黃岡民間繪畫| 民間剪紙| 黃河澄泥硯 | 景德鎮民窯陶瓷美術| 天津風箏魏

江蘇省特產

江蘇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