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金陵刻經的木刻水印技藝,是在世界印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中國古老雕版印刷的遺存,歷來為師徒世代口授身傳,至今已傳到第六、七代。目前,金陵刻經處手工印刷的佛教典籍有300餘種,約占全部經版數量的五分之一。

基本信息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時間:2006年
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地區:江蘇
編號:Ⅷ-79
申報地區或單位:江蘇省南京市

簡要概述

南京古稱金陵,這裡是六朝古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佛教刻經事業源遠流長。清同治五年(1866),中國近代佛教文化復興的奠基人楊仁山等有識之士創辦了金陵刻經處,傳承我國古代佛經、佛像木刻雕版印刷技藝,百餘年來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金陵刻經處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淮海路35號,總占地面積3923平方米,收藏佛經版125318塊、大型佛像版18塊,是我國著名的佛教文化機構,也是融古代經書、經版收藏,經書雕刻、印刷、流通及佛學研究於一體的佛經出版機構。

製作流程

金陵刻經保持了中國古代傳統的木刻水印技藝,它由三個環節組成:

1、刻版,包括寫樣、上樣、雕刻等工序;

2、印刷,包括放版、刷墨、復紙、壓擦、揭紙等工序;

3、裝訂,包括分頁、折頁、撮齊、綑紮壓實、數書、齊欄、串紙捻、貼封面封底、配書、切書、打裝訂眼、帖書名籤條等工序。

金陵刻經的木刻水印技藝,是在世界印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中國古老雕版印刷的遺存,歷來為師徒世代口授身傳,至今已傳到第六、七代。目前,金陵刻經處手工印刷的佛教典籍有300餘種,約占全部經版數量的五分之一。

發展現狀

金陵刻經處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刻印流通木版佛經的場所,也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廣泛的佛教文化機構。它以佛學研究為基礎,從事印經、講學等事業,不僅促進了中國近代佛學的復興,而且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延續以及中外學術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陵刻經選本精嚴,內容純正,校勘嚴謹,版式疏朗,字大悅目,刻印考究,紙墨精良,習稱金陵本。目前該處手工印刷的佛教典籍有三百餘種,其中包括《華嚴經》(80卷)、《玄奘法師譯撰全集》(1347卷)等重要經論。金陵刻經的雕刻、印刷技藝是在世界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手工印刷的線裝經書比平裝機印的經書成本要高,價格也貴,其購買對象相對固定,這些狀況限制和影響了刻經的生產流通。目前金陵刻經處僅有2名刻工,傳承問題突出,刻經技藝隨時有失傳的可能,需要採取措施加以發掘、搶救和保護。

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江蘇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